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内蒙古创作空间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一杯淡茶 收藏:0 回复:2 点击:2692 发表时间: 2006.02.12 19:13:15

闲话“随礼”


  
   人在社会上生存,在单位里混,就免不了要紧跟人情往来的大方向求个浑合。在人家有了大事小情时前去“周到”一番,随一份礼金,表几分心意。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各自从工资袋里取出几毛或一两元“凑份子”,到跨世纪后的出手一二百元,我随出的礼金也可谓不计其数了。致使一些老同事临退休时叮嘱道:家里有什么事一定给个信儿啊!
  
   不知从哪年起,子女考上大学成了轰轰烈烈摆筵席公开庆祝的事,最能折服人的说辞是:这年头,结婚每人至少轮到一次,而考上大学还属少数,不是更值得庆贺么?于是乎,每每喝升学的喜酒,我都感觉这礼随得值,酒席间也多了几分心潮澎湃....谁知没多久,这心安理得的酒就变了味----孩子初中念不下去了,随便找一家技校去读,也要通知四处亲友,聚拢八方来客,那热烈的场面决不亚于考上名牌。想来也对,都一个孩子,同是上学,你考上的有什么了不起!结果近一个月,人们奔波于大小酒店,有时一天甚至赶上两三顿。入不敷出的人们叫苦不迭,暗自把八月定性为“黑色的八月”。
  
   即便如此,2002年儿子参加高考时,我还是尽力保持着低调。直到他的大名出现在本市《晨报》的“金榜题名录”上,好多熟人还以为是重名。八月下旬我开学上班,《晨报》又刊登了“第一中学被高校录取考生名单”,多数同事仍以为被录取的是儿子的重名,原因是没听我提起过。
  
   然而,当我提前一天因送孩子向学校领导请假时,消息还是不胫而走。一时间同事们纷纷到我办公室来祝贺,表示完“心情”还客套道:“路上给孩子买瓶饮料。”与此同时,家里也乱了套,本地外地的电话不断,虽然找理由百般拒绝,但是好多同学朋友,甚至已退休多年的同事,还是特意登上顶楼,送来路上给孩子“买饮料”的钱。
  
   答谢的喜宴回来后是要找时间补的,但是看着桌上突如其来的一大堆钞票,心里还是很不自在。唉,“黑色的八月”,稍不留神,就被我抹上了更浓的一笔!
  
  


文坛.浮生杂记收录 原创[文.心路心语]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佩玉鸣鸾 Re: 闲话“随礼” 回复时间: 2006.02.13 14:04

    很闲的记录,多谢

------------------------
佩玉鸣鸾罢歌舞。

物换星移几度秋

回    复    

回复人: 高原尖错 Re: 回复时间: 2006.02.19 18:07

    社会在变,好象这成了一种风气了.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