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 雪 |
一
兰泽凝眸望着院里花盆中的雪莲,冬至将近,阴霾的天空密布彤云,在天际的淡红色中显出下雪的迹象。早上起来后,就渐渐刮起风了,王府中的佣人们忙着抱柴生火。十七八岁的兰泽披着件拖地银裘,深红色的雪莲在暮色中开得很美。
婢女来叫兰泽去吃饭时,说王爷给府中的孩子们请了位汉文教师,过几天就开课。兰泽轻声应着,一面仰望天空,“快下雪啦,这么冷的天气,一定是场大雪吧。”她漫不经心地说,“在雪中开放的雪莲,或许更好看呢。”
二
方川站在窗前欣赏野景,暮色之中,大雪已无声无息地覆过原野;远处雪山融入黯淡的背景中,无从分辨。他在漂泊的生活中,虽然有时也遇到下雪,但是能如此安静地欣赏,实在使他感到心之安宁。他从小天资聪颖,年轻时就离开父母出外游历;他曾经渴望过这种漂泊,却又在漂泊中渐渐感到烦闷、浮躁。日军侵华战争爆发后,人们恐慌、逃难,奔走呼叫,他竟被前所未有的疲备感征服,并最终离开沿海的繁华热土,踏入蒙古族人聚居的雪山下的草原。
在王府住下的第一天,雪就下起来了,方川觉得又奇妙又愉悦。他在这里谋取一个教书的职位,归根结底是厌倦了不断的迁徙,想过几年平静的生活,也不能不说是为了远离这场战争吧。给他安排下的住处,是个正对着远山的房间,方川在无所事事的眺望中,竟隐隐萌生了一种类似于老年人心境的、莫名的感叹,像是觉得最初追求动荡与现在渴望安宁构成一个可笑的故事。
夜色渐深,风景模糊成灰蒙一片后,方川离开窗边,在王府中青砖过道上漫步。在豁然开朗的后院,积雪中深红色怒放的雪莲,使他深为陶醉,竟忽略了旁边默不作声的少女。等他回过神,抬起眼接触到少女的目光时,不禁惊讶于她脸上那种冷艳的美;不自觉地低头垂目,无聊摆弄着左手食指。寂静之中,似乎听得到雪花触地细微的破碎声。
三
第二天醒来,纷扬的大雪小了很多,雪地的反光把房间的白壁映得一片明亮,兰泽只披件白色长衫子坐在炕床上。兰泽的卧室里一向是又暖和,又带着淡淡香料气息的。
“院里积了很厚的雪呀,”一个女孩子端来洗脸的热水,脸色因为兴奋而涨得微红,“又松又软,覆过雪莲的根了。”
“我换了衣服就去看。你叫人兑些温水,扫开浮雪,往根上细细浇一遍吧。”
吃过早饭,兰泽踏上马车跟母亲到舅家去。轻轻的摇晃间,她嗅到清新的慵懒味道,几乎昏昏欲睡了。恍惚中回想起小时侯,兰泽总爱在雪地里玩耍,而她父亲在一旁微笑注视;但这几年来,父亲常被召去议事,难得回府中一次。似乎是因为一场遥远的战争,族中青年男子脸上也多了凝重的神色。但冬季的雪,依然那样寒冷,兰泽坐在车中看雪飘落,不由得触到一种淡淡的感伤了。
不管怎么说,兰泽对去舅家这件事还是很高兴的。比她大一岁的表姐的婚事,已经筹备了几个月,预备一开春就举行。不知道表姐怎么想,兰泽本人是又新鲜又好奇的。
晚上,表姐妹俩坐在冰冷黑亮的走廊尽端,就像过去的秋天并肩赏月一样。兰泽偎依在表姐身上,听到她低低的声音:
“又是冬天了……去年这个时候,我还像你一样,以为嫁给一个男子,迁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是那么遥远的事情。但不知不觉中,春、夏、秋、冬,又过了一年;很多东西都是无声的呀,一次的轮回之中,飘落过多少场雪,又有谁记得呢?……你看这飞舞的雪花,那么乱却那么美;而雪地,真安静,真安静呀……”
听着喃喃低语时,兰泽竟不可思议的想起家中的雪莲,一定开得更清澈、寒气逼人了吧。她呵出一口气,暖和暖和拢在嘴边的手心。
四
黄昏时分,方川撑开画架,在画夹上铺开白纸,慢慢用炭笔描绘窗外的景色,下着雪的时候,暮色中的纷纷扬扬自然令人印象深刻;而余辉披洒在峰巅平原,流泻不定,同样看得赏心悦目。他逐渐觉得,他已得到了渴望的安宁,以前杂乱的心情正悄悄沉淀下去。
不知怎么的,方川暗暗地把少女与窗外模糊黯淡的雪景联系在一起,也许因为二者同时是那么宁静、又遥远得难以捉摸吧。回想起那次不期而遇,那少女的目光像蒙上一层薄薄的雾,他感到一种白色的寒冷气息正在蔓延。这种气息布满他的画面,一张张检查起来,方川不禁哑然失笑。他愈发觉得,兰泽身上的色彩既不是天空的灰蒙,也不能说像洁白的雪色,而是介乎二者之间,谜一样的虚幻。
听到“兰泽”这个名字从少女口中读出时,他竟有些失态地无声叨念几遍,用蒙语念起来有种音律美。教课显得很轻松,因为蒙古贵族把讲汉语看作地位的象征,所以听课的青年男女都有一定根底。而仔细揣摩兰泽的毛笔字,不仅蔬荡清朗,更能从骨架间透出一股柔弱的灵气,实在令方川啧啧称奇。
窗外正暮雪纷纷,方川凝神构思画面应有的气氛,听到衣摆拖地的声音由远及近,停在他身后几步,然后又复归于宁静。他心绪微乱,闭上眼调匀呼吸;雪景清晰地浮现,而那特有的寒冷气息如此轻易地浸透了想象。
淡笔打出灰色的背景,大略勾勒了几笔,远山便很模糊地在纸上投下影象。
那介乎现实与梦幻间的气息,在画面上神秘地流动、流动。他目光凌乱,仿佛画纸成了一面镜子,映出身后伫立的兰泽;少女白衣飘飘的幻影飘行在暮雪中,使他沉溺于臆想的境界。尤其当少女渐行渐远、终不可见时,他忍不住失声叫了起来。
蓦然的惊呼破裂了方川的幻景,也使他想起背后的兰泽。
按兰泽的请求,方川把刚完成的画送给她。看着她转身离去,方川有一丝惆怅;而回望窗外已暗下的山峰,他忽而领悟到:既不是幻影融入雪景,也不能说雪景是少女模糊的背景,雪景与幻影,实际上细微又丝丝入扣地结合成一个暗喻。但他却从未把这种精神实质表现出来,方川对此感到苦恼,他简直有些迷惑不解了。
到了春天,三四月间的时候,牧场上的积雪消融,顺着刚迸裂冰封的溪流,小河哗哗地流去。表姐出嫁了,作为临别时的馈赠,兰泽收到了表姐托人捎来的一束红丝带。她把长长的丝带慢慢绕在玉白色的颈脖上,红色虽然又鲜艳又强烈,却无法扰乱恬静的底色,如同深红色的雪莲开在白雪中。
雪莲已凋落,这并不奇怪。它本扎根于高山中,习惯于寒冷寂静的生活;移种到山下平原,冬季的严寒消逝后也就开败。兰泽想:雪莲终究是属于那片土地的。
五
夏季来临,阳光明媚,远处群山的雪线退到了仰望难及的高度。水汽滋润着平原,小小的黄色野花蔓延得漫山遍野。
他和她渐渐熟悉起来。交谈时,有时用汉语,有时用蒙语,偶尔就只是默默坐在草地上看白云苍狗。兰泽练习写生时,方川就很随意地翻阅早已失去时效的报纸,关于山那边战争的消息,遥远得如同中古时代的历史。暗暗端详兰泽,他也弄不明白到底喜欢哪一种:冬季兰泽的气息高贵又雍容;而夏天兰泽颈脖上随风拂动的红丝带,同样美得令人不忍侧目。谈及艺术,兰泽便站起来,轻巧地跳完一个舞步,他对这蒙古族舞蹈产生了好奇,兰泽建议道:
“我和府里的女孩子们商量商量,练习几次……等到了秋天,叫人把后宅的庭院打扫出来,就在那里表演出来吧。地方大概也够了……”
“可以更热闹些,不是会吹箫吗?叫每人多准备几个节目,就在月光下演出,于汉人的音乐,我也略知一二呢。”
这么说着,他不禁有些向往。悄然之间,他已在这王府停留了将近一年。兰泽的寒冷气息逐渐消弥,仿佛从雪山之巅走下;她脸上若有若无的微笑,使他迷醉如在梦中,竟至于不知道在这世上,还有别的东西存在。而梦中的衬色,究竟是灰是白?
警钟忽而敲响了。
六
入秋还没有多少时日,空气就染上漠寒了。
正就着烛光读书,他忽而听到远远的一阵喧嚷。开门后刚踏出几步,蓦然一声枪响,凄厉嘶叫着撕裂夜空。他的心一紧,急急退回去扣住门。烛焰痛苦地颤抖着,最终的被吹灭。又听到一阵阵排枪。
黑暗之中,他颓然跌坐,疲惫感在涨潮。幻觉产生了:红色的血溅在白色雪地上,同样是红与白。他不安地等待着。
走廊上忽然响起凌乱又急促的脚步声,一个女子的声音抽泣着、悲凄地呼喊:
“方川!……方川!……”
他打开门,兰泽一下子跌撞进来,她满脸恐惧,眉头紧锁,似乎痛苦得说不出话来,下意识地搂住她软软的身体,搀扶着坐下。外面嘈杂一片,偶尔还传来枪声,闻得到淡淡散开的硝烟味。他感到怀中的兰泽微微打着冷战,像一只浑身湿透的小猫。都打起了火把,火光在他们脸上闪烁跳跃。他垂目凝视她的侧脸,可怕地意识到她的脸正逐渐变得遥远、陌生,微冷的空气中有一种无法描述的气氛。
她忽而挣扎起来,如同来时一样,还带着哭声,步履不稳地走远。他默默地仍坐着。
不知过了多久,他又听到兰泽的脚步声,但这次很平静、疏落有致。脚步在门外停住,她没有敲门,他也没去开门。但方川又感到她身上那寒冷的气息,仿佛兰泽的存在本是一股气息。他似乎听到她幽幽的叹息,但他不敢确定。
七
为了取得对这片土地和这个民族的控制,日本人枪杀了兰泽的父亲,这王府的主人,方川决意要走了,毕竟惊醒过来,难以再次入梦。汉文课也停了,便更没有停留的理由。只是兰泽使他很为难,不知如何开口告别。
犹豫间,兰泽竟来找他了。她说虽然不好挽留,至少等看过演出再走,那是已说好的了。方川无语凝噎,背过身去。
铺着青砖的庭院,在月光下显得寂静幽深。凝眸注视少女们轻盈的群舞,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他只是个游吟诗人,误闯入缥缈的仙境。他最终没能避开战争、而是从梦中惊醒,孤独地面对他的命运。白色的影子在眼中掠过,他有些奇怪地想,也许这场战争、这个时代也是一场梦吧,只是更长、更逼真一些。
听着兰泽的箫声,他又感到那气息。月光洒在她闭上眼的美丽的脸上,回想起幻觉中那少女渐行渐远的身影,方川的心灵都为之震颤。
八
离开的那天,阴霾的天空密布彤云;临近天黑,居然纷纷扬扬地下起雪来。
方川背着简单的行囊,独自穿越银白一片的大地。他不知道要到哪里去,只知道注定要漂泊,不能停留。寒冷的冬季,又是雪莲开放季节,追忆那月下赏花的少女,真是恍如隔世。一次季节的流转,一次花开花谢的轮回,就是一次的聚合。他停住脚步,手中握着兰泽赠送的红色丝带,转身环顾,唯见原野空旷,白雪皑皑。松开了手——
一缕鲜红飘向深远的雪地,如此强烈的色彩,实在让人惊叹。
他莫名地抬头,仰望漫天茫然飞舞的大雪,整个天空都忽然安静下来。
暮雪。这暮色中的,雪。
|
|
|
 |
|
回帖 |
 |
|
回复人: |
半路一把刀 |
Re:暮 雪(小说) |
回复时间: |
2006.01.07 22:11 |
|
忧伤而细腻的味道在字里行间弥漫,精致而凄婉的感觉在语句中徘徊,一丝丝渗透出来,让读者惆怅莫言。
人世间有着多少无奈的爱恨,如此朦胧,又如此深入肺脾。
|
|
回复人: |
卖琪的礼物 |
Re:暮 |
回复时间: |
2006.01.09 12:07 |
|
诗般的语言 演绎生活 喜欢
|
|
回复人: |
柳叶轻情 |
Re:暮 雪 |
回复时间: |
2006.01.13 15:12 |
|
隆重的欢迎你来胡杨林群19655128,到时恭候光临~~~
|
|
回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