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新疆事事关心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yangjh318 收藏:0 回复:3 点击:3487 发表时间: 2005.12.13 15:49:41

由新闻调查想到的……


  由新闻调查想到的……
  9月初我收看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新闻调查节目,了解到在贵州省偏远山区存在着在大范围的由烧煤引起的氟中毒致人残疾的现象,受灾人口一千多万,让人心理很难受,也有一些想法不说出来不痛快。
  在节目中我了解到,这种疾病的流行最早报到的是一个英国传教士,1947年在世界最有影响的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的论文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新中国政府到70年代中期专门组织力量进行了调查搞清楚了引起氟中毒的原因,是由于烧煤引起的,当地的煤里含有很高的氟的成份,长期在室内敞灶烧煤,没有什么烟道等,人们生活在煤烟当中,室内堆放和悬挂的食物在烟的熏蒸中氟的含量日渐增加,到了可怕的程度。
  在节目中看到,重灾区的人们受害达到98%多,从儿童到老人,从贫困农民到乡长,六七岁小孩得的是氟斑牙,到了三四十岁的成年人因氟骨病而丧失劳动力的比比皆是,骨头严重变形,走不成路,直不起背,直到死亡。而当地很大一部分十几岁的年轻人还以为是当地“水土”的问题,是无知吗?
  当地政府在80年代中期,用国家拔款对受灾最重的一个村子的几百户进行了改灶,争取从源头上控制疾病的流行,10年后当地政府进行了调查,结果是国家提供的新式炉灶完好率只有0.8%,其它的家庭都在使用过去的敞灶,铁制烟筒都成了废品。
  向当地政府主管部门负责人了解情况,整个贵州省每年用于此项工作的资金只有区区50万元,按照理论计算,完成全部受灾人口的改灶任务,大约需要500年,而国家一时又拿不出更多的钱来做此项工作。
  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当地老百姓并没有从观念上改变对烧煤的看法,明知道会得氟病还照用不误。当地是贫困地区,温饱尚没有解决就更没有人愿意多花一百元钱去改变烧煤的方式,有些家即使有一百元钱,也不愿去改灶或认为没有必要,因为眼前看不到烧了当地的煤就马上得病。
  面对这种现状,当地政府也在想办法,采取了从孩子抓起的措施,在一些重点地区,课堂上都在讲解用新式炉灶的好处,并编写了顺口溜。
  调查即将结束时,也在贵省,也是因敞灶烧煤,由于煤里含有较高成份的砷,一些地区出现了砷中毒,中毒农民皮肤溃烂目不忍睹,近一千多人因此患上了各种癌症,只有等死。
  看到这些我心想,我们都在奔小康,可那里的人们,不但没有温饱,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健康权都得不到,只是他们自己并没有意识到他们有权得到这些最基本的权利。
  我认为应多采取几种方式,尽早的使当地的人们走出那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国家应多投入一些,当地政府也要多投入一些,改灶是一个办法,移民也可考虑,还有财政补贴让那里的人们能够用上含氟低的煤,工作是很多,但只要肯做是会有成效的,几十年了当地的情况依旧这么恶劣,政府难辞其责,政府是怎么作为的。
  看了这个节目我突然想到我的老家是不是也存在这个问题。我的老家在山西省临汾地区的山区,小煤矿特别多(从老家亲戚或电视报道中了解到的),我的父辈们都说我们老家水土不行,人们的牙都不好,年纪轻轻都发黄发黑了,我以为就是如此。直到看了这个电视节目,我才意识到跟烧煤有关,因为听我父亲讲,我们老家烧煤和这里基本一样,唯一的就是夏天在室外烧火做饭,受害的时间相对减少,敞灶烧煤没有大到危害生命没有大到需要引起政府的重视,所以人们一直 以为是水土的问题。
  
  


原创[文.浮生杂记]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方林 Re:由新闻调查想到的…… 回复时间: 2005.12.13 16:21

    关注民生!

回    复    

回复人: 鸣笛 Re:由新闻调查想到的…… 回复时间: 2005.12.14 12:07

    呵呵,最新研究证实:“烧煤引起的氟中毒”只是外在表现,祸首不是煤,而是和煤用的高氟粘土。所以有专家开始从这上面开始研究解决的办法,估计不久将会改观。

回    复    

回复人: 走过奈何桥 Re:由新闻调查想到的…… 回复时间: 2005.12.15 10:57

    不论罪魁祸首是什么,在中国像贵州山区这样因为各种原因而致病致残的人群不占少数,应该引起地方政府和国家的重视。在解决过程中也确实存在许多矛盾、棘手的问题。但不管怎样还应该以人为本,民本思想毕竟还是立国之本。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