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河南旅游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凭栏听雨 收藏:0 回复:6 点击:889 发表时间: 2005.08.05 21:57:16

百泉山水记游


  孔老夫子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不敢妄称仁者、智者,但我爱游山玩水。七月里,新乡市委组织的一次学习给了我一次游百泉山水的机会。学习住宿都在百泉宾馆,确实是一个妙不可言的安排。宾馆依山傍水,环境清幽。水是百泉湖,山便是苏门山,水有轻灵流动的神态,山有巍峨耸立的气势,山环水抱,相映成趣,千百年来,有多少风流雅士、文人骚客,你方唱罢我登场,在百泉这个小小的舞台上演绎出诸多奇异瑰丽的人间活剧。
   游百泉湖
  来百泉的头一天,我便按捺不住了。正好县委办的李书栋主任相邀,我们一行七人晚饭后来到百泉。下午6点以后,景区就不再售门票,人们可以自由出入,这倒使我们每人省了20元的门票钱。
  百泉是中原地区著名的古典园林,建筑风格既有南方的小巧玲珑、清新秀丽,又有北方的雄伟壮观,富丽堂皇,集南北方建筑艺术为一身,加上美丽的自然山水,被人誉为“中州颐和园”、“北国小西湖”。沿着百泉湖漫步,微风轻吹,垂柳的绿色丝绦拂拭着我们的身子,像是在和我们嬉玩。湖水清澈,水草清晰可见。碧水之上,小桥如虹,曲径通幽。湖中许多人在游泳,既有白发老人,也有一脸稚气的孩童,在这个暑热的天气,在百泉湖中游泳,无异是一件快乐无比的事。
  从《诗经》中约略知道,早在3000多年前,百泉就已经成为旅游休闲胜地了。商代先民在歌中唱道,“清清的百泉水泛着绿波,滚滚滔滔地流入淇河”;“百泉水涓涓左边流,淇水河清清右边涌”。 我想商代先民先曾在这里游泳过吧。
  我渴望见到喷涌的泉水,但是现在这对于来游百泉的人已经是一个奢望了。据本地人讲,今天的百泉已经有好久没有泉水涌出了,这满池的碧水都是从不远处的石门水库引来的,景区的工作人员也很下工夫,为了能让游客看到昔日百泉喷涌的景象,专门在湖底安装气泵,制造人工喷泉。我听了,不禁笑了。在资源正日益匮乏的今天,什么都有人造的。
  于是我只有凭藉史料和想像去完成对百泉美丽景色的游赏。历史上,百泉湖的泉眼很多,湖水很深,泉水自湖底石隙喷涌而出,水珠晶莹透亮,如脱了线的珍珠,在阳光的灿照下,金光闪闪,仿佛涌金,故又有“涌金泉”、“珍珠泉”之称。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看到了这令人兴奋的美景,欣然写下“苏门山涌金亭”几个大字,如今这块石碑就镶嵌在涌金亭内的墙壁上。石碑60厘米见方,每字大约七八寸,碑的左下角落款“眉山苏氏”,右下方则有题记一篇。涌金亭是观赏百泉水的最佳位置。从古到今,名人雅士在此面对一池碧水都不禁抒发感慨,小小的涌金亭里,竟镶嵌着宋、元、明、清文人墨客颂扬百泉美景的碑刻50余块。元代词人王磬在《咏百泉灵源泉》中赞曰:“济南七十二泉,散在坡迤百里川,未似共城祠下水,千窠并出画栏前。”
  一路走来,我们饱餐了绮丽的美景,但对碧波荡漾的百泉湖,除了“啧啧”赞叹外,竟无有一诗相留。我等不禁为自己才疏学浅而抱愧不已。
   苏门山记
   想游苏门山,是因为1000多年前有个叫孔登的隐士在上面吹口哨(古时称“啸”),夜里,山风贴着窗棂吹进屋内,我仿佛听到了他的口哨声。第二天清晨,在别人还正酣睡时,我便起床来到了山脚下。
  正好市委办的王清霞科长也有此雅兴,便结伴沿着山径迤逦而行。山上多是不知生长了多少年的柏树,再有就是一些灌木和叫不起名字的花草。山间的鸟儿已亮开了嗓子,声音如同清风一样不含一丝儿杂质。
  山虽不高,但山路的确难行,不一会就汗涔涔的了。我们不时地向人打听啸台的地点,寻觅着那位大隐士的遗踪。王科长知识颇为渊博,不时给我讲解着历史,同时纠正着我话语中的错谬之处。
  终于登上了位于苏门山巅的啸台,这是苏门山上最重要的建筑,石块垒就的台子高约3米,正面的石壁上刻有“晋孙登啸台”的字样,历代文人墨客凭吊时的碑刻诗作也都镶嵌其上。啸台历代修葺,现存的建筑据说主要是明代修建的。清乾隆皇帝游百泉,在苏门啸台赋诗一首,刻在石碑之上,至今立于啸台南面。
  站在啸台之上,百泉景色尽收眼底。吹几声口哨,好像也有林中小鸟相应和。传说孙登住在苏门山上的土窟里,“夏则编草为裳,冬则披发自覆”,平时蹲在洞口,浑身的毛发和周围杂草混为一体,竟然看不出有人在此。他时不时站在山巅之上,长啸几声(所谓的啸,就是撮着嘴吹口哨,用两根手指扣着嘴唇,用力吹气。)口哨声回响在山林之中,吸引着鸟儿聚集过来一起鸣叫……有时,则捧着一本《周易》凝神苦读。他从不与人说话,也从来不发脾气。时间长了,有好事的山民想看看他到底会不会生气,有一次趁他在百泉湖边行走时,几个人把他抬起来扔到了湖里。没想到孙登攀岸而出后,哈哈一笑,拂手而去……
  孙登是吴主孙权的后人,他虽然隐居,但始终是司马昭的一块儿心病,为了弄清孙登的真实意图,他让“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去苏门山考察一番。阮籍来到苏门山,看到孙登抱膝蹲在山岩上,如泥塑木雕一般。阮籍便席地而坐,主动与孙登攀谈起来。讲史讲哲,从古到今,孙登始终一言不发,甚至眼珠子也不转一转。无奈之下,阮籍想,或许与这位高人交流须得使用另外的语言系统长啸一曲。这一声长啸算是找一邓共同语言,孙登脸上竟露出了笑容。他对阮籍说:“再来一遍吧。”阮籍站起身,对着青山白云尽情地长啸起来,直到尽兴才相别下山。
  当阮籍下到苏门山的半腰时,忽然听到了孙登的啸声,如天乐开奏,似百凤齐鸣。阮籍自叹不如,顿时如醍醐灌顶。回去之后,便写了著名的《大人先生传》,文章说,大人是与天地共生、与道并存的。而那些所谓的君子就像人家裤裆里的虱子,“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裤裆”,自以为很守规矩。在人家裤裆里爬来爬去自觉温暖如春,饿了咬人家一口洋洋得意。
  阮籍走后,司马昭又派“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来探听消息。嵇康在苏门山上待了整整3年,时刻不离孙登左右,但孙登始终一言不发。直到嵇康临走时,最后一次问孙登:“先生真的就无话可说了吗?”孙登这才对嵇康说:“你懂得火的道理吗?火燃烧后会发光,人们并没有刻意地让火发光,却得到了光明;人要是有才干,并不要去炫耀,终究还是会得到发挥的。要得到光,就得先有柴草,以保证火能燃烧;要想发挥才能,关键是要识时务,能够保全自己,善始善终才行。”孙登这番话并没能引起嵇康的重视,终于酿成杀身之祸。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一千七百多年前,孙登看透了时局,采取明哲保身的策略,装疯卖傻,隐居苏门山,给后人留下了千古传奇。孙登终于没有等来政治清明的那一天,久而久之,竟不知所终。后人在苏门山巅他长啸之处筑起这座“啸台“,以纪念孙登这种不与封建统治者同流合污的知识分子的气节。
  凭吊过孙登,我们顺着山南坡入下走。来到另一座台子上,中间竖着一块六七米高的石碑,走近观看,却发现已裂成了数块,用铁丝箍着。向本地的群众询问,原来这块石碑是清康熙三十年时,卫辉知府为感谢皇帝因灾荒免除皇粮的龙恩,在此竖碑一块,将圣旨刻上,又建了一座高大雄伟、富丽堂皇的亭子,名曰“龙亭”,把石碑保护起来。据传说,冯玉祥在百泉驻兵时,命令将碑文抹去,此后这块碑就成了一座无字碑了。可是20多天前,这里遭到了雷击,亭子被焚毁,石碑被击成数块,周围的柏树也被烧焦了。
  我抬头望望巍然屹立的啸台上的亭子,心想,啸台要比龙亭高,况且龙亭皇恩浩荡,这雷公怎么偏偏要找龙亭的事儿呢?
  心中这样想着,已下到了山脚。只见崖壁上嵌着一块巨碑,上书“苏门山”三个大字。其中“苏门”二字如龙盘虎踞,雄浑劲拔。那个“山”字,却笨大粗拙如墨猪。原来,“苏门”二字为明朝直臣魏允贞所书。所谓“人品定书品,字如其人”,不畏权贵、敢于直言的魏允贞写出来的字,也给人一种刚直不阿的感觉。而“山”字是一个好事者所为,他见碑上“苏门”二字的下方还有一字的空隙,便自以为是地添上一个“山”字。岂不知,魏允贞之所以当初故意漏掉那个山字,是因为“苏门”碑下即为山,其用意之妙皆在于此,没想到竟有人画蛇添足,闹出了笑话。
  苏门山虽无奇峰,也不高峻,但多奇人,多高峻之士。因时间仓促,我没能去拜谒自筑“安乐窝”治学严谨、温良好善的邵雍,“饿夫墓”里宁愿饿死也不做降顺清朝的彭了凡,还有明末清初中国三大儒之一的孙奇逢。我想,大概那雷公不惧皇帝老儿,却敬畏这些高士而不肯加害吧?
   2005.8.1


文坛.在 路 上收录 原创[文.在路上]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lespoin716 Re:百泉山水记游 回复时间: 2005.08.09 07:51

   
  喜魏晋,于心底为此文长啸数声!
  
  也长了知识了
  
  

回    复    

回复人: 一一梅 Re:百泉山水记游 回复时间: 2005.08.09 15:22

    站在啸台之上,百泉景色尽收眼底。吹几声口哨,好像也有林中小鸟相应和。欣赏!
  并想告诉你,我好象又游了一次百泉。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孤星泪 Re:百泉山水记游 回复时间: 2005.08.22 18:22

    过些天准备去八里沟,去麽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徐博达 Re:百泉山水记游 回复时间: 2005.08.29 15:29

    又见在路上美文,让我这个前任编辑无限欣慰。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方央 Re:百泉山水记游 回复时间: 2005.09.03 22:20

    原来“竹林七贤”与此地有关啊,学习了。
  
   说到阮籍,魏文帝司马昭欲为其子求婚于阮籍之女,阮籍借醉60天,使司马昭没有机会开口,逐作罢。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zimalian Re:百泉山水记游 回复时间: 2005.09.25 13:59

   
   我也去过百泉,怎么就没有如此的文墨来喧染它?才疏学浅呀.
   扬扬撒撒一路跟来:山水的秀美,人文的活鲜更有不绝的引经
   具典.....真是一堂丰富多彩的国语大课啊!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