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山东天 堂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单翅独飞 收藏:0 回复:1 点击:5269 发表时间: 2005.01.29 10:07:48

高桥


   不算生疏——新近倘使能见得日本人“出没”的电影,
  怕是皆有此一姓。但此处要讲的,非哪国姓氏,亦非谁的
  名讳,乃我的家乡——我成长了20年的村庄的名字。
  
  
   怕是需声名一点:我是中国公民,高桥亦属中国国土,
  只于版图上怕是寻不到的——详细一些:山东省济南市商
  河县白桥乡高桥村。
  
  
  解放初期,徒骇河畔一半的人家是不曾晓得对岸是啥
  子摸样的。而高桥村的人便属那“见多识广”的一半了—
  —村后有一桥,地跨两岸,青砖铺面,红松作梁,白玉雕
  栏,砌石成墩……当时的思路里,怕大致等同于五角大楼
  吧?因这豪华的桥,是通向彼岸的,于是高桥村的人便晓
  得“桥外有人家”了。
  
  
  没有碑文记载,这何其壮观的景象亦是祖父讲来哄我
  入眠的——那时的脑海里,似乎便是生活在这桥上的。
  
  
  而时至今日,仍耳熟能详的,便是这“高”桥的来历
  了——一孕妇过桥,不甚失足落入桥下,坠落的途中分娩
  ,而那“空中婴儿”触到水面,已是须发皆白的老者。另
  外一个版本,大概就是一颗鸡蛋——鸡——蛋——鸡……
  
  
  那时听来是很有意思的。
  
  
  
  而听父亲说,自打他记事时,便只见的几颗怪石屹于
  河心——“青砖铺面,红松作梁,白玉雕栏,砌石成墩…
  …”是确未曾见过的。记忆里,似亦只是些巨大的石块而
  已,似圆明园般的凄惨孤立在那。
  
  
  玩耍的场地, 于是便只剩这“高桥”下的徒骇河了。
  
  
  母亲教训:凫水是万万不可的,于是只在浅水的地方
  做些捞鱼虫的勾当。
  
  
  ——但我确是懂得如何凫水,甚至很精于凫水的!母
  亲自然不晓得我尚有这等本事,倘使知道了,怕是又要冲
  我嘟囔水鬼拉腿的典故,害我整夜的噩梦!
  
  
  母亲却不总是拴在背上的,于是便成日的凫水!但我
  还是腻了凫水——水鬼拉去一个伙伴。
  
  
  我于是去寻新的乐趣,终于在那残缺的小岛般的桥墩
  上寻到些字迹。打舅父那里弄来颜料,开始给那些破败的
  痕迹描上颜色,顶着骄阳,那时的思想里——这是很道义
  的,很善良的,很有文化的人才懂做的事情。
  
  
  我发誓要自己写出要别人亦临描的字来!
  
  
  我于是日日的写,夜夜的练。确是如何都比不得那字
  的气概! 但既然发下誓,是必要实现的。 于是更加日日
  的练,夜夜的写。虽至尽仍深感惭愧,却亦总算有些样子
  了。
  
  
  而除此之外,对于这方静水的回忆了,怕是没几点了
  。
  
  打顽童走到现在,高桥所给的东西,怕是一辈子都讲
  不了,用不尽的。倘使我没这临字的优势,亦走不到今日
  的成绩罢?
  
  
   已经没有任何辞藻足够证明对这桥的眷恋了!
  
  
   ——而我终究是要离开。
  
  
  一别几年,返去时,随手插在河边的柳条儿已长出许
  多新的柳枝,童年的伙伴已是家中的顶梁柱儿了。甚至,
  已做了孩子的爹爹。而今他们的童年,却还有几个懂凫水
  ,更有几个能临描的?
  
  
  在外的光阴,仍关注着那桥墩的命运——或多或少,
  仍有我童年的足迹罢? 有时,只觉自打将那字描完的一
  刻,便注定了我与桥墩相同的命运!
  
  
  转眼,又别了两秋,或阴或明的击打,我的命运,似
  越发接近那桥墩了!确不晓得是否仍有那样一个单纯的孩
  童,再为我颓废的意志描上颜色?
  
  
  
  


原创[文.心路心语]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去年今日 Re:高桥 回复时间: 2005.01.31 11:36

    和我的家乡很是相似耶!小桥流水人家。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