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福建文化艺术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独品寒秋 收藏:1 回复:6 点击:3399 发表时间: 2004.11.05 14:12:28

海峡西岸行——记闽台“2004海峡母语诗会”


   由《台港文学选刊》主编杨际岚先生和北京大学教授谢冕先生主持,闽台“2004海峡诗会”于11月2日上午8:30在福州西湖大酒店顺利召开。台湾著名诗人痖弦、汪启疆、焦桐等十多人跨过海峡,与福建蔡其矫、余禹、汤养宗、伊路、荆溪、刘伟雄、谢宜兴等众多知名诗人,刘登翰、陈仲义、邱景华等知名诗评家交流、讨论海洋诗篇。
  下午,与会诗人们分作两拨。一拨开往福州大学,由刘登翰先生主持,台湾诗人与大学生们进行了一场愉快的诗歌交流。另一拨开往马尾,诗人们参观了具有百年历史的“马尾造船厂”和新建的“船政博物馆”。
  晚上7:30“台湾母语诗歌朗诵晚会暨福州大学朗诵艺术团成立晚会”在福州大学举办。这一台由福建省文联,福建省诗歌朗诵协会,《台港文学选刊》杂志社,福州大学人文社科院合作联办的朗诵晚会,所有节目演员均由协会会员出任,协会副会长宋瑜先生,总监、朗诵专家彭彬女士、张俊彬先生等,承担了大量的筹备工作。晚会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掌声不断。精彩的朗诵节目使台湾诗人们也深受感染。
  这是海峡两岸的又一次诗歌盛会!福建电视台对此作了全程跟踪报道。东南快报整版报道。福州日报、海峡都市报,东南电视台,新闻频道等多家媒体都进行了相关报道。
  
  
   痖弦:乡愁是永远的母题
  
   11月2日,2004海峡诗会在榕举行,来自两岸的众多诗人、诗评家们连续参加了“海洋诗研讨会”、在福州大学的文学讲坛,以及“母语——台湾诗文朗诵会”等活动,其间弥漫着浓浓的同胞情谊。研讨会的主持人、台湾德高望重的老诗人痖弦分外引人注目。记者在他下榻的酒店对他作了专访。
   今年74岁的痖弦,曾获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东亚研究所硕士,多年任台湾《联合报》副总编辑兼副刊主编、《联合文学》杂志社社长,著作等身,是台湾新文学的一员主将,经他之手发现扶掖的作家众多,如读者熟悉的诗人席慕容,就长期得到他的悉心指导。
   谈起此次大陆之行,他连称自己非常欣慰。他说,自己17岁就离开家乡河南辗转去台湾,“当时还以为是出去远足一次,穿过一片麦田就可以回家,惨痛啊,这一去就是42年!”古诗里说,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当时不解其中辛酸,没想到自己回大陆时,也“垂垂老矣”,与父母也成永诀。对他来说,乡愁越老越重,是永远挥之不去的一个结,也成为他创作中一个重要的母题。这次来福建在他是第二次,但专程前来则是第一次,上一次只是路过。“两岸文化同根,这是什么都割不断的。”
   痖弦除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诗评家外,还是一位台湾人人敬重的编辑家。他告诉记者,当年他积极推动了一场革新的文学运动,对后来台湾的文学发展起了重要影响。他当编辑时,一般每天要给作者回二三十封信,还要给作者分别寄不同的创作和投稿资料。许多作者为此深受感动,多年后,还珍藏着他的书信。“我总以为,有时你小小的一封信,就能对一个人的人生发生莫大的影响。”有一位北京大学的专家,对他这一习惯深表吃惊,说这“简直是活雷锋”。也许正因如此,痖弦与冰心、梁实秋、於梨华、无名氏等众多名家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记者了解到,痖弦现在还坚持创作,最近刚刚出版了一部40多万字的专著《聚散花序》,收录了他20多年中为他人写的序和跋。痖弦说,他写序跋,不是应付了事,而是当作创作,借题发挥,表明自己的文学观点。
   记者请痖弦给福州的广大读者说几句话,他略作沉吟,写下这样几句:“点着的,才是灯;扬起的,才是帆;翻腾的,才是波浪。”诗意盎然。
  
  
   汪启疆:海水如羊水 两岸脐相连
  
   台湾最著名的海洋诗人,退役“海军中将”汪启疆,前天携夫人赵颂琴来榕参加2004海峡诗会,他在研讨会上以《我的海洋诗创作观》为题带头发言,引起大家的瞩目。记者对他作了专访。
   汪启疆是湖北汉口市人,1944年生于四川成都。他告诉记者,他4岁就背井离乡去台湾,一别就是几十年。他后来从海军官校毕业,多年供职军界,文学一直是他不变的追求。“海上的生活是非常艰苦的,空间狭小,充满压迫感,我每天得空时,就一头钻进自己吊铺里小小的‘文学世界’,对于我,那就像一个孵化小鸡的可爱的蛋壳,给疲惫的心开了一扇窗口。刚开始,我天天写自己的‘海洋笔记’,后来反响不错,就开始写起海洋诗来了。”
   汪启疆坚持不懈的追求,收获了丰硕的果实。他曾任《创世纪》诗社社长、《大海洋》诗社主编,多次获军队新文艺金像奖和金锚奖、中国时报文学奖叙事诗奖。著有诗集《海洋姓氏》、《蓝色水手》、《到大海去啊,孩子》等多种。谈起创作之道,他说,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的支点,海洋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相对欠丰富的一支,他热爱海洋,在他眼里,海洋始终充满了生命感,海洋和大地是一对矛盾而和谐的统一体,这给了他不竭的激情和动力。“还有,我对生活总是都抱着诚实的态度,这对创作很重要,正像父亲一辈子告诫我的,如果你不能在任何时间坦然地面对任何人,你就无法坦然地面对任何事,你终归是站不住脚的。”
   此次来祖国大陆,汪启疆感慨良多。他说,有人说海峡是天堑,我不这么看,我觉得海峡之水正如母腹中的羊水,两岸脐带相连。我参观林则徐、严复等的纪念馆时,把解说员看成先贤们的化身,仿佛听见他们在说:“欢迎你回来!”我在这里的土地和海洋找到了自己的出发点。也许两岸政见相同不易,但文化、文学却是命脉相连,所以交流非常重要。他现在写作比过去带有更多的使命感,“我有这样一种自负:如果将来有一首长诗《台湾海峡》会流传,那一定是由我来写的!”
   汪启疆的夫人赵颂琴是福州人,谈起夫人,他满脸是幸福之情,“我的夫人原是国文教师,她很有才华,我们的感情很好。我曾对年轻人开玩笑说,祝福他们家庭的感情像也像我们那样!”他认为,天下以农为本,按他的了解,台湾农业有很多好的经验可以对大陆有所帮助,“我希望两岸永远和平”。
  


热点.时事关注收录 原创[时事关注]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盘丝洞主 Re:海峡西岸行——记闽台“2004海峡母语诗会” 回复时间: 2004.11.05 16:10

    风若吹不是也参加了吗?怎么没看到他名字?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一心只为爱 Re:海峡西岸行——记闽台“2004海峡母语诗会” 回复时间: 2004.11.06 11:05

    怎么几个更大头的没采访啊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姬友 Re:海峡西岸行——记闽台“2004海峡母语诗会” 回复时间: 2004.11.09 11:07

    恩,我已经在等候我的签名了~~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不要爱我 Re:海峡西岸行——记闽台“2004海峡母语诗会” 回复时间: 2004.11.10 12:32

    吴大记者,辛苦了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流言 Re:海峡西岸行——记闽台“2004海峡母语诗会” 回复时间: 2004.11.11 20:18

    台湾我只知道余光中和席慕容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忘记密码 Re:海峡西岸行——记闽台“2004海峡母语诗会” 回复时间: 2004.11.19 15:15

    点着的,才是灯;扬起的,才是帆;翻腾的,才是波浪
  海水如羊水 两岸脐相连
  
  确实是大诗人,一出口就是诗!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