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我,就曾熟记了白居易的《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时并不十分理解这诗的全部内容,只是懵懂的觉得,这是诗人对于生命的顽强与勃发的感慨。
在年龄稍长的时候,看到了清代建德章燮的《唐诗三百首》注释本,方才知晓这首诗本来是“喻小人去之不尽,如草滋蔓。”那“原上草”是暗喻“朝中小人”。可是,在我的内心里,仍然觉得这朗朗上口的诗句,是对顽强生命的赞颂。好在“诗无定解”,“取喻本无确定”,我这样的理解亦无不妥。
记得在有一年的6月中旬,因出差路过漫无边际的草原。车行塞外,满眼是绿草萋萋,在这生机盎然的绿色中散落着星星点点的黄色小花,绿色蔓延着、伸展着,直与天际相接。面对这些弱小却又顽强的生命,心旷神怡之际,自然萌发了一种春催草绿、生机无限的感叹。
在茫茫天地、滚滚红尘之中,我们绝大多数的人,有如一棵小草。渺小到无、又具微到你我,“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就是我们一生的写照。尽管你我曾钦慕高山的雄伟,日月的辉煌,尽管你我也曾期待,能有朝一日长成参天大树,成为社会的栋梁。可是,许多都不会如你我所愿。毕竟,我们本是一棵小草,一芥草民而已。
还是那年的冬,我去祭奠早逝的父亲。在茫茫的雪原旷野里,山川田埂都在大雪的覆盖之下,天地皆白;凛冽的朔风呼啸着,搅动着雪花、肆虐着寒冷。蓦然间,我看到在路边的雪地里,有一棵草挺立在风雪之中。
这是一棵早已枯萎了的蒿草,细细的挺直的茎杆,已经没有了生命的绿色,大雪无情的埋没了它的大部,可是蒿草却仍然顽强的挺立着,在寒冷的风雪中保持着一种悲怆的历史造形。它是无助的、徒劳的,甚至和漫天的风雪严寒比起来,有些太渺小了,可是,它却给了我的心灵强烈的震撼。假如,我是一棵草,我就要做一棵这样的蒿草!
让我做一棵蒿草,在短暂的生命中汲取阳光和雨露,再把充满生机的绿色留给大地。
让我做一棵蒿草,虽然是一棵草,却拥有挺直而立的身躯;弱小但却顽强,卑微却不卑鄙!
也许,我没有这棵蒿草的幸运,在没有独立寒冬之前,就已经被人割下,当做薪柴,在农家的灶膛里化为灰烬,纵然这样,我也要在光与火的燃烧中,从容的了然而去。
也许,这该算做是一个草民的“蒿草情结”吧。
草、蒿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风儿轻轻,星儿晶晶,与月亮约定;
相约一份皎洁、相约一份恬静。
相约一份美丽、相约一份真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