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海外彼岸花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白色魅力 收藏:0 回复:11 点击:2689 发表时间: 2002.09.09 09:14:05

(应征)同一个月亮,不同的心情(新)


  记得小时侯,爸爸,妈妈经常在晚上乘凉时说,要好好学习,以后长大了到外国留学,多长长见识。我点点头看着月亮,就开始幻想我的出国留学梦了。
  现在,我已经是个19岁的大男孩了,也实现了我小时侯的梦想—出国留学。其实,我在国内是个很调皮的孩子,有时候,总是不听父母的话,所以老惹他们生气。那时,我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直到我要走的那一天早上``````
  记得那天,我一直表现的很坚强,亲戚,朋友送我,我表现的很坚强,一直很高兴。也很奇怪,总是爱唠叨的爸爸,妈妈那天都很沉默,到我进入关口之前,才说了一句话,我记得很清楚是:好好学习,注意身体。
  就这么一句话,我当时要进入侯机室了,我跑回去紧紧地抱住爸爸,妈妈说:“爸,妈儿子以前真是不孝,现在又要出去,不能照顾你们,呜~~~~~”当时,在场的人都在偷偷地抹眼泪,只有爸爸,妈妈没有,因为他们的泪在心里流着。妈妈擦了我的眼泪,说:“孩子,去吧!”我提起了行李,就走了,我没回头,不是我不想回头,是我不敢,我怕家人伤心。
  飞机,起飞了。我从窗户里看着地上,一切都远了,一切都离我而去,可是我没哭,爸爸曾经说过,出去后不能让外国人看不起我们,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到了,俄罗斯之后,我一直努力学习。闲下来的时候,我也不免想家,想家时我经常做在宿舍楼顶上,看月亮。经常,有外国学生很惊奇地看着我,然后问我,你在这干什么呢?我回答说,看月亮。他们不明白还问,月亮有什么好看的?我说,同一个月亮,不同的心情。他们就走开了,因为他们不会明白其中的含义的,永远不会。
  中秋节快到了,想我们这样不能陪伴父母的孩子,心里的确很难受,只能默默地看着月亮祝福着远方地亲人。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泡桐 Re:(应征)同一个月亮,不同的心情(新) 回复时间: 2003.03.16 23:00

    很爱家?可是到家了有会寂寞?

2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泡桐 Re:(应征)同一个月亮,不同的心情(新) 回复时间: 2003.05.28 16:02

   
  
  
  媒介对俄罗斯奔萨州中国留学生的影响分析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文秘教育专业99级)
  
  
  [摘要] 本文是一篇调查报告,调查的对象是高中毕业以后赴俄罗斯奔萨州奔萨市(Pensa)攻读本科的中国自费留学生。这些中国留学生中有90%来自中国西部的兰州、银川、天水等内陆城市。文章旨在让中国的普通人了解中国留学生在俄罗斯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以及他们获取信息的状况,以期从中国留学生意识行为方面的变化中给读者一些启示。本文对中国留学生的生活环境——奔萨,进行了细致的介绍。那里较为萧条的经济、比较单调的生活与高速发展中的中国经济相比暗淡了许多。加之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的多元化、媒介对中国经济的普遍看好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留学生的意识发生了变化,他们逐渐看好中国的发展潜力,希望毕业后回国发展。
  [关键词] 奔萨;中国留学生;媒介;互联网;意识
  
  
  俄罗斯奔萨州成立于1939年2月4日,领土面积为4.32万平方公里。州的行政中心为奔萨市,1663年建市,奔萨市距莫斯科709公里。 中国留学生初到俄罗斯,多在奔萨学习语言,所以这里的中国留学生(本文中所说的中国留学生,特指高中毕业或者在国内大专、本科毕业后,自费去俄罗斯深造的年龄在19至26岁之间的中国留学生)比较集中。
  
  一、 俄罗斯奔萨州简介①
  人口状况 1996年奔萨州的人口数为156.3万人,占俄联邦人口总数的1.06%,居于第33位。其中城市人口占63.9%。在城市人口中,小城市人口占19.5%,中等城市人口数占4.1%,大城市人口数占40.3%,其中特大城市人口占33.9%。人口密度为36.2人/平方公里,居于第32位。
  1998年1月1日统计,奔萨州共有人口154.88万人,人口密度为35.9人/平方公里。
  在奔萨州居民的民族构成中,俄罗斯族占86.2%,莫尔多瓦族占5.7%,鞑靼族占5.4%,乌克兰族占1%,楚瓦什族占0.5%,白俄罗斯族和茨冈人各占0.2%,犹太人、阿塞拜疆族、亚美尼亚族各占0.1%,其他民族占0.5%。
  奔萨州属伏尔加河流域经济区成员。1996年1月1日统计,企业和机构数量为16213个。1997年1月1日的统计数为16617个。 1996年1月~11月的企业经营活动财务状况表明,盈利4210亿卢布。其中亏损企业所占比重为48%,亏损额为1720亿卢布。1996年1月~11月的企业经营活动财务状况表明,盈利4210亿卢布。其中亏损企业所占比重为48%,亏损额为1720亿卢布。
  奔萨州的基础工业领域为机械制造业(生产化工设备、纺织设备、压缩机设备、柴油机、农用机械、仪器、电力机和自行车),轻工业(纺织和皮革制鞋业),食品工业(制糖业和磨粉碾米业),木材加工业,造纸业和建材业。在奔萨州1993年的工业结构中,热电占12.4%,原料加工业占10.8%,机械制造业占35.3%,化学工业占3.6%,轻工业和食品工业占37%。1996年奔萨州工业产值比1995年降低26%,1995年工业产值比1994年降低0.8%。
  1996年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纺织机器43台,比1995年产量减少52%,1995年产量比1994年产量增长19%。毛匹布96.2万平方米,比1995年产量减少25%,1995年产量比1994年产量增长41%。鞋类160万双,比1995年产量减少37%,1995年产量比1994年产量增长3%。肉类,包括一级屠宰副产品7000吨,比1995年产量减少49%,1995年产量比1994年产量减少42%。奶制品折合成奶2.24万吨,比1995年产量增长4%,1995年产量比1994年减少39%。
  机械制造业是奔萨州工业领域的领头羊。仪器制造业、化工机械制造业和石油机械制造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纺织业、木材加工业、食品业和皮革制鞋业都较为发达。
  在奔萨州1997年的工业部门结构中,电力能源占18.2%,黑色金属冶金业占0.6%,化学工业和石化工业占5.9%,机械制造业和金属加工业占36.9%,林业、木材加工业和纸浆业占4.2%,建材业占4.9%,轻工业占4.6%,食品业占18.5%。
   奔萨州农业经济的主要发展方向是粮食作物的生产。州内地域已被大范围开垦,耕地面积占全部农业用地面积的85%。黑麦、小麦和精饲料作物是基础农作物。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利于大规模生产工业用农作物,如大麻、甜菜和向日葵等。蔬菜种植中主要产洋葱。畜牧业主要朝乳肉兼用的方向发展。
  俄罗斯奔萨市概况 城市于1663年建立;系俄罗斯奔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面积----282.89平方公里; 人口(1997年1月1日)----534000; 奔萨市辖4个行政区--铁路区、"列宁"区、"十月"区、"五一"区; 主要河流:苏拉河; 地理位置:伏尔加河沿岸(伏尔加河右岸支流); 气候带--伏尔加中部气候 。时区----莫斯科区(格林威治时间+2小时); 北纬58°,东经45°。
  1998年9月20日,兰州市与奔萨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正在成为兰州市对外贸易、科学技术和人才交流的重要媒介,为我市经济、贸易、科技、文化、教育、城建、体育、卫生、饮食等众多领域的全面交流与合作开辟了重要的途径,为发展兰州市经济、文化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②
  尽管奔萨州的人口与工业、农业的发展相协调,但是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低,加之俄罗斯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不平衡,工业和农业的经营方式还处于粗放型的阶段。俄罗斯虽然经历了90年代初期的解体,但是她的经济正在逐渐恢复。2002年俄罗斯的国内产值增长率4.3%,但民间的一些专家认为实际数字超过了5%,这是俄国经济强劲增长的第二年。俄罗斯也因此成为新兴经济中增长居第二位的国家,仅次于中国。但是俄罗斯经济的地区发展不平衡,奔萨的经济发展水平依然赶不上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中国留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明显的感觉到生活水平低于国内的标准,但食品的价格普遍高于国内物价水平。所以中国留学生感觉到很不适应,但是为了学业,他们必须迫使自己适应奔萨的生活。也正是因为奔萨生活的诸多不如意,使得他们在密切关注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前景。而信息的获取对中国留学生来说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二、 中国留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
  
  自苏联解体以来的“社会转型期”,俄罗斯经历了一场裂变,死而复生,却又命运多舛。管理模式从垂直管理到平行管理,媒体性质从事业单位到商业机构,媒体角色从印刷媒体唱主角到电子媒体唱主角,新闻理念从马列主义到西方理论。但是无论怎么变,电视、报纸、杂志、广播依然是影响人们各个方面的四大媒介。这四大媒介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
  电视在中国留学生中的普及率很高。例如奔萨建筑工程学院共有11名中国留学生,其中就有6人拥有电视,并且都安装了卫星电视接受器。在奔萨,普通电视可以接收6个频道,均为俄语。卫星电视接收器的费用是250美金,电视机价格和国内持平。卫星电视可以接受150至170个频道,主要是英、俄、中、日、意、德六种语言的节目。卫星电视均可以收到CCTV-4,有的卫星电视还可以收到凤凰卫视中文台。加设大型卫星接收器,可以收看更多中文频道,但费用需要上千美金。
  当地的俄语杂志并不受到中国留学生的欢迎,而一些欧美的汽车、时尚杂志是很受欢迎的。
  在奔萨可以买到许多种报纸,例如真理报、青年列宁报等都是俄罗斯的主要报纸。日报价格一般在一两元。周报的版面相对多一些,分的较细,一般在五元左右。日报一般是比较严肃的报纸,周报一般是经济分析类的,或者是比较娱乐性的。日报一般分为头版、国际新闻版、国内新闻版、经济版、文化版、体育版等等。读者对象是有一定教育程度的普通读者。当然,和国内一样,政府级别的大报在街边的买报摊上是买不到了。在奔萨可以买到传递报,其内容多是各种类型的广告,如果需要修理或是买卖东西都可以在报纸上找到相关信息。
  喜欢听广播的中国留学生并不多见,大家只是在坐出租车的时候顺便听听。
  报纸、杂志、电视、广播这四种媒介,虽然是中国留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但互联网的普及,给中国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互联网的广泛运用使得信息的传递速度和传递所使用的语言更加多元化。由于俄罗斯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巨大差异,使得中国留学生产生了许多不易逾越的语言障碍。中国留学生在读俄文报纸和杂志,收看俄语电视节目和收听俄语广播的时候就会发生看不明白或者听不懂的情况,造成了传播障碍。而从中文网站上获取信息,就要方便和容易的多。
  
  三、 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
  
  互联网是继报纸、电视、广播、杂志之后的有一媒介。它的普及使用对中国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奔萨,电脑的价格普遍比国内高出10%-20%,莫斯科的电脑价格和国内持平。电脑在中国留学生中的普及率为100%。首先,因为这些留学生都是自费去俄罗斯留学的,家庭经济情况很好,有相当多的留学生都是从国内带去的电脑。其次,电脑是最好的学习工具和交流工具,登陆国际互联网后,可以进行收发电子邮件、阅览网页、上传和下载等众多的互动活动。
  互联网上可以找到我们所需要的所有的信息,举一个例子,随着内地数字图书馆的崛起,中国留学生回家探亲时,也不必背着大批的工具书、中文教科书回学校了。超星数字图书馆在中国留学生中的使用率就很高。超星数字图书馆是国家863计划中国数字图书馆示范工程。是目前世界上中文图书馆收藏量最大的数字图书馆。购买一张超星读书卡(100元),就可以通过超星阅览器SSReader,一年内足不出户的借阅到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深圳图书馆、浙江图书馆、辽宁图书馆以及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社的精彩图书,总数已达到52余万种。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能登陆互联网,轻点鼠标,所需的图书资料就会呈现在读者面前。相当于把一个图书馆搬回了家。
  再举一个例子,每年在国内热播的影视剧,中国留学生一般是看不到的,但是假期回国的时候,他们可以将影视剧的VCD拷贝在电脑硬盘上带回学校慢慢看。同样也可以将自己的课业成果拷贝下来,请父母指阅览。当然,通常也不必要把硬盘卸来卸去那么麻烦。因为字节不是很多的话,U盘的容量也就足够了。
  再次,国际长途的费用是很高的,从国内打到俄罗斯,中国电信的IP电话收费标准是3.8元/分钟,中国吉通、中国网通、中国铁通的IP电话收费标准是3.5元/分钟至3.2元/分钟,而普通的国际长途费用是8元/分种。而如果利用非高峰上网时间(例如国内的5点到8点,奔萨的冬时制0点到3点)进行语音聊天的话,打一分钟国际长途电话的费用可以进行1个小时的语音聊天(国内的163拨号上网费用是每小时1.2元的电话费再加上每小时3元的信息费)。
  互联网的电子邮件功能给留学生带来的方便也是显而易见的。从国内发出的国际航空信件是5.40元/20克,以后每增加10克加收1元。而电子邮件不论你写多长,每封邮件的发出费用也超不过0.10元人民币。而且电子邮件还可以发送和接收声音文件、视频文件。
  
  四、意识的转变
  
  本文的调查对象均为1998年至1999年赴俄罗斯奔萨州奔萨市自费留学的学生。他们比他们的同学更早的接触到了卫星解码电视、欧美杂志、外电广播、欧美报刊、国际互联网,这使得他们比他们的一些同龄人更早、更全面的了解到了媒介眼中的中国。
  国内竞争激烈的高考制度,使得一部分学生无法实现大学梦。但是国外的大学可以帮助他们圆梦。在欧洲、美洲、亚洲、澳洲众多的国家中,处于东欧的俄罗斯,留学费用相对便宜,而且还有许多世界知名的高等院校和颇具实力的专业,如建筑学、医学、音乐、航天技术等方面。因为学校和专业的不用,每年的学费从几百美金到上千美金不等。 例如在奔萨学习建筑设计专业,每年的学费加住宿费大体是1000美金。每月还要外加50——100美金的生活费。
  在国内取得高中毕业证书后,自费去俄罗斯攻读本科。通常要先学习2学期的语言,即预科的学习,通过当地的语言考试后,可以根据个人的特点、爱好和经济情况选择专业和学校。除了音乐、美术类专业,一般不需要进行入校的专业考试。
  初到奔萨的时候,衣、食、住、行都很不习惯,在过度期过去以后,生活和学习转入了正轨。有一个很自由的空间展现在中国留学生的面前。高中时代逃避高考压力的意愿和对留学生活的向往已经成为现实。奔萨并不繁荣的经济使得中国留学生想去莫斯科或者圣彼得堡谋求更好的发展。
  卫星电视强大的广告阵容,在潜意识中改变着中国留学生的消费观念。欧莱雅、美宝莲、兰蔻(Lancome)、香奈儿(Chanel)、CD、SK-Ⅱ等品牌被接受和购买,音响、电视、电脑、冰箱等耐用消费品逐步走进中国留学生的公寓。
  因为富裕的家境,中国留学生还会去一些娱乐场所,他们富足的生活引起了俄罗斯当地一些年轻人的不满。据大洋网2001年05月25日报道:“在俄罗斯奔萨州的首府奔萨市,从中国、越南、埃塞俄比亚及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来了不少求学的人,目前该市共有外国留学生210名。按照俄罗斯人的标准,所有这些学生都来自殷实之家,因为他们还随身带去了电脑、手机和微波炉。这一切都引起了当地新纳粹分子---光头党成员的不满,他们决心要“摆平”这个“不公平”的世道,于是市内针对外国留学生,尤其是中国学生的恐怖事件频频发生。”○3 在这种情况下,奔萨的中国留学生更希望回国发展 。
  各国媒体普遍看好中国的经济前景,中国留学生很注重国内的新闻和经济动态。每天收看CCTV4的新闻并在网上关注中国新闻,尤其是外电对中国的评价,已经成了中国留学生的每日必修课。从一个长远的角度看,是中国的实力吸引着中国的留学生。从盲目的崇拜和向往留学生活,到务实的想法,中国留学生的意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注释:
  ① http://manzhouli.net.cn/zjels/book/cs33.htm
  ② http://www.chinacity.net/zgcs/gansu/lanzhou/
  lan78/lan82.htm
  ③ 2001年05月25日19:57:30 大洋网《恐怖事件频频发生:俄光头党盯上中国留学生》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