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段锦 [转载] |
足迹
1999年夏天,互联网万紫千红的繁华盛景中,悄然盛开了一枚墨香四溢的花朵——“红袖
添香”。
彼时的红袖,清虚出尘、浪漫唯美,仿佛浮华背后一抹婉约的衬景,只在俯仰之间,便让
人有了满心满怀。但在多数人看来,她不过是网络乍开的无数朵昙花中的又一朵,明亮耀眼,
却一现即凋。
彼时的写手,大多揣着一怀对文字的憧憬与梦想,在网络的缝隙间辛苦打拼,眼里向往更
高更远的风景。而红袖,不是网络文学的主流,没有谁敢乐观地预测她的将来,更不会在意这
幕帘背后的桃花烟雨,粉红还是纯白。
隔着浮华的木窗看当年,是怎样的一种单薄与萧条?清清淡淡的页面上,寂廖地摆放着三
两行骈文骊句,所有的人静静地来,悄悄地走,没有任何牵绊。
尽管如此,红袖始终保持着优雅舒展的风姿,既勇敢经历着电闪雷鸣,又坦然承接着阳光
雨露,无论磨难、荣誉、成败或是喜悲,都以一种不疾不徐、肃目低调的淡然,静立一方。
红袖是美丽的。从清澈透明的蓝、浅草修竹的绿、清清爽爽的明黄,深深浅浅的桃红到淡
雅素净的灰,她的页面改版一再打破古典传统的幽冷低调、严谨端肃,化繁褥为简练,化浓重
为明快,精微之处极尽新韵。
红袖是努力的。从最初深入其他文学站点进行宣传,邀请作者投稿,到后来投稿队伍的日
益壮大,投稿系统的建成完善,以及编辑审稿制的全面推行,仅仅四年时间,便以总注册用户
数近10万人,日均投稿千篇,月均浏览量五百多万,成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大型原创文学网站
之一。
红袖是执着的。当商品经济的大潮扑面而来时,她不但经受住了网络泡沫的冲击和考验,
并且执着自信地走着公益性质的道路,坚持民主化的管理模式,形成了红袖鲜明的自我风格和
清新、随意的文化氛围。她的文字涵括,从单纯的女性文学网站蜕变为综合性、多元化的原创
文学网站,成为越来越多男女写手的集散地。
红袖是成功的。2001年起,红袖在国内新闻媒体报导中频频露面,问鼎多项文学网站评比
奖项,受到中央电视台、中央教育台,经济频道,北方11省卫视、雅虎,搜狐,新浪,电脑报
、电脑爱好者等等媒体的专访、推荐和介绍。
回过头来,再看那些最初给过红袖关爱的写手。对于她们,这里或许只是网络生涯的一个
驿站,只是习惯在每个相对平静的站点里记录心灵的某些细微感触。但是,正因为那些从笔下
汨汨流出的文字,因为她们来往红袖间有意无意的宣传与互动,才让人们注意到静伫一隅的红
袖,看到快被现代遗忘的古典情怀的风格与魅力,从而不断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目光聚集……
四岁的红袖还很年轻,但年轻并不意味着浅薄,相反,她的朝气,蕴含着一种无尽的力量
和自信。
印象
都说网络虚空,多是冷漠、自私、隐瞒和欺骗,就算有刹那的感动,也只缘于内心的软弱
,并非缘自心灵的相契。
不能责怪什么,这是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任何一根伸出的触须都有可能触到痛苦和不幸,
习惯麻木与迟钝原是人类选择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
曾经,你或者我,慒慒懂懂在鱼龙混杂的论坛里摸爬滚打,在人声鼎沸的大站满怀期待,
仅仅是因为风格的迥异,无法与周遭形成的气候相融,显得有些无奈与清寂;或者因为初出茅
庐,得到未曾想过的冷遇,无人问津之余有种怀才不遇之感;更有些愤世嫉俗的清高之人,见
不得金钱熏染下的粉墨登场,红尘中的名利世俗,更厌恶他人用搔过头皮屑的手指点比画,索
性挥袖走人。
于是有人走了远远的路来红袖,而这里沉静内敛的氛围让他们感觉陌生与疏离,迟疑地停
顿了脚步,甚至惋惜地掉头离开。其实只要尝试着接近一点,进入表面沉寂下温暖的世界,他
就会发现这个窄窄的,不被人注意的园子赫然藏着如此博大的天地。
在这里,无论优秀还是平凡,陌生还是熟捻,每个人都有独立的生存空间,都能以一种舒
展的姿态成长着。没有谁会吸走谁的营养和水分,谁会影响谁的成败。
在这里,谁都能找到一把合适的椅子就坐,找到自己在这幅山水画中的位置,可以就着一
壶酒,还有散了一地的月光,听花开花落,看云起云落,写自己的文字。
红袖是浅显的。似乎一眼就能望尽所有,淡泊中自有幽远的神韵;红袖又是深邃的,朴拙
中藏有玄机伏笔,需得浅斟慢酌,方能品出一隅一瞬的真味。
红袖是圆柔的。易于亲近,又不喧闹恣肆,像一双绞着一双的眼睛,一张覆着一张的笑脸
,给人最恬适的安谧,最新鲜的感动;红袖又是凝重的,四年的风雨历程,让它有了沧桑中历
练过的从容与稳健、睿智与深沉。
红袖是炫目的。每一眼,都有柔情的诗歌散文季季开着,更有小说杂文的奇山怪石,流云
旷风,透出嶙峋突兀的美,幽雅炫目,直逼人心;红袖更是包容无私的,因此才会让这片家园
凝聚了灵气,蕴足了底韵,渐渐有了高山流水,云雾缭绕之势。
许多人喜欢在红袖放飞心灵,不是因为它美得炫目,而是它自自然然的神韵,真山真水真
性情。
她虽比不过别处的气势规模,锦衣华缎,却也没有金钱粉饰的矫情与造作,而是平实的一
草一木一语一篇,是一种幽静淡雅营造的诗情画意,是因了海纳百川、宽容乃大而遒劲朴拙,
绰约飘逸的风韵和气质。
所以说,我们是幸运的。有热诚忠实的编辑,相知相许的笔友网友,和睦友好的芳邻以及
满满一心对于文字的热爱与忠诚,还拥有这样一方澄净的空间。这里,没有喧哗吵杂,惟有安
静;没有功利心,惟有向上求索的冲劲。
我们是快乐的。有这样的情致意韵,风清云朗。我们可以写给天空和大地看,思绪能飞多
高就飞多高,没人会笑你异想天开;可以写给自己和知己看,要多深情就多深情,没人会笑你
拿腔装调;可以写给过去和未来看,思域能放多宽就放多宽,没人会怪你不着边际,叨扰四邻
。毕竟,一个人闷头大喊,无论怎样辗转反复,都只有自己的耳朵在倾听,一个人在宇宙里放
歌,永远只能是天高地远,空旷寂廖。
我们是富有的,我们有庞大的集体,美丽的家园和一望无际的心灵空间。我们的房屋和心
灵不需要篱笆、围墙,因为这些文字的背后,有一种感情在无限延长,就像一股汨汨细流,流
过每个人的心田。那是朴素的,不修饰的,发自肺腑的一种声音,质朴得犹如土里刚刚拨出的
青草,根上还带着泥土。
我们是亲密的。学会了淡忘名利是非,淡忘遥远的距离,淡忘网络两端的陌生与否,我们
只记得共同有过的花香、鸟鸣、春风、秋雨,总在心的小小的一角,在蓦然回首间,不经意地
清晰。
文字
古人云:细算浮生千万绪,何妨常置闲适情。
生活本身是一种寂寞,需要我们用手绘出颜色来填充,在文字间融入自己的思想智慧,凝
固每一个瞬间,记载那些容易被遗忘的细节,珍藏和挽留逝去的漫漫时光,以提升自己积极向
上的生命品质。
如今多数人读文,已不屑于文字表面,更加喜欢揣测背后隐藏的情感和想要表达的意境。
粗糙的文字固然可悲,但非要把文章推敲成一首精致无暇的完物,又太刻意。优秀的文字
,总能与彼此的灵魂直话,那些写自己心灵的语言,情动于中,发而为文,以简约之美为宗旨
,淡中有味地品到风格,才是上品。
首先,聪明的作者不会靠写文字来取悦旁人,谁都爱惜自己的文字,没有谁能忍受它被埋
在一堆浊气之中。一味的借鉴和模仿,局限和重复,很难形成风格,找到突破;其次,经过精
心修剪、细致包装的文字,缺了本性的自然。只有写出自己心灵的语言,情动于中,发而为文
,才可能撞击出炫目的火花,写出扣人心弦的文学精品;再则,对文字之外太多事物的迁就,
缺乏姿态恣意的写作,只有空洞的伤蓝。空洞意味着麻木,我们会因此而丧失很多感知。
在红袖,我常会淘得一些沧桑的文字,它们并不惹眼,文字表面黯淡无光,极易使人忽略
。但潜心细读,却能发现它的内蕴极端沉实、冷肃,耐人细品,回味无穷。
有些作者,他们对山、对水、对生命存在的感受不仅仅是依山走笔,随水流墨,而是通过
敏锐而细致的观察,奇妙而天真的想像,在灵犀互动中体贴生命最原始、真性情的感动,使之
心灵相互亲近,引起强烈共鸣。他们流转自如,颇富灵气的语言功力,还有字里行间跃动的那
种气势,足以令我们大惊大喜。
有些作者,较少停留在对外界现象的表述上,而是注重情境的塑造,谋篇布局的布设和笔
意的情绪语言,他们善于用一种隐喻的手法直抒胸臆,呈现主题的色调厚度,大胆的笔触丝毫
不见单薄,那种精神线条既加深语言的穿透力,使整个意念主汇不显得累赘,廖廖数笔,潜藏
的人性空间以及空间中的生命力源源而出,人物也随之鲜活起来。
有些作者,文字静而闲适、拙朴而古雅,内敛而本分。追求写意与神似,通透豁达、睿智
闲适,细节刻画皆以简洁的语言一笔带过,却增强了文章的弹性与张力,留出想像的余地,在
不经意间完成了一个与读者共同创作的过程。
有些作者,文章在于悟的层境,率性出奇笔墨恣纵,蕴涵哲思。没有时空的限制,没有笔
意的束缚,思维超出平常人可见的范围,追求深层知性的交会与融合。墨香、心香已融为一体
,文境、心境、意境已揉成一片,通篇焕发出空畅的呼吸,自成意境。
还有一些作者,写诗意浓,为文亦情深,文字敏感细腻,脉胳清秀,秀拙相蕴,像涧水洗
过的青草,自然澄澈,不带一点浊气,喜借谴词妙句来传神惹眼,轻浅适意之间,充满感性的
抒情音韵,宛转而清丽的格调,焕发出简洁动人的空灵之美。
在我眼里,过于玄艳的伪饰只会使人疏离,那些随手撷起的心情美文,比富丽堂皇的时尚
作品更有情趣;一篇文字质朴、人情味浓厚的文章,比那些所谓名家之手的垃圾文字多出多少
人情味;在自己喜欢的清新、舒服的环境里阅读,写作,谈论文字,比去人头攒动之地争个露
脸出头更有品味;帮助周围生涩的写手一天天成熟起来,比挤进精英团强将营标榜身价更有成
就感;一个从个人主页发展起来的原创站点,利用集体智慧,众志成城,提高这片土地的含金
量,比那些用金钱广告宣传包装起来的花园,更富有挑战性和实质意义。
我们都是文学的雏儿,因了一份对文字的向美之心,才让本就稀薄的闲情逸致不至于被腐
蚀殆尽。每当看着笔下那些如花蕾般萌生的感情,像一页书般新鲜而羞怯的在眼前慢慢盛开,
就知道这份爱好和坚持值得我们去努力,去追求。
声音
一幕戏剧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一个人的心境是整个生命历程的缩影。痛苦还是快乐,忧郁
还是豁达,取决于我们的心胸。只要我们的心胸有足够宽广,就会以一种健康向上的姿势从阅
读中产生灵感,从交流中得到真谛。
每一个写字的人,都是孤独的跋涉者,如果有幸得到认可和共鸣,那是一件多么欣慰和温
暖的事情,至少我们可以有理由安慰自己,不论世间怎样寒冷,人际怎样淡薄,有一片天地,
有一份至情至尽的友谊。
有时,一篇文字,就能带人到另一个世界,在那里感受春天,感受温暖,感受小醺;有时
候,交流中的片言只语,也能让人熨帖到心口发软的程度。
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对无足轻重的旁人关注不够,常常过份地苛求完美,浑身上下每
个细胞都伸展着敏感的触须,动辄众声喧哗、道人短长。
疏离与冷峻。这种距离的欣赏,终是不及促膝长谈的可贵。
其实,只要心中有真情真爱,我们何必吝啬在别人耳边多几句鼓励与宽慰呢,鼓励、关心
周围同你一起成长的面孔,大声的为每一个人喝彩,让他们在掌声中,多揣上一份走下去的勇
气和信心,知道有人在关注他,在与他相期相勉,千里同行。
同样,我们总下意识的用旁人的目光和口型来束缚自己,感慨“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的憾失,让天空变得窄窄,仅仅容纳得下自己,以至踌躇不前,
无法执着于自己的方向。
我想,语言的文明不只教会我们历练与沉默,更让我们学会坦诚与宽容,而不是孤芳自赏
。如果我们能够深切体悟关注的精义与友情的丰盈,我们不会总在感叹人情淡泊,而忘了去热
爱身边原本拥有的。因为我们要的不是残烛掩卷,那是凄凉,不是雨打芭蕉,那叫寂寞。
有些朋友,认为在这里没有得到理应的待遇和推崇,忘记了尊重,又缺乏自信,平素在文
字中表现出的高雅、修养、洒脱扬长而去,还毫不犹豫操起冷言冷语这把锋利的习镳,狠狠扔
掷过来。
其实名利如水姿山势,有涨有落有高有低,在一处风光无限,并不代表处处都能占得上风
,网络何其之大,深而不露之人又何其之多,如果想借此机会沽名钓誉,大出风头,说不定会
实实在在地遭到沉重打击。
如果我们能保持一种高姿态的宽容,就能够折射出人格的魅力和素养。相反,态度激烈,
只会燃起众人的抵触情绪,于事无补。对于那些时时刻刻表现出傲慢骄纵,盛气凌人的面孔,
我只为他感到悲伤。倘若不能感念,不能爱惜这里,至少不应加以伤害。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红袖有她的原则和制度约束,对于编辑审稿与优劣筛选,有人颇有
微词。
确如他们所说,有一些地方,方寸之间百花齐放、花叶草样样俱全,宾主尽欢,允许每个
人率性而为,没有约束,没有规定,喧闹得紧。在那里,所有人可以东奔西跑,变化无常,有
足够的自由,但是得不到鞭策,因为它像口井,局限了视线,只看得到自己,而看不到远处的
风景。
只有真正热爱文学的人,才能真正体会这里是一片多么尽情尽性,恣意坦荡的天空,可以
淋漓尽致地挥霍我们的情感。所以我仍然有足够的理由相信,红尘依旧有爱,与其把烦恼藏在
心里,何不把它写出来,不管呼声有没有回应,将来能在这里留下些什么,我们所珍惜的,是
在这徒涉的一路中,曾有一扇窗透出温暖的光亮,让彼此的心陨没在那书香溢人的红袖之中…
…
姿势
红袖的风雅涟漪了四个灿烂的夏季,此刻正适合倚栏而坐,远距离的,看她的全貌。
此时的红袖,撑起了网络文学的半边天空,更给我们撑开了广博的思想空间。这种感觉,
于智者,是包容。而于我,不过是有缘人的淡淡一笑,静谧背后的一颗平常心罢了……
有些人会说,她比某某网站还有差距。我想说,美丽的光泽有很多种,欣赏的角度各有差
异,只要坚持就会找到自我。比起浮躁与熙攘,我更喜欢她的清新与宁静。
四年可以改变很多,时间流逝,历史尘封,但是有些记忆和感觉终无法消磨。就好比今天
的红袖,没了深深浅浅的红晕,少了闺中碧玉的阴柔温婉,却多了灵气诗情、恬淡隽永,多了
力量与沉淀过的厚重,玄远而沉实的魅力。
我们偶尔,也还会怀念那时的香,那时的美,但我们不会回到过去的狭小与逼仄中去。看
着她一点一滴的成长与变化,我没法不让自己的眸子干净起来,没法不在心头一暖又一暖。她
能使我们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拥有向前的勇气,即使踽踽独行的时刻,也无所畏惧。
如今,文学在网络的前景仍让不少人担忧,就像春天里骤然开放的花朵,虽然美丽,但成
为果实和果实走向成熟的过程却是漫长的,寂寞的,充满苦涩的,时刻都要经受住风雨洗礼。
红袖的角色,是在坚持原创文学的基础上,把红袖做成文学的宣传、争鸣和鸿扬的阵地,
通过网络来培养人们对文学的兴趣和发掘文学新人,去实现文学在传统媒介中无法实现的目的
。
红袖今后的发展道路,艰难而漫长,但如果她能在成长中笑对春风,也笑对秋雨,笑对夏
季的繁华,也笑对冬天的寂寞。如果有人对她泼冷水,恶意讥讽,她仍能够虚心听取,坚持不
懈,她的未来必会以一种沉甸甸的姿势傲立于世间。
也许,所有的努力最终都不存在失败的概念,重要的是那一次次的体验。也许,我们最需
要的还是一种清醒、平和的奋斗。所以,我们要记住:大河源头细如涓,奔流万里浩无边;沿
途吸纳千江水,方成气势浪滔天。
到那时,看到成功,我们无需去眩耀,看到失败,我们无由以溅泪,我们只会微笑,并在
笑中看见光。
|
|
|
 |
回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