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字千军论以奸驭良的荒谬性 |
(原创)
2025.10.25
“奸臣”坐上管理席是一场荒诞的职场闹剧。以奸驭良,就是实行小人政治、流氓政治。商鞅被骂了几千年,其中人们骂他最狠的一个话题就是他的“奸民治善民”观点。让坏人、奸人、恶人当官,去管理善良的好人,这种“以奸治善”祸害了千年。有一次,鲁哀公问孔子怎么样才能让老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意思是,你把正直的人选拔起来做领导,老百姓就服了。你把邪恶的人选上做领导,老百姓就不服。这是孔子讲的。若是以奸驭良,“坏人”的势力就会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行为也越发肆无忌惮,难以被掌控和约束。最终严重威胁国家的统治秩序构成,甚至可能引发内乱,导致国家走向衰弱和混乱的深渊。现代社会主张唯贤是举、唯才是用、普及合理透明的晋升机制!真正的管理之道,应是“以良驭良”:给勤奋者舞台,让正直者发声,而非让奸佞者当裁判。毕竟,一个连好人都不愿留下来的组织,离破产大概不远了。请问法家能够容忍“奸人”的存在?他们要的是遵纪守法的“顺民”,所谓的“奸人”本身就是他们打击的对象。
某些统治者通过重用奸佞、打压良善的手段维持统治,看似短期内稳固了权力,实则瓦解了社会根基,最终导致王朝倾覆。1.从个体层面看,“以奸驭良”摧毁了社会信任的基石。当品行不端者因迎合权力而获得高位,正直者因坚守原则被边缘化,社会便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这种环境下,民众对权威的信任崩塌,社会凝聚力荡然无存,任何危机都可能引发系统性崩溃。2.从制度层面看,“以奸驭良”暴露了权力监督的失效。当奸佞之徒凭借阿谀奉承、诬陷构陷等手段上位,制度便沦为权力私欲的遮羞布。这种“逆淘汰”机制,不仅削弱了行政效率,更让权力体系陷入自我腐蚀的泥潭。3.从文化层面看,“以奸驭良”扭曲了价值导向。当投机取巧者受追捧,坚守道义者被孤立,社会便会形成“笑贫不笑娼”的畸形价值观。这种文化毒瘤的蔓延,不仅侵蚀了传统美德,更让年轻一代陷入价值虚无的困境。历史反复证明,任何依靠奸佞维持的统治,终将因失去民心而崩塌。真正的治理智慧,在于构建公平的竞争环境,让良善者得其所,让奸佞者无所遁形。唯有如此,社会才能在道德与法治的轨道上稳健前行。
想象一下,如果让一只狐狸当牧羊人,它会如何管理羊群?答案恐怕是:先咬死最肥的羊,再逼剩下的羊跳进狼窝。现代学者指出,“奸民”的定义可能被误解,实指严格依法办事、不徇私情者,而非字面意义的“流氓”。以奸驭良,正确的解释是,这里的“奸”指的是智谋、手段、策略等,而“良”指的是善良、正直、忠诚等品质。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治理国家和社会时,需要运用智谋和手段来驾驭那些具有善良、正直、忠诚等品质的人,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为国家和统治者服务。“奸民”就是不和别人同流合污,敢于揭发违法事实的人。用所谓的“奸民”治理民众,民众就会互相监督,民众有过错就会受到惩罚。法律就会得到更好的执行,民众也会遵守国家的法律。国家就会安定有序。商鞅主张的“奸民”特质(不徇私情、严格执行)在现代体现为审计、监察等独立监督岗位的设置。有人说,某小学班主任,他选班长没选班里学习最好的,也没选最听话老实的,而是选了一个班级里最能闹腾的孩子当班长。结果是,这个最能闹腾的孩子变得规矩了,班里其他的孩子也比较服从管束,班级纪律变好了很多。这不是以奸驭良,因为这个孩子已经因为责任心出发从奸变成了良。一字千军qq:981910933 微信号yajun857
【一字千军:国际军棋专栏】
http://bbs.gjjq.cn/forum-470-1.html
|
|
|
|
 |
回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