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遇雨(小说)
——历史人物小说系列之二十四
---
建安十四年秋,江州地界已有月余未落雨。陶渊明蹲在田垄间,指尖碾碎一块板结的黄土,细碎的沙粒簌簌落入大地龟裂的缝隙。远处老农张伯的咳嗽声传过来,像枯枝折断在秋风里。
"先生快看!"张伯突然直起佝偻的脊背,浑浊的眼珠映着天边翻涌的墨云。陶渊明抬头时,第一滴雨正砸在他额头的皱纹里,溅起细小的水花。
两人躲进草棚时,天地已扯开千万条银线。雨水冲刷着陶渊明葛衣上的泥点,他看见自己亲手栽种的菊苗在暴雨中瑟瑟发抖。"这场雨下得不是时候。"张伯蹲在漏雨的棚角,声音混着雨声:"稻子刚抽穗......"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闷雷般的轰鸣。陶渊明扶着茅草墙望去,山坡上的泥浆裹着石块倾泻而下,将他开垦半月的梯田冲成蜿蜒的沟壑。雨水顺着竹笠边缘淌成珠帘,他忽然想起二十年前在彭泽县衙,那些跪在堂前哭诉田亩被淹的农人。
"先生!"幼薇的呼喊穿透雨幕。女儿顶着半片残破的芭蕉叶奔来,裙裾沾满泥浆,"阿娘说灶房要塌了!"陶渊明深一脚浅一脚踩在泥泞里,怀中的《山海经》抄本早被雨水浸透,墨迹在葛布上洇成模糊的云纹。
草堂里漏雨处摆了七个陶罐,叮咚声此起彼伏如同编钟。崔氏正踮脚用麻布堵窗缝,雨水却从茅草屋顶的破洞浇在她发间银丝上。"当初若留在浔阳......"妻子转身时,陶渊明看见她眼底晃动的烛光突然暗了下去。
"阿爹快看!"幼薇突然举着荷叶冲进屋,雨水顺着叶脉汇聚成晶莹的溪流,"我给漏雨的地方都放了荷叶碗!"陶渊明望着女儿发梢滴落的水珠,记起自己任县令时,那些捧着漆盘跪献珍宝的属吏。
入夜雨势更急。陶渊明正借着残烛修补《春秋左氏传》的竹简,忽闻犬吠撕开雨帘。门扉轻响,穿蓑衣的身影挟着水汽闯入,解下的青铜鱼符在案几上泛着幽光。
"元亮兄别来无恙?"王主簿摘下斗笠,露出被雨水泡白的圆脸,"刺史听闻兄台窘迫,特命某星夜前来。"他从油布包裹里取出细葛官服,熏香的气息顿时压过了屋里的霉味
陶渊明盯着案上那卷盖着朱砂印的征召文书,听见漏雨的叮咚声里混入了幼薇的呓语。王主簿的嗓音像浸了蜜的棘刺:"令嫒将及笄之年,总不好永远穿着补丁衣裳......"
五更梆子响时,雨声渐歇。陶渊明独坐窗前,看着王主簿留下的竹伞在晨光中泛着青芒。案头那丛金丝皇菊经过夜雨洗礼,花瓣上还凝着水珠,在初阳下宛如缀满明珠的璎珞。
陶渊明将征召文书投入灶火。灶膛里的火苗突然窜起,将其吞没飞出一只燃烧的蝶。崔氏抱着晒干的黍秸进来时,看见丈夫正用竹刀削着新的木简,潮湿的衣袖在晨光中蒸腾起淡淡的白雾。
------------------------ 吾如鱼虾,人间如水,无形之钓者常常有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