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回 袁知县小年巡游赐福 李老成新春立命改运
北风刮得村东头李老成家歪斜的门框呜呜作响,土坯屋檐垂下半尺冰棱。有狗叫着,由远及近。李老成顺着门缝朝外看,一队青布棉袍的人影渐行渐近,为首者头戴乌绒帽,肩上披着斗篷上落满细雪,分明是前不久才认识的袁知县袁大人!他知道,很快他们就会到自己家来,他就故意把门半掩着。
屋子里火盆早已经没有了热气,药罐子在灶上咕嘟咕嘟冒着热气。儿媳翠兰正在煮药,她佝偻着身子往灶膛里塞柴草。三岁半的孙子全儿蜷在炕角,裹着露出棉絮的破被,看冰花在窗棂上蔓延成白茫茫的树林。
李老成把烟袋锅子往鞋底子上磕了磕,长叹一声,忽然想起来,已经是腊月二十三小年……正想着,忽听翠兰低声道,“爹,米缸见底了。"翠兰攥着火棍拨弄灶膛,火光忽明忽暗,照得她颧骨如削。李老成望着梁柱间漏下的雪光,想起三月前晒场上金浪般的稻谷——那日,袁知县就是挨家挨户送来了稻种,让大家扛住了秋旱,获得了好的收成……不料刚进了腊月初八,就下了大雪,一场突如其来的冻害,许多人出外谋生,所幸自己一家人还活着……
"老丈还好吧?"袁了凡嘴上呵着白气推开院门,跨进门槛,老旧的靴子在就地上印出深深的雪痕。翠兰慌得要下跪,被袁了凡虚扶住:"本县巡查来迟,让乡亲们受苦了。"李老成刚要说,谢谢袁大人,只是嘴唇动了动,喉头哽了哽,竟说不出。直到袁知县告辞,放下米袋和柴草走出了家门,他的心头一热,泪水从眼眶涌出。
袁知县一行出门又往村西去。李老成在前面引路。村子里倒塌的土坯房很多,许多人已经不在了。风雪中的土墙下埋着断壁残垣,石碾斜卧,檐下垂冰。行至村西王寡妇家时,忽听得屋内传来婴儿啼哭,袁了凡等一行进入屋内,但见王寡妇抱着饿了的婴儿正在哭泣。那袁了凡伸手试了试炕温,眉头拧成个疙瘩:"这样冷炕如何养得了孩儿?"来人送上粮食和被褥。
袁了凡将一只粗木食盒放到破旧的炕席上,"这盒糖瓜是给娃娃添岁的。"
"谢谢青天大老爷!"王寡妇抱着婴孩连连磕头。袁了凡摸了摸婴儿的头,“是男孩子吧?”
王寡妇点点头。袁了凡问“叫啥名儿?”
王寡妇说,“还没有名儿,大人如不嫌弃,就给取一个吧!”
“如此也好,《易经》云'君子以自强不息’,就叫立儿吧,自立的立,长大了可以自立成人。”
众人感激不尽,那婴儿像是听懂了大人的话,那黑葡萄似的眼睛映着跳动的烛火分外明亮……
待李老成回到家里,灶膛里燃烧的木柴噼啪作响,新磨的玉米面已经下锅,冒了热气,发出阵阵的甜香。李老成盛了一碗热腾腾的粥正要喝,见一个衙役在往破门框上刷浆糊,袁大人举着大红纸的春联踮起脚尖往上贴,李老成知道那是"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十四个颜体大字。横批是"五谷丰登"。只是让他不解的是,那"丰"字底下多写了一横。他问还读丰么?袁知县笑了,说是特意添上的一笔,取的是"五谷丰登"的彩头呢。
李老成一阵兴奋,心想,来年一定是个丰收的好年景。
------------------------ 吾如鱼虾,人间如水,无形之钓者常常有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