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天津文学创作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三木子 收藏:0 回复:0 点击:1 发表时间: 2025.05.13 09:58:47

第三十四回 袁知县积善改过再送玉佩 刘把头醉生梦死或得真诠


  
  第三十四回 袁知县积善改过再送玉佩 刘把头醉生梦死或得真诠
  
  那年腊月二十八,县衙后堂的窗棂被北风吹得簌簌作响。袁了凡搁下朱笔,揉了揉发酸的手腕,案头堆着的赈灾文牒在烛火下泛着微黄。正要唤人添茶,忽听得供桌上"当啷"一声响。
  "谁?"他起身绕过屏风,正撞见个蓬头垢面的少年蜷在供桌下。半块冷掉的米糕还粘在嘴角,案上供奉孔圣人的三牲少了两个鸡腿儿。
  那少年像受惊的狸奴般弹起来,怀里的供品稀里哗啦洒了一地。袁了凡这才看清他单衣下露出的伤痕,新痂叠着旧疤,在烛光里泛着暗红。
  "慢,"见少年要翻窗,袁了凡突然开口:“不要走!那边没有路。”
  少年僵在窗台上,脏兮兮的脸上满是惊疑。袁了凡不紧不慢地拢了拢长衫,指着少年磨破的草鞋,"这个天气踩着冰碴子翻墙,当心冻掉脚趾。"
  烛芯"噼啪"爆了个灯花,供桌上的檀香袅袅盘旋,如坠十里云雾中。少年鼻尖一滴鼻涕如同馋虫,长长地淌下来,落到地上,少年用衣袖抹去剩余的部分。他的衣袖黑漆漆的反着锃亮的光。袁了凡忽然想起自己十四岁那年,父亲早逝,母子俩守着药铺讨生活。腊月里讨债的堵着门,他缩在米缸后啃生红薯,也曾如此落魄过。
  "灶上煨着腊八粥,喝了再走。"他转身端了一盆粥。青砖地上雪水融化的痕迹弯弯曲曲,"天凉,要吃点热的,肚子才好些。"少年来到廊下时,袁了凡正往粗瓷碗里舀粥。熬化的红豆和着桂圆肉,热气腾腾,让那孩子眼眶发酸。
  "坐。"袁了凡指了指板凳,"这里比土地庙冷清吧,不用拘礼。"
  少年捧着碗狼吞虎咽地喝粥。袁了凡瞥见他腕间有块淤青,看形状应该是被麻绳勒过的。"城西漕帮刘把头,最近可还收'小货郎'?"他早以听说了漕帮欺骗小孩子入伙偷盗的恶行。这突然一问,让少年惊慌,手一抖,半碗粥泼在衣襟上。袁了凡从书架上摸出个银丝缠枝的荷包:"昨日城隍庙会,是你往我身上撞了三次,想偷走它吧?"他抖开荷包,二十两官银铮铮作响,"你这手艺,是跟'二指阎罗'学的吧?只是还没有到位啊!"
  "哐当"一声,少年手中的瓷碗掉到地上摔得粉碎。少年起身欲跑,却被门槛绊了个趔趄。袁了凡上前扣住他肩膀,触手尽是嶙峋瘦骨,叹了口气,"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我若是要拿你,昨天你就跑不了了。"
  少年突然发狠,咬住他手腕,袁了凡松了手,少年再跑,匆忙中身后的包裹中滑落一卷《祈嗣真诠》。书页哗啦啦自动打开,停在"成人之美"四个朱砂小楷上。
  "你识字?"袁了凡注意到少年盯着书页的眼神。少年点头,“刘老板说,大人案头有一本秘本《真诠》……”
  袁了凡捡起书,塞到少年手中,'四海之内皆兄弟'……"
  "骗人!"少年大吼,声嘶力竭,"刘把头说过,读书人最会扯谎!我爹给东家运绸缎淹死在河里,说好的抚恤……"他猛地扯开衣领,锁骨下方烙着个"漕"字,"……说的好听!"
  寒风卷着雪粒子扑打窗棂,沙沙作响。袁了凡想起昨日批阅的案卷:漕帮拐带少年十七人,打杀三人,弃尸于芦苇荡……
  "你叫什么?"他轻声问。
  少年梗着脖子不答,咣当一声,怀里突然掉出半块玉佩。袁了凡捡起来觉得熟悉,就着烛光细看,梅花断口处刻着"守仁"二字,惊得他倒退半步——这玉佩是十五年前在国子监时,送给一个缪姓少年的……那少年投水自尽,袁了凡将其救起,送他玉佩,难道……
  “这是哪里来的?”
  “……不是偷的,是我爹给的……”
  “你爹是姓……缪?”
  那孩子点点头。
  人也命乎!袁了凡睁大了双眼,不敢相信面前的一切。

------------------------
吾如鱼虾,人间如水,无形之钓者常常有之也。

原创[文.浮 世]    收   藏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