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福建创作空间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老不更事 收藏:0 回复:0 点击:2615 发表时间: 2014.12.16 16:29:15

那些消逝的行当


  补 鼎
  
   鼎是家家户户必备的厨房炊具。小时候,家里的鼎使用破了,不是一扔了之,而是请人修补。在“三百六十行”里,有一个行当,就是补鼎的。小时候,经常见到福州的补鼎匠,他们挑着担子走街串巷,靠嘴来吆喝。
  
   修补鼎的破洞,我看到过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铜液来修补,另一种是用补鼎钉来修补。
  
   先说用铜液来修补。师傅接了补鼎的业务,就在担子一头的炉子里加入煤块,埋入一个小坩埚,坩埚中放入一些碎铜,用风箱拉,使煤块烧的通红,待坩埚中的铜块融化,用一把小铁勺,根据破洞的大小,从坩埚中舀出相应的铜液,放在一块巴掌大的石棉垫中,(垫布上先撒了一撮草木灰防烫),然后迅速的把铜液从鼎外对准破洞,上面再用一块布卷按压一下,一阵小青烟冒起,铜液就和鼎黏合住了。师傅用砂轮把凝固的铜打磨一下,这个补鼎过程就结束了。
  
  另一种补鼎方法,是用补鼎钉进行修补。这种补鼎钉类似我们现在使用的图钉。补鼎时,先把鼎的破洞边缘处理干净,把补鼎钉尖头从鼎内的破洞口伸出去,再把一块剪好的小铁片隔着鼎壁套在补鼎钉上,然后把补鼎钉敲弯,扣合住小铁片,和鼎连为一体。用砂轮把补鼎钉表面打磨圆滑,就大功告成了。
  
   小时候,我们经常围着摊子看师傅补鼎,这个行当,怕永远留在记忆里了。
  
  
  
   加 工 补 鼎 钉
  
   使用补鼎钉修补鼎的,就又要有上游产业链,制作补鼎钉。我老家一邻居,就是专门从事制造补鼎钉行当的。这种锻打补鼎钉的作坊就是一个打铁铺,只是规模小点,专业工具少点。
  
   把一根直径六厘米的钢筋,插入炉子的煤炭中,烧红后取出来,放在铁毡上,用铁锤把顶部敲成钉子状,再架在一块钢斧上,半截成一定的长度,把尖头插入一个钢模内,截断,马上趁热朝头部敲打,一边敲打一边不断转动钢模。铁的热度消失之际,补鼎钉也被一气呵成,敲打成型了。
  
   我家附近,就有这么一个专门加工补鼎钉的作坊,门前经常有许多围观人群,因为师傅在一边转动钢模,一边敲打补鼎钉时,很有一种韵律感,特别是师傅和他的妻子同时敲打时,更具有一种协调的美感。
  
   这个行当,随着补鼎行当的消失,也永远消失了吧。
  
  
  
   染 布 行 当
  
   物质匮乏年代,流行过一句话,叫“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当时,棉布是紧缺物资,要凭布票供应,只在过年过节或遇上大事,家长才舍得拿出布票去“墩布”(福州人买布的说法),把买来的布拿到裁缝店,请师父量身制作。平时服装破损了,都是缝缝补补后继续穿着。
  
   其实,在60年代,还有一种对旧衣物进行翻新的行当,叫染布。从业者挑着一副担子,嘴里吆喝着“染青染蓝”,穿街过巷招揽生意。他们担子的一头是一个炉灶,炉灶上安放着一口鼎,另一头是一只箱子,里面放着颜料、茶水等物品,箱子上面还扎着一捆柴火。
  
   谁家衣物陈旧褪色了,或补丁颜色差别大,就会请染布师傅进行染色处理。染布师傅只染黑和蓝两种颜色,所以吆喝时就直呼“染青染蓝”。
  
   师傅接到染布生意,会向东家要一盆水,倒在担子一头的鼎里,在炉灶里架好柴火燃烧,然后根据衣物的多少,把相应的染料粉倒入水里,搅拌均匀,把衣物放进去,用一根竹片压实衣物,务必让染料水浸没衣物,还得不断翻卷,使衣物边角都吃透颜料水,腾煮一会儿,染洗过程就结束了。晾干以后,衣物焕然一新。
  
   有一次,我和小伙伴围观师傅加工染布,不知怎么回事,碰倒了担子,鼎里的染料水悉数流光,师傅抓住我要求赔偿,我祖母只得为我的顽皮买了单。
  
   染布这个行当消失的很早,可能“的确良”等化纤合成布出现以后,染布师傅就转行了。


原创[文.浮生杂记]    收   藏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