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福建创作空间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晨端陌桑 收藏:0 回复:0 点击:2387 发表时间: 2013.11.01 20:53:44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血泊中的女儿,未及展现豆蔻年华之美猝然而逝,苟活中的母亲,神志不清捡垃圾以度残年。对于这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我不知应该怀有怎样的心情来祭奠。是感惑?是张皇?是愤懑?还是哀伤?火焰本该燃烧的时候却暗淡了,生命本该尽显生机时却消逝了。随着时间的流逝,将那浓重的血色洗成绯红,我不知是否还可以从中警见我们的悲哀?
  人说生命适合以四季来比拟,先是明媚娇艳的春,微风习习中有生命在欢心呐喊;继以之蓊郁葱茏的夏,绿草葳蕤里活力和热情酣畅淋漓;再之以明净深邃的秋,如洗的天穹,丈量不出的广阔与深厚;最后是沉郁的冬,静默中奏响一阕寂灭和轮回之曲。然而生命并非像四季如序到来般按部就班,也并非是“数点斜阳向扁舟”描述的那样简单直接。否则,何以有那么多尚处花季的少年却提前步入肃杀的明冬?何以有那么多志可擎云的行者,尚未行路就奏响了生命的丧钟?
  看过一则数据——中国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多达几万人,平均每天死亡人数多达300人。面对这一份数据,我不禁讶然,为何生命如此脆肉?有人说中国交通事故多发的根源在于对生命的漠视,我想这是有的,但不是全部。没有人会轻易地拿生命为赌注,谁不倾金戈铁马的万丈豪情、眷恋“画船听雨眠”的温柔安谧。然而生命就如东流的水不可西回,谁不想闲看庭前花开花落,谁不想阅尽人间的月圆花瘦。漫步行走人生轨道,感受生命的跌宕沉浮,而这些均是以活着为前提,没有谁愿意在尚未来得及书写人生辉煌篇章就匆匆步入生命的穴地。
  然而,生命此时呈现出了黯淡的景象,让我们不由得倒吸一口气——惨遭车祸者漫山遍野。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该说些什么呢?我们只能以黯淡的心情来凭吊那些遇难者,并在心中给予自己惊醒。“然而造化又常为庸人所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默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默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似人非人的世界。”面对触目惊心的数字,又有多少人抱着旁观的心态?更有甚者,认为中国有近14亿人口,死亡10万人的概率是万分之一,所以对于交通事故,仅认为它与自己毫无关联,反正万分之一的概率亦有别人去承担。于是,偶尔闯几次红灯,醉驾几次或无证驾驶几回,亦不会把它和生死相勾连。然而,昆德拉说“生命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我们忽略了这万分之一的可能却不期有一天灾难那狰狞的面孔会展现在自己面前,无力回天时方后悔不跌,却悔之晚矣!
  “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地解剖我自己。”古往今来,评价他人失者如恒河沙数,俯拾皆是,然而像鲁迅先生这般不仅将矛头对准罪徒,更时时对准自己的人却屈指可数。面对中国日益严峻的交通现状,每个人都可以“堂而皇之地证明”或“正义凛然地说”,却没有自我检点、剖开心来认别自己的勇气。想起之前曾撰文批评中国日益严峻的交通现状,但当意识到自己有些行为为这一严峻现状添砖加瓦时,不觉间有一股寒意直坠心底——之前有多少次慷慨陈词,竟是打自己耳光。我,三尺微命,一介学子,确实是该反省的。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宰,不因他人而左右。人说时间是侩子手,刀刀对着你自己,你尽可以使自己遍体鳞伤,然而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这个念头使我们心头不寒而栗。而且,也不该忘却,事故的背后,有多少家庭支离破碎,有多少努力付诸东水,有多少幸福化为乌有,有多少声嘶力竭的呐喊,有多少歇斯底里的哭泣,有多少阴阳相隔的悲哀,这些都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懵懂不知摘星事,直到流萤舞成眠。”我们自当检点,自当警醒,为着这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为着不在错误铸成时后悔莫及,而且,检点之余,不该像《铁皮鼓》中奥斯卡的母亲一样,一边不停地自我忏悔,一边依旧我行我素。


原创    收   藏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