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特区文谈天下版主:戈壁红柳912     晴雨西子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蓝湖之鱼 收藏:0 回复:6 点击:1157 发表时间: 2012.09.20 17:19:56

唯有学无生


  一直都在读《读者欣赏》,说点对这期的感受,此前特看好介绍世界级大师的艺术作品及创作心得,这期亦有克里斯蒂安.沙德的艺术。尤为令我兴奋的是国学方面《岩穴之士》的特别策划。以前读比尔波特的《空谷幽兰》,常被书中描写的当代隐者的事迹影响。比尔踏遍终南山发现竟有5000位隐士隐居其中,年龄最大的90多岁,个别隐士甚至数十年在山中居住,直到终老也未曾下山。这无疑是一个令我痴迷的境界。比尔波特写到,隐士像山中野物一样各自隐秘地伏藏在山谷中,他们等待发现,开悟,再回到世俗完成大乘教义的事业。寮棚中一张石板床,一个木凳,一壶,一副锅碗,便是全部家当,自己开荒种植,维持最基本的生存。比尔波特有一个恰当的说法,认为隐士在山中攻读佛学或者道学博士。他们经过静参,以期达到禅的更高境界,对宇宙大道有更深刻的体悟。 于此,我想读书其实也是一种修炼,独居空屋,凝思守寂,畅游在自己喜好的文字空间,不时有所开悟,有所心心相印。岂不与隐者相似乃尔。
   读古代隐士的文艺范儿,大为震惊,以此了知大家当有清净之始沉静之练神思之后的道理。读王维的山水诗常被其中的禅意牵引不能自己,不知其所;读八大山人的画卷被其中的洗练,意境折服;看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连连叫好。这一切艺术化境的源泉在哪里呢?独此文章有所透漏,亦非道人不可开悟。奇情山水,含蓄形象,君可知王维的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清新自然,繁华落尽,即是诗的极致。至少是王维的随意之作。无我,只有自然,无心,只有境界。之间没有情感的交流,一切全是自然的流露,芙蓉花且开且落,自生自落,一切随缘,这便是空性,是因缘。这种对静的描摹,这种分享大自然的美妙,诗人与读者都不自觉的参与诗中,给人恬淡宁静的遐思。苏轼曾说,观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这便是说他的诗中有深远的禅意。他以静定的闲适观察大自然,诉诸笔端,这种艺术上的成功得益于禅的修习。好诗是这样,好画也是这样。一个好的诗人便是怀疑一切的,面对世界疑虑重重,总感觉和自己的生命有关,生命本来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看法总有差别,原是生命如此,生命自身是有层次的,不是生命本源的差异。不是客观的价值判断,而是生命自身发出的疑情提问。好的诗人就此思考下去,最终禅到什么。南朝傅大士的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一切固有的到此迷失。走出来就是大诗人,出不来就是匠人。中国的禅宗主张烧水劈材亦是禅。佛陀的拈花一笑其实就是告诉弟子们一切全靠自己顿悟。有些僧人长于此多时执著,岂可不知“道”是言语到断的,是心行处灭。只有回到原始才可豁然开朗。人的却是不能执著,尤其与学问哲学,一旦执著,便陷入抽象,西方哲学就是如此,从抽象到抽象,和现实没有关系,社会朝着功利方向发展,离真理越走越远。我想好的艺术应该是真情的流露,真情实感是关乎天道自然,而不是关乎表演的。王维其诗传唱千古,真是如此。至于那个以推敲闻名的贾岛,还有苦吟一生的孟郊都因为缺少天趣,自然也就退居一旁了。谈艺术少了自然天趣是不成的,诗人绝不能死于句下。繁华落尽自是诗的极致。文人喜欢谈禅,禅就是很自然的东西,是涉及生命本源的东西,一切要考自己去悟,没有谁能帮你。但禅也有他冷峻严酷的一面,二祖慧可立雪断臂不是也很凄惨吗。王维有一首诗,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诗中一片空灵,禅意盎然,令人无语。


文坛.你评我论收录 原创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戈壁红柳912 Re:唯有学无生 回复时间: 2012.09.22 10:34

    一个好的诗人便是怀疑一切的,面对世界疑虑重重,总感觉和自己的生命有关,生命本来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看法总有差别,原是生命如此,生命自身是有层次的,不是生命本源的差异。不是客观的价值判断,而是生命自身发出的疑情提问。

回    复    

回复人: 戈壁红柳912 Re:唯有学无生 回复时间: 2012.09.22 10:41

    拜读了!
  
   

回    复    

回复人: 戈壁红柳912 Re:唯有学无生 回复时间: 2012.09.22 10:45

   
  王维生于公元701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回    复    

回复人: 胡杨林边的看客 Re:唯有学无生 回复时间: 2012.09.24 08:59

    生活于一种文化之中,很容易理解、认同生于其中的文化现象。
  比尔波特可以说是对其他文化类型比较感兴趣的异域人中的一个,我理解这是他个人志趣、价值追求、人生目标的综合体现。说到国外人对禅的关注与倾心,自己是从杰克.凯鲁亚克的小说开始才有些零碎的感觉与印象的,就自己来说至今对禅一无所知。我观察到的一个现象是,自上世纪中期前后开始兴起于西方的对东方文化尤其是宗教文化的关注与追随在经历了对各东方国家文化的普遍观察后,在心灵层面,它最后基本上聚焦在了印度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的文化上,对中国文化的关注度少了。没有去探究过其中的原因,但自己的这种感觉还是明显的,当然也可能是一种错觉。
  
  也许是自己认识上的偏见吧,加之阅读广度、深度的不足,对先生“人的却是不能执著,尤其与学问哲学,一旦执著,便陷入抽象,西方哲学就是如此,从抽象到抽象,和现实没有关系,社会朝着功利方向发展,离真理越走越远”的说法实难认同。从抽象到抽象的思考方法可能与我们的思考方法不同,其思考却也是来自现实同时指向现实的;西方哲学的某些分支确实是奠基了、引导并促成了理性观的形成,这本身就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说那种哲学导致了西方社会渐渐远离了真理,这也足以说明在对真理的理解上,不同文化中的人还存在不相一致的地方。在分歧或者说不一致没有得到充分交流与辨析的前提下,断然给出其好与坏的评价是仓促了些的;西方在其哲学的影响下,发展出了许多实用的学科,这些学科对人更好地认识自我,了解与把握自我是起到了促进作用的,这点大概是没办法去否认的,这些学科具有非常明显的工具特性和功利色彩。
  
  不是说我们的注重内心的方法不好,现实也多有证实,内心的修养于不论是在精神层面还是在身体层面对于一个力求获得较高人生层次的人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只是,认为若只谈它会使它身陷孤单的境地,除此之处,也担心修心是我们独有的追求的判断是不是符合现实。
  
  问好。

2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戈壁红柳912 Re:唯有学无生 回复时间: 2012.09.24 09:45

    有益的探讨,支持关注!

回    复    

回复人: 彼岸罄城 Re:唯有学无生 回复时间: 2012.10.14 12:41

    好文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