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新疆情感地带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心路偶憩 收藏:0 回复:2 点击:2712 发表时间: 2012.07.05 18:52:40

对中原文明的感悟(一)玉门关——不应该是文化的关口


  2012年4月3日晚,我随州党校的同学们登上了东去的火车,去青岛参加异地培训,火车旅程是快乐的,观摩学习是充实的,虽然自己的历史文化知识很有限,但我还是带着敬畏的心理感悟着中原的历史和文化,并希望能记下自己的感动和启示。我也确信:在新时代挖掘、传承和发扬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并使之成为自身的精神信仰,是我此行应该拥有的收获。
  
  一、玉门关——不应该是文化的关口
  
  4月4日的清晨,我在火车那有节奏的轰鸣声中醒来,感到略有一丝倦意,曲身于狭窄的硬卧,伴随着车身的晃动,的确难有惬意的睡眠。
  
  透过窗户,天还没有大亮,灰蒙蒙的天空和一望无际的荒原戈壁连成了一体,显得荒凉且神秘,如一副未经修饰的朦胧画卷,伴着火车的轰鸣声迅速的在向东展开,也给这份寂静增添了一丝动感。
  
  火车播音提醒柳圆站到了,我才明白已经暂时告别了新疆,进入甘肃的地界了,同学们说笑着,嬉闹着,欢乐和热烈的气氛弥漫了整个车厢,那一丝倦意也被驱散的无影无踪。
  
  这是一片荒凉却富有生机的土地,敦煌、嘉峪关等无不透漏着文化和历史的神奇,但首先印入我脑海的还是唐代大诗人王之焕和王维的诗句:“羌笛何需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玉门关、阳关是汉武帝时期开辟的两处重要关隘,许多将士在此赴守征战,也引来无数诗人墨客感慨万千,这两句诗写的是有些悲惋和寂寞,但悲而不失其壮,寂而不失其志,充分展示出盛唐诗人宽广豁达的胸怀,也给那个时代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烙印。
  
  在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中,西北似乎成了荒凉的代名词,是失意和寂寥的精神载体,这也深深的影响了中原人民对西北的精神情节。但让人无奈的是,这种情节似乎也仅仅止步于玉门关和阳关,面对“两关”之西辽阔土地:我们的家乡新疆,似乎难以觅得一席之地,难道“两关”也成了文化的关口?
  
  历史上,新疆不乏震撼的时代,不乏感人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但似乎缺乏挖掘、传承和发扬。余秋雨是我很喜欢的散文家,他对历史和文化有着深刻的感悟和执着的追求,遗憾的是,在他的文字中也难觅新疆的身影。难道在“两关”之东人们的印象里,新疆有的仅仅是王骆槟的民歌,仅仅是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以及记忆中在荒凉大漠里孤独前行的驼队身影。
  
  一个地区需要有自己的精神,需要有承载这种精神的历史和文化,我希望能在历史文化的交融中看到新疆的身影,使自己的灵魂得到振奋和滋养。
  

------------------------
寻觅散落在身后的足迹,在心底留下一些印记,感悟其中的真诚和美好,幸福与快乐。

原创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心路偶憩 Re:对中原文明的感悟(一)玉门关——不应该是文化的关口 回复时间: 2012.07.06 14:28

    ancuole

回    复    

回复人: 胡杨林中杨柳欣 Re:对中原文明的感悟(一)玉门关——不应该是文化的关口 回复时间: 2013.05.02 11:40

    历史留给人们永久的文化,随着繁荣与发展,文化将被挖掘、传承,这是历史留给现代新疆人的使命,文化人肩负着历史的重任!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