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间有味是清欢 |
前天,一老乡乔迁之喜,赶去赴宴。午饭后被留住打牌,看看已近黄昏,心里念着刚购回的新书,提出回家,被主人拉住:“都知道你是‘歌星’,今晚不给我捧个场说得过去?”
归家时已半夜。泡一盏茶,听一会儿舒伯特的《小夜曲》,心方安定。复翻开书,顿觉飘散的灵魂归了窍,心旷神怡起来。
托尔斯泰说:“随着年岁的增长,我愈来愈精神化了。”不知何时起,我渐渐远离了流行歌曲,宁愿听听京剧,即便不太懂。愈来愈不愿社交,这世界愈益虚假了,连药都造假,还有几样是真的?
少年不识愁滋味。也曾和小伙伴们成群结队去山野放风筝,穿过杏花春雨;也曾在河滩上打仗,裸奔,沐浴于银色海洋;也曾在山里打雪仗,学着杨子荣的样子高唱“穿林海,跨雪原······”让豪情荡气回肠。年少的狂欢是肆无忌惮的春雷,没有让人惊心动魄的讨厌。
渐渐大了。不再喜欢热闹的东西。青春期时暗恋上一个女孩,记得是一个月圆之夜,我躲在梧桐树下看她走路的样子,轻盈,灵动,像风中的一片叶子。斑驳的月光洒下一地萌动,四周一片静,真美。此后,无端地喜欢静寂的月光,月光下斑驳的树影,它们似乎散发着香味,沁入心脾。
再大些,迈开战战兢兢的步伐踏上荆棘丛生的人生之路,创业,结婚,生子。发表文章没很费力,为当歌手奋斗三年却未能如愿。后来才想明白:商业歌手要的是狂欢,我却喜欢清欢,我的歌只属于我自己。
第一次看丰子恺的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就被深深吸引。那种淡远隽永的意境让我神驰。当时就想:以后买套茶具,选一个新月之夜,邀三五好友体验一下那种意境,不必有红酒不必有美味。可是一直没实现,或许是我知己太少或许是皆为生活奔波停不下惯性的脚步,浪费了几多免费的人间美景啊。
伯牙弹琴子期赏,是清欢;
卓文君弃荣华陪司马相如卖酒,是清欢;
鲁迅和瞿秋白畅谈于一方斗室,是清欢;
三毛和荷西笑洒撒哈拉大沙漠,是清欢;
“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心里,默然相爱,寂静欢喜。”仓央嘉措的这首诗表现的是典型的清欢之境;
李叔同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临终手书“悲欣交集”四个大字。他之“欣”是清欢,更于清欢里窥见世人之可悲,境界更上一层。
现代社会物欲横流,生存压力与日俱增。物质和精神文明并不成正比。山珍海味碰到的未必是好胃口,高楼大厦里躺着的可能是辗转难眠,耀眼的钻戒闪烁的未必是爱情之光。
不清欢,那就来一场心灵的狂欢吧。最好别作物质的狂欢,地球已在疯狂地报复人类。狂欢背后是地球的哭泣。
人间有味是清欢。
|
|
|
|
 |
|
回帖 |
 |
|
| 回复人: |
冷清秋 |
Re:人间有味是清欢 |
回复时间: |
2011.12.31 17:18 |
|
风雪胡杨泊清心!
|
|
|
回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