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江苏文化艺术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木子* 收藏:0 回复:4 点击:3025 发表时间: 2011.02.25 14:56:35

疏勒河畔抒真情


  
   疏勒河畔抒真情
   ——读农民诗人安文海诗歌
    
  
   认识安文海缘于诗歌,由于年轻时对诗歌的狂热追求和 爱好,留下了有诗必看的习惯,报刊杂志上的诗歌我总是要多看一眼,特别是那些本地作家诗人们的作品我更是情有独钟,碰到了总是要反复看几遍。安文海的名字也就是这样印在了我心里,关注安文海的诗歌也成了我业余功课的一个部分。这两年安文海的诗歌创作势头强劲,不仅创作数量较大,而且创作质量水平也有很大提高,短短两年时间,他的诗不仅在玉门、酒泉,甚至在省内外一发而不可收,作品散见于各种诗歌媒体、报刊杂志。
   读安文海的诗歌其实需要了解安文海这个人,因为现在很多写诗的人都是博士、硕士,中国诗歌似乎推到了一个很高的巅峰,可读诗的人却越来越少,这不知是诗人的悲哀,还是读者的无耐。在市场经济大潮滚滚流动的今天,人们惜时如金,忙于追逐金钱利润、豪宅名车,偶尔读一些文学作品已属奢侈,如果在遇到那些枯燥乏味读不懂的诗歌,那么读者遗弃他又有什么不正常呢?而安文海的诗歌正是在诗歌这样低迷的时代大背景下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是缘于他的诗歌清新自然、质朴纯真,是缘于他真实的生活感受,缘于他对土地的挚爱。因为诗歌我认识了安文海,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西部农民,他出生在黄河岸上的榆中,移民到疏勒河边的玉门,在黄闸湾一个叫泽湖的小村居住,以种田为生, 几十亩农田是他最富有的资产,不惑之年的安文海一手扶犁,一手写诗,是一个典型的耕读之家。他的每一首诗都是在疏勒河畔的土地上写成的,他的每一首诗都是蘸着疏勒河水写成的,每一首诗都像一株种在田地里的庄稼,是那样朴实而又亲切,不仅让人能够感受得到而且可以看的到、摸的着,真真切切,没有虚假的装腔作势,有的只是对土地的真情实感,这是我对安文海诗歌的最大感受。
   “阳光很猛/绿网之中无丝毫风动/枝条若鞭梢/在酒花人手中穿梭/旱塘上/滚落的汗珠落地无声”(«啤酒花与酒花人»见2009年第1期«玉门文苑»)。如果你种过啤酒花或者熟悉啤酒花的田间劳作,你就会认为这样的描写确实入木三分,我曾经在啤酒花园地里布网打杈,就是这种情景,可见安文海真的懂得酒花人,体会了酒花人的感情。
   “塑料大棚内/倒春的蔬菜温暖了泥土的体香/用心推一推富裕的村庄/一种无以言表的幸福/暖暖地/迅速传了全身”(«村庄»见2010年5月25日«酒泉日报»)。温室大棚返季节蔬菜不仅解决了城市冬季蔬菜供应,而且成了农民增收 致富的重要途径,西北的冬天遍布乡间的大棚温室就成了一片片独特的风景,在冰天雪地的河西走廊,寒冷的天气,滴水成冰,你走进每一座大棚里都是温暖如春,春天在大棚里早已降临,冬天里生产的蔬菜怎能不让那些勤劳的人们幸福温暖传遍全身。
   “静静的油菜地/沉倾在怀孕的幸福里/像飞来飞去的蜜蜂/送去一个妩媚的眼神/让蜜蜂的忙碌有个借口/默默绽放心中的甜蜜”(«静静的油菜地»见2010年6月4日«玉门文苑报»)。是蜜蜂在飞,还是油菜花在飞,农民的幸福就是土地的丰收,这样的情感表达到极致,十分饱满,我曾经就是这样一个看着农田丰收而幸福的农民。
  “只需要一点点阳光和水/便生的厚实圆润/如果从中间分开/内心定是滚烫的/温和的眼神/阳光全部的温热”(«厚道的洋芋»见2010年6月4日«酒泉日报»)。在安文海的诗歌中诸如此类的诗句很多,作为农民他用这样的诗句充分表达了他对土地、对庄稼的真情热爱,作为诗人他那样深厚的 乡土情节让人感受到根深叶茂的沉重,也让人感受到他内心丰盈富有的情感底蕴,也许这就是当下人心浮躁,诗歌低迷 的形势下,安文海的诗歌能给人带来一袭清新之风,带来一种安详宁静的农耕文明气息,而让读诗的人们内心得以安静的原因。乡土情节依然是诗歌表达的主题,人们内心世界依然具有深深的乡土情怀,因之安文海的诗歌也就具有了独特的时代价值。
  认识安文海,和安文海交往你一点也看不出他身上有诗人的影子,他不像海子,也不像顾诚,把忧郁写在脸上,他就是一个典型的西部农民。无论刮风下雨,无论春夏秋冬作协通知搞什么活动,他总是骑着那辆摩托车早早赶来,从不迟到,话语不多,但每次活动他都会有很多的收获,这都表现在他辛勤的创作上,他深爱着他耕耘和写作的家乡玉门大地,也没有忘记出生养育他的榆中故乡,在他的诗歌里就有了一些淡淡的乡愁。
  “虽在河西,故乡的小河/始终在我的心里流淌/我的诗歌/是我注视故乡的目光/是唱给故乡的乡愁/是我心灵的栖息地”(«河西的风»见2010年4月1日«酒泉日报»)。对故乡的牵挂,对故乡的思念溢于言表,是那样真实而又深沉。
   “站在故乡的桥上/那些故去的老人/那些过去的回忆/一齐向向我扑来”(«大雪中回到故乡»见2010年6月28日«酒泉日报»)。“家乡那么多人/最上我心的一个/ 尕娃哥他失踪了/单身几十年/走时却留下十年/十年都吃不全的麦子”(«失踪的尕娃哥»见2009年第2期«水利文化»)。“父亲走了,很远很远/远的我在几十年后才能追上”(«我在千里之外与父亲告别»见2010年春季号«岷州文学»)。
   其实乡愁是诗歌一个永远的情节,没有了乡愁就没有诗歌,没有了乡愁也就没有了人们共同的情感体验,这也许就是现代都市森林很难产生动人诗歌的一个原因。没有哪个诗人不写乡愁,也没有哪个诗人没有乡愁,共同的情感才能引起人们心灵的共鸣。只是安文海的乡愁却更具有那种农民的率真和厚重,从黄河岸边到疏勒河畔,安文海的乡愁就是那种一衣带水式的,是那样缠绵不尽,又是那样清亮感人。
  疏勒河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在疏勒河畔我因能有这样一位诗人朋友而高兴自豪,同饮一河水,同居一块地,我为时常能读到安文海的诗而感到满足,因为他对我们共同的母亲河——疏勒河的真情实感的表达,他对疏勒河的一往情深,这一点我们是相通的,也是相同的。
   “酒花苦味熏染的疏勒河/在戈壁的边缘尽情醒酒/等待李白路过的日子/准备演绎斗酒诗百篇的佳话”(«疏勒河的秋天»)。“在疏勒河畔的红柳丛中/一边是流水一边是落日/红柳花的红比秋阳更盛”/(«久别的亲人»见2010年11月12日«玉门文苑报»)。
   疏勒河不仅是玉门绿洲的生命之河,也是玉门作家和安文海文学创作的营养之河,疏勒河不仅是小麦、玉米、啤酒花、棉花生长的河流,也是草滩生长放牧牛羊的河流,疏勒河畔的那片片胡杨林,疏勒河边的那丛丛红柳花都浸透着我的青春热血,渗透着我的艰辛汗水,我真诚感谢那些为疏勒河而歌的人们,也真心希望安文海的诗歌一如疏勒河的流水流向远方。
   读安文海的诗歌就是饮一杯乡间醇厚的米酒,品之愈久,味之愈足,自然纯真的诗句,流畅明快的语言,田园牧歌式的抒情,真的让人享受。记得德国大诗人歌德曾经说过:“我知道什么都不属于我,除了从我的灵魂不断流出的思想,每个幸福的片刻都给我可爱的命运,叫我尽情地享受。”从这个意义上说安文海不仅是快乐的,而且是幸福的,因为他笔下不仅不断流出了诗情,也流出了欢乐。 我不是诗歌评论家,我只是一个诗爱好者,对安文海的诗歌也只是熟悉一些,只能从一个侧面谈谈个人的一点感受,不敢妄加评论,安文海的诗歌创作正值旺盛时期,更多更好的作品不久会与读者见面,希望安文海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进一步开拓视野,突出特色,勤奋笔耕,为 西部诗坛的田野牧歌增添绚丽灿烂的一页。
   二零一一年春节于黄花滩。
  
  


原创[文.你评我论]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文学青年 Re:疏勒河畔抒真情 回复时间: 2011.02.26 13:16

    问好!

------------------------
人老了 什么也做不来了 只但愿还能够学习着写写文章 于是我就成了文学青年

回    复    

回复人: 流风回雪 Re:疏勒河畔抒真情 回复时间: 2011.12.30 14:13

    我读了你文中引出的几段安文海的诗歌,我闻到了清新的泥土的气息!

回    复    

回复人: 蓝湖之鱼 Re:疏勒河畔抒真情 回复时间: 2011.12.30 16:42

    安文海很早就写诗,我以前见过他的诗稿,一个淳朴善良的西北汉子,把诗歌当做生命的一部分,其作品也有特色,个性化的语言异能感染人。问好。

回    复    

回复人: *木子* Re:疏勒河畔抒真情 回复时间: 2023.09.20 07:16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