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山西事事关心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云冈山人 收藏:15 回复:19 点击:778 发表时间: 2010.11.16 09:12:11

老年人不应丢弃自养精神和自我意识


  老年人不应丢弃自养精神和自我意识
  在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超过13%,按国际通行标准,已经提前进入到老龄化社会。因此,近年来关于如何养老的问题成为一个非常突的出话题被不断地提出。其争论的焦点就是这样才能做到“老有所养”?老年人到底应该由谁来养呢?在经过热烈讨论、各抒己见、众说风云之后,政府已经相继出台了诸多政策,基本上给各类相关人员提供了一颗在目前国情允许下的定心丸。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飞跃,是社会的一大进步。作为老年人都应该清楚这一点。党和国家是十分关怀和体贴我们的。万万不可受错误舆论的蛊惑,忘记了基本国情、忘记了民族精神、忘记了自己是谁。一味地追求高标准待遇、高水平服务,把自己放到不适当的位置。人老了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一个普通公民,切不可因为退了个休就以“功臣”和“英雄”自居。看什么也不顺眼,怎么“待遇”也有意见。持这种情绪的人尽管为数不多,但对老年人们的思想稳定却影响很大。这种忘记自我的盲目追求,对养老和健康都是十分有害的。
  我们应当清楚地知道,当今的老年人是在我国还“未富”的情况下而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如何养老?这是一个带有相当复杂的社会综合性问题。把老年人的一切问题都让国家、社会或儿女们承担起来显然是不现实的。而作为老年人,永远不应丢弃的自养精神和自己的事最好自己办的自我意识是与各项政策进行匹配所不可或缺的。
  什么是自养精神和自我意识呢?笔者认为:
  一、要不断地寻找自我
  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拿破仑的名言:一个人应养成信赖自己的习惯,即使在最危急的时候,也要相信自己的勇敢与毅力。
  退休和变老,只不过是人生的一个必然过程,信赖自己的习惯不应当抛弃。永葆“持身如泰山九鼎凝然不动,则愆尤自少;应事若流水落花悠然而逝,则趣味常多”的精神状态,是老年人非常难能可贵的。孔子曾以三十而立……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概括他一生几个阶段的特点。人到了老年,自己的行为能把握得住,也能放得开,进入一个人能解脱一切的状态,这时,不为世事所困扰,对一切顺境、逆境都看得很开,变得眼界高超,虚怀若谷。仍然去积极进取,追求理想,享受生活乐趣。他在晚年还致力于编撰《春秋》,不倦地学习《易》,以至韦编三绝,还继续给弟子上课。发愤时可以忘了吃饭,高兴时什么忧愁都扔掉了。他啊,连快要老了自己还不知道。孔子可以说是一切老年人们的楷模。
  享受退休待遇这在现在的农村和过去的中国是一个新事物。许多已经受益了的农村老人乐此不彼,尽管比起城市里的离退休人员来他们那点养老费还少得可怜,但受到的鼓舞和安慰却是巨大的。因为是在五千多年的华夏史上农民们第一次嚐到了“养儿防老”传统法则以外的呵护。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们把这种呵护和温馨看作是最后一道防线,自己能劳动的还照常去劳动,一点也没有因此而松泄。
  令人非常遗憾的是,在一些比老农民们的保险费收入高出几十倍的另类人群中却呈现出这样一种现象,有的人虽然也曾经是苦过来的,但把过去已经忘的干干净净,整天在“老有所养”这四个字中只抱住一个“所”字不放,更有人把“所”变成“索”,动不动就埋怨家里儿女不孝,埋怨政府照顾不周。经常聚拢街头巷尾,评头品足,牢骚满腹。在茫茫人生路上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自我。
  我们是谁?我是谁?在没有了过去的事业、没有了往日的辉煌,没有了年轻时的朝气后,我们就是一个像从前那样的“一穷二白’的我们。退休后只是一种历史性的还原,可不能把自己当成是索讨人生报酬的债主。起初我们是怎么样生存的?退休后仍然可以寻找那种生活轨迹啊。反本归真,重新找到自我。把多变了的人生看作过眼云烟,要相信自己的勇敢与毅力。牢牢把握自我的独立意识,把政策养老作为依托,把自我养老作为核心,这才是最难能可贵的。“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
  二、要积极地利用自我
  面对老龄化的到来,政府有责任,社会也应该积极充实和发展社会福利事业,以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老人。但是作为个人,强烈而牢固的“自助-自我责任”意识将帮助我们寻求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它不仅可以延长我们的健康和生命,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还可以减轻家庭与社会的负担。
  老龄化讲的主要是身体和生理的日渐衰老并最终走向消亡。到那时,“质本洁来还洁去”,留的一个完美人生印迹,应该是多数老年人的崇高理想。
  为了实现这个愿望,就要非常珍惜自我价值的体现。诺守的信条应该是:自己只要有一点能力就绝不拖累他人。生活中能够努力作到的,要千方百计自己去作;有能力的要积极发挥余热再去拼,继续创造财富增加收入,实在不够花就尽量省着点;不求情、不告苦,有作人生最后一次拼搏的勇敢与毅力;把对社会和家庭的依赖作为一种保险系数,不到万不得已不去轻易触动。
  在我们这个社会里,这样的人有很多很多,最近,广州日报刊登了一篇报道,在韶关南雄市湖口镇新湖村,人们经常可以看见一位老态龙钟但却精神矍铄的老人在井旁打水洗衣,农忙时节还常能见到她在地里干活。但常让不知情的客人大吃一惊的是,这位老人竟然是一位已是102岁高龄、五代同堂的“人瑞”,名叫刘细妹。她共有40多名子孙,最小的玄孙也已1岁了。这样的例子在外国也有,澳大利亚一位107岁的老妇人仍然坚持在一家医院打工养活自己。我们周围也有许多同志是这个样子,有的70多啦,还在不停地劳作,辛苦不减当年,精神超越过去。像同煤老年学会的秘书长赵军德同志就是其中一个,他今年已经77岁啦,仍身兼数职思路敏锐、文笔老辣,写了多篇有价值的老年学论文。几次获得大奖。他是于几年前从养老院里重新杀出来的“死灰复燃”了的老年强人。冲“出等死队”,迎来新光明。应聘为同煤日报评报员后,每月都要把30多张100多万字报纸反复研读,写出高质量的评论,他在纠误过程中,细到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成为我所熟悉的老年人中最能找到自我的成功典范之一。在城市里这样的老年人很多,在广大农村那就更数不清。在强化了的自我意识的支配下,把自养的精神贯彻始终无疑是多数老年人应该效法的。
  三、要勇敢地忘却自我
  人在一生中可能要经历许许多多辛酸苦辣、或荣或辱,或惊或忧,或悲或喜。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一部历史。在步入老年后,有的人的这部历史就只剩后记啦,有的人可能还要接着写下去。
  老年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历史呢?它与健康养老有什么养的必然联系吗?回答是肯定的。对自己作正确的历史评价,不把历史当包袱,是实现健康养老的重要条件之一。那些整天把自己继续关在曾经的“得”与“失”的牢笼里的人是最不会养老的人。即使他们有一天成为最有钱的富翁也不会心安理得地走完人生路的。只有那些能够把个人历史看成是一个已经完结了的时间过程的人才是真正聪明的人。从中择其经典而发扬之,把那些影响精神健康和情绪的闹心往事统统抛弃之。忘却那个历史中的自我,特别是曾经“过五关斩六将”中的那个自我,回归到一个平平常常的自我中才是明智的选择。
  三百多年前一位退职官僚洪应明在其所著《菜根谭》一书中指出:世上只缘认得“我”字太真,故多种种嗜好、种种烦恼。前人云:“不复知有我,安知物为贵。”又云:“知身不是我,烦恼更何侵。”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经常见到街头的牢骚簇们有的就是这里指的那些“烦恼”者。他们或耿耿于怀历史不公,或冷嘲热讽当今风气不正。议题离不开“我当年如何如何”。我的一个邻居,在退休后骂了3年大街,早早地去了。其实他也没有多大委屈和冤枉,只是放不下一个“我’字.如今,每每想起这位邻居时总为他惋惜,他这样地去选择养老方式真是冤枉而又悲哀。
  养老,就要勇敢果断地忘却那个曾经的自我。因为它会成为你可怕的包袱和累赘。会把你压迫得老的更快。死的更早。
  四、要在疾病中陶冶自我
  所谓养老,最艰难的时刻可能就是有了这样那样疾病的时刻啦。能走能串,完全或者基本能够自理的情况下,谁也容易对付。对客观方面的要求也许不会太苛刻。这是一般常人都能理解和做到的。
  但是,如果患了严重疾病,确实需要有人进行不同程度的帮助和扶持的时候,自我支配能力显著下降,求生**会猛烈地冲击心灵中那个曾经拥有极高的自我尊严。那一次次难以忍受的疼痛就是一次次对自我尊严的挑战。这时候,完善的医疗保险制度、高超的医疗手段和设备、热情周到的陪侍和服务,是所有类似人员的共同期盼。然而,许多矛盾可能就是出现在这三个环节中,制度保障的限度和实际需要的矛盾;医疗手段和客观病情及医疗费用的矛盾;儿女、亲属的态度、行为与患者渴求度之间的矛盾,都会此起彼伏地交织出现。这是人生中各种关系和情感最为活跃的一个非常时期。也是考验一个老年人的自我驾驭能力的最为关键的时期。在我们身边,有数不清的这样那样的例子。其中,有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能咬牙硬挺的汉子,他们把痛苦归就于疾病,把疾病归就于自身不善于保健。病啦受点苦这是走向死亡之路的一次次精神拉练。他们不怨天尤人,而是积极参与和配合治疗;不盲目地苛求起死回生,不因探视次数的多寡而严责家人和亲友们的孝心和人情。在疾病中磨练意志,在痛苦中陶冶自我。没有丝毫将自己的痛苦转嫁他人的动机和**。甚至把病痛的呻吟声都尽量地控制到最低最低,生怕惊扰了家人。
  而另一种人则不然,小病大医、无病呻吟、真正有了大病,心里怎么也接受不了。还能说了话的,整天怨声载道,骂完医院骂大夫、骂完大夫骂护士、家里人是怎么侍候也不顺心。横挑鼻子竖挑眼,有的还打老婆、骂儿女。孩子们去的勤啦说人家盼他死,准备夺家产。去的少啦,就说是个白眼狼,没孝心。动不动就喊大夫,搅得医院病房没一点宁静。回了家也是一样。老婆发愁,孩子躲。成为街坊四邻们既同情又耻笑的话柄。他把自我生命的价值量进行无限放大。痛苦使这样的人迷失了原来那个自我,忽然,像一个听不进话的孩子哭闹着要东西那样,他要在短时间内索取一生应得的回报。这样的病人往往适得其反,为了减轻痛苦,反而痛苦偏偏硬缠着他不放。
  我们提倡自养精神,不是不讲究科学,不依靠社会和客观上的可能性支持。而是要在这些资源的配置中明确个人的主导作用。在老年人慢慢变老的过程中,遇到病痛袭来的时候,能够理性对待。把战胜和摆脱病痛折磨的过程作为向更完美的自我跨越的洗礼,一个能忍则“忍”的学问确实深奥得很啊!
  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史学家、社会活动家。罗曼•罗兰说:人生是一场无休、无歇、无情的战斗,凡是要做个够得上称为人的人,都得时时刻刻向无形的敌人作战。本能中那些致人死命的力量,乱人心意的**,暧昧的念头,使你堕落使你自行毁灭的念头,都是这一类的顽敌。面对疾病的老年人应该时刻不要忘记争取要做个够得上称为人的人。
  五、要在面对死亡时完善自我
  有生必有死,那是迟早的事。谁也逃避不了这个无情的规律。人有疾病是痛苦的,想到死亡也许更是可怕的。所以,一般的人谁也不愿意轻易去想死亡的问题。总以为那是别人的事。尤其是健康状况仍然比较好的人,从不把死亡这个词放在心上。
  老年人却不然。生性豁达的,把死亡看作必然归属的,可能会坦然面对,在这些人心里,会轻松地认为,老就老吧,死就死吧,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正所谓“遍阅人情,始识疏狂之足贵;备尝世味,方知淡泊之为真。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隐,末路不怠荒,才是真正英雄。”有的人早早就为自己准备好了寿衣和棺木,提前为儿女们分割了遗产,落的个轻松自在。
  也有的人是活得不够理想,受多种琐事困扰、受疾病折磨,痛苦难忍,经常盼望早死。他们把死亡看作是一种解脱。尤其是那些久治不癒者,盼死的呼声会更高一些,是亲人们千方百计地慰留才使他们得过且过地活下来。为此,有的亲人可能还会落几句埋怨。更有甚者提出拒医、拒药,只求一死。
  另一种老年人却不然,当死亡越来越近之时,显得异常忐忑而不安,盼望长寿的冲动,愈加强烈。对衰老极度敏感,全神贯注的结果是自我暗示,自我加压,形成了种种惧老表现。惧老的核心是恐惧死亡。死亡的阴影一直笼罩在心里。为此,惧怕谈论死亡,不敢探视病人,怕经过坟场和听到哀乐。甚至,看到一只死亡的动物也备受刺激,不敢正视。见一个发引送葬的好几天睡不着觉,吃不下饭,本来没病,吓得有了病,也有的小病吓成大病。怕死的人群心里状态非常复杂,主要是放不下这,也放不下那。“富贵得一世宠荣者,到死时反增了一个恋字”种种。
  怕死不能算是弱点和毛病,只是反映了一个人面对死亡的态度和心里过程。死亡之神不会因为你惧怕就不来。这其中的道理嘛,那些惧怕死亡者也明白。
  对于一个人的死亡本来不应该由别人说长道短,笔者的议题是每一个人在面对死亡时如何做到淡定。在划人生最后一个句号时要回归一个完善的自我。向生者交一份满意的答卷。这是最可贵的。
  
  


文坛.你评我论收录 原创[文.百味人生]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云冈山人 Re:老年人不应丢弃自养精神和自我意识 回复时间: 2010.11.16 15:49

    欢迎阅读

回    复    

回复人: 蓝湖之鱼 Re:老年人不应丢弃自养精神和自我意识 回复时间: 2011.01.02 13:04

    新年伊始读这么有见地的好文章真是有种享福的感觉。此等妙文于人于社会大有裨益。作者也是博学卓识之士,令我辈尊敬有加。问好,节日快乐。

回    复    

回复人: 顶尖高手阿宝 Re:老年人不应丢弃自养精神和自我意识 回复时间: 2011.01.04 09:11

    非常有份量的一篇文章,分析的相当深入与全面!

回    复    

回复人: 顶尖高手阿宝 Re:老年人不应丢弃自养精神和自我意识 回复时间: 2011.01.04 09:18

    不清楚您的年龄,假如是位老者,那实在是对自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事实上,我们这个社会,敬老爱老的氛围还远远不够!而且,绝大部分老人那份“自立”的意识很值得我们中青年人去学习与思考!

回    复    

回复人: 冬日的太阳 Re:老年人不应丢弃自养精神和自我意识 回复时间: 2011.01.17 10:56

    向勇敢的老人们学习,当"老"来临的时候知道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

回    复    

回复人: 物美景明 Re:老年人不应丢弃自养精神和自我意识 回复时间: 2011.01.22 21:54

    好文章!对我来说是个教育、也是一个惊钟!谢谢你!写文章有深度,我喜欢!

回    复    

回复人: 物美景明 Re:老年人不应丢弃自养精神和自我意识 回复时间: 2011.01.22 22:09

    好文章!对我来说是个教育、也是一个惊钟!谢谢你!写文章有深度,我喜欢!

回    复    

回复人: 物美景明 Re:老年人不应丢弃自养精神和自我意识 回复时间: 2011.01.22 22:09

    好文章!对我来说是个教育、也是一个惊钟!谢谢你!写文章有深度,我喜欢!

回    复    

回复人: 物美景明 Re:老年人不应丢弃自养精神和自我意识 回复时间: 2011.01.22 22:09

    好文章!对我来说是个教育、也是一个惊钟!谢谢你!写文章有深度,我喜欢!

回    复    

回复人: 物美景明 Re:老年人不应丢弃自养精神和自我意识 回复时间: 2011.01.22 22:12

    好文章!对我来说是个教育、也是一个惊钟!谢谢你!写文章有深度,我喜欢!

回    复    

回复人: 物美景明 Re:老年人不应丢弃自养精神和自我意识 回复时间: 2011.01.22 22:12

    好文章!对我来说是个教育、也是一个惊钟!谢谢你!写文章有深度,我喜欢!

回    复    

回复人: 物美景明 Re:老年人不应丢弃自养精神和自我意识 回复时间: 2011.01.22 22:12

    好文章!对我来说是个教育、也是一个惊钟!谢谢你!写文章有深度,我喜欢!

回    复    

回复人: 物美景明 Re:老年人不应丢弃自养精神和自我意识 回复时间: 2011.01.22 22:12

    好文章!对我来说是个教育、也是一个惊钟!谢谢你!写文章有深度,我喜欢!

回    复    

回复人: 物美景明 Re:老年人不应丢弃自养精神和自我意识 回复时间: 2011.01.22 22:13

    好文章!对我来说是个教育、也是一个惊钟!谢谢你!写文章有深度,我喜欢!

回    复    

回复人: 物美景明 Re:老年人不应丢弃自养精神和自我意识 回复时间: 2011.01.22 22:13

    好文章!对我来说是个教育、也是一个惊钟!谢谢你!写文章有深度,我喜欢!

回    复    

回复人: 物美景明 Re:老年人不应丢弃自养精神和自我意识 回复时间: 2011.01.22 22:13

    好文章!对我来说是个教育、也是一个惊钟!谢谢你!写文章有深度,我喜欢!

回    复    

回复人: 物美景明 Re:老年人不应丢弃自养精神和自我意识 回复时间: 2011.01.22 22:13

    好文章!对我来说是个教育、也是一个惊钟!谢谢你!写文章有深度,我喜欢!

回    复    

回复人: 物美景明 Re:老年人不应丢弃自养精神和自我意识 回复时间: 2011.01.22 22:13

    好文章!对我来说是个教育、也是一个惊钟!谢谢你!写文章有深度,我喜欢!

回    复    

回复人: 物美景明 Re:老年人不应丢弃自养精神和自我意识 回复时间: 2011.01.22 22:13

    好文章!对我来说是个教育、也是一个惊钟!谢谢你!写文章有深度,我喜欢!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