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新疆情感地带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狂晕的蚂蚁 收藏:0 回复:0 点击:2938 发表时间: 2010.05.08 00:00:30

读书笔记【因为亢奋而精疲力竭——凯鲁亚克 在路上】


  enen ...
  
  
  
   既不憧憬未来,也不假装悔恨当初,有的仅仅是已然成为存在的当下。当进行时的快感传达到身体四周,灵魂深处的能量无可去处,只有去追逐无法预知的自由之地。然而,在激情爆发的瞬间,伴随而来的却是永远的压抑和更永无休止的追逐。。。 。。。那是怎样的垮掉的一代嗬。
  
   当凯鲁亚克赤脚站在66号公路上告诉我们“我的人生在路上”的时候,似乎,我们的人生也随着这一无所有的流浪者的脚步而开始踏上征程,并且也如这些遍布天涯的的年轻人一样,最终会被这个世界埋没,哪些引以为自豪的充满激情、充满迷惑、充满了无所畏惧的行为,也将成为真正的过去。
  
   但是,我个人非常赞同他们寻找未知的方式。在充满未知的旅途中,期待能够遇到改变人生的东西,这是寻找的原动力,那种前所未有的新鲜感和莫可名状的兴奋感,主宰着追寻者的脚步和方向。而在整个旅途中,这些年轻而又幼稚的心灵将接受人生残酷的考验,正义与邪恶、理想与希望、传统与自由、爱与恨,以及所谓的对自身寻找,都将会被现实一一的昭示,并且来决定着每一个追寻者找到各自的宿命。
  
   2006年上海译文【在路上】的引言,已经介绍和解读了太多的东西。我们只消看一遍,就会对旅途有些厌恶,这似乎是一种去电影院再看同一部电影的倒霉感觉。但是,我们还是看了,原因很简单——过程太精彩,让你忘记了乏味的情节。正如生活太精彩,让你忘记了人生的沉重意味。
  
   如果一个孩子能够从【麦田守望者】中站起来,那么他就不会遇到【在路上】中的独自面对和独自承受,至少不会那样残酷的面对、残酷的承受。问题是,像霍尔顿那样幸运的人世界上能有几个呢?而在五十年代的美国,在九十年代的中国遍地都是普通的孩子,遍地都是普通的人生,被埋没的人生。
  
   所以,无数个没能从【麦田守望者】中站起来的孩子,不得不踏上了独自感受的人生追寻之路。
  
   迪安和萨尔,这两个同一种经历却不同结果的人生,似乎也透露着两种命运施加于同一类人身上的反射。
  
   萨尔似乎是一个观察者,他享有观察的角度,和对观察环境做记录的权力。他的旅程,关于所见和所闻,几乎记录了缺乏精神世界的整个环境,那是一个令所有人困惑的世界,是一个低级和消费的世界。有点像现在的中国社会现象,年轻人对金钱的利用,似乎到了一种无以复加的地步。不过,现在的年轻人,精神极度弱小,无法做到萨尔或者迪安那么勇敢,他们离不开同为垮掉的一代的父母的怀抱,而之身投入到残酷的现实旅行中来。他们仅仅要享受到由父母带来的富有和安全,可能,他们也迷惑也不安,但是,他们清楚的知道,这一切都是父母自愿的。
  
   因此,迪安的经历就像是我们每个人的写照,他从很自我的亢奋中,苏醒过来,在经历了无数次的激情后,才发现,自己已经无法在像从前一样的洒脱了,他那渴望自由的理想,早已经在亢奋之后而精疲力竭了。
  
   他正是我们的代言,是将来年轻一代而又一代的因亢奋而精疲力竭者的形象,这形象会永存于世界。
  
   可惜的很,文中所提到的爵士乐手的作品,我只听过一两个人的 ,作为原始力量的代表,爵士乐大行其道确实具有反叛精神。
  
   而现在中国的年轻一代的心灵放逐者,一般都不太在意音乐的具体形式,只要能跟上潮流就可以存活,至于能活多久要看其他人都在听否。虽然是差异,但是对于金钱价值观,却并无差别,甚至更甚一筹,奢侈品在中国盛行已经是个典型的例子,更有甚者为了不使国人丢脸,消费起来比所谓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孩子都厉害。当然,或许并不只是孩子,还包括大人、老人。
  
   我非常赞同萨尔的一句话:“死亡必定会在我们到达天国之前赶山我们。”但是在中国,这正好是享乐主义者用以享乐的理由。中国的“迪安”是不会喜欢读普鲁斯特的作品的,可能只会看时尚杂志和娱乐频道。
  
   这是个消费的时代,垮掉的时代,还未到精疲力竭的时代,中国——才刚开始。
  
  
  
  
  


原创[别推荐]    收   藏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