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甘肃文化艺术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蓝湖之鱼 收藏:0 回复:2 点击:5751 发表时间: 2010.04.28 13:22:17

心境晴朗,方有至文(说修辞4)


   心境晴朗,方有至文(说修辞4)
  
   艺术形象带给我们的是精神享受,而不是枯燥的哲学思考。我们常常被优秀的文学作品吸引而沉浸其中,回过来,思考到底是什么吸引了我们,要探幽取胜,寻找秘密。
   梁齐钟嵘说,好诗要有滋味。滋味是什么呢?应该是指:“指事造形,穷性写物,最为详切。”详,是描写要细;切,是真切幽深,有神俏之美。要达到这样,必须运用赋比兴手法,做到形象鲜明,文采藻翳,风力十足,给人以“兴”的启发。
   钟嵘说:“闳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他认为好诗,既不能单用“比兴”以致“言外有意”、又不能单用“赋”直抒胸臆,只有三者兼而用之,“使味之者无极”。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在创作中的运用,既不能没有寄托,又不能刻意追求寄托,不然的话,就会影响作品的感染力。
   王国维说,大家之作,其言情必沁人心脾,写景豁人耳目。景语皆情语也。他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无我之境,于静中得之,无丝毫红尘琐事的侵扰,也可谓一时解脱。是说,心境晴朗,方有至文。
   心情和至文之间的联系如此重要,可见浓郁的诗滋味也许都来至一时的解脱。


原创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般若草 Re:心境晴朗,方有至文(说修辞4) 回复时间: 2010.04.28 15:30

    心境晴朗,方有至文。
  
  懂了。所谓“晴朗”,既无忧无喜,无悲无欢之境。也就是痛定思痛之境。谢谢!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文学青年 Re:心境晴朗,方有至文(说修辞4) 回复时间: 2010.04.28 22:20

    记住了:心境晴朗,方有至文。
  
  问好!

------------------------
人老了 什么也做不来了 只但愿还能够写写文章 于是我就成了文学青年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