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甘肃事事关心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生命有爱 收藏:0 回复:4 点击:3665 发表时间: 2009.10.27 02:04:00

步伐铸就民族精神【国庆大阅兵征文】


   祖国六十华诞,国庆阅兵式就像除夕夜一样让人期盼,于是带着一份猜测守在电视前。那些主持人的情绪渲染着气氛,烘托着心情,我不禁陷入了沉思,淡淡的在心中蔓延,涌动。
  
   60年阅兵式是一种责任的的承担,一种形象的代言。每位参与的同胞心里没有自我,只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代表的不再是个人的形象,而是13亿中国人的形象,成败就在一举手一投足间。现场的肃穆令人手心捏出一把汗,就因那份责任他们太认真了,就因塑造中国人的形象他们太执着了。平常不经意的几秒钟在他们眼里却成了生命里永恒凝固的时刻,人生的辉煌就在于把自己和人民融为一体,把自己和祖国融为一体。这种超然来自生命的本质,来自民族的自豪。
  
   60年 阅兵式是一种国力的彰显,一种魅力的释放。一声鸣礼炮宣告了中华大地六十年的风雨兼程;一首国歌昭示了人民居安思危的习惯和永不言败的决心;一位领导人的讲话是对六十年辉煌的肯定和对未来前景的展望。徒步方阵和装备方阵的展示,正如傅立群少将所言,国家实力不只GDP。是的,海陆空以其整齐的军容军姿对人民做着无言的承诺,人民的军队永远是人民的安全卫士。也许我们的武器可以不如他国,可是我们的精神就是一种隐性的力量,靠这种精神我们一路不畏法西斯,不畏强权的走来,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让世界认识了华夏,让世界分享着汉语言的精彩纷呈。女兵方队作为徒步方队的一大亮点,她们的飒爽魅力无穷,总让我这个屏前人跃跃欲试。那一招一式是心血,是汗水,更是泪水啊!作为女性与男儿齐头并进那需要付出的更多,更多啊!我不禁被她们深深折服。窃想,不能到队伍中行进,那就在工作中迈出自己有力的步伐吧。
  
   60年阅兵式是一份对和平的期盼,一种对自由的向往。我们的空中梯队翱翔在蓝天,就像一只只飞翔的和平鸽,它用无声钩织着对蓝天的热爱。落后就要挨打,这是我们的民族用血的历史证明了的真理。龙凯峰在他的博客里写到,“纵观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只有思想落后、精神堕落才是挨打的真正原因。思想落后了,精神堕落了,全民没有进取精神、拼搏精神,逐渐国家科技落后,教育落后,物质贫乏,形成了系统性的落后,最终才在内忧外患中处于落后挨打的境地。”不难看出,要想自由和平,就要有创造这种氛围的能力。我们的空中梯队和前面的徒步方阵、装备方阵以他们的方式把中国的屈辱和落后留给了历史,把崭新的思想留给了国人,我们要强大,我们的军事就要现代化。读懂了这点,也就读懂了和平自由的分量有多重啊!
  
   看到此,我也和着北京市民情不自禁的说道;“中国,万岁!中国,万岁!”是的,风雨匆匆六十载,一棵小树足以用年轮见证成长,一个乳臭小儿足以用花甲诠释变迁,一片土地足以用厚重承载洗礼,一个民族足以用步伐踩碎愚昧。中国,这个从蹒跚学步到迈出强劲步伐的东方巨人,走过千山万水,走过万众一心,走过自然灾害,走过地动山摇,走过举世瞩目,走过内心挣扎。终于在六十年的早晨,在朝阳初生的时刻,接受世界的检阅,接受人民的检阅。那是力量的昭示,历史的渲染,激情的呐喊。这一时刻终究会被定格在你心里,我心里,所有炎黄子孙的心里,化作我们乘风破浪的勇气和黑头发、黄皮肤的骄傲与祖国同行,用迈出的步伐铸就民族精神。
  
  


热点.胡杨视点收录 原创[时事关注]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木水 Re:步伐铸就民族精神【国庆大阅兵征文】 回复时间: 2009.10.27 23:02

    谢谢支持!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又见落花 Re:步伐铸就民族精神【国庆大阅兵征文】 回复时间: 2009.11.01 15:33

    步伐铸就民族精神!贴切!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顶尖高手阿宝 Re:步伐铸就民族精神【国庆大阅兵征文】 回复时间: 2009.11.01 17:21

    国家实力不只GDP!很有道理,阿宝支持。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顶尖高手阿宝 Re:步伐铸就民族精神【国庆大阅兵征文】 回复时间: 2009.11.01 17:23

    我们,绝对不能“思想落后、精神堕落”!但是,现实生活中,太多的人已经迷失了方向!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