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在介冈》之六 |
《八大山人在介冈》之六
萧鸿鸣 著
四、八大山人在介冈居留的年限
八大山人自“癸已”前的二至三年已来到介冈,在“介冈”居留了多少年?于何时离开“介冈”前往奉新“耕香院”?
自从八大山人“癸已”在进贤介冈灯社“得正法”于耕庵老人后,师徒二人在鹤林寺的青灯下,“教法”有本,“证法”有序,参究切磋,唱和有随。传綮•八大山人不仅“能绍师法”,且“尤为禅林拔萃之器”,加之得介冈饶氏的庇护,相对平静地度过了一段“安宁”的僧侣生活。这期间,年长传綮•八大山人二十岁的耕庵老人,既是业师,又情若父子,其在白狐峰等地“往事不须重按剑,乾坤请向树头看”的唱和,既是这一段平静生活的见证,亦是作为长辈的耕庵老人对晚辈的传綮•八大山人勉之于方外情怀的劝解。
顺治十三年丙申(1656),颖学弘敏时年五十一岁,八大山人时年三十一岁。颖学弘敏离开进贤介冈,前往奉新芦田创建“耕香院”。
从顺治十年(1653)“癸已”前的二至三年,到顺治十三年(1656)丙申,八大山人在介冈鹤林寺与业师耕庵老人朝夕相处,约有六至七年的时间。
按照邵长蘅《八大山人传》:“竖拂称宗师,住山二十年”计,以八大山人返俗回到南昌的康熙十九年(1680)上推二十年,这与八大山人在顺治十六年(1659)己亥七月至十二月期间,创作的举世闻名《传綮写生册》(该册页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当中的署款“灌园长老”正合。这就是说,颖学弘敏在离开进贤介冈,前往奉新芦田创建“耕香院”后的第三年,颖学弘敏就已经将进贤介冈鹤林寺的住持,交由已在介冈鹤林寺侍佛八至九年的三十四岁传綮•八大山人了。反过来亦可以说:是年传綮•八大山人创作的《传綮写生册》,正是八大山人在进贤介冈鹤林寺“竖拂称宗师”作“长老”、当住持的最好、最有力的证明。在《传綮写生册》上,传綮•八大山人用题诗、跋文的方式,对自己侍佛以来的生活作了一个全面的总结,从这个角度来说,《传綮写生册》亦是传綮•八大山人为自己在介冈当“长老”、作住持的纪念之作。
康熙六年(1667)丁未,经过十一年的建设,奉新芦田“耕香院”终于正式落成。落成之际,颖学弘敏的好友黎元宽为之作《耕香院碑记》。此时,颖学弘敏年界六十二,八大山人时年四十二岁。此后,颖学弘敏在“耕香院”住持五年,于康熙十一年(1672)壬子冬十一月末,在“耕香院”示寂,时年虚岁六十七岁,实寿六十六岁。其时,八大山人四十七岁。
颖学弘敏示寂后,是否再将奉新芦田耕香院“法嗣传綮”,目前虽尚未见有确凿的史料记载,但依据饶宇朴《个山小像》跋文中:“咦!裁田博饭,火种刀耕,有先德钁头边事在瓮里,何曾失却囗(耶)?”的文意理解和语气来考察,“在瓮里”之“先德钁头边事”的“耕香院”,应当是耕庵老人再将“耕香院”交由传綮•八大山人住持的专指。
“八大山人,明宗室子,为诸生。国初弃家遁奉新山中薙发为僧,居耕香庵,不数年竖拂称宗师。住山二十年,从学都常百余人。临川令胡亦堂延之官舍年余,不自得,遂发狂疾。一夕,裂其浮屠服焚之,走还会城。其侄某识之。留止其家。久之。疾良已。工书法,行楷画水墨芭蕉、怪石、花、竹及芦雁汀凫。然喜饮,贫士或市人屠沽邀饮,辄往往辄醉。贵显人欲以数金易一石不可得。一日忽大书哑字署其门,自是对人不交一言。然善笑,而喜饮益甚。初为僧,号雪个,后更号曰人屋,曰驴屋屋,曰书年,曰驴汉。又以常持八大圆觉经,号八大山人云。”(据同治《奉新县志》卷十二•人物五•寓贤•一百六)《奉新县志》的这个“八大山人传”完全沿用邵长蘅的“八大山人传”,故其所谓“居耕香庵,不数年竖拂称宗师。住山二十年,从学都常百余人”之说,并不可靠。因为邵长蘅的“传”中并没有界定八大山人是在“介冈”还是在“奉新耕香院”“不数年竖拂称宗师”,而同治《奉新县志》将此说成是在奉新,显见其说不确。
从顺治十六年(1659)己亥,传綮•八大山人在介冈当“长老”住持,至颖学弘敏示寂“耕香院”“法嗣”传綮•八大山人的康熙十一年(1672),这期间的十三年,传綮•八大山人是否是一直在进贤介冈鹤林寺当“长老”住持呢?
从现有遗留八大山人有确切的纪年作品来看,传綮•八大山人于康熙五年(1666)丙午,“耕香院”正式落成的前一年,八大山人时年四十一岁时所作的《水墨花卉》(该作品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图卷上首现有“耕香”印章,可视为传綮•八大山人该年作此《水墨花卉》时,已来到了奉新芦田“耕香院”。从逻辑推理的时间上来说,作为耕庵老人弟子的传綮•八大山人,在来年“耕香院”即将落成之时,由进贤介冈前往奉新芦田“耕香院”协助、帮助业师处理“耕香院”的落成法会,亦是一种必然。
从传綮•八大山人“癸已”前的二至三年来到进贤介冈鹤林寺挂单常住,到“癸已遂得正法”于颖学弘敏,在进贤介冈鹤林寺禅修曹洞宗博山一派,自此,“诸方藉藉,又以为博山有矣”。在得到耕庵老人的“法嗣”,“不数年竖拂称宗师”后,又经历了“能绍师法,尤为禅林拔萃之器”,“从学者尝百余人”的不断递进变化过程,至康熙五年(1666)在奉新芦田“耕香院”作《水墨花卉》,传綮•八大山人已在“介冈”生活了十五至十六年。其中,自顺治十六年(1659)己亥在介冈鹤林寺“竖拂称宗师”作住持,有七年。
(待续)
|
|
|
 |
|
回帖 |
 |
|
回复人: |
文学青年 |
Re:《八大山人在介冈》之六 |
回复时间: |
2009.07.26 22:37 |
|
问好!
|
|
回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