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北京读书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海云轩主 收藏:0 回复:1 点击:4719 发表时间: 2009.07.25 07:42:46

《八大山人在介冈》之五


  《八大山人在介冈》之五
  萧鸿鸣 著
  
  三、八大山人在介冈鹤林寺的禅门曹洞法系
  
  八大山人在进贤介冈鹤林寺“得正法”于曹洞宗头陀耕庵老人•颖学弘敏后,法名传綮,法号刃庵,其禅门法系灯统如何呢?鸿鸣十年前曾写有《曹洞临济两兼之——有关八大山人与禅门关系的几个问题》(详见2000年江西社会科学院院刊《江西社会科学》第10期(总第167期。)《生在曹洞临济有——有关八大山人与禅门关系的几个问题》(详见2002年中央美术学院学报《美术研究》季刊,第2期(总第106期)该文为修订增补《曹洞临济两兼之——有关八大山人与禅门关系的几个问题》之文。)一文,在该文中有详细的叙述。为阐述八大山人在进贤介冈的行履法系梗概,使后世知其法乳之由来,更征其禅门的师承有据,故鸿鸣在此结合近年来研究,再作如下叙述。
  《进贤县志》:
  
  “国朝宏敏,字颖学……嗣博山、雪关和尚法……”
  
  《五灯全书》:
  
  “洪都奉新头陀颖学弘敏禅师,宜丰陈氏子……寻头陀宗妙微薙染,参博山誾,入侍寮……随往浙主大慈,掌记室……复自武林还瀛山,师为第一座。誾印以偈……是冬,誾涅槃,建窣堵。工竣,归头陀开法。……【雪関誾嗣】。”
  
  饶宇朴在跋《个山小像》时亦说传綮•八大山人:
  
  “诸方藉藉,又以为博山有后矣。”
  
  文献中所说“博山”,指江西广丰县博山,因该山为曹洞宗寿昌支脉,无明慧经的首座弟子无异元来在此设道场能仁寺而名,故世称无异元来为“博山禅师”,又叫“博山元来”,或直接称其为“博山”。雪関即为道誾,又称智誾。曾主法于广信府瀛山寺,并兼任博山能仁禅寺首座。崇祯三年(1630)博山无异元来示寂后,雪関道誾受请入住博山执掌法席。
  据此,耕庵老人•颖学弘敏在曹洞宗的诸代法系、以及传綮•八大山人在曹洞宗寿昌派系博山一支的法系脉络可排列如下:
  曹洞宗福裕少林系小山宗书大章一派在江西的传承:小山宗书大章——廪山蕴空常忠——寿昌无明慧经——博山无异元来——瀛山雪関智誾——介冈颖学弘敏•耕庵老人——个山传綮•八大山人。
  现将曹洞宗寿昌派系博山一支的各祖师生平及传承作简要介绍。
  
  1、小山•宗书大章
  宗书(1500——1567),字小山,号大章。是曹洞法系福裕(1203——1275)少林系的传人,其业师为文载(1454——1523)(字月舟,别号虚白,承曹洞法脉为第二十三世传人,弘治九年(1496),入主少林寺,为第二十八代住持。)。宗书为顺德府南和县(今河北省南和县属)李氏子。少时聪慧出众,十岁入学,即通大义。十五岁至本郡开元寺,投钿和尚座下薙染出家。两年后往太行山中闭关。二十岁时慕文载禅师道风,前往少林寺投其门下,随侍八年,尽得曹洞宗风,列为曹洞宗第二十四代传人。先后在西京(今洛阳)天庆寺、北京积善庵、宗镜庵驻锡。嘉靖三十一年(1552)少林寺常住派人前往迎请回住,未允。嘉靖三十七年(1558)少林寺再次迎请,得朝廷同意,复回少林。在少林寺大开法筵,门徒逾百。嘉靖四十四年(1565),三回少林寺,再次执掌法席。次年,奉旨入主北京宗镜庵。隆庆元年(1567),在北京西山三学洞圆寂。宗书光大曹洞法门,在曹洞宗内影响极大,盛绝一时。著有《小山别集》、《宗书语录》均梓刊行世。蕴空常忠是其法嗣入室的弟子。
  
  2、廪山•蕴空常忠
  小山宗书一派,经蕴空常忠的承续,将其宗风延衍于长江以南,兴极一时,成为明中后期曹洞宗的一大法系。
  蕴空常忠(1514——1588)江西建昌府(今江西南城县)人,蕴空为其字,俗姓常。少习举业,稍长致力研究姚江良知之学。后出游镇江鹤林寺得季善(季善)和尚劝引,膺服佛法,于高度寺薙染出家。一年后,转至少林寺参学。投小山宗书门下,得受钳锤。后随小山宗书前往北京宗镜庵。侍侧三载,深的其学,得印可为曹洞宗第二十五世传人。其后返江西回老家建昌,于一僻静处修习,后至江西新城(今江西黎川县)廪山结茅再修二十余年。与建昌之学人罗汝芳(罗汝芳)、邓元锡(邓元锡)往交,谈性命之学。隆庆间(1567——1572),得其徒无明慧经,精心传授,倾囊相教,成就无明慧经继其之后的一代宗师。
  
  3、寿昌•无明慧经
  无明慧经(1548——1618),字无明,江西崇仁人,俗姓裴。少聪颖,九岁入庠,二十一岁读《金刚经》遂断荤酒决志出家。随后至廪山,拜蕴空常忠为师,执侍三年。后转新城峨峰结庐潜修。三年后复归廪山蕴空常忠座下,遂剃发,受具足戒,得印可为曹洞宗第二十六世传人。万历二十二年(1594)外出参学,礼少林寺祖塔,登五台山,至北京访尊宿。南还后,在江西建昌府宝方寺数年。万历三十八年(1610)庚戌,出应江西新城(今江西黎川县)寿昌寺住持,兴俱废、开法堂、宣曹洞宗风,四处建别庵二十余处,一时座下数百人,开创曹洞宗寿昌派系,世称“曹洞中兴”,其主法寿昌寺长达十多年。万历四十六年(1618)正月,在寿昌寺示寂,塔葬于寺侧山旁。是曹洞宗寿昌派系开山立派的大头陀,其法嗣博山元来等。
  
  4、博山•无异元来
  博山元来(1575——1630)字大艤,号无异,安徽舒城人,俗姓沙。少为举业,十六岁在南京瓦楞寺听讲《法华经》而向佛。后在五台山薙染出家,修习天台止观。五年后,慕名来到江西新城峨峰,原拟拜无明慧经为师,但见其貌似农人,故未停留去福建白云峰诛茅潜修三年,初得证悟。遂返新城寿昌寺,得无明慧经教诲而大悟,得印可为曹洞宗二十七世传人。此后,受师命为首座。后三拜江西铅山鹅湖寺祩宏(祩宏)禅师,得其真谛,隐居于信州(今上饶)西岩祖印院。万历三十年(1602)主江西广丰博山能仁寺法席。天启七年(1627),入主福州鼓山涌泉寺,后将涌泉寺交由其徒住持,往金陵(今南京)天界寺。不久回江西,二度再主法博山,力弘曹洞法门,一时禅风大振,弟子逾千。后世将其称为曹洞无明慧经寿昌一支的博山法系,无异元来亦为自己所立博山法系,定出辈分二十字,为:
  
  “元道弘传一,忞光普照通。祖师隆法眼,永播寿昌宗。”
  
  自此,博山法系遵此立法号,世代相延承。崇祯三年(1630),无异元来在博山能仁寺圆寂,有《无异元来禅师广录》三十五卷、《博山无异大师语录集要》六卷等流传。因其学说开示于广丰博山,开派于博山,弟子众多,故后世尝有直接称之为“博山”。著名得嗣弟子有长庆道独(1599——1660)(字宗宝,号空隐,广东南海陆氏子。)、雪磵道奉(1591——1670)(字雪磵,福建建阳龚氏子。)、古航道舟、雪関道誾,均为明末曹洞宗大师。
  
  5、瀛山•雪関智誾
  瀛山智誾(1584——1637)为无异元来弟子,故按其法系为“道”字辈,被称之为“道誾”,因主法于江西广信府瀛山寺,后世又称之为“瀛山”。字雪関,江西上饶崇俭之子。八岁出家,聪颖超众。
   “信州瀛山雪关誾禅师,上饶傅氏子。……依景德寺傅公和尚出家。一日,见坛经‘火烧海底’句,疑之。乃参博山来,来令究船子藏身公案,急切提斯。……六载,大彻源底,开法瀛山。”(据《正源略集》卷三第一六〇页)参博山无异元来后得其衣钵,为曹洞宗第二十八世传人,后主法于江西广信府瀛山寺,兼任博山能仁寺首座。崇祯三年(1630),无异元来示寂后,受请入住博山能仁寺执掌法席,往来于瀛山、博山之间。崇祯五年(1632),受请于福州鼓山涌泉寺主法。崇祯十年(1637)在瀛山寺圆寂。著有《摘灯录》、《炊香堂诗文集》、《雪関和尚语录》等传世。其著名弟子有二,一为元锡弘恩,号祖曇;一为颖学弘敏,又为颖学宏敏(其书写“弘”“宏”不同的已知原因有二:一,“弘”与“宏”音义均同;二,雪関道誾的师兄雪磵道奉的弟子均以“宏”字命名,如“宏翰”、“宏裕”、“宏南”,耕庵老人与其为博山一支的同辈禅兄弟。)号耕庵,又称耕庵老人。
  元锡弘恩为江西瑞昌刘氏子,雪関智誾圆寂后,元锡弘恩继其法席,主博山能仁寺(参韩溥《江西佛教史》)。雪関智誾圆寂时,颖学弘敏年三十二,离开瀛山,先在头陀山定慧寺,后为进贤介冈鹤林寺住持。顺治十年(1653)癸已,收曹洞薙染、参修临济法门的“比丘身”僧刃庵、宁藩弋阳王孙朱统=(林下金)•八大山人为徒,依其“博山”法系,授法名传綮,号个山。顺治十三年(1656),颖学弘敏由进贤介冈灯社前往奉新芦田卜基始创“耕香院”。顺治十六年(1659)颖学弘敏将进贤介冈鹤林寺交由传綮•八大山人住持。康熙十一年(1672)冬十一月晦,颖学弘敏示寂于奉新耕香院。
  从曹洞宗寿昌派至博山一支,其法系延承的轨迹,可清楚知道博山法系“元道弘传一”之“元”字辈无异元来,嗣“道”字辈雪関道誾,嗣“弘”字辈颖学弘(宏)敏,嗣“传”字辈传綮•个山•八大山人。
  文献中“博山”及“博山有后”之说,即指传綮•八大山人嗣席曹洞宗寿昌法系博山一派的门庭。由此,可列传綮•八大山人在进贤介冈的禅门曹洞宗世系如下:
  曹洞宗寿山法系廪山蕴空常忠(1514-1588)嗣传寿昌无明慧经(1548-1618);博山无异元来(1575-1630)嗣其衣钵乃为曹洞宗二十七世;瀛山雪関道誾(1584-1637)嗣为二十八世;介冈颖学弘敏•耕庵老人(1607-1672)嗣为二十九世;个山传綮•八大山人嗣为曹洞宗寿昌派系博山一支第三十世弟子。
  释超永所编《五灯全书》列颖学弘敏为“曹洞宗•青原下三十七世”,是以《正源略集》之“青原”法系为准绳,故后世曾有将传綮•八大山人列为“曹洞宗三十八世传人”(见饶宗颐《禅僧传綮前后期名号之解说》。关于曹洞宗的法系,历来的禅门著作均站在自己的角度“自说自话”,故“法系”颇为混乱。饶宗颐先生受此影响,忽视了耕庵老人•颖学弘敏、传綮•八大山人均为“博山”后裔,故而误将“元”字辈的无异元来与“道”字辈的雪関道誾认定为“是雪関誾与博山来同辈”,八大山人也因此成为了“曹洞宗三十八世传人”。读者可参阅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国家“八五”规划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吴立民等编著《禅宗宗派源流》第十一章、第十二章:曹洞法系,以及附录1:中国禅宗宗派法脉传承图。该著作是目前对禅门法系阐释较为清晰、准确之著作。)。
  (待续)


原创[文.你评我论]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文学青年 Re:《八大山人在介冈》之五 回复时间: 2009.07.25 22:38

    问好!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