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在介冈》 |
《八大山人在介冈》之一
萧鸿鸣 著
缘起
公元2008年12月8日,鸿鸣来到江西南昌县黄马乡介冈村考察,终于将自“八大山人研究”开展以来,一直悬而未决的“介冈之灯社”、“灯社之松海”的问题,即八大山人早期出家地的“介冈”具体地点得以坐实。
2009年1月7日,“人民网”发表了一直陪同鸿鸣考察的南昌县黄马乡党委副书记熊赣闽的文章《黄马乡界岗村:八大山人出家地被发现并确认》,将这一重大发现予以了公布,随即海内外各种媒体竞相转载,鸿鸣亦自回京后,放下手中的所有工作,将八大山人在“介冈”这一段约有十六年的生平、经历写成了30万字的《八大山人在介冈》一书。
《黄马乡界岗村:八大山人出家地被发现并确认》全文如下:
“我国明末清初伟大的艺术家八大山人(1626-1705)的最初出家地“介冈灯社”位于何方,三百多年来,一直是史学界和美术史界未曾破解的迷案,也一直是困惑八大山人研究界的一个重要问题。1998年,八大山人研究专家萧鸿鸣先生曾前来进贤、南昌等地考察,并追踪寻找“介冈灯社”,但均无所获。时隔10年,2008年12月8日,前来参加江西进贤县举办“董源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八大山人研究专家萧鸿鸣先生,在南昌县县委办公室及黄马乡乡干部的陪同下,专程前往南昌县黄马乡涂洪村界岗自然村考察。对黄马乡界岗村的历史变迁而改名为“界岗”的“介冈灯社”予以了确认。
1644年,明朝灭亡,八大山人国破家亡、隐姓埋名,在“介冈灯社”剃发为僧。以后在介冈“竖佛称宗师”至少生活了4-6年,并创作了举世闻名的作品《传綮写生册》,该册页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是现存八大山人纪年最早、创作地点明晰的作品。
在当地政府和界岗自然村干部的帮助下,萧鸿鸣先生得以查阅《饶氏十修家谱》,从中查找到“介冈”的历史沿革及八大山人同门好友饶宇朴的生平介绍。通过该谱对饶宇朴的生平介绍,解决了八大山人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重大并存在争议的问题,即《个山小像》上饶宇朴的跋语中所钤盖的“鹿同”印章。在以往学术界认定的或为“八大山人表示其释家身份的印章”或为“八大山人父亲鹿洞”之印章的争议,该印章实乃是饶宇朴之号“鹿同”的印章。
八大山人最初出家地“进贤介冈灯社”之“进贤”所属“介冈”,现已划归南昌县黄马乡所属,该“介冈”之地的发现并被确认,是八大山人研究界的一个重大发现,也是中国美术史上一个重大问题的解决。
随着八大山人最初出家地“介冈灯社”问题的解决,将成为南昌县黄马乡发掘文化遗产、生态旅游工程的重要支撑点,为打造黄马乡的文化品牌,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八大山人在介冈》一书即将杀青之际,鸿鸣借“胡杨林”这方宝林,作首发之地,陆续上传,以飨诸位林友和读者。
|
|
|
 |
|
回帖 |
 |
|
回复人: |
文学青年 |
Re:《八大山人在介冈》 |
回复时间: |
2009.07.25 22:33 |
|
欢迎作者在《八大山人在介冈》一书即将杀青之际,
陆续在胡杨林上传,以飨诸位林友和读者。
问好!
|
|
回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