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湖南文化艺术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三余堂 收藏:0 回复:1 点击:3174 发表时间: 2009.06.05 10:50:37

就是三个球,也要给孩子们带来一个乐园,带来一片阳光


   在学前教育领域,易灿华从来没有停止过探索和追求。从办园条件非常简陋的七十年代起,有思想、有志气的易灿华,就有了坚定的信念——
  
  就是三个球,也要给孩子们带来一个乐园,带来一片阳光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机关幼儿园,条件简陋得难以想象,五十多个孩子,玩具就是三个皮球。当年的孩子现在的家长回忆说:“虽然只有三个球,易妈妈总是耐心地教育我们,不要争不要抢,要懂得谦让和分享。我们大一点的先在一边唱歌做游戏,让更小的孩子玩皮球,等他们玩够了,易妈妈带着他们唱歌做游戏了,再让我们玩。三个球,我们开心地玩了好几年。”
  好强而又有几分倔强的易灿华,是带着忐忑的心情走上幼教岗位的,“没学过幼教,真怕教不好。”当时,园里的工作就她一个人唱主角,凭着一种特殊的“感觉”,她无师自通地以游戏的方式带孩子们玩。做什么游戏呢?跳房子、丢手绢、老鹰抓小鸡、扔纸飞盘、跳橡皮筋等,都是她小时候玩过的,当然玩得最多的还是那三个皮球。她非常用心,虽然没有接触过学前教育理论,并不真正懂得“玩”和“游戏”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在朦胧的意识中,她坚信,即使是玩,即使是寻常的游戏,也应该给孩子们某些方面的启蒙或启迪。
  “玩好三个球”,是易灿华在学前教育教研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她和孩子们一起在活动中接受了学前教育的启蒙,孩子的启蒙是学会玩,学会在玩中分享(玩具)和团结(共同对付老鹰),而易灿华的启蒙则是学会了与孩子们一起玩,并在玩中发掘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在此后艰难曲折的数十年中,虽然幼儿园的条件不断改善,设施设备越来越好,但易灿华从没忘记当年的三个球,“三个球也能让孩子们玩得开心,玩得快乐,也能把课堂搞得那么活跃、生动、有趣,当条件好起来了,我们能不把教学搞得更好吗?”“三个球”成为她永远的精神力量。
  易灿华对园里的现状和自己的现状很不满意,她要改变这一切。
  晚上,下班后,自己动手做玩具、教具。用糖纸做花,用火柴盒做火车,用芦苇杆子做计算棒,用点蚊香的架子做指南针。最有意思的是,和孩子们一起做“纸偶”,她画了很多图案,设计了很多别致的造型,色彩鲜艳的“纸偶”套在十个指头上,大家比一比,谁的漂亮,谁的生动。
  孩子们贪玩、好动,指挥起来很吃力,易灿华就设计了用不同的音乐来训练孩子们的行为,排队、做操、洗手、吃饭、睡觉,都有不同的音乐,孩子们一听就知道该干什么了。她给这种做法起了一个新鲜的名儿——“音乐熏陶法”。比如,洗手,一边放音乐,孩子们一边唱:“哗哗流水清又清,洗洗小手讲卫生。”
  易灿华尤其不能容忍自己的不懂和无知,她开始了刻苦的学习和钻研。
  为了学习,易灿华付出了别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白天忙得不可开交,晚上也没有多少空闲时间,只能在周末,孩子们都回家了,她才能静下心来安心学习。那时,市里办了一个幼教培训班,她就在星期六、星期天去听课,也就从那时开始,易灿华没有了周末,她的周末都在学习。她说:“我不能让别人小看我,说我是一个不懂幼教的人,办不好幼儿园。”1997年,她报考了湖南师大学前教育专业函授班,后来,又报考了党校的管理专业本科班,她是一个对自己非常严格的人,即使是函授学习,前后五六年中,她也没有迟到过一次,更没有缺席过。在党校学习时,她没有说自己是搞幼教的,她怕别人不理解,一个幼儿园的老师也来学什么管理。只有她自己明白,学习对她是多么重要。
  直到现在,她仍然坚持学习。她参加了“大地幼教”、“聚成”、“开为联合”等培训机构的培训和学习,甚至连一些企业的管理培训,她也报名。她说:“如今的天骄幼儿园再也不是我一个人的舞台,有那么多员工,我只有不断充实才有能量释放,我只有不断超越、不断创新,才能引领老师们的超越和创新,才能带着老师奔跑。我要为老师们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
  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一层,她要通过学习,拓展、转换思路,她说过一段非常耐人寻味的话:“企业文化对幼儿园文化很有启迪。企业的使命、宗旨,企业的管理,包括他们的员工培训,这是企业文化的精华。我们的办园理念应怎样植入员工心中,我们要向企业学习。现在办幼儿园,我们的眼界要高,幼儿园教育要放在大教育背景中,要放在市场经济中。”
  说易灿华爱学习,用“如饥如渴”、“废寝忘食”、“忘我”似乎都不足以形容。而她同时还是一个非常善于学习的人。外出考察参观是学习,看报纸杂志是学习,看电视电影是学习,旅游也是学习,下班听课更是最好的学习。
  2002年,她偶然从《幼儿教育》杂志上看到一则资讯,上海举办幼儿教育培训班,她带着四个老师就去了上海,“主题教学”的理念和做法就是那次学习的收获。
  “所谓‘主题教学’是区别于单科教学的新尝试,过去的教学,教绘画就画画,教音乐就唱歌,是一种单一的训练。而‘主题教学’把多种训练整合起来。我们在上海听了一堂‘认识苹果’的课,老师让孩子们‘讲苹果’、‘画苹果’、‘唱苹果’,说、画、唱、交往、表达,孩子们各种能力都得到锻炼。我们一回来就推行了这种教学方式。”说起那次听课,易灿华仍然记忆犹新。
  老师们说,易园长有“几多”:下班多,她不喜欢老是呆在办公室,喜欢到班上去看一看,到园里到处转一转;听课多,本园老师的课她要听,外边有什么听课信息,她也要去;记录多,听报告,听讲座,听课,评课,她的记录最多最详细。不管是听别人的课,还是别人听她的课,她特别重视评课,尤其是专家的评课,她会专注地、细心地、一丝不苟地记录。
  刘娟是六艺天骄梦翔园园长,她说:“我常常惊异于易园长的深刻和新潮,要说接受新事物,赶潮流,我们年轻人应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我总觉得跟不上易园长的步伐和思路。她评课总是那么准,她作讲座,总有那么多新的东西吸引人。我想,不是别的什么,一定是学习,是锲而不舍的学习,让易园长站在了我们的前头。”
  在教师会上,易灿华经常说,青年教师不但要善于学习,善于思考,还要善于总结。要把学习和工作结合起来,在学习中思考,在工作中积累,在总结中升华,这样,我们的专业思想和业务水平才能获得突破和超越。
  不光自己,易灿华对老师们的学习同样抓得紧,抓得严,她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即使是到乡下的幼儿园,也要求老师们认真观察、学习、记录。每年,园里都要派出年轻老师到外地学习。对学习,易灿华有特别的要求。六艺天骄小太阳园园长朱春花说,易园长派人出去,不是走马观花,不是镀金,而是要学真东西。老师们回来后,要上汇报课,要作汇报讲座,要交学习体会。
  学习和思考使易灿华的思想和理念总是站在教研教改的最前沿。
  比如,针对家长盲目追求小学化的倾向,易灿华很早就搞起了家长讲座,请专家来讲学,怎么转变教育观念,怎么做一个合格的家长。还经常举办家长交流会,让观念新、教育得法的家长们现身说法,介绍经验。
  六艺天骄的教研活动也特别的丰富多彩。
  早在八十年代,就开展了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做玩具、表演节目。六一儿童节,孩子们穿上围兜兜,当服务员,做点心给父母吃;元旦,家长和孩子一起做灯笼、猜谜语、吹泡泡。其乐融融的场面,不仅让家长回到了灿烂的童年,体会了童年的快乐,也让孩子和家长有了更深入的交流和沟通,特别是家长们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更深刻更理性了。
  原先,幼儿园进门处有一个“家、园互动栏”,家长对幼儿园有什么意见、建议,可以直接写上去。这是易灿华的一个创意。现在这个互动栏,已变成了局域网上的“家园信息平台”,同样是易灿华每天浏览的重要内容。
  1999年,新园迁址开园了。新园的名字叫做“六艺天骄”,为什么叫这么个名字?“新园应秉持‘传统情怀,现代视野’理念,在继承和弘扬民族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走向现代化。我们提出的是不同于儒家传统的新‘六艺’——礼貌、分享、合作、健康、兴趣、习惯。”易灿华解释说。
  新园怎样办出自己的特色呢?易灿华在思考。
  新园位于城乡结合部,极目是无尽的绿野和风,山水田园。随处可见的稻草、树叶、树枝、泥巴、石头,虽然很普通,却是城里的幼儿园没有的。
  易灿华心里一亮:这就是我们的优势,我们的特色就从这里开始。
  “把六艺天骄办成一个‘绿色环保幼儿园’”。教师会上,易灿华说出了自己的设想。
  也许她又想起了当年三个球办园的岁月,有过荆棘载途的摸爬滚打,她对自己的信心更坚定了。
  绿色环保就从节约开始。先是教育小朋友们不乱丢、乱扔,不用了的东西,比如矿泉水瓶、易拉罐等都放在“废旧箱”里。然后,组织老师、孩子、家长开展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教具、玩具比赛。
  孩子和家长交上来的玩具令人眼界大开。过时了的穿不了的衣服剪成布条做成的跳绳,去年奥运会期间的文化衫做成的足球……
  易灿华自己以身作则,到外面去参观、考察、听课,她总是带上水杯,连筷子都带上,决不用一次性的水杯和筷子。梦翔园园长刘娟说,有一次她用塑料袋装着资料去易园长办公室,易园长批评她:“有了环保袋,你不知道吗?”
  特别是环保手抄报比赛,家长、孩子、老师一起参与,孩子学到了知识,家长们也转变了观念。
  易灿华非常重视培养青年教师,她说:“只有青年人不断成长起来,我们的事业才会后继有人。”
  沈娉婷是易灿华着力培养的一个年轻教师。1999年沈娉婷来到天骄时还不满18岁,刚好逢着新园开园,小姑娘跟着易园长拖地板、擦窗户,看到园长忙里忙外,汗透衣襟,当时就觉得这个园长好能干,好有亲和力,她暗暗下定了决心,要跟着易园长学。易灿华凡事亲力亲为的作风,让她深受感动:“不论什么事情,自己能做一定自己。即使到了现在,桌椅坏了,我们拿着锤子钉子自己钉。”
  2000年9月,省里举办“幼儿美术音乐优化课程大赛”,易灿华把参赛的任务交给了小沈。当时有些老师对娉婷不放心,说她太年轻没经验,但易灿华一直鼓励她,要她大胆去闯。易灿华说:“我的目的就是要锻炼新人,培养新人。”
  现在已是园长助理的沈娉婷,回忆起当年从准备比赛到参加比赛的一些细节,仍然充满着对易灿华的敬意。
  易老师就是我的伯乐。
  当时,我对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并不清楚,选课的时候不知道是选美术还是音乐好。易老师说,你的个性活泼,就上音乐,上游戏。
  写好教案后,易老师说,教案要在教学中修改。我先在本园试教,请老师们提意见,试教了五六遍,还不够,又请市里的专家来指导,后来还到别的幼儿园试教了几次。教案一个字一个字地改,一句话该怎么讲,抠得很细。这样的打磨和锤炼对一个新手是多么的重要啊,我觉得我仿佛一下子成熟了许多。
  感受最深的是,易老师的思想非常超前。
  我上的那堂课叫做《鸡和狐狸》,我原先想只要通过游戏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动起来就可以了。易老师说,一个教学活动不能没有情感,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孩子做做游戏。游戏中“鸡”的角色要细分,要增加母鸡、公鸡。狐狸来了,小鸡还在忘情地玩,这时母鸡、公鸡会用什么方式保护自己的孩子呢,可以设计出很多方式。我当时还有点放不开,易老师就亲自示范给我看,她说,我是当母亲的,当我的孩子有危险时,我会不顾一切地冲上去,不会管自己的姿势好不好看。
  对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我也不很理解。易老师说,比如,公鸡、母鸡、小鸡的动作是不一样的,但不要直接告诉孩子,要让孩子学会观察。她说:“你可以这样提问:‘它们是怎样玩的啊?’‘它们喜欢干什么?’‘你能学学它们吗?’”
  她还特别强调,当孩子参与活动时,你的心里不能老想着自己,你的心里和眼里只能有孩子。课堂上,不要说这样的话——你看老师做得多美多漂亮,你能跟我学吗?而要多表扬孩子——你的表演真特别,你的想象真丰富,你的动作真有趣,我来学学你,大家都来学学你。
  这是我上的第一比赛课,每每想到这些,我就觉得,易老师教给我的,不只是经验,而是心血,是她对一个年轻教师成长的热切期盼。
  我还记得,比赛时穿什么衣服都是易老师帮我挑的,她对我说:“你的衣服不太合适,我这里有一件,你穿上吧。”
  上课时,她一直站在教室后面,笑眯眯地看着我。我也不时看看她,只要看到易老师温暖的微笑,我紧张的心就放松了。
  因为是第一次走上比赛讲台,我的这堂课发挥得并不十分理想,但还是拿了个二等奖。我知道,这个奖不是我的,真正的获奖者是易老师。
  在易灿华的精心培养下,沈娉婷迅速成长起来,此后,她还参加了很多比赛,并且获了不少大奖,但在她心灵深处,仍然珍藏着易灿华给她上的第一堂课。“易老师给我上的是人生第一课,从她身上,我明白了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园丁,什么蜡烛。”
  现在,六艺天骄有128名教职工,青年人为主。易灿华始终把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当做最重要的事,她经常听青年老师的课,给他们作讲座,幼儿园的重大活动都让青年人挑大梁,给他们压担子。六艺天骄三个连锁园的园长都是年轻人。她还要求有经验的老教师、骨干教师都要带徒弟,她说:“我不要求青年教师一上来就很出色,但我要看到他们的进步,尤其要看到‘师傅’们对他们帮助和指导的印痕。”
  沈娉婷还记得园里一次美术教学活动,易灿华对授课老师说,可以搞一点创新,尝试让孩子们玩油料、玩颜料。有的老师担心孩子们会弄得很乱、很脏,作出的画不好看,不能展出。易灿华说,你自己都迈不出这一步,又怎样让孩子去创造呢?我们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就是要让孩子们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去体验这个世界。她还说了一句语重心长的话:“我们培养孩子不是看他的眼前,而是要看他的未来,看他将来二十年、三十年。只要对孩子的发展有利,我们就要大胆去尝试。”
  和对孩子的培养一样,易灿华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同样是着眼于未来。她的眼光看得很远。
  在易灿华和她的同事们的共同经营下,六艺天骄如今是省里示范幼儿园了。易灿华也因此多了一项任务:为农村薄弱幼儿园输送“能源”,帮助他们发展提高。六艺天骄和金井金龙幼儿园、春华中心幼儿园、双江小精灵幼儿园、跳马双骄幼儿园以及果园镇小精灵幼儿园建立了定期联系,易灿华经常要派出老师下乡支教。她自己几乎每个月都要下去。
  她的支教是实实在在的。比如,她也会作讲座,但她首先让下面的老师提问,然后,从他们的实际出发,从他们的困惑出发,有针对性地发言。农村幼儿园总是羡慕城里幼儿园的条件好、环境好,她就说,稻草、树枝、竹叶,就是美化环境的最好材料。去年,她带了十几个老师去双江小精灵幼儿园,帮他们创设了“迎奥运”的主题环境,就是用稻草编织了一个“奥运屋”,用竹筒做了一个“七彩梦幻”栏,用树皮做了一棵大树,然后让小朋友把自己的作品填充进去。果园镇小精灵幼儿园搞家长开放日,易灿华让老师们带了很多材料,帮他们策划、组织。在支、帮、促的过程中,她不会做得完美无缺,总要留下一点缺陷,让他们自己去完善、去发挥。易灿华对农村的同行们说,教育不是找借口,不是说我们有多少困难,而是在困难面前想办法,给孩子更多的机会。
  从三个球的幼儿园走到现在,易灿华在幼教园地里跋涉了三十多年,她说:“我要感谢当年的三个球,没有那三个球的磨练,也许就没有我今天的成绩。一个人只有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扑在自己喜爱的事业上,就一定会有所收获。就像当年,哪怕只有三个球,只要用心去经营,也能给孩子们带来一个乐园,带来一片阳光。”
  


原创[文.浮生杂记]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文学青年 Re:就是三个球,也要给孩子们带来一个乐园,带来一片阳光 回复时间: 2009.06.05 20:23

    从三个球的幼儿园走到现在,易灿华在幼教园地里跋涉了三十多年,她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很令人尊敬.问好!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