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吉林晃悠.旅游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美石 收藏:0 回复:0 点击:3475 发表时间: 2008.11.24 16:00:55

云南浮思


  A 11月20日 一只浮起的瓢
  
  日子又恢复了常态,波澜不惊……
  
  走在深秋的雨里,拈一瓣披靡之花,接一枚枯黄落叶,心仍旧会叹息、感动。这值得庆幸,因为年龄渐增,心还没有坚硬,或者,依然蕴藏着悲天悯人的情愫。
  
  雨的寂寥让人惆怅、滞重。望着窗外的迷蒙和萧瑟,我开始怀念云南之游,尽管那么短暂,但那些色彩、妙境,犹记忆之波上浮起的一只瓢,在柔弱的心上摇曳、敲动,时间剥落了,展开五彩的、诱人的花瓣儿……
  
  可是,记忆真的能还原过去吗?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这个“却顾所来径”的况味和美感,似回眸一笑,十分难得。但是,在“碧山”之中,李白会有“苍苍横翠微”之感吗?
  
  道理很浅显,这些美感多半是时过境迁的产物,即存在于“却顾所来径”,回忆――这件活动本体。因此如初恋的惆怅、痛苦,竟会成为若干年后的美好;死里逃生的历险,竟会成为若干年后的向往。这听起很愚蠢,却深植人性。
  
  所以,不必介意回忆失真与否吧。冶游的经历被时空推远,被记忆过滤,附加了意识、自我,才有了独特的情调、丰富的内涵,可对?
  
  B 10月18日 不想麻木
  
  要说昆明谓之花城,还是比较贴切的。气候、土壤、阳光、山地垂直生态,乃自然的恩赐。昆明二日,没到花卉市场一转有点遗憾,但赶上大观楼的菊展也不错。盛开的鲜花、迷人的色彩、无风的温暖令人愉快。但说实话,昆明的街头让我麻木。25个之多的少数民族被蚂蚁般的大汉民族“稀释”了,民族服装只算是点缀。千篇一律的“火柴盒”建筑让你毫无新鲜之感。满街的三角梅又让我怀疑走在厦门的街头。
  
  倒是城市之边,漫山遍野的小叶桉诱人眼球,狭长的叶子在阳光下如裙裾招展,在无边之翠里格外醒目,原来,这就是精油之源。精油可以祛蚊松肌,不过我没有买,因为这里的蚊子尽管多,但超级温柔,“吻痕”只消一天就会褪尽,比不得我们北方,特别是沿海之地的“毒枭”(比如大连黑石礁的蚊子),会让你萌生残暴之念。
  
  昆明的晨光来的迟,夕阳落得晚。捧着地形图看,昆明坝子可以说是陷落之地,即高原陷落盆地和陷落河谷相交错之地。虽然有"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之誉,但现在是十月的下旬,一天内的温差变化也挺大,外衣要频繁脱穿才行。
  
  傍晚的时候,加了件外衣去买水果。忽然见水果摊摆着红薯,居然十二元一斤!一问才知道是个“模仿秀”,这不叫红薯,也不叫地瓜,而是叫“雪莲果”,洗干净了就可以吃!不用煮的。四下里看,又见一种微椭圆形的果子,黄中带白,间有紫色条纹,说是叫人参果,就买了六七个,回酒店洗了吃,微脆、有些涩汁,很难吃,真是辜负了好名字。言过其实是这里的特色吗?你想云南这两个字,也好夸张奇特!你看,飘浮不定的云,居然可以成为一个参照?这是何等的浪漫情思?
  
  还有一件,正宗的过桥米线吃起来像是赝品。忽然想起十五年前一个中午,在杭州武林门附近吃过一次,也是滚汤一碗、一碟薄肉、一盘米线、几样蔬菜,吃得津津有味,余香满口,当时即以为正宗。现在的北方做法,都省却了三碟四碗的,一大碗(有点像盆)里烩着,适应了“汤面”习惯,也适应了北方人的不耐烦。
  
  总之,昆明一晚,只陷“快速扫描”,没有惊讶,没有“触电”,有的,是一点落寞、一点疲惫……
  
  C  10月19日 “触电”和“触电”后
  
  不错,就是那个“石林”――儿时常见的大人们烟盒上的“名士”,在第二天上午,弯弓插剑,迎面而来。
  他阴沉沉、冰冷冷走过来,用巨大坚硬的巴掌,狠狠地在我的胸口推了几下,让我五脏訇鸣。我怒气充盈,突然和他一样拔剑、裸露、粗砺了!
  这就是大石林给我的第一感受。
  列齿巨指,千葱万刃,向天齐伸;铁斧钢钺,凸云开日,砸在眼前……
  
  惊呼,喜悦,是情不自禁的了!但这种震撼却不能持久,慢慢化解、消散在穿行里了。也许是因为没有树的婆娑、水的荡漾,如枪林弹雨,只听听不到一丝婉曲,缺少韵味,才振聋发聩,却并不持久吧。
  
  相比之下,小石林秀一些,但姿态单调,整体上又太松散。只有一处水边的“阿诗玛”名至所归,姿态妩俏,堪称经典。咔嚓了几张,感觉蛮好。几个老外拥抱着大笑,兴奋地摆pose,怎么看怎么与这中国的美不协调。挤出人群时,心想,“阿诗玛”也是“名人效应”,如果当年没上过镜,会有这么多人慕名驻足吗?
  
  当然,云南的“名角”还很多。普洱茶、云烟、云南白药、大理石,都常挂在我们嘴边。但大街小巷的茶庄烟店,你看看价格,就会知道,世界原来是扁平的,像普洱的茶饼。有形无形的通道――陆上、空中、地下、无线路由……让世界紧缩在一起了。我们就要生活在无差别的社会了,这挺可怕。你想想,个性的、区域的、民族的文化渐渐消失,我们还谈什么世界中国化?
  
  问题在哪儿?
  
  商业化,对,是商业化的浪潮,正在吞噬地球每一寸角落……
  
  D 10月19日中午 “空荡”的古城
  
  到了彝人古镇,你更会对商业化瞪起眼睛了。
  缅甸商人坐在阳光之下,青黑的脸庞与窗门的漆色融为一体。与他们一样肤色的儿童在嬉戏,俨然跳跃着故乡的门槛。
  
  在文化的修复方面,我认为政府做得远远不够。你从这些“新造旧城”就可以看出来。
  
  山西的平遥、湘西的凤凰、云南的大研、束河以及周庄、乌镇、龙门……、都是真正的古城镇吗?“含古率”(发明个词儿)究竟是多少?
  
  新与旧,总有个年代可考可量,保护也该有个界限。古城不该是轻点鼠标的快速复制,也不是临摹古画时白芨砂纸的“做旧”。我觉得利益推动的文化保护更多的是对文化的戕害。
  
  在这点上,一些政府的关注点并不在文化上,他们只想赚钱,热衷圈地开路,以濒危文化的名义大兴土木。无数的“新古城”就这样诞生了。可是,文化的“芯片”呢?店铺内,舶来的金银手饰、土布染衣、琉璃翡翠、陶瓷玉件、木雕泥塑,可是真正的本土文化?
  
  有点危言耸听了吗?愿赌服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思维定式,购物本就是旅游的一部分,也无可挑剔。换个角度思考,我们就这点儿东西,还不让老百姓靠着混口饭吃?
  
  这么一想,一切似乎有其存在的理由了。你也会对不厌其烦领游客进店的“钱”导们有一丝宽容了。
  
  新古镇也许会衍生出另一番文化样式。
  
  没有听到彝人制造的歌,不晓得谁是真正的彝人,吃的是不伦不类的“中式旅游餐”,见的是中西合璧、天南海北的“精品走廊”,(有一处专门买稀奇古怪艺术火柴的小店,是平生第一次见,甚悦),而且一群卖翡翠银子的缅甸人抢了彝人古镇的风景……
  
  这是何等去处?
  
  第一个吃完饭,无事闲逛,隔窗环顾,路旁有芭蕉冉冉,盆栽微景,聊可一摄。
  或许,一切都只是铺垫吧……
  
  下一站,大理。想想苍山洱海,多么令人浮想联翩!
  
  E10月20日 心醉了
  
  韩愈到了漓江,有感:“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到了苍山之侧,洱海之滨,要反着说,玉带云山,碧湖映水了。
  
  白云静陈于横亘的苍山,只在山尖之下一点,所以称为玉带山。山下一弯碧水,像细砂水磨出的镜,在阳光、村落、树木之间映着透明纯洁之光,即是洱海。闻名遐迩的大理崇圣寺三塔即耸立在这庄严高尚之地。
  
  刚下了点儿雨,地面还湿湿的。但下了车后,夺目的阳光忽然让眼前的影像有些虚幻,仿佛广阔的高原浮起一层细碎的紫霞。天穹湛蓝,寺庙大红,白云在苍山之巅静静栖息……一切杂色都逃之夭夭了。人也一下子被照彻,参透,剥光一样,成了洗净的砂粒、成了光洁的处子。
  
  这样崇高之美,许久未光临我心!
  
  三塔在高旷的纯净里耸立,是典型的中国式“鼎足”之态(如西湖的三潭印月,佛像的三世佛等,三,中国文化中稳重端庄之数),千寻塔足有70米,为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据说是中国现存座塔最高的了。三塔与与见过的西安小雁塔相似,但上收下窄,中部凸出,外部轮廓呈橄榄形,塔体乳白淡黄色调,远远望去,十分秀拔。
  
  中石、沈鹏的题字:崇圣寺、佛都,变化多端的笔法,炉火纯青的线条,让这个皇寺颇具林泉之气。
  
  山川之地,僧道栖园。灵隐、普陀、三峡、庐山、五台、天山……去过许多寺庙,大多幽闭紧仄,不似这里的豁达、纯洁、通透、崇高。给人荡胸生云之爽,又有通灵悟禅之悦。你闻那袅袅升起的藏香,也不似市井中的般若庙中那样熏人鼻息!也许是因为这里的辽阔圣洁,那种清香,和鲜亮的阳光、苍山洱海一道,令人沉醉、愉悦!
  
  天气如此晴朗,这使我的目光停在了云南的云上。
  
  参佛的王维用“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造出了异样的妙境。这主要是动与静互相生发之美。可是,在云南,无论行坐,都未见“云起”,也未见云落。我看的是云静。
  
  只是因为无风吗?
  
  为什么照片上的云失去了层次?不似眼见的,有飘逸的桑蚕丝,有透明的寒蝉翼,有纺织不均的卷纱,也有推成海浪状的白棉……皆静处高天,像胶片中的定格之物。
  
  云南谓云彩的故乡,有其典故。但我有如下的参悟:
  
  和人一样,游子的心总是飘动、灰暗的。在故乡里,云才会有安静,才会有悠闲的疏懒,才会有情丝依恋,并于朝夕变幻出原始的色彩吧。
  
  大理石工艺品厂。到了中国游“进店”的环节。
  
  不买无妨,欣赏一下。进店后左侧,满墙挂着大大小小的带框理石画,的确妙趣横生。山林沙滩、幽篁激流者居多,彩色以赭、黑、绿、黄、白杂陈,人物、动物画不多见。小屏的多以大理“风花雪月”四景命名,也独具韵致。两幅丈二对榫的理石画使我想起了“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之句。只是上面雕刻了两句“雄狮起舞财源旺,国泰民安万物兴”的红联,令我咧嘴不已!这不是画蛇添足,简直就是大煞风景。价格呢,一米见方的也要七八百元左右。其实这价值要依眼力,只要独具慧眼,平淡无奇之物也一样因“取名”而价值连城。所以,这理石画卖的是想象,是发现。
  
  这涉及到艺术的真与妙,似像非像,似此又彼,才美不胜收。理石之画,依欣赏者修养、学识、联想力会呈现不同境界,这或许就是它的生命力所在吧。
  
  顺便去了下被名声所累的蝴蝶泉,竹径幽深,蝴蝶飞尽,只见人头。但光影之间,清潭戏鸭,金花妆艳,走累的感觉,更比那一泓方泉,一弯老树令人神清气爽。有时候,缤纷的想像未见,也比那见到的失望好些。有时,人云亦云的光斑,会在顷刻间灼伤人的期望。想想天安门、黄鹤楼、西湖……在霎那相逢时,给了多少人幻影破灭的灰暗心绪!
  
  人是奇怪的动物。其实,对这些承载希望之景,是需要咀嚼、细读的。我在西湖之边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才真正发现了她从内到外的美。看一个人也一样,需要时间,经冬历夏、栉风沐雨,才会逐渐发现一个灵魂的美丽或丑陋……
  
  F10月某日又某日 白色 
  
  云南的云,又让我把目光放在了另一样洁白之物:银饰之上。
  
  从昆明、大理古城,到石寨子、丽江……一路是银色之路、翡翠之路。翡翠是舶来的,银子是自己的,所以家家有银匠,户户会雕花,把这柔软的砸硬,把砸硬的再烧软,切割的再回炉……然后,“钗于奁内待时飞”,“飞到寻常百姓家”,销量的确可观。
  
  可你回到城市看看,有多少人耳上银钉,腕上银镯,项上银圈呢?
  
  因为太亮,太白,带起来反而会让人的肌肤黯然失色,而且,它需要一次次弯扭,所以,怕麻烦的女生只好把它“隐藏”了。
  
  银色之物,山区的美丽意象。最极致的是湘西苗族熠熠生辉的项圈、头饰,多么令人心神清爽?云南许多少数民族的饰物也有银子。向山而行,可能更接近纯洁的雪山,更接近恒久的向往吧。
  
  可有一件令人不悦的怀疑。
  
  那就是白色之金属,不只是银,还有白铜、铅、铁、锡、铝……不一而足。
  925,足银,听到这些词儿,你会相信吗?
  
  后来,在丽江古城的一个“打铜人家”的处所,我们见到了用纯白铜打造的手饰,特别是手链子,洁白,精致,尽管它没有纯银一样细腻,柔和,但我非常喜爱。我掂着这廉价的铜饰,心里这么想,也许,我喜爱它,是因为它的朴实无华,因为它的真诚吧。
  
  G10月20日黄昏 冷暖
  
  大巴绕过水墨氤氲的古城,爬了一个长坡,抵达了一个吃饭的所在。
  沉闷中有一丝雀跃,车厢中小女孩儿的声音透着金属的明亮。黑暗包裹了世界,窗外缤纷的三角梅堆砌着悠闲的剪影。
  这就是丽江了,美丽的名字,定有美丽的韵致。
  在昏暗中下了车,不觉打了个寒噤,长袖衫一下子成了“霓裳羽衣”了!
  三三两两的人进了木楼围成的四合院,这里挺热闹,穿着民族服装的女子为客人酙茶端菜,院子里的乐师正演奏纳西古乐,一群“披星戴月”的女子开始亦歌亦舞。
  在这个时候听古乐,莫如说是“蛊乐”,本来就饥肠辘辘的,乐声一响,一下子“色即是空”了。
  天空呈现墨青色,一盏盏红灯笼亮了,院子里燃着火一样的激情。舞蹈的圈子渐渐扩大、扩大……古乐欢腾,牵手无忌,歌笑飞溅,唱喏、踩沓的节奏,让心呯呯作响。
  这是音乐的联觉吗?抑或是联觉滋生了古乐?
  
  在深沉之境穿行。
  当我再度回忆那个寒冷的夜晚时,悠扬、深情、温暖的乐声犹在飞泻。田园秋黄、温泉锦鲤、山脉温柔的曲线、阳光中奔跃的麂子……种种意象,叠成香槟之色,让我卧亦魂牵、坐亦神摇……
  绕过古城,住在离玉龙雪山不远的新城之边。
  新城的夜,少人迹,玉阶白露,街巷灯寒,只有远山一黛,让人有远离世界之感。
  在疲惫中入梦,有一种泰然,因为我不打算跟团了,自救,解放,然后漫游……
  
  H 10月21日 遁入象形
  
  在解放之前还要享受一天的“疲于奔命”。
  早上,七点多,这时我们北方太阳早爬上楼顶了,这里却清白又迷蒙。车到了东巴王国象形文字碑墙时,我感受到了透骨的冰冷。牙在颤抖,鼻子不觉流下了清冽的山泉了。这使我联想到用冰椎穿进骨髓,再让血管瞬间凝固的一种刑罚。有人尖叫着,蹦着脚,有的裹紧两肩,向前保持着45度倾角转圈疾驰。
  
  这时太阳渐起,照着雪山一角,天空的纯蓝像光润的翡翠,是一种匀涂的美丽。静静的云像凝固的透明白裙,悠然睡在山尖之下。
  
  东巴象形文字在那扇墙面徐徐展开她的美丽和神奇了。
  
  这是一种比甲骨文更美的文字,与其说是文字,不如说是画。许多文字,你可以会意,甚至会发出会心的笑。比如“睡”字,是一个人垫枕平卧的形象,“梦”字,类似睡,但睡字口中有气,表示活着;梦字的气是折线,是表达跳动的意识吧?“死”字更形象,一人平卧,三根头发下垂,口中无气了。再看“游”字,画一人迈步状,下面有一条回旋状线,表示此人不急于走路;“冷”字,一人两腿用折线表示在颤抖,特有趣。“看”字,两只眼睛悬在了外面;而“见”又不同,在眼睛前有一条横线,表示物体已进入视野……
  说实话,她使我“一见钟情”了!
  符号文化。它浸透了经书、风铃、扎染、绘画……使记忆遗产得以保存,放射出夺目的光辉,不愧为“世界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称号!
  我抚摸着这些“性感”的线条,仿佛触摸着纳西人跳动的脉搏,那直率、弯曲、毫不犹豫的夸张之线,诉说着他们对世界、对人本真的认知的理解,那么富有灵性,富有创造力。在人类的感性愈走愈远、符号愈来愈抽象的今天,这些直面人心的表达,让世界焕发出怎样生动的美丽?!
  
  接下来的几天,我对她流连忘返了……
  
  逡巡在万神园的神鬼之茔,我会盯着风中铃铛下的小木牌出神;徜徉在古城大大小小的木刻店,我会一遍遍追问密密麻麻的文字之意;徘徊在有关东巴文化的书吧,我会捧着这些“线条”,如获至宝……
  
  在返程的最后一刻,在“最贵”木刻店砍价成功,排出八百大洋,买了一套刀工了得的的木刻。店主为此花了半个时辰,为我讲解着神娃、战神、飞海螺,还有这杜鹃木上的故事和传说……
  
  关于玉龙雪山、蓝月谷以及丽江古城之夜的回忆,我准备雪封一段,慢慢品味,或许以诗为记,才不负心中所感吧!……
  
  


原创[文.在路上]    收   藏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