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贵州事事关心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shanxiao 收藏:0 回复:1 点击:2859 发表时间: 2008.11.20 17:21:14

为高原青山叠翠碧水清澈不断攀越的人们


  独特的地理位置,特殊的地质条件,数亿年桑海变迁,千万次大地颤栗,琢出奇山异石的绚烂,酿就晶莹剔透的清泉。神奇高原险峻旖旎风光的背后,却是脆弱的地质环境和猝不及防的地质灾害。千百年来,地质灾害凶残地吞噬着民众生命财产,肆无忌惮地糟践着我们美丽家园,人们不得不默默承受着它的暴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基本国策后,在国力逐年增强之际,肩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重任的环境地质工作破茧而出,迅速成为保护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的主力军。这支队伍以崭新的姿态,顽强的斗志,坚强的毅力,长期活跃在崴嵬高原,跋涉于崇山峻岭,穿行在峡谷山涧,奔波于江河湖边。数十年孜孜不倦的攀越,换来硕果累累和高原山清水秀,迎来春风阵阵与百姓欢声笑语。
  一、肩负重任走过求索长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大潮风起云涌,为夺回十年内乱流逝的时间,全国人民以只争朝夕的豪迈掀起了经济建设高潮。改革开放使祖国大地焕发出青春活力,为各行各业带来万千气象,在这个以变革求生存谋发展的时代里,地质工作兴起了突破传统,设立新型队伍,采用全新方式,在环境地质领域内进行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探索。面对城市建设快速扩张,防范城市化过程中造成的地下水污染和地质环境恶化问题发生,1981年前后,全国各地水文地质专业队伍在各省(市、区)主要城市建立了监测机构,承担城市地下水水质动态变化及趋势预测,就科学合理规划和建设城市向政府提供依据等任务。
  按照原地质矿产部指令,我省在1981至1990年期间,先后建立贵阳、安顺、遵义、六盘水、凯里五个城市的地下水监测分站。共设监测点302处,其中国家级监测点19个,监测控制面积达2066 km2,为防止地下水污染,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市做出了贡献。
  1992年南巡讲话发表,共和国经济社会建设提速,强劲的资源需求,使贵州丰富的矿产优势凸现,拉动了水利电力、生物工程、道路交通、旅游设施全面发展,促进我省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向新的高度跨越。同时也造成了大规模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危害和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的局面。自1993~2005年,全省共发生地质灾害4611起,酿成1065人死亡、25人失踪的人间惨剧;灾害肆虐之处摧毁和损坏了大批房屋、农田和交通设施,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3.82亿元。仅在2003年、2004年两年时间里,地质灾害造成的死亡和失踪人数就分别高达62人、96人。地质灾害阴森恐怖的羽翼下,生态环境平衡被打破,撕心裂肺的悲声骤起。
  1991年,在综合国力大幅提高的背景下,我省成立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专门从事主要城市地下水和地质环境监测工作,原有各分站亦相应增加了地质环境监测、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等任务。从此诞生了环境地质专业队伍,出现了一群担负保护地质环境防止地质灾害,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重任的地质人。这支队伍凭借科技的力量,要束缚住残暴的地质灾害,遏制地质环境恶化趋势,实现可持续发展。他们在完成岩溶石山水文地质调查任务以外,开始分年度实施以县(市、区)为单元的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对省内地质环境状态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圆满完成了思南白虎岩、印江岩口、赤水大同、石阡县城、盘县松河乡、印江杉树小学、习水隆兴镇等十余处,总投资达 万元的重大地质灾害示范治理工程,解除了悬在10多万人口和14亿元财产之上的威胁。
  二、走进春天沐浴明媚阳光
  经过十余年的苦心求索,自“十五计划”结束后的2006年开始,国家和省级财政对环境地质工作的投入逐年递增,有力地促进了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提高和发展,在不断阔展新的工作领域,拓宽服务范围,提升工作质量的同时,收获着数年耕耘培育出的一个又一个惊喜。
  《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暂行办法》;省国土资源厅提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责任制”、“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部门责任制”、“地质灾害治理分级负责制”等制度经省政府发布实施;《地质灾害避让搬迁资金管理办法》的出台;《贵州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经省人大颁布施行。《贵州省地质灾害调查、勘查、设计、施工、监理技术标准》、《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建设评价标准》等一大批技术工作标准和规范得以落实,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正式步入了法制化轨道,获得了可靠的法律、制度保障和有力的技术支撑。
  2005年,在现代科学技术搭建的平台上,我省正式启动了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项目,经连续四年运行,预报准确率已达39.9%,居于国内较高水平。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作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为各级各地政府部门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了依据,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截至今年,我省88个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已全面完成,帮助各地政府在5273处重大隐患点上设立了监测点,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把握住了我省地质环境状况和地质灾害分布现状规律。全面深入的调查,使我们详细地掌握了12233处地质灾害,10033处隐患点的基本情况,为消除774123人659837.47万元财产面临的威胁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保护我省青山绿水,建设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社会夯实了地质基础。
  通过《贵州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项目的实施,在对全省矿山抵制环境调查的基础上拟定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方案。从2003年到现在,经向中央和省财政争取,先后投入治理项目经费8910万元用于贵州省盘江煤电(集团)火铺矿、贵州省万山汞矿以及贵州省兴义白碗窑凹子冲煤矿等21个矿山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使我省矿山地质环境逐步得到了改善,同时也促进了贵州省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在落实省委省政府制定的环境立省战略,推进旅游大省建设过程中,在国家和省政府的支持下,先后筹措3900万元资金,对关岭古生物化石群、兴义贵州龙、绥阳县溶洞等处地质遗迹进行工程性保护,避免极为稀有的地质遗迹资源遭受人为或自然破坏。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促成6个以地质遗迹为主体的风景区被批准为国家级地质公园,为我省旅游业发展增加了科学内涵,对提高贵州高原知名度,推动旅游业更新换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消除和减轻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危害,我们主动编制了《贵州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科普光碟发放到县以下政府部门,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掌握识灾、防灾、避灾技能。2006年以来,我省又先后组织了三次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行动,足迹遍及全省88个县(市、区)的各个村寨,培训农村乡镇以下基层干部3.3万人次,监测骨干0.67万人,参加培训的群众达57.4万,约对14.3万名师生进行了集中宣讲。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普及,提高了群众的防灾意识,增强了基层干部的临灾处置能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地质安全保障。
  围绕党中央提出的保护环境、重视民生、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思路。我省环境地质工作主动扩展工作领域,完成了《贵州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规划》、《贵州省农业地质调查》、《贵州省地方病地质背景调查》、《乌江流域贵州境内地质灾害详查》等一系列跨学科、跨领域的地质工作项目,为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环境地质工作基础。
  三、乘风破浪驶向辉煌未来
  30年的积淀,30年风雨兼程,30年栉风沐雨夯实的基础,30年聚积其来的强大能量,使我省环境地质工作扬起了风帆,在科学发展观浩荡东风的推动下,起航驶向生态环境高度文明的彼岸。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旅游兴省”战略的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必将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要求环境地质工作领域更宽,服务范围更广,承担责任更大,发挥功能更多。为不辜负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我省正在从队伍建设、科技进步两个方面强化环境地质工作。
  队伍建设:在省内原有五个市(地、州)监测分院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毕节、铜仁、兴义、都匀等城市的建院工作,使地质环境监测工作覆盖全省各个主要城市,把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实到全省各地,使之更好地发挥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作用。在推进队伍建设的同时,将围绕重大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重要人口聚居区开展应急地下水源地调查,以备不时之需。围绕“三农”问题进行特色农业区地质环境调查,为提高农民收入提供技术帮助。结合“旅游兴省”战略推进地质遗迹保护规划项目的实施,为贵州山更青、水更美做出更大贡献。
  科技进步:启动地质灾害远程应急指挥系统建设项目,利用现代通讯网络,实时传输地质灾害现场图像和各种技术参数,为省领导、国土资源厅及有关厅局领导提供应急指挥平台。通过探索创新,解决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中的技术难题,不断提高预报准确率。利用北斗一号卫星的强大功能,推动地质环境卫星监测示范区建设,实现区域性地质环境状态的实时监控目标。引进并使用城市地下水自动化监测系统,促进城市科学开发地下水,确保群众饮用水源安全。
  在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现在的成绩只能证明没有虚度曾经的过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环境地质工作将鼓起队伍建设和科技进步的双翼,翱翔在贵州高原上。
  

------------------------
山魈一族

原创[文.百味人生]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木水 Re:为高原青山叠翠碧水清澈不断攀越的人们 回复时间: 2008.11.27 17:52

    天翻地覆的变化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