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福建文化艺术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妙音子 收藏:0 回复:0 点击:3412 发表时间: 2008.09.06 17:43:39

断肠人在天涯[转载]


  
  我始终没有弄明白,为什么一个人仅仅用28个字,就可以把秋意这样深刻清晰地描摹出来,下笔又是那样浅淡。
  看上去,浑似漫不经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哪一个不是寻常季节寻常见的景物?就是道上随便扯个农夫、樵夫,也能认得出、说得清的东西,怎见得到了他马致远的手里这么排列组合一下,就通了灵窍,轻轻地挣壁而出,化身为龙了呢?
  “枯藤老树昏鸦”,小令伊始,由近处着笔,在一株枯藤缠绕的老树枝头,寒鸦数只,哑哑枯叫。
  若你是离人,天涯道路无尽,日已暮,乡关尚不知在何处,又怎禁得,老树寒鸦的逼促,一声声叫得人心惊梦寒?归途漫漫,牵动了乡愁泛滥,脚步沉重的离人又如何能够涉水而回?
  藤、树、鸦,本是郊野司空见惯的景物,并无特别之处,可一旦与“枯”“老”“昏”结合匹配,一股萧瑟肃杀之气立即从字里行间弥漫开去。像一朵渐行渐近的黑云,渐渐笼住人心。
  “小桥流水人家”,枯涩发黄的旅途中,突然看见远处有小桥流水,绕水而居的村户;天空有炊烟飘荡,随风袅袅,像游子羁客身体里按捺不住的乡魂。
  长风几万里,梦魂不到关山难。
  这个人,牵这那匹瘦马,走过桥头。溪水清透。他看见自己的脸,皱纹纵横如山岳,鬓发已斑白。苍老,这个从未在心里停驻的词,突兀地出现在面前,凌厉得让人无从逃避!
  古道,西风,瘦马。曾为情重负情浓,而今才知相思重。经历越久,想得越多。人和马,都载不动如山如海的乡愁。
  夕阳西下。断送得一生憔悴,只消得几个黄昏?
  断肠人在天涯。原来,翻云覆雨的痛苦,到最后也不过是心底轻轻的一声碎裂。肠已断,人依旧,在天涯。
  马致远的一曲小令,短短28字,不着一“秋”,却写尽深秋荒凉萧瑟的肃杀景象;不用一“思”,却将游子浓重的乡愁与忧思写得淋漓尽致。正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历来被推崇为描写自然的佳作,堪称“秋思之祖”。
  有人说马致远是一种情调。在中国,马致远并非简单代表某个古代诗人的名号,而是混同于那首名叫《天净沙•秋思》的小令,成就了一种萧瑟,苍凉的意境——马致远意境。
  马致远就是枯藤,马致远就是老树,马致远就是昏鸦;而背景就是小桥,流水,人家。当然,马致远也是古道,马致远也是西风,马致远也是瘦马……
  当夕阳西下,马致远还是那个远在天涯的断肠人。但天涯又何尝不是马致远?还有夕阳?
  在暮色苍茫中,那个骑着瘦马,远离家乡漂泊的人身上,凝聚着典型的中国落魄文人气质——潦倒失意,惆怅无奈,鬓先秋,泪空流,等待江山都老,颓唐带愁归……
  这样一幅年代久远,画在那种宣或绢上的水墨国画,具有天然的颓废之美,很适合骚客雅士,乃至达官贵人的口味。
  时至今日,马致远依然是秋风肃杀,黄尘漫漫,红日西沉时那条天涯归路。大多数中国人都想去站一站,是疲惫无羁的灵魂稍稍休憩……
  


转载    收   藏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