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区之行的前前后后(连载6)
6、出行之前留下的家书
列车行驶在关中平原。从窗口放眼望去,麦收之后的田地里齐刷刷的麦茬十分粗壮,看得出今年收成不错。一片片黄色,夹杂着褐色,还有田埂上绿色的草和白色的花。想象中,倘若走进那田地,一定能嗅到各种令人陶醉的芳香气息。
收回瞬间的遐思,我想象着老伴儿和女儿正在阅读我出行之前留下的家书:
道歉并请放心
老伴儿,女儿,女婿,米粒儿:
我到宁强去了。用不了几天,就会回来。
我知道你们担心我,这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爱。同样,我也爱你们。我非常珍惜你们每一个人。
为了避免你们好心地阻止,我只有采取悄然前往的方式。如果,为了避免阻止说了假话,那也是情不得已,请你们原谅。我向你们诚挚地道歉。
事实上,你们不必把最坏的结果往我身上想。我依然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此行一定会安全而去,安全返回。用不了几天,我就会把我给你们送回家来。活生生地站立在你们身旁。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方便之处。灵活,无牵挂,不用讲究,行动自如。
正因为是一个人,不会给别人带来麻烦。一个普通人,又不需要接待,不需要礼节。来了走了都是一句话的事情。
这种方式也更便于达到我的目的,使我能最直接,最真实地得到感受和体验。这个目的不需要任何人费神,只需要我站在那里,看到,感受到,并直接记忆在脑子里。
目的地是金家坪小学。我想给那所学校14位教师每人送一本书。我相信,他们需要精神力量。因为灾后的重建不能缺少这种精神力量。我自信,我这部书,能够给他们这种精神力量。
因为具体情况不甚了解,我也只能做两手准备。假如到不了金家坪小学,或者找到合适的人转送过去。或者将书先送给我能走到的学校。作用都是一样。金家坪小学,下次可以委托凯迪老牧捎去。
本来,老牧已经答应下次去的时候把我捎上,那样就更方便了。但是,有两个考虑,一个是我更想一个人去。更重要的,我担心他们下次去的时间恰好是你妈的生日前后。而我不愿意在那天缺席。所以,我选择这个时间是最合适的,一定不会耽误你妈的六十大寿。
无论你们谁陪我去,都不是我希望的。如果说存在着危险,那就不必把危险扩大一倍。再说,真的出了门,不会是你们某位照顾我,反而会给我增添负担。在家里我可能是你们的负担,出门就反过来了。
今天是父亲节,我已经收到了你们姐弟俩发自内心的祝福。而我,更愿意在这一天去做一个父亲想做的有益的事情。虽然人微言轻,但是真诚之心也会是一种力量。我把这种力量送到灾区去,是我的心愿。我并不图别人领情,更不图任何回报。这样,谁会拒绝呢?
少则三四天,多则五六天,我就回到了你们身边。到时候,晚饭后还要跟你妈去散步,顺便讲讲所见所闻。晚上,我会写点儿东西,那可不是凭空想象的东西。
放心地过好每一天,快乐地过好每一天。等待我回来给你们讲故事吧。(2008年6月15日4:57:50)
我取出手机看看有没有信息。哦,女儿已经连发了两条短信给我:
17点26分,是收到我的短信后马上回复的:“爸爸还是急着出发了吗?让做女儿的怎么心安呀?到底去哪儿?有目标没?爸爸一定要平平安安,早点回来呀!”此时她还没下班。
17点52分,短信说:“爸爸:你把我的手机号抄在纸上,万一手机没电,万一遇到什么问题,可以给我打电话。保持联系。祝一路平安。”这是良苦用心。万一,还有一个意思是万一我遇到不测,别人见到纸上的手机号码,可以及时跟她联系上。
我默默地笑了笑,哪有这么严重?
手机又发来信息,是儿子的,他说:“爸,我和都都祝你父亲节快乐!”我立即回复说:“爸爸很快乐!也祝你们快乐!”确实,因为南方闹水灾,我一直担心着他们,收到信息,知道他们没事,我能不快乐吗?
女儿又发来短信:“我和妈妈刚关机。坐着,相对无语。妈妈确实很生气,说你又骗了她。还赌气说等你回来她也要去汶川!妈妈很担心你,所以爸爸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好了,她们总算读过了,我也放心了。我知道,她们还在担心。但是没办法,等我办完事回去之后就没事了。
刚要把手机装进口袋,又有信息发来了。一看,原来是远在福建的一位网友,昨天夜里我才说了出行计划。这位朋友很喜欢我的那本《静静的胡杨林》,经常跟我聊起书中的情节以及自己的感想。而且,最有趣的是,这位朋友总是喜欢称呼我“黎梦哥哥”。这不,短信也是这样写的:“黎梦哥哥,仁慈和勇气是没有年龄的,支持你的灾区壮行!多多保重,一路平安。等你的好消息。”
看来,此次灾区之行,不仅家人关心和挂念,还有许多朋友呢,我顿时感觉增添了力量和信心,我一定能顺利!
列车行驶的节奏我很熟悉。我将在列车上度过难眠的一夜。车厢里挤满了人。我很想和邻座交谈,可是,谁会愿意和一个聋子交谈呢?
(2008年6月23日22:40:28)
(未完待续)
------------------------
积攒人生六十年,黄金时代写华章。
蜡炬纵有泪干时,不肯空耗三寸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