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净明派青云谱开山祖朱道朗》之十二 |
《道教"净明派青云谱开山祖朱道朗》之十二
萧鸿鸣
第一章 朱道朗相关问题考证
1、朱道朗名、号考
依据《青云谱志略》(康熙《青云谱志略》一册,今北京国家图书馆北海分馆、江西省图书馆、江西省博物馆均有藏)、《净明宗教录》(《净明宗教录》又称《太上灵宝净明宗教录》。为“朱良月、周占月二师鉴定”,“胡之玫、胡士信父子编校”,于康熙间编撰刊行。其康熙原板今已散佚,今存为光绪重刊版,署名为:《净明宗教录》。江西南昌藏书家王咨臣原藏,现传归其子王令策。今有张继禹等无署年之点校本),今所知朱道朗有署名、号为:“朗”、“朱道朗”、“良月”、“破云樵者”。后世依附其为江西宁藩八支“歧路之王孙”,以及宁献王朱权为“净明派”之“涵虚朱真人”,而冠有“涵虚玄裔”之名号。
现依鸿鸣所知,将可靠的、值得信赖的文献所载朱道朗名、号摘录并附考于下。
朱道朗自称或自署:
《青云谱志略•人物•马道人者》:
“梅祖……朗于辛丑壬寅间葺是观为青云谱。而复得所谓马道人者……朗遇之省城,同至谱内……朗观其偈,已臻无上之旨……朗既幸得其人,又窃幸其继。”
《青云谱志略》中的《马道人者》一文,是朱道朗亲为马道常所撰写的一篇传记。因马道常于朱道朗有青云谱“复得”之功,又于“净明”之学,“已臻无上之旨”,故朱道朗在文中自称“朗”,以示对其的尊重。是篇传记,还以《常住马真人传》之题,在朱道朗亲为“鉴定”的《净明宗教录》卷六中,将马道常列为“净明宗派”的宗师行列。
朱道朗有“朗”之名,还见于两处,他们是:
《青云谱志略•跋》:
“入道者朗将旦暮遇之,敢曰千百世而下。”
《筮吉肘后经•跋》:
“今康熙壬戌之秋,家英伯复梓是书,朗踊跃敬为之跋。”(《筮吉肘后经》鸿鸣未曾亲见,此一文献,转录于叶叶《读朱道朗跋=(月瞿)仙〈筮吉肘后经〉后——再论八大山人非朱道朗》台湾《大陆杂志》第65卷第5期,1982年11月15日。)
《筮吉肘后经》为道教“净明派”重要经典,系江西宁藩宗室后裔朱杰即文中所称“家英伯”重订和刊梓,故“朗踊跃敬为之跋”,后朱道朗在青云谱再版。
李旦先生在其《八大山人创建青云谱考析》一文中说:“朱道朗原名朱朗,法名道朗,号良月,其以朱朗为名的著文亦已流传至今”(见《八大山人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第12页。),但未将“朱道朗原名朱朗”所得的依据说明,是为缺陷。但朱道朗三处自称其名为单一字“朗”,可见,朱道朗有单名“朗”是为史实。
“朱朗”一名,是朱道朗未出家当道士之前的名字。亦即他在江西宁藩八支当中,为“歧路之王孙”时之名。
“朱道朗”之名,见署于《青云谱志略》、《筮吉肘后经•跋》四处:
1、《青云谱碑记》:
“破云樵者朱道朗”。
2、《青云谱十二景怀古题赠诗》朱道朗依徐镇前题“怀古”诗后,作“一疏甘为草莽臣”二首,诗前署有:
“朱道朗”。
3、《青云谱志略•跋》后有:
“辛酉夏日破云樵者朱道朗书于忝居”。
4、《筮吉肘后经•跋》:
“今康熙壬戌之秋……道朗题于云谱。”
据北京白云观客堂《诸真宗派总簿》所列道教八十六个派别:“第四十九、许真君净明派”下谱系流绪四十个续字表:“天德高无量,照明自古今,玄元闻见处,总合圣贤心。道德宏清静,法源广大成,东汉有章数,功果保忠祯。”
青云谱再传二十一世弟子韩守松,住持青云谱时编撰有一部《道教源流概况》,其承接《诸真宗派总簿》谱系流绪四十个续字表之后,新编订有以青云谱为祖庭的“百字派”铭。“百字派”前的二十字:“道德宏清静,法源广大成,东汉有章敬(白云观所藏为“数”),功果保忠真”与《诸真宗派总簿》亦相吻合。
青云谱“净明派”以朱道朗为“开山祖”(见徐忠庆《重修青云谱志序》:“良月朱开山祖”、“良月开山祖”。)。其徒周德锋、胡德周、张德维、朱德沁、陈德航,为“德”字辈,其徒孙沈弘慈、胡弘道,为“宏(弘)”字辈。由此可知,朱道朗为道教“许真君净明派”下二十一世。
《江西青云谱志•人物》说:“明末朱,道名:道朗”。可见“朱道朗”名中之“道”字,是朱朗依道教“净明派”道统法绪,改法名为“朱道朗”。其“道”字,既是表明朱道朗在“净明派”中的世系、派系的身份符号,即“道”字辈传人,也是朱道朗在“净明派”中的法统传绪字。即:朱朗之法名为“朱道朗”。
“良月”二字,是《青云谱志略》、《净明宗教录》当中出现最为频繁的两个字,其出现的顺序为:
1、《青云谱志略》,其封面署:
“朱良月修”。
2、《青云谱志略》卷首,黎元宽《青云谱志略序》:
“全真朱良月至洪崖……良月独好之……良月父痴仙……良月于贵时……盖良月具仙骨……向者,良月别予行出……幸见良月二十年后……良月呀……每千舟招予访良月……又求乎良月先生之后……”
3、周体观《定山桥梅仙道院记》:
“辛丑秋,道人朱良月来游于溪……微松樵为良月请余……”
4、董汉策《青云谱记》:
“庚子秋,道人朱良月来游于溪……良月道人以不钓而得定山溪桥”
5、杨大=(昆鸟)《青云谱记》:
“晤良月大师讲净明宗教之旨……良月先生主此院,接对之顷,静气可亲……得与良月道其所以”
6、沈兆奎《序述》:
“良月大师……朱大师于忝居……心切皈依遂于良月大师处”
7、舒性《青云谱落成序》:
“良月先生有取于陈桥一坞……则良月先生……良月翁予言而笑”
8、郑弘果《语略闻记》:
“予同崃源沈公先后师事良月朱先生,沈公三年侍侧”
9、《青云谱志略•青云谱十二景怀古题赠诗》徐镇“怀古”诗后跋:
“逮良月师慨募千缗力复仙谱”
10、李德严《青云说》:
“今良月导师华诞,颂者盈座,毋容复加……良月导师……迄今导师花甲初度……”
《净明宗教录》中,有涉“良月”二字的顺序是:
1、《净明宗教录》封面署:
“朱良月、周占月二师鉴定”。
2、胡之玫《净明宗教录》卷首《太上宝灵净明宗教录序》:
“良月朱先生,占月周先生与余三人者同游净明之门,瞻望龙光”。
以朱道朗原名“朗”而论,“良月”即为分而有立之“朗”字。其意均含有“明朗”、“光亮”意。依照中国传统“字”的取用法,即《礼•曲礼》中所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当依据本名之涵义,取“表字”有别于正名与乳名。这个“表字”,或直接言之为“字”的称呼,按照《仪礼•士冠礼》传统用法,则在于:“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
从“良月”之称呼多出自于友人、弟子之口的事实来考察,正与《颜氏家训•风操》所言:“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的“表字”意义相符合,应当是朱道朗的“表字”,或简称之为朱道朗的“字”。
民国徐忠庆重修《江西青云谱志》中称朱道朗:“一字良月”。“一字”之说,混淆了朱道朗“表字”的事实,产生了“良月”为朱道朗另“一字”的歧义。
朱道朗“破云樵者”的自署,见于两处,分别置于“朱道朗”名之前,一道署于文尾,他们是:《青云谱碑记》:
“破云樵者朱道朗识”。
《青云谱志略•跋》:
“辛酉夏日破云樵者朱道朗书于忝居”
别号,指人名字以外的自称。陶潜《五柳先生传》:“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
以字面的意义来解释,“破云”者,当为冲破乌云,追求光明意,亦即“良月”之本意。“樵者”即为隐居山林、樵林伐木以为生活之志趣,亦隐含修行、披荆斩棘以获得前行之道路者。“破云樵者”是朱道朗“朗”、“良月”意义的延伸,也是朱道朗以方外修行直人、表明自己修行身份的别号。即朱道朗号“破云樵者”。
民国徐忠庆重修《江西青云谱志》中以:“又字破云樵者”、“一字破云樵者”的说法,既不符合传统、规范的“字”、“号”取用法,也与《青云谱志略》中朱道朗的自署相抵触,是不准确和不贴切的。
朱道朗有号“涵虚玄裔”一说,不见任何朱道朗的自署,亦不见《青云谱志略》、《净明宗教录》中,甚至连徐忠庆重修的《江西青云谱志》当中,亦不见朱道朗有“涵虚玄裔”一号的说法。
“涵虚玄裔”仅见于李旦发表于1991年3月台湾《故宫文物》月刊的《八大山人即朱道朗考略》一文:“三、后人的记载叙录。甲、道院创建时,编订了一首五言“百字铭”,传为朱良月手订。后来道院就以此铭为世代谱派……并以朱道朗为始祖,还加上了‘八大山人’的名字。根据“净明忠孝宗谱”、“净明启教源流”载‘第一世:涵虚玄裔朱道朗,字良月,号破云樵者……”,后世许多文章,依袭于此。
依李旦在文中所言“编订了一首五言‘百字铭’”的线索,可知李旦所谓“净明忠孝宗谱”和“净明启教源流”,应当是青云谱第二十一代道长韩守松(1895——1961年11月后)于民国末年至解放初期所编的《道教源流概况》当中的两个章节。《江西省志•宗教卷•道教》对该书有记载称:“此书内部流传,未出版发行。因未见到原书,故对其内容不能全面准确地概括”(详见《江西省志》宗教卷•道教,第六节•文献辑要,253页)。鸿鸣亦未曾见到过此书,即使该书有李旦所言之“涵虚玄裔朱道朗”的记载,“涵虚玄裔”被赋予“朱道朗”名前,那也是民国后期至新中国解放初期(1949)以后才出现的。
从朱道朗被附会有“涵虚玄裔”一号的演变,亦可看出后世是如何在经年的演变中,将“朱道朗”逐步衍变成了“八大山人”的些许轨迹。
由此可知,朱道朗有“涵虚玄裔”一号之说,系后人依朱道朗系宁献王朱权从道,有“涵虚子”、“ 涵虚真人”之诸号,朱道朗且为江西宁藩朱氏所繁衍八支之“歧路之王孙”而衍生出的附会。
(待续)
|
|
|
 |
回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