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鸿鸣评画·论集·之八·李宽速写集 |
执著的灵光
——读李宽速写集
萧鸿鸣
昔日吴公子观周乐,闻大雅曰:“曲而有直体”。颂曰:“曲而屈”。今观李宽速写集有同感,借言。值李宽击掌相邀,在其速写集付梓之际为之序,因不辞而诺,付梓之紧,匆匆就成,略述。
中国之速写盛,当在清王朝被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收拾得一干二净,新文化运动在这块乱糟糟,且被割据得支离破碎的土地上萌动起来的时候。特别是自中国***人在民族危亡之际,高高举起义旗,而物质,文化艺术形式、手段受物资匮乏之影响,速写作为另一种民族斗争的武器,在红色区域内,得以不断的发展。今天,我们除了能看到一些最早期的零散、不成体系的几张可谓“速写”的速写外,最为著名和深远的,当然要数那既是革命家又是艺术家的黄镇先生的《长征速写集》了。
本来么,速写这一形式,作为造型能力的一种训练手段,几经衍绎而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并不属于“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中国艺苑之中,然而,西方文化毕竟随着洋务运动及国门的终于被打开,在速写这一用线来塑造形体的形式与中国传统的观察物体的方式接近,且又有“外师造化,衷得心原”的祖训根基,故而这“速写”没有象人体艺术那样地艰难跋涉,总算被接纳为中国绘画手段训练的另一形式。但是,尽管如此,“速写”历经百年,时至今日,在我们已能观赏到大量泊来的速写艺术,诸如马谛斯、毕加索等众多作品的时候,仍不免时时叹息难以见到几本真正的中国式的速写艺术册。究其根本因素,则在于“速写”仍被视为绘画过程中的练习视觉、训练造型能力的手段的过程,这便是悲剧所在。揣摩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大师黄胄、叶浅予等等的“速写”作品,也仅仅是作为训练或搜集素材的“材料”,从中拣选出来作为独立艺术的“艺术”品而已。速写并没有真正被当作一种最终的目的而进行创造的“艺术”。记得丰子恺先生曾说过“有用并不等于艺术”,要跨跃这一历程,需要有人做出努力。
李宽的速写,使人感到了那种执着的追求和努力,这种将速写作为反映精神、反映艺术家直接追求的艺术形式,李宽的速写集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李宽速写集》闪烁着咄咄逼人的灵光。
(人民美术出版社《李宽速写集》序)
|
|
|
|
回帖 |
 |
|
回复人: |
jl江 |
Re:萧鸿鸣评画·论集·之八·李宽速写集 |
回复时间: |
2009.10.12 13:15 |
|
评论的很客观,只有对艺术不懈追求的人才能有这样的创作,李宽的作品很耐人玩味。
|
|
回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