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北京读书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海云轩主 收藏:0 回复:0 点击:4370 发表时间: 2008.01.30 11:34:36

萧鸿鸣评画·论集·之三·张华娥


  我的先生张华娥和她璀璨的作品
  
  萧鸿鸣
  
  我国著名的油画家——张华娥教授,是鸿鸣的先生。
  
  一、
  鸿鸣平生曾有过两位女先生,一位是严谨、朴素、又充盈着无限慈爱情怀的素描教师王琦先生,另一位则是热情、奔放而不失典雅的色彩教师张华娥先生。
  1977年,举国尚在抚平十年浩劫所带来的伤痛中,我们这些插队多年的知青,终于有幸成为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江西师范学院艺术系美术专业的大学生。诸多劫后余生的老教授们,重执教鞭,成为了我们的老师。
  张华娥先生便是执教我们水彩、水粉、油画长达两年的老师。
  岁月悠悠,这一切竟然在三十年“弹指一挥间”中过去。
  
  二、
  三十年的蹉跎,有人将当年的梦想在随波逐流中渐渐淡化,有人却始终执拗地怀揣在火热和期望的心里。
  当邂逅遥望逝去的春秋,岁月以她那无法抹去的痕迹,在每个人的脸上刻下轨迹的时候,“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千年古训,就变成了仅仅是一句常被人用来激励后辈们奋进的口头禅,而显得有些苍白。
  《张华娥教授画展》和前几年相继举办的《彭友善先生画展》、《燕鸣先生画展》、《杜玉华水彩精品》等,面对着先生们层出不穷的作品;审视着社会对先生们作品引起强烈反应的态度;思索着先生们用自己曲折但绚烂的人生凝结成丰硕而璀璨的成果;仿佛当年课堂上先生们的言传身教,是说给他们自己听的……
  
  三、
  每一个有成就的艺术家,都以自己感同深受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思索和情感。
  “用色彩塑造”。
  张华娥先生当年课堂上或许并不十分经意的话,在先生回到故乡几十年间所创作的作品中,得以真正的体现和验证。
  在一个多姿多彩、民族众多的区域内生活,即使是画家,也常常会陷入迷茫和困惑:一种是惰性的“熟视无睹”;一种是挑逗性的“眼花缭乱”。如何撷取生活中最为绚烂和精华的部分,成就自己永恒的作品,这不仅需要眼睛的感受,更重要的是需要心灵的“提炼”。
  仅就《张华娥教授画展》中的作品而论,高度凝炼后所形成的变形与夸张的具象生活场景,让观众们无暇顾及这到底是现实世界?还是理想中的梦境?完全被抽象了的斑斓色彩,绿色少女的脸!褐色的太阳!黑色的皮肤!琉璃似的树干和完全被抽象了的舞姿和环境!璀璨而协调的色彩,让人面对每一幅作品,感受着一种世外桃源给人的挠心挠肺、前所未有、悠扬而具有跳跃性的音乐享受。借用张鉴瑞教授在展厅里充满感情的由衷评价:“作品中的色彩,犹如乐符中的半音,而使人回荡在悠雅的古乐之中”。
  “画是无声的诗”,面对这句千年流传的古训,徜徉于先生的作品面前,鸿鸣的心中,始终萦绕着诗一般的乐符。
  
  四
  
  深邃的宇宙,茫茫夜空,残存下来的星辰,那一定是能够让人仰望的光芒。
  先生虽年近古稀,但仍矍铄。更重要的是,先生那充沛的艺术情怀和年轻奔放的色彩,使鸿鸣和尚在黑夜中自叹弗如的弟子们,在仰望浩瀚的夜空时,有了实质性的启明坐标意义!
  


原创[文.你评我论]    收   藏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