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贵州文化艺术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shanxiao 收藏:0 回复:0 点击:3675 发表时间: 2007.12.26 18:06:45

历史长河难以磨灭的远古神韵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且富有民族色彩的弹拨乐器,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上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中国的远古传说中就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周文王、武王各增一弦共为七弦等说,可见古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古琴在西周时期已广为流传,并与瑟、鼓等乐器在祭祀时演奏。《诗经•关雎》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亦有:“琴瑟击鼓,以御田祖”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等记载。至先秦时,琴已很流行,《书经》中就有:“搏拊琴瑟以咏”的描述。据考古发掘及文献资料,古琴至迟在汉末时已大致定型为通用的形制,后世再无多大变化,唐代制造的琴与宋元明清时造的琴,仅有造形艺术风格上的区别和音色追求的区别。
  春秋战国时期,乐队多以打击乐器和管乐器为主奏,弹拨乐器在当时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乐队中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因此,琴的演奏形式大多以独奏为主。古琴艺术传承到汉魏六朝,其弹奏法、记谱法、琴史、琴律、美学等已形成独立完整的体系,被称作“琴学”。琴学在汉魏时进入到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有大量的乐曲问世,著名的古琴曲《广陵散》则是本时期的代表作品。汉魏以后,琴学又经历了三个重要时期。其一为唐代:唐代是古琴艺术的鼎盛时期,由于经济的繁荣,社会的稳定,古琴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琴学,对后世古琴音乐的继承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其二是宋代以后:宋、元时期的古琴音乐发展显著,琴坛上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其最大特点是由宫廷向民间蔓延,并大量吸收民间音乐的精华,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与之相应的琴学发展成为系统完整且内涵十分丰富的独立学说。其三是明代至清朝:明、清时期,是古琴流派产生的重要时期。由于地理环境、文化习俗、师承渊源以及琴谱在流传过程中产生的地域差异,带有明显地方色彩的流派相继产生,并均有一定数量的代表作品,为以后各流派的发展起到了广泛流传的作用,极大地丰富了琴学的内容,并使之成为一支独秀的艺术。
  古琴声韵神圣高雅,坦荡超逸,与古代文人士大夫追求的飘逸高雅寓意深远的意境相符,常用它来抒发情感,寄托理想。宋代陈暘在《乐书》中提到“琴者,乐之统也”,这一语道出了琴在中国古代音乐中的地位。古琴代表着中国文人怡情养性、寄情抒情的生活方式,表现出完善自我人格修养的理想追求,蕴含着关爱自然、天人合一以及君子之道的人文精神。早在孔子时代文人士大夫就把琴视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代言人,甚至视为文人的一种象征。《礼记》曰:“士无故不撤琴瑟”。孔子也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历代文人都把琴艺的掌握视为文人的标志,并且位于 “琴、棋、书、画”四种文人技艺的首位。琴就成为文人的必修乐器,数千年来琴与文人士大夫的生活密切相关,孔子、蔡邕、嵇康、苏轼等都以弹琴著称。琴在文人学士手里已经远远超越了音乐本身的意义,成为中国文化和理想人格的象徵,从而助推了琴学的发展和传播。
  从唐代开始,古琴有了专用的记谱法,这种记谱法记录弦位和徽位、左右手的弹奏方法,但不直接记录音高。它由汉字的部首、数字和一些减笔字拼合而成,称作减字谱。减字谱记录古琴音乐的仔细程度和科学性,使现代的五线谱、简谱等记谱方法至今仍不能取代它。琴谱的出现方便了琴艺的创作和传承,推动了琴的传播,使古琴在日本宫廷中也十分盛行,琴谱唐卷子本《碣石调.幽兰》至今仍保存在日本。采用减字谱记录并传承至今的古琴谱还有一百五十多种,成为我国音乐宝库中的瑰宝。
  古琴音乐具有深沉蕴藉、潇洒飘逸的风格特点和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最擅长用“虚”“远”来制造一种空灵的美感,追求含蓄的、内在的神韵和意境,它既有丰富的内涵,又有表面上看极简约、自由、散漫的外在形式。非常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适应了农耕文化生活节奏,受到了上至统治者下到平民百姓的欢迎,这也是琴学能在先秦之后得到源远流长传承,发展成为独立艺术门类的重要原因。
  古琴不仅是历史久远的演奏乐器,而且有着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中国音乐史中的乐器领域里,古琴所承载的文化底蕴可谓是得天独厚、无与伦比。古琴艺术追求意境美、人格美,不停留于形式的华丽,不满足于感观的愉悦,而体味内在的意蕴,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文化特征。古琴艺术和古典文学有着与生俱来的密切联系,两者相映生辉、融为一体,创作出了琴歌(亦称之为弦歌)这种表现形式,琴歌的主体是诗,而诗必须经过乐工的裁剪,符合音乐规律的要求才能成为琴歌。随着琴歌的音乐体制和功能逐渐成熟完善,诗的体裁也在随之演变发展。从古体诗到乐府诗、从绝句到词,古典文学的每次重大演变都是在琴歌的推动之下完成的。文学的发展又反过来推进了琴学的壮大,从《诗经》的时代开始,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描绘古琴艺术的佳句更是不胜枚举。
  古琴及其琴学是中国文化的杰出代表,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能力上,没有一件乐器可以与古琴相比拟。 2003年11月7日,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称号,这是继昆曲被授予这一称号后,中国第二个入选的项目,古琴艺术的突出价值再次得到了世界公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这个称号,也许就是古琴从悠远的历史走来,却丝毫未减其神韵,反而更具魅力的最好诠释吧。
  


原创[文.浮生杂记]    收   藏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