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安徽转载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皖客308 收藏:0 回复:0 点击:3301 发表时间: 2007.12.24 18:47:42

个性.才情.修养 ——我读“史湘云”[转载]


  骇世经典之作《红楼梦》,凭借其栩栩如生的典型形象而流传至今。在众多的人物形象中。我独爱“史湘云”。
  爱她,不仅因为她生得漂亮,天资聪慧,更因为她豁达开朗的个性,出众的才情,以及颇高的文艺修养。
  她没有薛宝钗“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野心,也比不上林妹妹“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的悲凄。“也宜墙角也宜盆”的她,自有一种独特的美和个人魅力:灵动,随和,豪迈,直爽……
  她是乐观的,也是快乐的。因为乐观,所以容易快乐。她没有沉溺于幼年的不幸,反而勇敢的快乐着自己,也快乐着他人。她似一位欢乐仙子,把快乐洒向人间;又似一位多情的信使,把幸福和美好传递给更多的人。“清水出芙蓉”的她,却也“淡妆浓抹总相宜”,给人以美的无尽遐想。
  她以轻松明快的旋律,为厚重的《红楼梦》抹上了一层淡绿色,丰富了整个宏伟的篇章。她的灵动、秀美,悄悄地拨动了每一位读者的心弦,也深深地感动了每一颗爱她的心灵。
   她是有诗人气质的可爱女孩,不但自信、乐观,而且天真烂漫。她从不因小事斤斤计较,也不会为琐事伤神多愁。她活得逍遥自在,洒洒脱脱,可以尽情地在芦雪亭里烤鹿肉,大吃大喝,大说大笑。吃完后趁兴出句,果然“锦心绣口”了。
  “湘云醉卧”更是成就了不少文人墨客笔下的经典。短短百余文,却描绘了一幅虚无飘渺、诗情画意、声色并貌、动静结合的少女春睡图:“卧于山石僻处”石凳上的湘云,头枕着鲛帕包的花瓣,被四面芍药花簇拥着,手中的扇子也在地下,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萦绕在她身旁歌唱,她也呓语不停,“泉香酒洌...醉扶归...”.
  多么美妙的意境啊!让人看了,不禁浮想联翩,仿佛闻到了沁人心脾的芍药花香,花香阵阵,如临仙境一般.
  湘云,就像是梦幻王国里的公主,天真浪漫,傻傻地幸福着自己的小幸福.她那旷达的性格,决定了她这种纯真浪漫,无拘无束,不拘小节.也只有她才能不顾淑女形象,"图凉快"便就石而卧.这种漫不经心,不禁让人又想起她那不老实的睡态:"膀臂撂于被外,青丝拖于枕畔",这与黛玉"裹得严严密密,安稳合目而睡",刚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二人个性的差异,无需过多修饰,由此可见一斑,也可说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了吧?
  钱钟书把作者和作品的关系比作"母鸡和鸡蛋"的关系.显然,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离不开对作者思想感情的剖析."为文即为人",人和文密不可分.作者赋予湘云灵动与艺术是美感,自然也对她是钟爱的,饱含真情的.所以才会有人对"新妇"之迷,大胆揣测.
  "不爱红装爱武装","巾帼不让须眉"的湘云,有种刚柔并济的美.她的个性美,才情美,使得她,具有良好的自身修养.就是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可人儿,也终究难逃"湘江水逝楚云飞"的宿命.作为那个禁闭时代里的一员,她注定要被打上时代的烙印,像一朵浪花一样淹没在历史的海洋之中.一个简单跳动的音符,改变不了一曲挽歌的整体旋律.
  但不管怎样,她是朴素自然的,短暂却也永恒的.她用她独特的旋律,谱写出了只属于她自己的华彩乐章.不管是痛是乐,是喜是悲,都感染着每一位倾听着她心声,关注她命运的人们.
  也许她比不上内心悲怆的幽默家----马克.吐温,但她的快乐里始终是隐藏着痛的.她的痛,只有她自己知道.或许她自己也并不想知道,所以才把它锁在内心深处.让世人为之扼 腕,让聆听她的人为之痛并快乐着。
  我读史湘云,一次次为她那豪放,豁达,天真的个性所迷,又一次次被她的才情折服.如此有修养的奇女子,可谓是君子好逑!我真心地祝福她:愿她一直这么的快乐着,没有忧伤;一直这么天真烂漫着,小丫头一样。
  行走于历史和现实之间的湘云,漫步云端的湘云,你永远是红楼众多女儿中,我的最爱!
  

------------------------
山中石多真玉少
世间人稠知音稀

转载[文.你评我论]    收   藏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