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特区文谈天下版主:戈壁红柳912     晴雨西子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梅骊 收藏:1 回复:1 点击:2579 发表时间: 2003.10.25 06:58:10

从“朱门”、“蓬门”说到“国门”


  
  据考古学家研究,我们的祖先是从“仰韶文化”时期起才有门的。那时在屋子上安门是为了保护米粟,为了免受野兽的侵害,也为了避免自然界的风雨破门而入。早期的门,质地工艺都比较简陋,大多是些栅栏门,芦苇门,木制门。阶级社会出现以后,富人家的是“朱门”、“金门”;穷人家的是“蓬门”、“柴门”。到了近代、现代、当代,门的讲究就多了。除了独扇门、还有双扇门;除了木制门,还有铁制门、钢制门;除了一般的门,还有推拉门、伸缩门、卷帘门、旋转门;坚固无比的防盗门,灵巧智能的电子监控自动门……真是五花八门!
  五花八门的门,于人们的进进出出之间,映现了进出门的人五花八门的众生相。
  不同的门显示着门主人不同的地位;不同地位人家的门,不同的人进法出法各不同。从不同的进法出法上,也可看出人的地位、品位和德行。
    “朱门”绚烂,但侯门深似海,不是谁想进就能进的。《金瓶梅》里写蔡太师过生日,西门庆去送礼祝寿,在这之前送了个标致丫头给翟管家,这次来了就很顺利。在翟管家引领下西门庆进了相府的门。但他只能从角门入,原来正门是皇帝走过的,即使朝臣也不能从那门进入,更别说西门庆。西门庆“进了几重门,门上都是武官把守。”如此森严。一般百姓休想进去。刘姥姥一进大观园,荣府把门的根本不拿正眼瞧她,可怜刘姥姥“蹭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板凳上,说东谈西呢。”刘姥姥陪笑点头哈腰,谦卑地大爷太爷地喊,“那些人听了,都不瞅睬”。等了老半天,才遇到个年纪大的看门人同情她放她进去。同样是进门,西门庆靠送礼,刘姥姥凭谦卑,刘邦则是“骗和闯”。《史记》记载,沛令大宴宾客那天,萧何主持。萧对诸大夫说贺礼不足一千钱的,坐堂下吃饭。没钱的当然休想进得门来。但刘邦来时,手里没拿一个钱,却撒谎说:我的贺礼是一万钱。就进去了。进去后还“狎侮诸客,遂坐上坐”。
  当代的“朱门”,想进去也不是容易的。门主人除了用朱漆钢制大门以策安全外,还要用狼狗看门。散文家刘亮程写道:“朱门”里“有经验的主人听到狗叫,先不忙着出来,开个门缝往外瞧瞧。若是不想见的人,比如来借钱的,讨债的,寻仇的……便装个没听见。狗自然咬得更起劲。来人朝院子里喊两声,自愧不如狗的嗓门大,也就缄默。狠狠踢一脚院门,骂声‘狗日的!’走了。若是非见不可的贵人,主人一趟子跑出来,打开狗,骂一句‘瞎了狗眼了!’”连忙把人迎进来。不是刘亮程的文字对“朱门”里的人太损,而是有的人确实如此!
  不同的人出门,出法也大不一样,也可看出其品位高下。在一心想得到和氏璧的秦昭王面前,蔺相如面折廷争,大义凛然,既不使秦国得到和氏璧,也不使赵国受辱,最后堂堂正正走出秦国国门,完璧归赵。秦昭王先想用孟尝君为相,后却又听信谗言要杀孟尝君。情急之下,孟尝君则是依靠鸡鸣狗盗之徒逃出了秦国国门,和蔺相如相比就显得底气不足也很不丈夫!革命前辈叶挺为了革命者的尊严则决不从敌人的门里爬出:“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在先贤的诗文中,“朱门”都是讽刺谴责的对象。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多么鲜明的穷富对比,多么冷酷无情的官宦人家!陆游:“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民族危亡,河山沦陷,王公贵族们却只顾无休无止的享乐,把大好河山拱手相让,不思夺取。李约:“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大旱之时,农民心忧如焚,急切地盼望下雨,去求雨,而富贵人家却花天酒地,轻歌曼舞,唯恐下雨乐器受潮发音不清亮!杜牧:“长安回望秀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千重皇门里又上演着多少穷奢极欲、骄奢淫逸的丑剧!李白痛切的感到“朱门”还是势利的:“一朝谢病游江海,畴昔相知几人在?前门长揖后门关,今日结交明日改。”
  不过,自古以来却从没有久盛不衰永远威风的“朱门”。“一朝春尽红颜老”,“门前冷落鞍马稀”!“门庭若市”的时期转眼过去,接踵而来的是“门可罗雀”。
  而穷人的门前又总是悲剧和不幸。“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诗人杜甫在对老百姓不幸的同情和对国家正义平叛需要兵丁的矛盾中,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家子死父逃老妇从军。“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梅尧臣写出了鲜明的贫富悬殊,瓦本穷人烧,穷人无片瓦。“……门前谁剥啄(剥啄:敲门声),县吏征租声。一身入县庭,日夜穷笞搒。……”陆游如实地写出了县吏敲农民的门要租税时的凶暴和农民的胆寒;农民因交不起沉重的赋税,竟被抓进官府,受尽酷刑。李思衍《鬻孙谣》:“去年虽旱犹禾熟,今年飞霜先杀菽。……客谢老翁将孙去,泪下如丝不能语。……梦回犹是误呼孙,县吏催租正打门。”诗中描述的这户农民遇到天灾,民不聊生,没办法只好把孙子卖了让他去讨一条活命,可是骨肉难舍,睡梦中还梦见孙子喊着孙子的名字。即便如此,门又被敲得山响,县吏又来征税了。
  也有门前呈现一派祥和恬静景象的,那就是隐士之门或是布衣文人之门。道教祖师陈抟:“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紫绶纵荣争及睡,朱门虽富不如贫。愁看剑戟扶危主,闷听笙歌聒醉人。携取旧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陈抟看透了“朱门”里的那些达官贵人都是些“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搅扰苍生几年、十几年,或者几十年而已的历史过客,最终都不过昙花一现,不如“携取旧书归旧隐”,住进蓬门自在身!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中的这位隐士不知云游去了何方,但院内杏花按时开,有一枝杏花还探出头来到了墙外。孤高,艳丽,令人猜想和向往!杜甫:“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有朋自远方来,子美先生非常高兴,亲切温馨之情扑面而来,打开蓬门,迎进客人。王维:“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诗中写一位战功卓著的将军后来过起了像汉代东陵侯那样路旁种瓜,像晋代陶渊明那样门前种柳的田园生活,绚烂热闹之后复归于平淡、宁静。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诗里描绘了清寒、孤寂、淡远、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中隐士深居的图画。……
  家有家门,国有国门。从家门到国门,我们中国人都好像爱关门。清王朝,关门锁国,以泱泱天朝大国自居,当西方以蒸汽机为代表的近代工业革命如火如荼时,清王朝却还在老大帝国的美梦中沉睡不醒。结果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了大门。噩梦从此来临:甲午战败,鸦片战败;马关条约、南京条约;庚子赔款、割地租让、丧权辱国;……被逼着“门户开放”。从此,列强的吸血管深深刺进国人的血管,血汗被源源不断的抽走、吸空!
  我们常见“请随手关门”,却鲜见“请随手开门”。其实一关一开,境界截然不同。门开着,表现的是大气、自信、从容、光明磊落、胸怀浩荡、兼容并蓄;门关着,则往往显示出小气、胆怯、狭隘、不自信、畏首畏尾、前怕狼后怕虎。别里科夫整天把自己装在套子里,家里的窗子一向钉死,门也不开。别里科夫是封闭狂,一个关门狂!但别里科夫的结局不是很可悲吗?
  直到最近二十多年我们的国门才真正自觉自主自由地打开。打开国门,我们才看到了世界的精彩,才知道自家与世界有多远的差距,也才激发起我们奋起直追世界先进水平的雄心壮志!国门打开也就二十多年,可我们的进步多么大!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这才真正是“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惊我中华改天换日天翻地覆之“殊”!
  当然,该关门时还得关起来。风雨来了,不关门会侵入;盗贼来了,不关门会丢失财物;豺狼来了,不关门会受到伤害。我们既不能“开门揖盗”,也不要“闭门自守”。怕开门放进苍蝇蚊子,那就装上纱门;怕狼外婆来了或披着羊皮的狼来了开门会引狼入室,那就先对着“猫眼”侦察一番:不是可靠的就绝不放它入门!
  
    2003-10-25
  
  


原创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祁肇 Re:从“朱门”、“蓬门”说到“国门” 回复时间: 2003.10.25 07:52

    门和墙的道理是一样的,秦始皇将墙修了万里,结果没有等来万世,只二世即宣告了灭亡;明清之季也只看到陆地的墙和门,却没有走出去的胸襟和胆识,终于造就了近代中国的落后和挨打!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