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的王室家学(第十七) |
八大山人的王室家学(第十七)
萧鸿鸣
八大山人的祖父朱多炡。
朱多炡(1541——1589),字贞吉,号瀑泉。尝变姓名来相如、朱少仙、来少仙。弟子私谥“清敏先生”。
《盱眙朱氏八支宗谱》载:
“拱桧次子,多炡,字贞吉,号瀑泉。封奉国将军。明嘉靖二十年辛丑正月二十六日戌时生。公敏善诗歌,尝变姓出游,踪迹遍吴楚,晚病羸不废吟诵,人咸称之曰:清远先生。在《江西通志》……子五,谋=(土军)、=(走羽下佳)、=(土因)、=(黄下土右鸟)、卦。”
《明史》卷117《宁王权传》载朱多炡:
“多炡者,亦奉国将军,颖敏善诗歌,尝变姓名出游,踪迹遍吴楚。晚病羸,犹不废吟诵。卒,门人私谥曰清敏先生。”
《南昌县志》卷三十三•人物四,一二九页载:
“朱多炡,字贞吉,善诗歌,工书画,不乐仕进,尝轻装出游,变姓名为‘来相如’,所至人皆敬之,然不知为王孙也。有贵人来谒,辄逾垣走。著《倦游》诗若干卷。王伯毂、王元美皆称善。临没遗命以白帻 氅敛自镌。侧为志铭,弟子私谥清敏先生。子谋 ,效其风,变姓名曰‘来鲲’,字子鱼,出游三湘,吴越间,汤若士序其集。”
《藩献记》:
“奉国将军多炡,字贞吉,弋阳多煌弟也。颖敏绝人,善诗歌、兼精绘事,见古名人墨迹一再临之,如出其手,赤牍小札,日可百函,语语有致,始与宗人 、 、境等结词社久之。游道益广,海内谭艺者,莫不知有贞吉。常轻装远览山水,踪迹遍吴楚之间。所至倾坐家居,以精铁 阈宾客杂沓。未几,铁复 去,晚病 羸良苦,犹吟咏不废,临绝时,操笔作帖,命子 等以白帜鹤氅敛櫘侧,并镌勒铭识。门人子弟私谥曰:清敏先生。所著《五游篇》,《倦游篇》凡七卷,梓行于世。
钱谦益《列朝诗集》闰集第五《奉国将军多炡》:
多炡字贞吉,宁献王之孙,弋阳多煌弟也。颖敏绝人,善诗歌,兼工绘事,见古人墨迹,一再临模,如出其手。赤牍小札,日可百函,语皆有致。尝轻装出游,变姓名为来相如,远览山水,踪迹遍吴楚之间。尝偕吴明卿入吴,访王伯榖于金阊、王元美于弇山,归而掩关却扫,以《倦游》名其诗,高僧雪浪为选定。临终,操笔作帖,命子谋 以白帜鹤氅敛櫘侧,并镌勒铭识。弟子私谥曰清敏先生。贞吉之从兄多=(火奎),字用晦,与南昌余德甫为诗友,因而入“七子”之社。王元美作《续五子》诗,用晦与焉。用晦啖名自矜,举止多僻,晚节益嗜黄冶,谢绝人事,再举宗正,毁者益众,悒悒不乐卒。德甫名曰德,附“七子”坛坫之末,其诗靡靡不足观,而用晦与之赓唱,声调相似,故其诗余无取焉。
李维桢《大泌山房集》卷七七《弋阳王孙贞吉墓志铭》:
“今帝系中能文所在而有,然阳浮慕之耳。绩学精诣,莫如宁诸王孙,大氏无虑数十百人。而中相妒,外相轧,如贾竖女子,争言宾客,各于其党,至不通往来。乃若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在彼无恶,在此无=,惟贞吉其人矣。贞吉者,高皇帝仍孙,宁献王=孙,弋阳僖舜王曾孙,辅国将军竹隐公仲子也。竹隐公原配为王夫人,副为张淑人。王夫人举伯子芾斯、季子孔阳,张淑人举贞吉及叔子京甫。张淑人之娠也,梦五色云为龙集其肩,而竹隐公尝祷嗣华盖山。既贞吉生,眉目如刻画,风神秀异,信以为山灵所钟,美字之阿华。
五岁赐名多炡。口授书,辄覆诵无所遗脱。见客,客使属对,辄工。十岁就外传,习经生业而心厌之。竹隐公更授六籍、老、庄、左、马、屈、宋、李、杜诸家言,大喜。令试为之,揽笔辄就,坐人皆屈。十有五岁封奉国将军。明年娶妇袁淑人,力学如初。又善篆隶八分行草诸书法,图画山水、花鸟,传神写照。弹琴、弄笛,投壶、占梦,百家所唱,一习而合,名籍籍传里中。
四方荐绅学士过豫章者,首问贞吉王孙安在?下车便修谒,若陈仲举之于徐孺子,而贞吉亦折节延纳。年倍长者师事之,雁行者友之,下者引与钧礼。旦辄为十人馔,未尝独食。冠盖、韦布、缁黄,填嗌其门,人人满志而去。里中方比部士功、赵大夫修甫、孝廉彭樨修、从兄宗良、族子巍甫、佳甫,招之为南州社,数正七人,人谓中有绣虎云。最后则喻邦相、王永叔为莫逆交。
而会言者请开宗人厉禁,听治四民之业,贞吉益自奋:‘男子生而桑弧蓬矢以射四方,独奈何皋牢自制也。官家幸假便宜勿拘阂,不以其时极汗漫之观自广,犹谓国有人乎!’于是始为曲江、阁皂、化城、洪阳之游,则袁郡丞陶克践主之。已为文江、雪浪、武功、螺川之游,则甘观察子开、尹参军教甫主之。是以有《试游篇》。已为陪京、牛渚、润州、真州之游,则李通侯惟寅,欧水部桢伯,郭道人次甫,孝谦李季宣、闵素卿,山人吴孝甫主之,是以有《薄游篇》。已为天都、白岳之游,则汪司马伯玉昆弟、万侍御和甫、丁给事元父主之。已为武林、姑苏、严陵、信州之游,则王元美昆季、杨观察义叔主之,是以有《澹游篇》。已为匡庐、彭蠡、下雉之游,则中丞刘道徵、参知吴明卿、郡丞宋某主之志,是以有《美游篇》。已为新吴、虔州、玉笥、青原之游,则沈明府生予、顾郡伯朝肃主之,是以有《胜游篇》。所至历览名山大川,独往独来,穷日夕之力。属有会心,手提名镌诸石,将令后世知有朱仲子也。
士大夫有道德文章者,二氏之精其术者,咸从捧手,有所受焉。市井所指数,若酒人博徒鼓刀之侠,走马斗鸡之豪,靡不造请过从,如恐失之。草木鸟兽言语服食器用之异,仿子云少文故事,铅=(斩下木)而丹青之,奚奴囊隆隆起也。水乘==,陆乘篮徇,时担登蹑=,类贩夫。抑时披鹤氅,带小乌巾,曳杖徐步,望之如神仙中人。复效第五伦之称王伯齐也,自诡曰来相如,曰澹游子。问俗吊古,有慨于中,或歌或泣,人莫测其故。有识者目指之,此瀑泉王孙耳。瀑泉,君别号也。所侨寓久,则扈养厮役、乞人病子咸就之丐书画,酬应无所拒。持以入市,贾腾踊,求者滋众,几至脱腕。又跋涉水草,蒙犯霜露,食息不以其时,遂病矣。刘道征尝谓余:‘与贞吉游者,万里之外可无裹粮’。余亦调贞吉:‘君多材多艺,能事鬼神,其不免乎?’贞吉谓余:‘明兴二百年,而王子侯得纵观东南之美,出入无禁,实自我始。又幸得当一二钜公,附青云施声不朽,天之奉我赢矣。且吾游而冒相如,相如消渴无已时,吾病,固当取诸游篇汇之为《=(卷力)篇》。’三年而病稍起,更为胜游。后病,遂罢。
世知贞吉善文墨议论好游耳,而其操行一准于孝弟忠信。少时为竹隐公吮痈,吁天代请。复=(奎刀)其左肱和药,卒不起。哭踊无节,音声流喝而已。竹隐公故居业屡徙,贞吉复之。亭竹为僦客所斩艾无余,一夕更生。余观察德甫异之,赠之诗。掇诗中语,颜其亭“竹在”以志孝感。而食指繁,复构城东第奉母张淑人居之,颜其堂“喜遁”。潘安仁《闲居》不足道矣。令甲,母非嫡而子有爵者得以子爵封,有司率靳弗予。贞吉念张淑人且老,与诸弟请于朝,而张明成学士方里居,为书宗伯:‘非此母无此子,吾五世比邻,悉之。’宗伯乃疏请封淑人如令,而淑人春秋七十,适以初度日拜命,海内鸿生钜儒奉书礼,致殷勤,咏歌相属也。处群兄弟相怜爱,而事伯兄芾斯倍恭。从兄弋阳恭僖王故贤者,于群从中独礼爱贞吉。恭僖薨,无子,他王国视为奇货,贞吉内举不避亲:‘非吾伯氏谁可摄国者?’佥以为允。奏上大宗伯,报可,特下玺书属芾斯摄国事。而宗良老善病,赖贞吉数相慰藉,两人对客语次及贞吉,未尝不噫呜流涕也。袁淑人蚤卒,所举子谋 、趯,贞吉伤之,意不欲有逝梁伐笥者。而以不屑事家人产,乃有令内助王所举子谋 、谋 、谋卦。 、 美如冠玉而不能言,贞吉教之作画,都有致。卦才数龄,举止应对酷肖贞吉,伯仲则具体而微。贞吉万佞佛,,刻须菩提于门,日作礼焉。已筑欢喜庵,焚修其中,称了心居士。其病困可一年所,兄弟朋友来问候,谈笑自如。正月二十六日,揽揆之辰也,召诸子:‘吾旦暮人耳,置古石南极老人卧所,焚香自寿。’至二月二十二日,所苦寝笃,或泣下。众怪问故,呜咽而言:‘无状婴疾,不得终事母,是在诸弟、诸子。唯大人割不忍之恩,忽增感戚。’复抆泪而卧。会使者从蜀归,友人周国雍中丞为市木已美,众秘不欲闻。贞吉觉而自署其首曰:‘故人心动,我形将化。狸首=丛,从天而下。’已谓诸子:‘蒋笺来,吾有治命。’今所传《绝命帖》是也。诘朝盥漱举体更衣缟曰:‘吾其逝矣。’俄而所善栖霞老僧来,揖之令口诵往生咒,各合掌西向,坐良久而暝。贞吉生平为诸体书稍金佻,独《绝命帖》殊胜。死生大矣,杨王孙、袁夏甫、周坚伯、赵文楚辈岂不甚达,不闻其垂绝犹善临池也。明日友人程孟孺自玉山来,为之题铭旌,而用朱公叔仁轨例,私谥之曰清敏。贞吉与人交,推其长者,囗其短者,无数戏骄恣之过。居家子孙申申,童仆欣欣。有人缓急叩门,不以亲为解,岁入尽于供客。细故芥蒂,不设于中。假人不德不责,食人不使不役,以古人无贵贱贤不肖附之。远近哭而临丧者甚众。卒之三月,朝议更宗正条,科臣举博学好修、可应诏者十余人,贞吉与焉。三年而余移虔州,过豫章,拜贞吉像祠中。诸孤泣奉宗良所为状,请余铭曰:‘先子之命也。’手之唏嘘,属草未竟,无何坐谤,窜还又三年,幽冥之中负此良友矣。暑雨杜门,小露隙日,为绪正旧草,贻诸其子。贞吉卒万历己丑,距生之日岁在嘉靖辛丑,得年四十有九。葬椅桐山,大宗伯请赐祭,五子皆镇国中尉,娶妇皆封恭人,女某皆某主,孙女某皆某主,婚嫁俱闻家。此王孙家户所有耳,不足为贞吉重也。铭曰:表尔王子侯耶,而列诸逸民独行,夫谁曰不然?传尔文苑耶,而游侠、方伎、儒林其舍旃?吾采司马班范之凡悉被之,而犹有所未具者曰禅。而真龙种耶,龙合而成体,散而成章,举一隅胡得焉?
朱多炡多才多艺,是活跃在明万历年间的著名诗人和书、画家,与从兄多,多同被王世贞称为“洪都朱邸三”(参1卷一百八十寄《宗良王孙》书)。他“自束发被服儒术,多所旁觐古园史传记,发为声诗,藻雅瑰奇,为士林所争艳。而又明习国家故实,博通当世事务。”(参19卷四《无游编序》)故能“以帝室之亲,丁鼎盛之年,绩学袒身,慷慨下士,文名在艺苑,义声满中原。”(参30《文集》卷十《幻景庵记》)在宁藩朱氏八支当中,朱多炡诗书画造诣均出类拔萃。
朱多炡自幼“风神秀异”,李维桢的《弋阳王孙贞吉墓志铭》中言其:“五岁,口授书,辄覆诵无所遗脱。见客,客使属对,辄工”。“十岁就外传,习经生业,而心厌之。竹隐公更授六艺、老庄、左马、屈宋、李杜诸家言,大喜。令试为之,揽笔辄就,坐人皆屈。”稍长更刻苦力学,“又善篆隶八分行草诸书法,图画山水花鸟传神写照”(据鸿鸣自藏万历刻本李维桢《大泌山房集》一百三十四卷《弋阳王孙贞吉墓志铭》)及长,其诗书画名,更是名播于时。
《明史》所选宁藩寥寥几位人物中,朱多炡名列其中。
朱多炡的诗
朱多炡好游,且又擅诗,所游之处必有诗。李维桢说他:“贞吉游道日广,诗日工”。(见李维桢《大泌山房集》卷二十二《美游篇序》)并在《弋阳王孙贞吉墓志铭》中说朱多炡合南游:“曲江、阁皂、化城、洪阳”和北游“文江、雪浪、武功、螺川”所得诗而有《试游篇》;“已为陪京、牛渚、润州、真州之游”而有《薄游篇》;合“天都、白岳之游”和“武林、姑苏、严陵、信州之游”而有《澹游篇》;“已为匡庐、彭蠡、下雉之游”而有《美游篇》,“已为新吴、虔州、玉笥、青原之游”而有《游胜篇》;将此五游合称为《五游集》。并打算“取诸游篇汇之为倦游”,但终因“后病遂罢”。所幸经高僧雪浪洪恩(1545——1608)将其诸游篇汇之选定,故有《倦游集》(据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十月版《列朝诗集小传》闰集“宗室十人”《奉国将军多炡传》:“以《倦游》名其诗,高僧雪浪为选定”。)行世。
今《五游》、《倦游》二集均散轶难觅,惟从钱谦益辑《列朝诗集》闰五中,尚存有五古二首、七古四首、五律二十六首、七律十三首、五排七首、五绝二首、七绝十首,共得六十四首。
陈田辑《明诗纪事》甲=卷二下,选朱多炡八首,仅《游百丈山,闻余无旦过豫章阙展待先此奉答》一首不见《列朝诗集》。
朱多炡诗才清警,虽身居贵胄,而所作非朱邸中语。陈田引姚旅《露书》,举“其诗如‘帆冲山果洛,棹惹浪花腥’;‘野竹云千顷,田桑雨一犁’;‘野涧萍花积,田家芋叶香’;‘蜡屐黏香絮,单衣绣雨痕’‘山泉供水乐,秋叶呈春容’;又七言如‘林连北郭藏春色,水过东家作雨声’;皆兴到之语。”实指即兴之笔,却既自然而又韵致。
朱多炡的诗集虽今已难觅,但他在南昌,亦常与文人雅士结社唱和,地方志、及其它零星散秩的诗仍不在少数,这里介绍几首:
《寄丘二十二谦之》
丘郎一官一再左,手板三投三不可。进退艰如踯躅羊,功名涩似葳蕤★。
忆昔与子初结欢,觞泳★濯章江干。别来忽下阆中命,五马重歌蜀道难。
阆中君家旧浴域,父子分符如画一。耆旧摩挲去后碑,少年捃拾毛中绩。
纵有诗名于地间,那能相见一开颜。我擅秦声君楚舞,醉望城头千仞山。
君当疆仕不得意,我尚沈冥未知止。与君各自斗身强,四十头户已如此。
《游百丈山,闻余无旦过豫章阙展待先此奉寄》
我住浮云宫,君来天子障。寻山寻水各逍遥。看树看云重惆怅。谷口行歌日暮还,杖藜何处不青山。莫题风字朱门外,且听鸾言半岭间。
《春日怀张羽士》(张羽生名鸣凤,广西临桂人,万历壬子(1592)举人。工诗。)
言旋南岳驾,又作蓟门行。尊酒不为别,河梁空复情。
一官羁万里,十口寄孤城。日暮春云起,相思处处生。
《问巍甫姪疾》
海上何人说禁方,科头长似嫩嵇康。穿林雨暗荣烟绿,隔院风微药草香。
转向病中怜故旧,谁从身后定文章?闭门不问春多少,静看飞花坠满床。
《拨闷》
雨暗春城十万家,强★髹几到 妻鸦。峭风欲阁游人履,吹尽墙头奈子花。
《送梁传云从襄阳将母南带》
夫人城外汉江平,逐子南回五两轻。路出鄢邙频雨寻,槎头鱼贱简初生。
《送王姬还芝城》
糜芜芽碧柳丝黄,来往扁舟就沈郎。一掬宫宁清浅水,凌波不怨洛川长。
《湖口县》
湖水澄清江水浑,江烟湖霭易黄昏。请看湖口江心月,一片寒光照县门。
《过永叔郊居二首》
雄鸠啼不歇,客散送黄昏。蜡屐黏香絮,单衣绣雨痕。
炊烟寻去径,社鼓望前村。半道牛车至,争驰入郭门。
《移居二首》:
一 屋上青山半隔城,门前林木有余清。林连北郭藏春色,水过东家作雨声。
薄禄藜羹堪养老,闲身竹素最钟情。人嘲寂寞扬雄宅,自笑玄经草未成。
二 几车书籍重新霆 ,绕架殷勤手自编。一世蠹鱼同出入,千秋鸿宝足留连。
挥毫隔竹萧萧雨,洗墨临池澹澹烟。熟读《离骚》还痛饮,颓然犹籍古人眠。
《除夕咏怀二首》之一:
意气因寒劲,生涯与岁穷。蓬蒿憔悴地,明日也春风。
《同集贤士湖上》
“湖山看不厌,秋尽最宜人。枫叶经霜醉,苹花过雨新。
萦回盘马客,潇洒好鹅宾。携手论文处,行藏已出尘。”
《龙沙》
龙沙驻跸地,皇祖纪南征。草昧君臣定,壶浆父老迎。
平临章贡水。远视灌婴城。今古雄图在,低徊落照明。
《送龙君御北上》(龙膺字君御,湖广武陵人,万历庚辰(1580)进士,出为徽州府推官。万历丙戌(1586),朱多炡来游“天都白岳”至歙,与龙膺相遇,时龙膺即将卸任北上,故作此诗以送之)
蓟北三千里,扬帆复此行。水程时序易,身计羽毛轻。
玩世安穷达,移官任圣明。离心并芳草,日夜为君生。
《泊长荡》
蒹葭一望暮苍苍,长荡湖头烟水长。怪道今朝枫叶尽,夜来七十二桥霜。
《过余干》:
余干城头云泊天,琵琶洲下水如弦。推蓬理咏随州句,落日平沙似往年。
《题苏廷尉子仁写程征君君衡北溪幽居图》七言古:
新安溪水清绝尘,轻=(舟刃)不可数鱼鳞。溪边直钓非渔父,溪畔幽居有逸民。
风扫波纹绉成縠,雨过溪毛细如发,欲雨先嘘白岳云,层波碎泻黄山月。
廷尉先生今虎头,赠君僻纸写沧州。只知看画矜幽胜,忘却身从画里游。
《咏宗良兄斋头佛手柑》
春雨空花散,秋霜硕果低。牵枝出纤素,隔叶卷柔荑。
指竖禅师悟,拳开法嗣迷。疑将洒甘露,似欲揽伽梨。
色现黄金界,香分肉麝脐。愿从灵运后,接引证菩提。
《列朝诗集小传》评价其:……善诗歌……语皆有致。尝轻装出游,变姓名为“来相如”,远览山水,踪迹偏吴楚之间。尝偕吴明卿入吴,访王伯榖于金阊,王元美于=(合下艹)山。归而掩关却扫。以《倦游》名其诗,高僧雪浪为选定。
《明诗纪事》专引诸家评论言其诗曰:
姚旅《露书》:“豫章王孙贞吉负时名,慕孙太初,亦易姓名曰来相如,字不疑,浪迹吴、越。其诗如‘帆衡山里落,棹惹浪花腥’,‘野竹云千顷,田桑雨一犁,’‘野涧萍花积,田家芋叶香’,‘蜡屐黏香絮,单衣绣雨痕’,‘山泉供水乐,秋叶逞春容。’又七言如“林连北郭藏春色,水过东家作雨声,”皆兴到语。
《笔精》:“贞吉王孙《过余干诗》云:“余干城头云泊天,琵琶洲下水如弦。推蓬理咏随州句,落日平沙似往年。”“谢在杭宿弋阳云,群峰回合俯清溪,寂寞荒城古渡西。惟有女墙秋月在,只今犹照夜乌啼。”二诗皆用刘随州句,略无痕迹。
朱多炡的绝句,徐兴公勃(加火)大家赞赏。称之为:“国朝宗藩之诗,宁府为盛。诸王孙以诗鸣者,多炡、多贵(加火)其著者也。多炡绝句清逸,多贵(加火)属对精工。”(据《明诗纪事》卷二上徐勃(加火)《笔精》选朱多贵(加火)诗所列诸家的评论。)
田(陈田)在按中评价道:“贞吉王孙诗才清警,徐兴公称其绝句,固是玄赏。”
朱多炡的文
朱多炡的文极少见,鸿鸣仅得其一。
据《江西通志稿》载,朱多炡有《瑞经记》一篇,藏赣县田村镇老街契真寺(据《同治府志》)。
契真寺为汉代古刹,始建于东汉恒帝年间,初名“弃假寺”,后名“契假寺”,复改“契真寺”。“弃假寺”初建于田村村北天丛山,相传汉代有十八儒生投宿于寺,后人亡,惟遗此经。李元鼎《募建瑞经阁疏》云:“传有十八儒生投宿,次晓不见,遗此经,中多水忏文,间从万千佛菩萨及藏经名号。古译坚栗为藏经纸无疑,墨光炯炯,字画端丽,共十八卷,遂曰罗汉所书,故称罗汉经、佛名经、瑞经。”
朱多炡《瑞经记》全文如下:
“万历戊子秋,予寓故人张伯辅虔之太平山太平庵,时有客僧可先者,姑苏戴氏子也。机锋警敏,宗教条达。庵僧远延之来,将取下元日于登坛说法,六时焚诵之余,得与跏趺而语,语次及田村契真寺,有佛名经甚异云,侍者某甲云:寺灾此经飞入储潭,有直指使者,夜见舟底火光,知为宝气,命泅者得之。初将为砖,久视之为此经也。乃送归寺宝藏之。某甲云:无何,闻于宁邸,亟索去。邸有梦警,乃归寺中。某甲云:传说常有十八儒生投宿于寺,次早=开,而诸儒灭影,惟此经灿烂在座,遂称为十八罗汉所书。某甲云:昔里中两少年,寄住寺寮,久之翦去此经首尾序文,梵史参悟有得,因弃家去,莫知所终。四者不齐,要皆传会而神其说者,明日顾朝肃使君枉驾山中,因语其异,欲望就观,使君以舟车至,斋沐将发,适=暑复溽,不堪登=,使君趣遣取经,往回水陆二百余里,启行之日,田村远近少长,望四阁上有五色瑞光,寺僧不知觉也。明日田村之比丘尼邬浦索迦、邬浦斯迦长者,长者子善知识大众人等拥护经来,予得掩关遍翻焉。经十八卷,载诸佛名一万五千,次竖发露文,次竖发愿文,首无序文,尾无回向,其翦去首尾之说,或有之矣。书法全用偏锋,是前代藏经之墨派也。墨气黝厚,非李廷=之烟不能。纸茶腊色,其表里厚薄与藏经纸同,无金粟山福寿院勾当赐紫诸印记,其文为三藏菩提流支在胡相国秦太上文宣公第译流支天竺人也。经必藏经中之一支耳,首云:华作劫一亿百千万佛,今之学人惟知过去庄严劫,见在贤劫内有七佛二十八祖,七佛二十八祖之外无闻焉,岂必七佛之上,有万五千佛,万五千佛上有一亿百千万佛邪。学人于此,得毋豹窥蠡测之叹哉。藏经寺中不记夏腊,凡几,计每藏田村缁素有祷,则焚香瞻礼,雨则雨,阳则阳,有疾苦者请迎至宅,可以镇恶。应如影响,一方赖之。予因次其=者至今灵瑞之迹,以归田村缁素奉之为保障焉,且云已新一阁,请予题其榜曰瑞经,缘其言为瑞经记云。”
朱多炡的《瑞经记》详细记述了契真寺“瑞经”的传说,又记述了该经的面貌和功效,还记述了自己与该经的缘分,同时还让后人得知,朱多炡还为该寺书写了“瑞经”榜。
朱多炡的画
朱多炡是活跃于万历年间一位颇具特色的画家。《南昌县志》载曰:“朱多炡……画山水善摹古迹,其云山一派。得二米之神,脱画家径蹊。”
族侄朱谋=(上西下土)编撰的《画史会要》说朱多炡:
兼精绘事,见古名人墨迹一再临之,如出其手,……山水得二米家法,写生更妙,词人之笔,寄情点染,画家蹊径,脱略远矣。
所谓“云山一派”,当指后世所谓“云间”画派,是明末以沈士充、萧云从 为首的山水画派。沈士充师从宋懋晋和赵左。其山水画用笔邱壑倩葱,皴染淹润,流畅疏松,以骨法用笔为胜,墨色清润苍莽。《明画录》评为“清蔚苍古,运笔流畅,格韵并胜”。萧云从早年宗倪云林、黄子久法,后转法与沈周相类。其主张为“画家一要人品高,二要师法古”。朱多炡善临古人墨迹,“一再临之,如出其手”,正是“云山”一派的主张。后“山水得二米家法,写生更妙。”更重要的是,他以词人之笔,寄情点染,“故能尽脱画家蹊径”走上完全的文人画道路,这对其儿子朱谋乃至后来的孙子八大山人来说,不可谓影响不大。他的书画,虽存世极少,但还能见其画风之一二作品。其传世的作品有花鸟、山水各一幅。花鸟为北京故宫博物馆所藏金笺设色:
《荷花野凫图扇页》(见图,故宫博物院将署年“丁卯”后推了一个甲子,误作天启七年公元1627,该年距朱多炡去世已38年)
款署“丁卯”,为明隆庆元年(1567),是朱多炡27岁时的作品。
山水为无锡市博物馆藏:
《为文桥作山水扇页》
署“丙子”款,为万历四年(1576)朱多炡36岁时的作品。
其友人的诗文别集中,亦常能见到有涉朱多炡画目的诗句,现就所知例举如下:
为方清臣摹元人临本:
《西园雅集图》
欧大任《画西园雅集图后》有云:“豫章朱同伯氏家藏有元人临本李伯时《西园雅集图》,同伯之侄贞吉氏为吾乡方君清臣摹此卷。”又曰:“贞吉博古多饣,临写逼真,其高风逸韵,奚减当时诸君。”(参30《文集》卷十九)。
为欧大任作:
《苜蓿斋图》(“苜蓿斋”是欧大任于嘉靖末任江都学正时在廨西葺理的一个“小斋”,见欧大任所撰的《苜蓿斋记》,参30《文集》卷八)欧大任在《答朱贞吉书》有云:“《苜蓿斋图》嘉贶也。题染瑰丽,情致缱绻,风流跌宕,大江以西,贞吉标鲜,不可及矣。山房得此,岂数珊瑚木难耶?”(参30《文集》卷二十二)
为徐中行作:
《五岳图》。
徐中行《谢王孙贞吉以铜章、五岳图见遗二首》,其一云:“公子翩翩侠丈夫,可因晋鄙夺兵符。开缄飞出烟霞色,紫绮囊中五岳图。”(参24卷三)
为吴国伦作:
《云出溪山图》
吴国伦《寄怀贞吉宗侯二首》,其二云:”生绡七尺莹如霜,彩笔亲题寄夜良好。一片溪山云里出,依稀坐我辋川庄。(参18卷五十四)。
为喻均临元人张伯雨:
《蕉石图》
胡应麟(1551-一1602)“为邦相题蕉石图”题下注:“图出元人张伯雨,贞吉所临。”(参20卷三十五)。
为胡应麟作:
《滕王蛱蝶图》
胡应麟《江右王孙贞吉以书兼画见贻,赋化寄谢》前半首云:“浩渺风岁色徂,遥传尺素到江湖。谁夸特进凰笔,自写滕王蛱蝶图。”(参20卷四十九)。
以上所列虽仅为画题,但从众人的评语中,多少能对朱多炡所的画有所了解,已能从这些评语中看到世人对其画的评价。从现存朱多炡所遗留的作品来看,他的绘画作品,既有临古人之山水,亦有创作之花卉虫鸟,更有工笔重彩。
与宁藩王孙及朱多炡交往甚密的詹景凤(詹景凤,字东图,号白岳山人。明隆庆万历间休宁人。以南丰掌教,入为吏部司务,作草书变化百出。又画墨竹、山水等。在《詹东图玄览编》有:“在豫章宗侯匡南拱 家……匡老又藏有铁门限墨迹数行”和“予在豫章时,过宗候贞吉,”等语,足见其与宁藩王孙过往甚密的程度。)评其画论说:“豫章王孙多炡仿道复画花。”“有韵”而且“有致”(据詹景凤《詹氏理性小辨》卷四十一《画旨下•莫云卿、顾正谊》条)。
据记载,朱多炡曾在团扇上还作过一幅《蝉雀图》,并在一首写给欧大任的《别何主臣之金陵,兼柬欧水部》诗中提及此画:“桂树来攀雪满枝,芙蓉去采月临池。凭将蝉雀新团扇,乞与江东水部诗。” 欧大任则在《欧虞部集》七十九卷之《秣陵集》卷八《题朱贞吉蝉雀画扇》中说:“东吴顾陆让精工,曾赐庐江小褚公。敢与滕王论蛱蝶,西山南浦柳丝风。”
由此可知,朱多炡所画扇面,不仅为工写兼备的重彩,且“敢与滕王论蛱蝶”,可与滕王之“蝶派画”(“蝶派”画为滕王所创)媲美。从朱多炡又为胡应麟作《滕王蛱蝶图》而推测,朱多炡所作“蝶派画”不在少数,或云朱多炡宗“蝶派”亦不无理由。可惜今只留其诗和画名,画迹难见,故不敢妄言。
朱多炡的书法
《书史会要续编》和《书画史》均说:
“朱多炡……诗才警敏,常轻装游览吴越,所至倾坐。家居以精铁冒门阈,宾客杂沓,未几复=(钅谷)。兼精绘事,行草宗米南宫,杂以古字,自成一体。
朱多炡的书法,时人评价他与从兄朱多贵(加火)“并以能书名”,“多贵(加火)法文寿承,多炡法休承;而多贵(加火)较稳,多炡较秀。”(据詹景凤《詹氏理性小辨》卷四十《书旨下•朱多贵(加火)》条)
朱多炡有一位工书法的好友程应魁(朱多卒的第二天,程应魁就“自玉山来为之题铭旌”,可见二人友谊的深厚。朱多曾“以邛竹杖寿程孟孺舟”,有贺诗五言一律),又名福生,字孟孺,玉山人,篆分真草,无一不工。他“篆法寿承,分法征仲”(参29卷四十《书旨》下)与“多法休承”堪称文氏同门的私淑弟子。又文嘉(1501-一1583)是他的季弟多的忘年交,到过南昌,曾为我所辑《友雅》作序。朱多或与文嘉有直接交往。(梅守箕《梅季豹居诸一集》卷五有“送贞吉将军入吴文次公”五律一首,作于万历癸未(1583),“文次公”即文嘉正于于是年故去。此可证朱多与文嘉曾有交往)。其作品传世的极少,今知五件:
一件在台北故博物院,为该院所藏陆治《设色山水卷》的引首“溪山余霭”隶书四个大字(见图),该题虽未署名,但钤有“谦谦贞吉”和“多炡”二方印章。
另一件为日本所印《明贤尺牍》上册卷前的“弘正名翰”四字篆书题笺(见图),起首钤为:“瀑泉”朱文长圆印;款识为:“南州朱多炡题”,又钤印二,一为白文方印“贞吉父”,另一为朱文方印“雕虫馆”。
第三件为万历癸未(1583)年中秋书于江苏镇江的《焦山雷轰崖碑》,楷书:“万历癸未中秋,南州朱贞吉同真舟李伯茂、叔茂,新安吴康虞,云从闵寿卿赤脚来游……”
第四件,万历戊子(1588)秋为赣县田村契真寺书《瑞经》榜。
第五,《墨谱序》。《墨谱序》一篇,载于方于鲁辑《方氏墨谱》(据明万十六年(1588)美荫堂刊本),文为李维祯撰,“南州朱多炡书”,钤印:“====王子”。该《墨谱序》前有“万历己丑二月初五日”王樨登和“泰昌庚申长至日北海吸墨斋主人冯珣季韫甫书”,后有“丁亥长至日”、“万历戊子里人潘之恒记”等序文。故知朱多炡《墨谱序》当书于万历丁亥(1587)至万历己丑(1589)之间。
朱多炡的篆刻
朱多炡亦擅篆刻。胡应麟《王孙贞吉以手镌印章寄惠走笔奉答一首》云:“遥遥双玉佩,赠我意何殷。石鼓周王篆,金泥汉帝文。蛟螭寒压雾,科斗暗藏云。万古勾嵝碣,何时一对君。” 并曾为徐中行治铜章,并在诗中说其治印为“公子翩翩侠丈夫,可因晋鄙夺兵符”。(见徐中行《谢王孙贞吉以铜章、五岳图见遗二首》)
朱多炡所制印章今多有不知,仅见其自用印章九枚:
“贞吉”朱文长方印。
“南昌瀑泉”朱文方印。
“弋阳王孙”白文方印。
“谦谦贞吉”。
“多炡”。
“瀑泉”朱文长圆印。
“贞吉父”白文方印。
“雕虫馆”朱文方印。
“同姓诸侯王子”白文方印。
朱多炡“石鼓周王篆,金泥汉帝文”,并与当时的篆刻家何震有交。
欧大任《欧虞部集•秣陵集》卷八有《送何长卿往江西兼询同伯、宗良、贞吉、孔阳诸宗侯三首》,其一云:“南来居士得何颙,篆学秦斯隶汉邕。一舸图书前路去,大江秋色照芙蓉。”其时当在万历九年(1581)秋,欧大任于南京送何震前往南昌的赠别之作。朱多炡亦有《衷诚孺、姜尧章载酒邀何主臣同饮》五律一首,又有《别何主臣之金陵,兼柬欧水部》七绝一首云: “桂树来攀雪满枝,芙蓉去采月临池。凭将蝉雀新团扇,乞与江东水部诗。”(参32《闰集》五) 可知欧大任在何震来江西为之介绍宁藩王孙,而朱多炡则在何震回南京时,特为欧大任作《蝉雀团扇》。据前后诗意,何震于万历九年“大江秋色”来南昌,返南京是“桂树来攀雪满枝”,在南昌逗留当有半年之久,此一期间,诗书画印两人当有不少交往。
何震(1535—1604),字主臣,一字长卿,号雪渔。婺源人(一说休宁前街人)。“传文寿承一种,解散局束,旧章天趣超然,故是独造,且复出蓝”,“以高雅游名公卿间,工金石篆刻,海内图书出长卿手,争传之。”( 据万历《休宁县志》)“故工书法,独时时刻琢古文篆隶,进诸王侯所。”(据方杨《方初庵先生集》卷六《送何生序》)晚年寓居南京,一生以刻印为生。
此外,汤显祖有《讽瀑泉王孙四游诗》一首:“好诗清浅世人留,庐岳归来即倦游。石架题名烟月里,海风吹尽瀑泉秋。”
从汤显祖的诗对朱多炡书房“石架题名烟月里”的描写中可得知,其 “烟月里”的“石架”,显见是朱多炡的收藏,这又多少透露出,朱多炡在篆刻之余,还酷好奇石。
朱多炡的交游
朱多炡“雅擅诗翰,遍交海内贤豪。”(参26卷九《竹在亭记》)其交结者,亦大多为诗人。在南昌,朱多炡与时人诸七子结成“南州社”唱和,先后与李维祯、欧大任、吴国伦、方士功等名士往来。
朱多炡与李维祯。
李维祯(1547——1626)字本宁,京山人。隆庆二年(1586)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修撰。博闻强记,与同馆许国齐名,馆中为之语云:“记不得,问老许;做不得,问小李。”累迁陕西右参议、提学副使、布政使。天启初,以布政使家居,年七十余。召修《神宗实录》。累官礼部尚书,晋爵太子太保,告老归。卒于家。维桢性平易阔达,文章弘肆,卓负重名垂四十年,《明史》、《文苑传》将他与唐寅、文征明、徐渭、王世贞、董其昌等同列。有《大泌山房集》一百三十四卷,及《史通评释》等,《四库总目》传于世。其《大泌山房集》保存了大量有价值的人物传记。
朱多炡与李维祯有厚交,李维祯不仅为朱多炡的诗集写过序和墓志铭,两人还于万历丁亥(1587)至万历己丑(1589)之间,为方于鲁辑《方氏墨谱》合作完成了《墨谱序》。
朱多炡与詹景凤。
詹景凤(1520——1602),字东图,号白岳山人,又号大龙宫客等,安徽休宁流塘村人。隆庆元年丁卯(1567)举人,始任江西南丰教谕,万历十六年戊子(1588)迁南京翰林院孔目,擢南吏部司务等。詹氏家族几代好古,收藏字画古玩甚丰。善山水,师黄公望、倪瓒,以书法笔意画竹。书学二王,狂草极富变化,不拘泥古法,似有神助,自书诗集《北严寺诗》有二王遗风,婉劲贯通,纵逸练达。除以书法著称于世外,一生著述颇丰。有《画苑补益》、《詹氏小辨》、《东图元览》、《六纬撷华》等传世。
朱多炡与詹景凤有交见《詹东图玄览编》,该书载有:“在豫章宗侯匡南拱=(木桶)家……匡老又藏有铁门限墨迹数行”和“予在豫章时,过宗候贞吉,”等语,足见其在南丰任教谕时与宁藩王孙过往甚密以及与朱多炡的交往。
朱多炡与欧大任。
欧大任(1516——1596年),字桢伯,号仑山,广东顺德陈村人。年四十七,始获选优贡出仕,历任江都训导、光州学正、国子监助教、大理寺评事,后官至南京工部郎中。以诗歌名世,王世贞将梁有誉、黎民表、李时行、吴旦与欧大任并称为“南园后五子”。所著有《虞部集》二十二卷。
欧大任于万历二年甲戌(1574)北上过南昌,写有《朱宗良、方士功、朱贞吉、朱巍甫、朱佳甫、赵修甫、喜邀集竹在亭分得秋字》七律一首,并在朱多炡家园内的“竹在亭”与诸王孙等人曾有 “称诗七子尽风流” 的欢聚(“竹在亭”为朱多炡位于南昌城东弋阳王府家园内景),后朱多出游南京,欧大任有《同李惟寅载酒江上访朱贞吉得村字》、《送贞吉游吴下因酬原韵》、《十日朱贞吉、李本宁、汪子建、朱在明、叶茂长、汪仲淹、谢少廉、俞公临、毛孙虎丘枉饯,得新字》和《传吴县、曾长洲乌徐园,同李本宁、朱贞吉、张幼于、许子鸣、高子高赋别,得门字》等诗。
朱多炡为其作有《苜蓿斋图》和《蝉雀图》。并有《别何主臣之金陵,兼柬欧水部》诗。
欧大任在《答朱贞吉书》及《题朱贞吉蝉雀画扇》诗中评价朱多炡的画:“题染瑰丽,情致缱绻,风流跌宕,大江以西,贞吉标鲜,不可及矣”和 “东吴顾陆让精工,曾赐庐江小褚公。敢与滕王论蛱蝶,西山南浦柳丝风。”足见其即知朱多炡其人,又是朱多炡画的知音。
朱多炡与方士功。
方士功•来崇,或称束崇。字士功。江西新建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历官安徽无为知州(治今安徽无为县),员外郎。着有《初政纪录》、《元隐轩诗文集》。朱多炡与方士功有交见欧大任《朱宗良、方士功、朱贞吉、朱巍甫、朱佳甫、赵修甫、喜邀集竹在亭分得秋字》七律一首,可知方士功于万历二年甲戌(1574)曾在朱多炡家与诸王孙等人欢聚。
朱多炡与吴国伦。
吴国伦(1524——1593) 字明卿,号川楼子、惟楚山人、南岳山人等。武昌府兴国州尊贤坊人(今湖北省阳新县浮屠镇吴智村)。嘉靖二十八年(1549)中解元,嘉靖二十九年(1550)取进士,授中书舍人,擢兵科给事中。1555年因得罪严嵩,被贬为江西按察司知事,后调南康推官,二年后弃官归里。严嵩事败后,被重新起用,先后任建宁同知、邵武知府、高州知府、贵州提学佥事、河南左参政。晚年辞官回乡隐居,着书立说。
吴国伦是明朝嘉靖、万历年间著名文学家,与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等七人并称“后七子”。 当时求名之士,有“或东走太仓(王世贞),或西走兴国(吴国伦)”之称,是 “名播天下”(见《明史•李攀龙传》)的人物。
吴国伦与朱多炡有交见吴国伦《甔甀洞稿》卷之五十五《赠传神者黄生,兼寄友人朱贞吉》,卷之五十六《哭贞吉宗侯二首》、《贞吉过访》、《赠贞吉》等诗。
朱多炡为吴国伦作《云出溪山图》,故吴国伦在《寄怀贞吉宗侯二首》中云:“生绡七尺莹如霜,彩笔亲题寄夜郎。一片溪山云里出,依稀坐我辋川庄。”
朱多炡与徐中行。
徐中行(1517-一1578)字子舆,一作子与,号龙湾、浙江天目山长兴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初授刑部主事,历员外郎中,出为汀州知府,改汝宁。后谪长芦盐运判官。迁端州同知、山东佥事、云南参议、福建副使、参政等职,累官至江西布政使。为“后七子”之一,著有《天目山堂集》20卷,《青萝馆诗》6卷。
朱多炡与喻均。
朱多炡与徐中行有交见徐中行《谢王孙贞吉以铜章、五岳图见遗二首》。朱多炡为徐中行治铜章,又作:《五岳图》,故徐中行在诗中既称赞朱多炡的印章又说朱多炡的画:“公子翩翩侠丈夫,可因晋鄙夺兵符。开缄飞出烟霞色,紫绮囊中五岳图。”
喻均,新建人,隆庆进士。官至按察使副使。尝与刘元卿同撰江右名贤篇。有万历刻本《江右名贤編》二卷行世。
朱多炡与喻均有交见胡应麟题朱多炡为喻均所作《蕉石图》下注:“图出元人张伯雨,贞吉所临。”
朱多炡与胡应麟。
胡应麟(1551—1602),字元瑞,更字明瑞,号石羊生,别号少室山人。金华兰溪县城北隅(今浙江金华)人。父僖,历官刑部刑主事、湖广参议、云南佥事。胡应麟5岁读书成诵,9岁从乡间塾师习经学,特爱古文辞。稍长,能撰各体诗篇。万历四年(1576)乡试中举。会试不第。曾随父北上南下,沿途吟咏,见者激赏。所交皆海内贤士豪杰。有“天下奇才”之誉。时王世贞执词坛牛耳,对其推崇备至,列为暮年所交五子之一。世贞卒,乃入戏曲家汪道昆主持的白榆社。道昆卒,即主持词坛,大江以南皆翕然宗之。性孤介,厌薄荣利,自负甚高。晚年益肆力于学。于县城内思亲桥畔筑室号“二酉山房”,藏书4万余卷,专事著述。有《少室山房笔丛正集》、《少室山房类稿》等37种347卷。
朱多炡与胡应麟有交见胡应麟《为邦相题蕉石图》题:“图出元人张伯雨,贞吉所临”。朱多炡又为胡应麟作《滕王蛱蝶图》并赋诗《江右王孙贞吉以书兼画见贻,赋化寄谢》。
朱多炡后“尝变姓出游,踪迹遍吴楚”,于万历癸未(1583)中秋,同真州李伯茂、叔茂,新安吴康虞,云从闵寿卿,山僧明逸,到江苏镇江焦山雷轰崖“赤脚来游”(据江苏镇江焦山雷轰崖焦山碑林《明朱贞吉•多炡等题名碑》),其交人物,今所知仅有:
吴康虞,此人生卒不祥。董其昌在题《龙眠山庄图》时称其为“吴康虞太学”。 吴国伦《甔甀洞稿》卷之五十六有《题吴康虞跌坐小像》,卷之六十五有《阻风白沙河,吴康虞、程康伯携具过访,舟中同羡长叔嘉伯暨士儿小饮,即事分得来字》,卷之十九有《泊真州方憲成丁南羽吴康虞具見訪同仲美伯符舟中談詩酬贈一首》。又曾见有“龙香剂”墨一面,署行楷书“明万历甲辰年歙吴康虞造”(见“龙香剂”墨,其墨一面曰“龙香剂”,一面曰“十笏斋”篆书,两旁行楷书“明万历甲辰年歙吴康虞造”,墨重四钱五分)可知吴康虞能制墨,其墨名为“龙香剂”。
闵龄,字寿卿,新安人。曾为茶商,万历间诗人。有《闵寿卿诗集》后代有评论其诗云:“集中五言律诗最工,精实雅正,一洗虚娇纤佻之病,在同时可称杰出”。
《朱多炡有《送闵寿卿之金山》五律一首,又在万历癸未(1583)中秋,同朱多炡游焦山雷轰崖。可见二人交谊不浅。
方于鲁,初名大激,后以字行,改字建元,安徽歙县人。初学诗文,汪道昆与之联姻,招入丰干社,奖饰甚至。后得程君房墨法,乃改而制墨,为明朝一代“墨圣”, 所制墨以“九玄三极”最佳,被誉为“前无古人”著有《方氏墨谱》六卷。朱多炡为其书序一篇,当与其有交并对其有较深的了解。
汪道昆(1525-1593),字伯玉,号南溟、太函,明代歙县松明山人,嘉靖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任义乌县令时,组织民众练武,世称义乌兵,人人能投石超距,后备兵福建沿海,与戚继光招募义乌兵破倭寇,因升为司马郎,累官兵部右侍郎,乞养归。曾与李攀龙、王世贞辈切磋艺文。世贞称道昆为文简而有法,于是名声大起;因世贞也曾在兵部任职,所以天下称“南北两司马”。有《太函集》和杂剧《大雅堂乐府》。时人评其杂剧:“清新俊逸之音,调笑诙谐之致”,为剧中“上品”。
朱多炡于万历甲申(1584)五月后有游歙县、太仓等,并得以结交汪道昆、汪道贯兄弟及万和父国钦、丁元父应泰等。汪道昆有《招李太史、朱少仙入社》五古一首。又有《朱少仙、李太史枉过东郊留宿扈驿行宫》、《端午陪朱少仙、李太史集王将军园》和《暑日饯李太史、来少仙,喜李孝廉季宣至》七律各一首。(朱少仙、来少仙均指朱多炡)。此次出游所交人物如下:
王世贞有《中秋夕,成伯、寅叔、孟复揣酒龠园,楚人李本宁,来不疑辈在焉,颇具鼓吹之乐,得一首》七律。
周光镐(1536——1616),字国雍,号耿西,潮阳峡山乡人。嘉靖43年举人,隆庆5年进士,历任宁波府推官,南京户部主事,吏部员外郎、郎中,顺庆知府。博学多才,著作等身。与明先贤薛侃、翁万达、郭之奇合称为明代潮州四家。朱多炡与周光镐又交,曾写有《周国雍参藩寄红罽衣赋此为谢》(据钱谦益《列朝诗集.明诗卷》闺编第五)并在南京加入周光镐的诗社“白社”(见周修东《周光镐丛考》)
熊敦朴,字茂初,号陆海,四川富顺人。与周光镐同年进士,时为南京礼部郎中,后官至贵州参议。朱多炡有《熊茂初请假还蜀,过约景庵,同孔阳弟酌之,限“歌”字》:“休将白社埙篪调,听作瞿塘滟滪歌。” (见《列朝诗集》)其“白社”为周光镐在南京的诗社。
李言恭字惟寅,号秀岩,盱眙(今属江苏)人。明开国功臣、太祖外甥曹国公李文忠八世孙。万历三年袭封临淮侯,以勋戚留守南京。工诗,有《贝叶斋稿》。卒于万历二十七年。有《贝叶斋稿》、《青莲阁集》和《日本考》等传世。
郭第字次甫,长洲人,隐居焦山,人又称“五游山人”。隆庆间淮安知府陈文烛特为郭次甫筑“招隐亭”一座,作为其“觞咏之所”。常与人诗酒相酬,与王世贞、董其昌均有交。又与汪道昆、龙膺、汪道会、道贯、郭第、丁应泰、潘之恒七人于万历八年(1580),结成白榆诗社。后李维桢、屠隆、徐桂、胡应麟、周天球、余翔等先后成为白榆诗社成员。
彭修翼,长山人,字凌汉,万历武进士,官至临清参将。徐鸿墟攻陷邹、腾。修翼与他大战十四皆捷。
李字季宣,仪真人,万历癸酉(1573)举人。汤显祖有《寄李季宣》、《真州与李季宣》等诗和《青莲阁记》一文记其事。
王世懋(1536-一1588),字敬美,别号麟州,又号损斋,或曰墙东生。江苏太仓人,嘉靖进士,累官江西参议,太常少卿。王世贞之弟,好学善诗文,专精古文辞,著述颇富,而才气名声亚于其兄。
王世懋与朱多炡有交见王世懋《德甫、用晦、贞吉揣章江舟中分赋诗》、《赠贞吉王孙来不疑姓字行》有句云:“物外行藏眉宇在,天涯消息姓名非。江山竞献新毫素,宇宙从呼大布衣。”又有《赠贞吉宗侯》七律一首,“谁标秀色豫章湄,群从翩翩故尔奇。画就虎头频得句,书成尾自刊碑。”
俞安期(1548-一1627后)俞公临,名策,改名安期,字羡长,江苏吴江人,徒阳羡(今江苏宜兴),老於金陵(今南京)、尝以长律一百韵投赠王世贞,世贞为之倾倒。亦工书。《有《李本宁、来不疑、汪仲淹游洞庭山,余候之吴门,先寄此诗》七律一首,题曰:“李本宁、来不疑、汪仲淹结为汗漫游,比至吴中,而不疑、仲淹先别西归。余揣歌人乌之虎丘,分得装字”,俞安期在饯别之余,而有诗句云:“同里烟霞万里粮,秋风有客自怀乡。”
释洪恩(1545-一1608)字雪浪,金陵黄民子,报恩寺无极法师之徒,工诗。朱多炡有《寄答恩公,时间友人盛仲交之讣》五律一首,以“江右贫支遁”称之。
朱多炡于万历丙戌(1586),还有“匡庐、彭蠡、下雉之游”。其所游之诗,后经“高僧雪浪为选定”而有《倦游集》。
朱多炡远游归家后,虽“晚病羸不废吟诵”但仍潜心诗作。这一期间,朱多炡与汤显祖亦有交,《汤显祖诗文集》卷十七•玉茗堂诗之十二《过贞湖王孙问疾》一诗中,便说:“帝子阁中宁献王,神仙开国多文章。龙孙斗西实宗老,一时贞吉还宗良。”该诗约作于1598至1616年间,其时朱多炡已去世。但从汤显祖在诗中对已去世的朱多炡念念不忘的情感来看,朱多炡与汤显祖有交是可以肯定的。《汤显祖诗文集》卷十九•玉茗堂诗之十四还载有《讽瀑泉王孙四游诗》,诗曰:“好诗清浅世人留,庐岳归来即倦游。石架题名烟月里,海风吹尽瀑泉秋。”其“庐岳归来即倦游”,将朱多炡晚年的境况以及其的交往,交代得更加明白。
朱多炡虽“薄禄藜羹堪养老”但“晚病羸”,有时甚至急用“三两”“四两”。
在詹景凤《詹东图玄览编》一书中,记述道:“予在豫章时,过宗候贞吉,见有米海岳云山一纸幅。上有倪迂题。后复过其人,借观三日又题。予时几得之。盖贞吉欲售急也。所值不过四两。议定,将遣人往取。而买古董吴治踵至。立与五金去矣。”又“豫章王孙家有持旧拓绛贴一部来易者,于中缺名臣数章,余俱全。装潢乃是元装。索值仅三两,予立与三两。其人得之喜过望去,而鬻古董吴治会过予,予出示之。吴惊曰:此百金物,从何得来。予与语其人,吴遽辞出,遂踪迹其人,与六两。诡令来取,曰:家奴窃出属予易,今事露,主人方操之急。顾见还。予即还之。其人径送吴所。适刘贾叔在,贾叔过予,具言吴得古帖。予告以其故,刘乃切责吴,予竟至不复问。”可见朱多炡晚景一斑。
朱多炡是八大山人的祖父。
在黄安平为八大山人所绘的《个山小像》上,有彭文亮“个翁大师像赞”赞曰:“瀑泉流远故侯家,九叶风高耐岁华,草圣诗禅随散逸,何须戴笠老烟霞。”赞中的“瀑泉”,即指朱多炡的号;“故候”指江西宁藩始祖宁献王朱权一门的王侯之家;“九叶”说由南昌始祖朱权到八大山人为第九代。
在该画的上中部,有饶宇朴所题十行像赞长跋,跋中说八大山人是“贞吉先生孙也”,在长跋的五、六两行的第四个字下,钤有一枚“西江弋阳王孙”的朱文大印,对朱多炡、八大山人为宁藩弋阳郡王朱奠=(土加监)的后裔,起了佐证的作用。
朱多炡有五子,在朱明宗室中以“谋”字排行,顺次是长谋=(土加军)、二谋=(走加翟)、三谋=(土加因)、四谋=(堇加土加鸟)(即八大山人的父亲)、五谋卦。
其长谋=(土加军)的其父诗学,谋=、谋=(堇鸟)书画亦多得父亲朱多炡之法,其余各子,均能世其家学,各得一体。
朱多炡的五子中,伯、仲不哑,亦不能画;叔子虽哑,幼曾心画,然未以画名;五子虽有画名,却非聋哑,且传早逝。只有季子八大山人的父亲谋=(堇加土加鸟)既哑而又以画名。
朱多炡在诗书画诸多方面的成就,无疑也会直接而且首先影响到宁藩的所有子孙后裔们,而八大山人受其影响尤为深远。(详见萧鸿鸣《“有韵”“有致”诗书画,同姓诸侯是王孙——论明万历著名书画家八大山人的祖父朱多炡》)
(待续)
|
|
|
 |
回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