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的王室家学(第十六) |
八大山人的王室家学(第十六)
萧鸿鸣
四、弋阳王支
八大山人出于弋阳王支。
弋阳王支,始于荣庄王奠监(加土)。景泰二年,以镇国将军加封弋阳郡王,天顺五年薨。是为弋阳支祖,此后世代繁衍。
弋阳王府,据《南昌县志》卷五十七•古迹:“弋阳王府在通仙坊毛家桥,正德间毁,迁城东”。《江西通志》谓:“弋阳王府在永和门外”(见《江西通志》清光绪七年刊本卷一一四第九页);又同书第十页:“阆园,在永和门内。明李宗伯明睿构,弋阳王旧邸也;有山腰官阁,古石堂,碧澜池,浣花池,天池诸迹。”《南昌县志》卷五十七•古迹又说:“弋阳王旧邸……建圣沙楼藏书其中,甲戌自华亭归,得宋版书一船,皆上海潘文恪旧藏,每部有文恪小像,董文敏手书。特构一小园藏焉,署曰:宋版居。明睿常言:阆园以池竹胜,尤以松胜他园,不敢望焉”。
据此可知,此园在明代已为李明睿所有,八大山人诞生之时,可能已迁走。(参黄苗子《八大山人年表》)。据《南昌县志》,旧在通仙坊毛家桥,宸濠乱中毁,迁城东。
汤显祖有《图南邀宴其先公瀑泉旧隐偶作》诗:“佳期长是说参差,江楚风流自一时。幽意动寻丛桂隐,高情传唱牡丹词。澹台门北秋生蚤,=子湖西月上迟。烂醉长松深夜语,瀑泉风雨到寒枝。”(据《汤显祖诗文集•玉茗堂诗之十二》)所谓“瀑泉旧隐”即指弋阳王府旧邸朱多炡•瀑泉旧居。“澹台门北”指原南昌东湖百花洲之东岸的“澹台灭明祠”之北面。即今南昌市第二中学内仍存有的“澹台灭明墓”范围之北面(详见萧鸿鸣《汤显祖与八大山人先人交游考》)。
弋阳王支辈分较大,故其子孙与其它王支辈分相同的王孙,在年龄上相差悬殊,要小50至70岁。与八大山人同时生活在天启、崇祯年间的族人,大多为议字派甚至中字派。这也就是八大山人常常会把“四方四隅,惟我为大”挂在嘴边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以现存1921年重修的《盱眙朱氏八支宗谱》为例,谱中所载各支末端,其它支派的子孙人选载至“议”字派和“中”字派,而弋阳王支子孙,则截在统字派。
现将弋阳一支郡王及子孙在艺文方面有较大的成就者辑录如下。
朱奠监(加土)(1433——1461),号碧岩,谥曰荣庄。
《盱眙朱氏八支宗谱》载:
“磐=(火式)五子,奠监(加土),号碧岩,封弋阳王,谥曰荣庄。明宣德八年(1433)癸丑七月初六日申时生,明正统七年(1442)壬戌六月封镇国将军。明景泰二年(1451)辛未六月加封王。王状修伟,丰姿过人。禀性脱敏,尤能勤学,好古诗文,称最儒雅,素着诚哉。宗室之自眉也,事行虽未详载明史,而手泽犹存,世世子孙咸知。王以贵胃而下交贤士,仁让着于国中。有才名而不傲,懿亲雍睦成于门内,不幸负才早世。明天顺五年(1461)辛丑(巳)五月初五日未时薨,历年二十有九矣。王聪敏好学,朝廷诬以有罪,赐死时,锦衣卫指挥逯杲听词事者言,诬烝其庶母,遂赐自尽。是日雷雨大作,平地水深数尺,众咸冤之。明史、省志、府志、县志。子一,觐操(火旁)。”
朱奠监(加土)九岁得封“镇国将军”,十八岁加封弋阳郡王,其“禀性脱敏,尤能勤学,好古诗文,称最儒雅,素着诚哉。宗室之自眉也,事行虽未详载明史,而手泽犹存,世世子孙咸知。王以贵胃而下交贤士,仁让着于国中。有才名而不傲,懿亲雍睦成于门内”。然其与兄宁靖王奠培不和,故后获罪早逝,年仅二十九岁。
《明史•列传第五•诸王二》对兄弟不和有较详细地记载:“靖王奠培与诸郡王交恶,临川、弋阳皆被构得罪”(见《明史》中华书局点校版3596页)。又说:“景泰七年(1456),讦其(指靖王奠培)反逆,巡抚韩雍以闻。帝遣官往谳,不实。时军民连逮者六七百人,会英宗复辟,俱赦释,惟谪戍其教授游坚。奠培由是憾守土官,不为礼。布政使崔恭积不平,王府事多持不行。奠培遂劾奏恭不法。恭与按察使原杰亦奏奠培私献、惠二宫人,逼内宫熊壁自尽。按问皆实,遂夺护卫。逾三年,而奠监(加火)以有罪赐死。初,锦衣卫指挥逯杲听=(左讠右同)事者言,诬奠监(加土)烝母。帝令奠培具实以闻,复遣驸马都尉薛桓与杲按问。奠培奏无是事,杲按亦无实。帝怒,责问杲。杲惧,仍以为实,遂赐奠监(加土)母子自尽,焚其尸。是日雷雨大作,平地水深数尺,众咸冤之。(见《明史》中华书局点校版3593页)。
弋阳王支于艺事诗文,自奠监(加土)而始,其诗文、事迹“手泽犹存,世世子孙咸知”的祈望,在后世子孙中,得以楷模应验。
八大山人出自奠监(加土)独子觐操(火旁)之后。为奠监(加土)之=(曰下弟)孙。
觐操(火旁)(1453——1497),号毓秀,谥曰僖顺。
《盱眙朱氏八支宗谱》载:
“觐操(金旁),号毓秀,袭封弋阳王。谥曰僖顺。明景泰四年癸酉九月十九日午时生,明成化三年(1467)丁亥五月初七日袭封王。明宏治十年丁巳二月十二日申时薨,历年四十五。敕葬新建永寿山土各大坑头惠严院。…… 子三,宸内(水旁),=(水加舆)、=(江加风)。
弋阳王支奠=(土监)年二十得单传一子觐操(火旁),觐操(火旁)在父王奠=(土监)身边仅九年,至觐操(火旁)十四岁袭封郡王,在位三十一年。子三,宸内(水旁),=(水加舆)、=(江加风)。
八大山人出自觐操(火旁)三子宸=(江加风),为觐操(火旁)之来孙。
宸=(江加风)(1484——1526),号云峰。
《盱眙朱氏八支宗谱》:
觐操(火旁)三子,宸=(江加风),号云峰,封镇国将军。明成化二十年甲辰正月十六日午时生,明嘉靖五年丙戌六月十三日未时卒,历年四十三。……子五,拱姊(木旁)=(木加福)、桧、=(木加候)、=(木加草)。
八大山人出自宸=(江风)第三子拱桧之后,为宸=(江风)之玄孙。
朱拱=(木贵)(1497——1551),号醒斋,谥曰端惠。
《盱眙朱氏八支宗谱》:
“宸内(加水)长子,拱贵(加木),号醒斋,袭封弋阳王。谥曰端惠,明宏治十年丁已十月二十日卯时生。明嘉靖元年壬午十月,奉总理八王府事,受命整顿宁府,二年癸未十二月册封王。嘉靖三十年辛亥九月初十日酉时薨,历年五十五。……子一,多=(火昆)。
《藩献记》:“弋阳端惠王拱贵(加木),庄僖王子也,=爽有余局。初封将军,同藩诸将军已属目其贤会,宸濠作逆伏诛,诸郡王势相颉颃莫能一。上以王守正不阿,诏令统摄府事。嘉靖初上书请复,献惠二王庙祀得备礼乐,稍增设审理奉祠典仪,诸官属自藩臬,诸司以下岁时皆入谒如大藩礼。嘉靖十九年抚按疏举王忠孝贤良,赐敕奖励已复奏修献惠二王寝园。嘉靖二十九年薨。”
《明史》:“嘉靖四年,弋阳王拱贵(加木)等言:‘献王,惠王四服子孙所共祀,非宸濠一人所自出,如臣等皆得甄别,守职业如故,而二王不获庙享,臣窃痛之。’疏三上,帝命弋阳王以郡王奉祀,乐舞斋郎之属半给之。宁藩既废,诸郡王势颉颃,莫能一,帝命拱=(木贵)摄府事。卒,乐安王拱椤奏摄。拱椤奏以建安、乐安、弋阳三王分三治八支,着为命。”(见《明史》同上3596页)
朱拱=(木贵)总理宁藩八支王府事,自此萌生振兴之心,然亦再次被朝廷遏制。嘉隆间名臣葛肃()《家训》载:“宁藩逆废,只令弋阳王以本爵管理府事。渠乃无涯之心萌,初求审理理刑,吏部题复与之,既以教授辅导职卑,耻同各府,奏欲以审理辅导。予在仪司参之,以为郡王府止有教授,亲王乃有审理,弋阳王虽理府事,爵实郡王,据称添有审理,已为非分,今又卑薄教授,欲以审理辅导,理刑之官,非可以兼辅导,若如所请,将来陇蜀之请,又不知其如何。所据弋阳王拱=(木贵)非妄奏渎,祈天语严加诫饬,雅宜安分,恪守成宪,无得仍前妄意奏扰,自取罪愆。奉旨:是。共=(木贵)屡有奏扰,不务安静,着今后恪遵宪章,保守禄位,毋得听信拨置,自取罪愆。明旨昭然,宜知警戒,各衙门亦当稍知裁抑矣。未几,奏乞长史,吏部郎选与长史二人。又乞校尉,兵部又题与校尉五十名。其校尉巾带奏乞照例给与,事在仪制司。予谕其=本人曰:亲、郡王各有体制,原不相同。今弋阳王欲全比亲王,是入继亲王也,何谓以本爵管理府事?汝速归启,王宜安分,吾决不与。渠曰:兵部已与校尉,校尉应有巾带。予曰:此自兵部大错,校尉可有,巾带决不可得。后长史亦竟被言官参革云。”(据王士祯《池北偶谈•葛端肃公家训》)朱拱=(木贵)终以郡王终。
《明史》后说朱拱贵=(加木)“守职业如故”,其所指,除其“入继亲王”的“屏藩”愿望未能实现外,言其“如故”,当指其后来深知朝廷遏制之意,故仍以宁献王之“深自发晦,托迹黄冠,”及“寄情山水”和诗文书画。有《东乐轩稿》存世(据《江西通志稿》)。
朱拱桧(1513——1560),字汝楫,号竹隐。
《盱眙朱氏八支宗谱》:
“宸=(江风)三子,字汝楫,号竹隐,封辅国将军。明正德八年癸酉正月十八日巳时生,明嘉靖三十年庚申十二月十八日亥时卒,享寿四十八。……着有《负初集》二卷行世。……子六,多煌、炡,=(火加景)、多=(火加召)、=(火加盛)、=(火加兴)。
《负初集》二卷,为宁藩弋阳王支子孙中,最早见载于史料之著作,但今已散佚难觅。由明嘉靖中期到明末,“拱”字辈以下的多、谋、统、议、中数辈,其宁藩弋阳王支朱氏文运昌盛,多得益于此。
欧大任《欧虞部集•南翥集》卷一《辅国将军竹隐公挽词》:“西京王子侯,醴客重南州。闻乐曾看对,称诗雅好游。=然大鸟下,凄矣乱乌愁。何处吹笙过,缑山一片秋。”欧大任与朱多炡相善有年,故称朱拱桧为“公”。
八大山人出自朱拱桧第二子朱多炡之后,是朱拱桧之曾孙。
朱多焜(1522——1577),号洪泉,谥曰恭懿。
《盱眙朱氏八支宗谱》:
“拱=(木贵)之子,号洪泉,袭封弋阳王。谥曰恭懿。明嘉靖元年壬午九月十八日寅时生,十五年丙申四月授封为镇国将军,三十三年甲寅六月奉=管理临川、宜春、瑞昌、弋阳王府事。明万历五年丁丑十月初四辰时薨。以后推贤管理奉祀。”
《藩献记》说:“拱贵(加木)……子,多焜嗣爵,诸郡王始分治,焜宽和,喜文雅事,嫡母孝谨,每膳必入侍。嘉靖末年,藩议兴王奏罢,将军以下冠服房料=料恩典。万历五年()葬,无嗣,再从弟多煌奉摄府事。”
朱多焜不仅“宽和,喜文雅事”,着有《忠训堂集》(据《江西通志稿》、张德意、李洪《江西古今书目》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3月版),且承宁藩祖风,于嘉靖年间命教授施文明刊刻《宁藩书目》,今《四库全书•史部•目录类存目》收有《宁藩书目》一卷,为浙江范氏天一阁藏本。据其《总目提要》说:“初,宁献王以永乐中改封南昌,日与文士往还。所纂辑及刊刻之书甚多。嘉靖二十年,多焜求得其书目,因命教授施文明校刊行之。所载书凡一百三十七种,词曲院本、道家斋醮诸仪俱府焉。前有多序及启一通。后有施文明跋。多焜启中所称父王者,乃弋阳端惠王拱,以嘉靖初受命摄宁府事。多后亦袭封。”
据此可知,这137种书都是朱权在世时的“藩刻”,至朱多焜嘉靖重刊,《宁藩书目》所搜书籍,大都是经朱多焜认定的较好版本和值得推广的书籍。
据《江西通志稿》载:“宁献王以永乐中改封南昌,日与文士往还,所纂辑及刊刻之书甚多,嘉靖二十年,弋阳王朱多焜求得其书目,因命教授施文明校刊行之,所载书凡一百三十七种,词曲院本道家炼度斋醮诸仪俱附焉。”(据《江西通志稿》591页)
乾隆《南昌县志》纂者有按语说:“明宗室在江西者多好学”。朱多焜虽无子嗣绝后,但其重刊《宁藩书目》,可谓重开弋阳王支文运,惠泽弋阳和他支子孙,所言不假。
朱多煌(1536——1613),字芾斯,号少玄,或少悬。
《盱眙朱氏八支宗谱》:
“拱桧长子,多煌,字芾斯,号少悬。封奉国将军。明嘉靖十五年丙申九月十一日申时生,明嘉靖囗囗年奉=管理弋阳、瑞昌二府事。公性廉静寡欲,义不再娶,独处斋阁者廿六年,着有《委蛇集》二卷行世,卒未详。特恩加祭盖殊典也。”
《明史》《奉国将军多煌》:“时乐安辅国将军多有诗癖,与谋等放志文酒,终其世。”(据《明史》卷一百七十七•列传三、诸王一•附)
《南昌县志》卷三十三•人物四:“朱多煌,奉国将军弋阳王奠五世孙,孝友嗜学,弋阳五传而绝,宗人举多煌贤能,敕摄府事,瑞昌诸府皆属焉。惟谦静寡欲,淑人能民早卒不再娶,独处斋阁者二十六年。万历四十一年抚按以行谊闻诏褒之,会病卒诏守臣加祭一坛。”
《藩献记》:“弋阳奉国将军多煌,僖顺王曾孙也,父拱桧,豪爽嬉客,善诗。着《负初集》二卷,煌恂谨孝友,与弟皆用文雅,结友偏远近,子弟群众莫不解艺善书,一门之内口焉。弋阳恭懿绝嗣,诸宗人举煌贤能,两台采舆论上之。上遂煌摄弋阳府事,瑞昌诸宗皆属焉。煌性廉静寡欲,子壮,起重又词藻,善承父老,政暇开逸园宾从雅歌投壶赋诗以为乐。着《委蛇集》四卷。先是熊淑人早卒,将军鳏,义不更娶,独处斋阁者二十六年,万历癸已冬两台疏举煌政绩行谊高等。上访欲下诏褒予会煌病卒。诏遣郡太守加祭一坛盖殊典云。”
《欧虞部集•北辕草》卷一《少玄精舍为朱茀斯赋》:“杨生一=托幽栖,草就犹堪手自题,宅此=阳今更近,尚玄人在大江西。”
朱多煌“孝友嗜学”,“与弟皆用文雅,结友偏远近。”家有“逸园”,时“宾从,雅歌、投壶、赋诗以为乐。着《委蛇集》四卷。”(见《列朝诗集》13卷二)
朱多煌为人“恂谨孝友”,又因长房弋阳郡王朱多焜薨世无嗣,弋阳郡王再无袭封,而“宗人举多煌贤能”,于万历五年以后,以奉国将军爵,奉命摄弋阳、瑞昌二府事。自此更着贤声,被朝廷“特恩加祭盖殊典也”。
朱多煌是八大山人的伯祖父。
(待续)
|
|
|
 |
|
回帖 |
 |
|
回复人: |
木水 |
Re:八大山人的王室家学(第十六) |
回复时间: |
2007.06.24 18:07 |
|
史学有据
|
|
回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