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广东事事关心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vivien 收藏:0 回复:0 点击:3473 发表时间: 2007.06.21 22:07:01

难得糊涂


  满足是阻碍人前进的最大阻碍。
  这是英国的一句古谚。人对事物的追求是必然的,学问也一样。但我们在经历磨难,千辛万苦去完成一件事业后,我们是否在满足之中,而停止我们前进的学习呢?
  记住,学无止境。
  孔子说:四十而不惑。然而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谁能说自己不惑呢?韩愈说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在社会发展的潮流下,正如比尔盖兹所说今天出产的产品,明天就会过时。刚毕业的学生明天就会在知识爆炸中使他的学识便会变回新生的婴儿般渺小。
  惑是人在不断追求发展中的矛盾产生,是必然会产生的。矛盾可以促使事物发展,惑也可以推动我们追求更先进的东西。有些人总认为自己可以大彻大悟,但事实上这样的想法才是真正的执迷不悟。要减少疑惑,不容易;要杜绝疑惑,不可能。
  中国人重视不惑,殊不知,惑才是思想永不僵化的动力。古代自耕农经济的局限性,难道就与“不惑”一点关系也没有吗?思想僵化,保守的消极传统思想,难道就没有受“不惑”的影响吗?
  “不惑”扼杀了多少机遇,“不惑”扼杀了多少创新的源泉。中国人“不惑”世界,闭关锁国;西方人“惑”世界,开辟新航路,到达新大陆。中国人“不惑”使我们错失了多少发展的机会。在失去了“惑”的思想里,人始终缺失了那种前进的动力。
  爱迪生早年对电等多方面科学抱有深厚的兴趣,致使他在发明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惑”在这一过程中功不可没。但晚年的爱迪生自满自大,自以为“不惑”,终使他晚年一无所成。
  牛顿单凭对落下苹果的“惑”,引发了对吸引力的思考,从而点燃了发现万有引力的导火索。
  然而当他面对“惑”时,却以自己的“不惑”的道理去解析“惑”:第一推动力――上帝的力量。
  爱迪生和牛顿两位伟大的科学家告诉我们,人不能自已为不惑,人不能在最高,最重要,最不当惑处自我迷惑。
  人是难得糊涂的,正是因为有“惑”――糊涂的存在,我们才能够不断完善我们的思维,丰富我们的知识。但糊涂也不是意味着对任何事都抱有怀疑的态度,那样只会拖慢一个人前进的步伐,甚至到了邯郸学步的地步。人也不能“不惑”,“不惑”就预示着没有创新,没有前进,墨守成规,固守本分。“惑”并不可怕,关键是不当惑处决不能惑。
  处理好“惑”,运用好“糊涂”,我们就可以在前进的路上少做错事,并且永葆一个不会干竭的动力源泉。
  请珍惜你心中难得的“糊涂”吧。
  

------------------------
烛光红袖,酒盏间,冷月还尽西边。

原创    收   藏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