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北京读书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海云轩主 收藏:0 回复:2 点击:4821 发表时间: 2007.06.15 07:03:37

八大山人的王室家学(第六)


  八大山人的王室家学(第六)
  
   萧鸿鸣
  二、江西八支始祖宁献王朱权
  
  八大山人的渊源家学,以宁藩始祖宁献王朱权为滥觞,繁衍八支,文风盛极近三百年,均得益于朱权。
  其后裔子孙的繁衍,按照太祖朱元璋给宗族定下的规矩,从他的儿子一辈起,命名的下一个字,要依次选用五行之木、火、土、金、水为偏旁,五世一轮换,着以为例。命名的上一个字,由王子各支所拟定的世系二十个字,分别依次繁衍取用。
  太祖朱元璋给十七子宁王朱权一支世系的二十个字是:
  
  盘奠觐宸拱,多谋统议中,总添支庶阔,作哲向亲衷。
  
  八大山人出自江西宁藩始祖宁献王朱权之长子盘式(加火)之后,为宁献王朱权世系下之“统”字辈九世孙,是朱权之云孙(见《尔雅》释亲第四:“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孙。=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八大山人在诗中说:“九叶风高耐岁华”即从朱权到八大山人为第九代,是为云孙。)。
  
  1、记载朱权之重要文献
    朱权(1378——1448),号=(月加瞿)仙,亦号涵虚。谥曰献。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
  
  《盱眙朱氏八支宗谱》:
  
  “江西八支始祖。宁献王朱权,号=(月加瞿)仙,亦号涵虚。初封大宁王,谥曰献。明太祖第十六子,生母太妃氏杨,明洪武十年丁已五月初一日午时生。祖生天性聪慧,德器夙成。七岁自号大明奇士,体貌魁伟,知略渊宏。明洪武廿四年辛未夏四月,封于大宁,廿六年之国大宁。明永乐元年癸未迁封江西。徙居南昌后,深自发晦,托迹黄冠,寄情山水,遂号=(月加瞿)仙。所注文籍诗赋诸书,史志详明,惟遗诗《大道歌》载于谱牒。明正统十三年戊辰九月十五日巳时薨,享寿七十二。明景泰二年辛末十二月初十日,敕封南极冲虚妙道真君。敕葬新建西山遐岭峰。”
  
  《明史》见《明史》卷117•诸王传•宁献王权传
  
  
  宁献王权,太祖第十七子,洪武二十四年封。逾二年就藩大宁。大宁在喜峰口外,古会州地,东连江左,西接宣府,为巨镇。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骑兵皆骁勇善战。权数会诸王出塞,以善谋称。
  燕王初起兵,与诸将议曰;“曩余巡塞上,见大宁诸军票悍,吾得大宁,断辽东,取边骑助战,大事济矣。”建文元年,朝议恐权与燕合,使人召权,权不至,坐削三护卫。其年九月,江阴侯吴高攻永平,燕王往救,高退。燕王遂自刘家口间道趋大宁,诡言穷蹙来求救,权邀燕王单骑入城,执手大恸,具言不得已起兵,故求代草表谢罪。居数日,款洽不为备。北平锐卒伏城外,吏士稍稍入城,阴结三卫部长及诸戍卒。燕王辞去,权祖之郊,伏兵起,拥权行,三卫弓广骑及诸戍卒一呼毕集,守将朱木监不能御,战殁;王府妃妾世子等皆随入松亭关归北平,大宁城为空。
  权入燕军,时时为燕王草檄。燕王谓权:事成当中分天下。比及位,王乞改南土。请苏州,日“畿内也”;请钱塘,日“皇考以予五弟,竟不果。建文无道,以王其弟,亦不克享。建宁、重庆、荆州、东昌皆善地。惟弟择焉。”
  永乐元年二月,改封南昌,帝亲制诗送之,诏即布政司为邸,瓴规制无所更。已而人告权巫蛊诽谤事,密探无验,得已。自是日韬晦,构精庐一区,鼓琴读书其间,终成祖世得无患。
  仁宗时,法禁稍解,乃上书言南昌非其封国。帝答书曰:“南昌,叔父受之皇考已二十余年,非封国而何?”宣德三年,请乞近郭灌城乡土田;明年,又论宗室不应定品级。帝怒,颇有所诘责,权上书谢过。时年已老,有司多齮龁以示威重,权以与文学士相往还,托志种举,自号臞仙。
  尝奉敕辑《通鉴博论》二卷,又作《家训》6篇,《宁国仪范》74章,《汉唐秘史》2卷,《史断》1卷,《文谱》8卷,《诗谱》1卷,其它纂着数十种。
  正统十三年薨。
  
  
  《藩献记》:(据明万历刻本•卷三) 
  
  “……生而神姿,秀朗白皙,美鬓冉慧心,天悟始能言。自称大明奇士,好学博古,诸书无所不窥,旁通释老,尤深于史。洪武二十四年册封,之国大宁。大宁古会州地,东连辽左,西接宣府,北边要镇也。所统封疆九十城,带甲八万,革车六千,诸胡骑又骁勇善战。王智略渊宏,被服儒雅,数会边镇诸王,出师捕虏肃清沙漠,威震北荒。建文中,齐黄用事,疑忌请藩,多所出削以王英武拥重兵于边下召还京师,五未奉命,遂削王护卫军靖难,师困白沟觇王已夺兵柄遂袭破大宁取其军资佐师师复振,文皇帝践祚不欲壮王在外,永乐六年二月改封王于南昌,王亦深自韬晦,所居宫庭无丹彩之钸,覆殿瓴不请琉璃,构精庐一区莳花艺竹鼓琴着书其间故终。长陵之世不被谴责。仁宣时,法禁稍解,王乃得上书言事盖一日而封九女又常请乞南昌灌城一乡土田及论宗室不应定品级事皆未行晚节益慕冲举自号仙,建生坟缑岭之上,数往游焉江右俗故质朴俭于文藻士人不乐声誉王乃弘的奖风流增益标的胜海宁胡虚自以儒雅著名,五请为世子师传者七年告老而归,五为辑其诗文序而传之,凡群书有击风教及博物的修词人所未见者莫不刊布国中。
  所著通监博论二卷。汉唐秘史二卷。史断一卷。文谱八卷。诗谱一卷。神隐肘后神枢各二卷。寿域神方四卷。活人心二卷。太古遗育二卷。异域志一卷,遐龄洞天志二卷。运化玄枢琴阮启蒙各一卷。乾坤生意神奇秘谱各三卷。采其吟四卷。其注纂数十种,往子九流星,历医卜黄冶诸术皆具古今著述之富无逾献王者,又作家训六篇,宁国仪范七十四章,皆以忠孝恭俭垂训子孙,盟诸山川社稷之神有弗率训范者受显缪,在位五十八年,寿七十有一,正统十三年九月望日葬。
  
  《宁献王事实》:
  
  祖讳权,太祖高皇帝第十六子也,母杨妃所生,洪武十年丁巳五月朔日生。诸王表载太祖高皇帝二十六子,赵王未3岁而薨,二十六子楠未逾月而夭,自懿文太子至庆王,其数已满十六。献祖,庆王之弟,当称十七子。王元美《弁山堂别集》亦称十七子,盖得其实矣。但文皇御制孝陵碑止载高皇帝二十四子,除赵与楠。故献王正十六子。《玉牒》、《遐龄洞天志》皆然,今从之。
  王于宫中,天性聪慧,德器夙成。始能言,自称大明奇士。体貌修伟,智略渊宏,高皇帝独钟爱之。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册封为宁王,二十六年三月之国大宁,即兀良哈地方。十月,册兵马指挥使张泰女为王妃。大宁在喜峰关外,古会州之地,东连辽东,西接宣府,实为幽燕巨镇。高皇帝天下初定,而边土旷远,势须藩王控制,故简诸子英武智略者树边。时文皇封北平,谷王宣府,代王大同,晋王太原,秦王西安,庆王韦州,肃王甘州,而我祖献王大宁,皆宿重兵备边。每岁季秋,诸王相会出塞捕虏,肃清沙漠。王所统封疆数十城,广千余里,带甲八万,革车六千,视诸王最雄。时制亲王岁禄石,皇帝以边土民稀赋薄,随宜剂量。王与代、肃、辽、庆俱岁给五百石,然胙土广衍倍于他王,亦以俭约制国,辟圃种树,广令卫士疆理荒野,艺植土物之宜,国用饶裕。居常穷究史籍,至废兴存亡之际,三致意焉。二十九年奉敕纂《通鉴博论》,表上之。又与肃、代等五王于西宫内亲承圣谕,编集《汉唐秘史》。三十一年春,作《家训》六篇,日《训语》,日《本孝》,日《树忠》,日《敷义》,日《保身》,日《嘉言善行》。
  是岁五月乙酉,高皇帝崩于西宫。太孙即位,齐黄辅政,疑忌诸藩。明年四月,召周王柿于河南,逮湘王柏于荆州,湘王合宫自焚。又以上变者言,征齐王樽至京师。幽代王桂于大同,絷岷王榱于云南.并废庶人。诸王莫不人人自危。
  七月癸酉,文皇靖难兵起,下通州、蓟州、遵化永平诸城,而大宁总兵刘贞、都督陈亨、都指挥卜万请于王,以大宁十万出松关,驻沙河,进攻遵化,蹑靖难之师。燕人间之,贞、亨、万自相疑沮,缚万下狱,闻于朝,籍其家。然朝议虑辽、宁二王为燕之助,召还京师。献王曰:我抱孤忠,谨守我藩封,何以无罪见召?将入朝,会妃张氏病笃,未就道。诏削王护卫,而辽王至京师。燕王闻之喜,为书贻王。至是以单骑人大宁,诡言穷蹙求救,执王手大恸,求代草表谢罪,而阴令吏士结三卫部长及三卫诸戍卒。及辞去,祖之郊外,伏兵起,拥王行,三卫弓广骑及戍卒一呼毕集,守将朱槛不能御,力战死。王府妃妾世子皆随入松亭关,归北平。燕王以众分隶各军,大宁城为之一空。”
  及燕王即位,留之京师,因大宁残破,已无归,乃乞封南昌。已而有告王巫蛊事,密探无验,得已。王自是日韬晦,构精庐一区,读书鼓琴其间,终帝之世得无患。
  建文四年六月己巳,文皇帝即位,庆赐诸藩。赐王黄金百两,自金千两,彩币四十疋,纱罗各二十疋,钞五千锭。七月,赐书于王曰:
  吾到京师即遣人将书来迎,不意为奄竖胡伯颜邀至兖州虐害,不胜至击去其齿,焚所赉书,竞不得达。已将奄竖置之极刑,尚虑盗贼未息,路途犹梗,是以来迎之使,近日方发,今闻已启程,如行未远,可暂还,以待秋凉,与宫眷同来,如已行远,途中凡百谨慎,早至相见,以慰兄怀。
  八月戊午,王遣人奏请封国,欲得苏、杭,上赐书报曰:
  苏州,昔皇考尝以封第五子为吴王,后考古制,天子畿内不以封侯,遂改河南。建文不遵祖训,封其弟允火通为吴王,众论非之。往昔尝许弟自择封国,吾未尝忘,今博咨于众,咸谓建宁、荆州、重庆、东昌皆善地,弟可于四郡内择一郡,遣人报来,庶好经营王府。
  十月王朝于京师。丙辰,上宴王于华盖殿。王奏故妃张氏之薨,适逢兵旅多事之时,逮今未葬。命工部给明器、仪仗,令所在有司经营丧事。永乐二年己未(有脱字)赐钞二万,亲制诗送之,改藩司为宁王府,改南昌左卫为王护卫隶焉。
  五年七月乙卯,皇后崩。八月丙午遣中官奉祭大行皇后。
  十五年正月癸巳,王朝于京师,上宴王于华盖殿。赐从官于申左门。三月王辞还国,赐赉甚厚。又赐从官钞币有差。
  二十二年七月辛卯,太宗皇帝以征虏还,崩于行在。
  八月,仁宗皇帝即位。九月乙酉,诏增诸王禄米9500石。通前万石,悉支本色。又赐王白金千两,丝四十表里,锦十疋,西洋布十疋,纱罗各十疋。
  洪熙元年五月辛已,仁宗皇帝崩。六月庚戌,宣宗皇帝即位。乙卯,王遣世子入贺。
  仁庙万寿时,已至中道,上复书止之。七月庚申,赐王及周、庆、代、沈等各自金500两,文绮23表里。锦5疋,西洋布10疋,钞3万贯,视晋、楚等十王有加。
  宣德元年十月癸亥,王上书言男女将婚,未有第宅,请免卫士屯田,并力营作,诏从之。
  甲子赐王乐人二十七户。
  二年二月癸亥,王上书请乐器并乐工衣服之数,命工部制给焉。
  乙丑,诏给王清江、奉新、金溪、泰和、彭泽、庐陵、新喻、新城、南丰九郡主及仪宾陈逸塘、桥杜等各岁禄8000石。王以子女婚娶者十二人,请于封内选取妇女给使令,上恐为民扰,遣中官八十四人赐之。既而王复以府中乏内使为请,诏送火者二十人供使令。
  先是诸藩王各有时赐田庄、陂池、芦州诸利。王之所受在大宁。上书愿赐南昌近(郭)灌城田土,俾诸子耕自给。上以王当食租衣税,无事田土,优诏罢之。
  三年七月丁卯,王请中官进扇,并请铁笛。上顾左右曰:“笛者,涤也。所以涤邪秽,纳之雅正,宁王意在此乎?”命所司特制予之。
  四年夏四月丙子朔,王上书言:有司移文,太祖高皇帝子孙以禄米定品级,不胜惶惧。伏惟《祖训》所载,禄米盖亲亲次序,无有品级。诚以子孙皆祖宗一气之分,不与异姓同,至今四代,乃定品级,臣恐万世之下谓自今日始也。
  上报书大略谓:
  以禄米定品级乃旧制。朕自嗣位以来,尽其友恭,体祖宗之心,循祖宗之法,非敢毫末有所增损。况于诸叔祖、诸叔、诸兄弟。上念祖宗之重亲亲之意,未尝敢薄。惟叔祖虚心体察。
  王得书,遂上书谢过。上复书慰谕曰:
  向所谕必出一时匆促,未及考究,长史又不能以理干说,今叔祖深自引咎,足见虚己从善之心。夫事理既明,譬之春水始消,湛然无迹,更不存蒂心也。
  王自是益简默恬淡,惟以着书为乐。尝悦西山秀丽,数驾往游。
  正统三年奏建生坟,英宗皇帝遣使刘通敕诣郡牧为作南极长生宫于西山之缑岭。王自撰碑树于其上。
  王自作《仪范》七十四章以训子孙及臣庶,盟诸山川社稷之神,有弗率教者,俾受显戮。笺评云:“《仪范》一书,效法《祖训》,俨然纯臣孝子之心,列祖哲王之行。厥谥日‘献’,良有以哉。”
  四年三月辛亥,王以府中子女众多,遇有疾病,缺医治疗,请拨已使用。上命礼部选医士三人与王,仍遣致意。
  五年正月甲寅,王上书言本府教授游宗,年七十五,例当致仕。其子坚,通晓医学,堪代其父。上从王请为本府教授。九月戊午,王奏臣第二子临川王盘焯,第三子宜春王盘火兆,第四子新昌王盘炷岁禄各二千石,然拆钞者四之三,日用不足,请中半支给。诏从之。
  六年十一月乙卯,王以子女俱长,欲令护卫屯田军士造宅居住,优免耔粒。上命户部拨王军,三之二与王用工,免征耔粒。
  十三年九月癸巳,王上书言本府蒙赐医生张时成、马文贞病故,袁霖年老,时成男綮、文贞男睿霖、男德润俱通医药,愿赐代役为使,诏从之。
  九月戊戌,王薨。在位五十八年,寿七十又二。
  讣闻,礼部奏,差官掌行丧祭礼,翰林院撰祭文、谥册文、圹志文,工部造铭旌,差官造坟,钦天监遣官一员卜葬,国子监生八名报讣各王府。御祭坛用牛犊羊豕,余祭止用羊豕。太皇太后、皇太后、东宫、在京文武衙门各一坛,及封内文武衙各一坛,本国内禁屠宰三日,禁音乐嫁娶至葬毕乃止。英宗辍朝三日,遣官致祭,赐谥日献。敕葬缑岭。妃张氏,端庄贞静,先王薨,合葬缑岭,即今遐龄山。
  王降生洪武丁巳,建文元年己卯,永乐元年癸未,洪熙元年乙巳,宣德元年丙午,正统元年丙辰十三年戊辰九月十五日巳时薨,十四年乙巳葬。身事六朝,享寿七十又二。有材略,多智数,博综技艺,尤好鼓琴。其在边境,屡立大功。王自撰《化域碑》云:“统封疆九十余城镇,龙朔三千余里,逐单于于阴山,拒契丹于辽水。翰海肃清,疆域宁谧,父皇太祖高皇帝有诗以壮之,慨夫一世之雄也。”
  及居江右,深自韬晦,宫廷无丹彩之饰,瓴瓿不请琉璃,晚节托志黄冶,自号腥仙。敬礼士大夫,无间远近。博学好古,于诸书无所不窥。王着书百有三十余种,今不能尽录。其它农圃、医卜、养生、修炼之术,俱有思致。又造博山炉,古瓦砚,琴、阮、书灯等器,皆极精巧云。
  《藩献记》云:“江右俗固质,俭于文藻,士人不乐声誉。王乃弘奖风流,增益标胜。海宁胡虚白以儒雅著名,王以延为世子师,七年告老而归,王为辑其诗文,序而传之。凡群书有系风教及博物修辞、人所未见者莫不刊。有国中所著纂数十种。经史九流星历医卜黄冶诸术皆具,古今著述之富无逾献王者。”
  《医统》云:“宁献王天性颖敏,有过人之资,经史百家诸子之书,无不该览。过门辄解奥旨而各造其妙。”诚哉,古今贤王宗室之白眉也!然尤以生物为心而独精于医理方药。尝谓人禀化于天,君与人均皆同于荣悴之理,则人之有身,七情交集于内,六淫相荡于外而疾生焉。苟不济于医药,则犹颠危而不知扶持也,其可乎哉!
  所著有……(原载三十二种,略),皆行于世。
  嫡子盘火式洪武二十八年乙亥九月一日……(以下缺)①
  ①笔者所见之《朱氏八支宗谱》为民国十八年修。所收《宁献王事实》未表明作者。此书名已见钱遵王书目.注“国朝抄本”,也未标明作者。《(乾隆)南昌县志》朱统金(朱权七世孙)传载其著作有《宁献王事实》,当即书目所列者,亦当即此文。
  
  《宁王圹志》《宁王圹志》1958年出土于新建县。志石现藏于江西省博物管。云:
  
  “王讳权,大明太祖高皇帝第十六子。母杨氏。王生于洪武十一年五月初一日。二十四年四月十三日册封为宁王。二十七年三月二十三日之国大宁。永乐元年三月初二日移国江西南昌府。王天性惇实,孝友谦恭,乐道好文,循理守法。皇上绍录大统,以王至亲,恩礼加厚。而王事上,益谨弗懈。正统十三年九月十五日以疾薨,享年七十有一。讣闻,上感悼辍视朝三日,赐谥日献,遣官致祭。先是豫营坟园于其国西山之原。比薨,以正统十四年二月二十一日,葬焉妃张氏,兵马指挥张泰之女,先薨。子六人。长庄惠世子盘烒;次未名;皆先卒。次临川王盘烨:次宜春王盘烑;次新昌王盘炷;:次信丰悼惠女十四人,俱封郡主。孙男八人。宁世孙奠培,临川长子奠论,宜春长子奠增,镇国将军奠= 、奠垒、奠壏、奠埦。孙女十二人,封县主四人,余在室。曾孙十人,未封。于乎 王以帝室至亲,藩辅老成,进德之功,逾老不倦。敬上惠下,始终一成,比之古昔贤王,殆不多让。正宜藩屏朝廷,永膺多福。而遽至大故,是固有命。然福寿兼全,哀荣始终,亦可以无憾矣。谨述大概,纳绪幽圹,用垂不朽云。谨志。
  正统十四年二月十一日”
  
  《姜氏秘史》:《姜氏秘史》,收在《豫章丛书》。姜清撰。姜清(?—1534),明正德六年进士,官至尚宝司少卿。此书在明野史中,是时代较早,资料较可靠,影响较大的一种,有“信史”之誉。
  (建文元年十月)甲寅,靖难兵袭执宁王权,三卫官军总兵官都督刘贞遁还京师,守将都指挥朱鉴死之,行军都督陈亨等降,以其众归。
  或记曰:文庙初起,兵犹未盛,闻景隆将进攻北平,患之。先是高庙末年尝命文庙巡边,大宁军隶护卫官军,相与欢甚。大宁领朵颜三卫,多胡人精锐,不靖;而戍卒皆中州迁徙之众,北方苦寒,日夜思归。文庙知之,至是命仁庙婴城固守,独率千余倍道趋大宁。遗书宁王,告以穷蹙,求为和解。宁王信之。遂单骑入城,执手大恸,祈请甚切。宁王为之草表陈谢。居数日,情好甚笃。从官稍稍入城,阴结诸胡,并思归之士皆许之。既行,宁王饯送郊外,伏兵拥宁王偕行,招诸胡及戍卒皆从,大宁城空,靖难兵自是愈盛矣。
  世传文庙善战,宁王善谋,一时章檄多出其手。尝有“事成中分”之约。后京城平,宁王欲建国,遂上奏迄巡视,许之。宁王出,以飞旗谕有司治道。文庙闻之大怒,诏禁飞旗,治有司罪。宁王不自安,悉屏从兵,与老弱中官数人偕往南昌,称疾卧城楼,乞封南昌。诏即布政司为府,屋舍无所更。历武庙,殿阁尚黑云。宁王既得请,遂放志神仙,以善终。
  贞,合肥人。洪武中,宁献王封大宁,贞为总兵官。北平兵人大宁,宁王尽以护卫官军之北平。意贞亦降,籍其家,下之狱。俄而贞由海道自福建还京师,家人遂得释。大宁在喜峰口外,古惠州地。国初设大宁行都司,与辽东、宣府二镇相为声援自后弃大宁与朵颜诸虏。都司迁保定,而东边遂失一藩篱矣。贞女,为文庙昭顺德妃。
  
  《 献征录》:录自《献征录》卷一。《献征录》焦立着。焦立(1541—1620),山东日照人,万历十七年(1598)进士。尝应聘修国史,此书应即当时所辑录。又此传文字与朱谋《藩献记》悉同。焦氏或即采自《藩献记》。
  宁献王讳权,高皇帝十六子也。生而神姿朗秀,白皙、美须髯。慧心天悟。始能言,自称大明奇士。好学博古,诸书无所不窥。旁通释老,尤深于史。
  洪武二十四年册封,之国大宁。大宁,古会州地。东连辽左,西接宣府,北边要镇也。所统封疆九十城,带甲八万,革车六千。诸胡骑又骁勇善战。王智略渊宏,被服儒雅。数会边镇诸王出师捕虏,肃清沙漠,威镇北荒。
  建文中,齐黄用事,疑忌诸藩,多所出削。以王英武,拥重兵于边,下敕召还京师。王未命,遂削王护卫军。靖难师困白沟,觇王已夺兵权,遂袭破大宁,取其军资佐师,师复振。
  文皇帝践祚,不欲壮王在外,永乐二年二月,改封王于南昌。王亦深自韬晦,所居宫庭无丹彩之饰。覆殿瓴瓶,不请琉璃。构精庐一区,莳花、艺竹、鼓琴、读书其间,故终长陵之世,不被谴责。
  仁宗时法禁稍解,王乃得上书言事,盖一日而封九女。又尝乞灌城一乡土田,及论宗室不应定品级事。皆未行。晚节益慕种举,自号腥仙,建生坟缑岭之上,数往游焉。
  江右俗故质朴,俭于文藻,士人不乐声誉。王乃弘奖风流,增益标胜。海宁胡虚白以儒雅著名,王乃请为世子师傅者七年,告老面归。王为辑其诗文,序而传之。凡群书有系风化及博物修词,人所未见者,莫不刊布国中。
  所著:《通鉴博论》二卷,《汉唐秘史》二卷,《史断》一卷,《文谱》八卷,《诗话》一卷,《神隐》、《肘后神枢》各二卷,《寿域神方》四卷,《活人心》二卷,《太古遗音》二卷,《异域志》一卷,《遐龄洞天志》二卷,《运化玄枢》、《琴阮启蒙》各一卷,《乾坤生意》、《神奇秘谱》各三卷,《采乏吟》四卷,其它注纂数十种,经子九流星历医卜黄冶诸术皆具,古今著述之富,无逾献王者。又作《家训》六篇,《宁国仪范》七十四章,皆以恭俭忠孝垂训子孙;盟诸山川社稷之神,有弗率训范者,受显戮。
  在位五十八年,寿七十又一,正统十三年九月望日薨。世子讳盘火式、孝友仁厚,洞达理学,有渊骞之誉。正统二年正月十有九日先献王薨,世孙奠培嗣爵,追溢为惠王。
  
  《罪惟录》:录自《罪惟录》卷之四。《罪惟录》为纪传体史书,作者查继佐(1610—1676)。
  宁献王权,高皇帝十七子。性机警多能,尤好道术。太祖曰:“是儿有仙分。”积有大志,封大宁,大宁在喜峰关外,洪武初设北平行都司大宁城中,东连辽东,西接宣府,为巨镇。文皇时封北平。每岁秋九月,会广宁辽王及宁王、宣府谷王、大同代王、太原晋王、西安秦王、韦州庆王、甘州肃王出塞捕虏,名日肃清沙漠。以故九王皆有重兵,而王权统塞上城九十,带甲八万,革车六千。
  燕王初起,兵少,又虑王权扼其后,则叹曰:“安得有大宁兵断辽东,助我以诸彝哉!”时中朝恐权与王合,使人召权,权不至,坐削三护卫。而李景隆来攻燕,燕王为书通权,请得一至宁府中,若为穷蹙不能战,求王草表请解者。及倍道趋大宁,兵不得人。燕王单骑见权,执手大恸。须表急,权为草表。既欢恰数日,不为备,北平诸亲密吏士稍稍得入。遂命阴结诸口外酋长及思归之士,皆喜,暗订约。燕王乃辞归。权出饯郊,伏起,挟拥权入关,诸戍卒一呼皆集。将朱鉴拒命战殁;长史石撰被执不屈,支解之;总兵刘贞间遁,逃京师;行军都督陈亨以下皆降燕;权宫眷资宝皆入北平。
  于是燕兵益强,而权亦时时为燕王草檄传谕。燕王谓权曰:“事成分天下半。”王信之。初,军中启事设二榻。及燕王得国,并登城楼,上设一榻。权悔从燕,佯风疾,止江口不入朝贺。
  已,改乞内封。最苏州,即否杭州。上皆不可,与书曰:“苏圻内地,五弟初封钱塘,皇考以为不可,改开封。建文无道,封其弟允火通为吴王,竟不克享。今建宁、荆州、重庆、东昌皆善地,惟王自择。”权得书,不能无望。出飞旗,命有司治驰道,欲有所之。上大怒。权不自安,屏从兵,从五、六老中官走南昌。回首曰:“谢四兄,弟往南昌觅许旌阳矣。”至则称病,卧城楼不起。上不得已,即藩司为府,改封权南昌,减其护卫、禄米、仪仗之半。
  权尝诣铁树宫,得真人遗戒,有“终须不到头”之句,为不怡者久之。上使胡俨往察之,权口占:“京中柴米今如何?”俨应声曰:“但闻天子圣恩多。”语似警谕。上与书严戒,权稍敛戢,覆殿瓴瓶,用瓦而已,不琉璃。而构精庐一区,莳花艺竹,鼓琴读书其间,用终文皇之世。
  仁宗即位,权言江西非其封国,请改封,不许。宣德中,以大父行,复恣横。请于封内选子女,上既不可,又重违其意,赐女妇八十四人。王令省中官服朝服,用天子仪仗,贺王元旦长至千秋节。习仪铁树观。副使石璞闻于朝,罪其长史王坚。朝议定宗室将军禄米视品。王抗言:“宗室安得有品?”词不逊。上与书:“将军都尉有品,祖制也。王不得弃祖训,肆烦说,典宪俱存。”已,又乞灌城田,不许。他日求铁笛焉。上曰:“笛,涤也。王意涤邪,与之。”
  权白皙,美须髯,负气好奇,嗜学博古。自其龆龀时自称大明奇士,老号腥仙,弘奖风雅。高帝时奉敕辑《通鉴博论》三篇。他又作《家训》、《宁国仪范》,垂示子孙。所论着旁及卜筮、修炼、琴、奕诸书。手制博山炉及古瓦砚,皆极精致。凡王五十八年,薨。
  
  《净明宗教录•涵虚朱真人传》:
  
  明高皇帝十四子。锡名权,号涵虚。初封宁夏,因其智谋,宠锡山疆,巩固邦国也。
  真人自言前身乃南极冲虚真君降生,不乐藩封,栖心云外。一日顾左右侍臣曰:爵禄空华,勋名泡影,每思仙道,住世长年,在昔常闻,龙沙有谶,师出豫章,欲往求之。侍臣进曰:疆土重任,未便远游。忽而布袍草履,挂冠宫门,飘然云水。至豫章天宝洞,结茅为室,叠石为床,侣烟霞而友麋鹿矣。有一老人授以净明忠孝之微言,日饵阳和,以乐其天真。成祖文皇帝屡召其就国,不赴。乃以其世子,即于豫章袭藩封,加封真人为涵虚真人,号臞仙,日与张三丰、周颠仙咏歌酬唱。
  一日,三丰以腐鼠掷几上,众恶之,须臾化为白藕。众骇然。三丰拂袖而去。真人追至南关,见三丰高人云中,因建望仙楼,即今望仙铺,其芳踪也。乃修丹灶,笑傲云烟,不与时贵通音问焉。
  久之,忽命童子,取水沐浴,端坐榻前,高声言曰:乌晶之约,待之久矣。异香绕室,天乐盈空,巍然而逝。有《洞天秘典》、《太清玉册》、《神隐》、《净明奥论》《肘后奇方》、《吉星便览》诸书十余卷,寿年七十有三,辞藩爵者三十有余年,果然神仙中人。乐处岩穴,非急流勇退者之所可企而及之也。
  
  《明实录》:
  
  宣德四年夏四月丙子朔。宁王权奏曰:臣窃念祖宗积德之厚,父皇创业之艰,立法垂训以传万世,锡子孙保全之福,为宗室久安之计。宣德元年八月,江西布政司移文谓“太祖高皇帝子孙以禄米定品级”,臣不胜惶惧。
  伏惟祖训所载,禄米盖亲亲次序,无有品级。诚以子孙皆祖宗一气之分,不与异姓同,至今四代,乃定品级,臣恐万世之下谓自今日始也。
  昔闻父皇在位时,靖江府将军比正支减一等,亦无比品。凡朝贺、祭庙,皆与诸王同班,驸马、仪宾有比品。驸马比从一品。而冠服与侯同班,列侯下。郡君、仪宾比从四品,常服亦用麒麟玉带,班列都督之前,盖亦以至亲,不以品级论也。
  又父皇尝谓靖江王世子兄弟做将军,但异姓相见还行君臣礼,其衣服且着穿素,二十年后,诸孙有冠者,袍用四爪龙,冠用唐帽,盖不欲与外人同也。今定品级,则列于外官之下,圣子神孙,皆祖宗遗体。
  臣不避斧钺之诛,甘冒天听,伏望赦免,诚宗庙之福,骨肉之幸也。
  上览奏谓侍臣曰:
  朕自即位以来,恪遵成宪,盖祖宗圣智,立法精审,以维持万世,非后人所可轻议。昨以禄米定品级,皆出旧制,非出自朕。今行之三年,忽有此语,其意盖未可量。若不明白,则蓄疑积衅,事将不测,朕当有以复之。戊寅日复宁王权书曰:
  承谕以“禄米定品级非旧制”,忿切之情,溢于言表。再三披阅,骇愕良深。盖事有非然,理应明白。所言“太祖高皇帝子孙旧无品级”之说,今考《祖训录》内,凡郡王之子授镇国将军,三品;孙辅国将军,四品;曾孙奉国将军,五品;玄孙镇国中尉,六品;五世孙辅国中尉,七品;六世孙以下,世授奉国中尉,八品。是郡王子孙未尝无品级也。
  又云:“靖江王府将军比正支递减一等,亦无比品,凡朝贺、祭庙皆与诸王同班。”必若此言,则诸王兄弟子侄同为行列,是无尊卑之分,曷为而可?
  又云:“太祖高皇帝于郡君、仪宾比从四品,常服用麒麟玉带,班列都督府,盖以亲亲,不论品级。”今考《祖训录》、《皇明祖训》及礼制,皆无明文可稽,今之所云,未审载于何典礼也?
  又云:“高皇帝尝谓靖江世子兄弟做将军,衣裳且着穿素,而郡君、仪宾既比从四品,则令用麒麟玉带。如此即是押族属而重外亲,疏戚倒置,于礼可乎?”
  又云:“高皇帝谓靖江世子兄弟做将军,但是异姓相见还行君臣礼。”今考《祖训录》、《皇明祖训》及礼制,并无明文可征。但有洪武二十九年十二月钦定《靖江王庶子镇国将军与郡王相见礼仪》云:“镇国将军凡与驸马、仪宾、公侯相见,将军居左,驸马等居右,皆再拜。与文武一品官至三品官相见,将军居中,各官拜将军,答拜。与四品以下官相见,各官拜将军,坐受。凡遇将军于道,驸马、仪宾、公侯让左并行,文武一品至三品引马侧立,四品以下者下马。凡传其言日“镇国将军裔旨”,称呼之日“官人”。此皆有明着,而别无行君臣礼之说。若必如所云“行君臣之礼”,是教子孙越礼犯分,不知有君矣。且群臣于靖江府将军前皆行君臣之礼,是天下纷纷多君也。《春秋》之法,天无二日,上无二王,家无二主;圣人之道,尊尊亲亲,各有攸当。故知此语决非太祖高皇帝所言。
  今郡王庶子以下品级,则载于《祖训录》。靖江府将军与群下相见之礼,则载于洪武二十九年《钦定礼仪》。此皆太祖高皇帝所制,以垂范子孙臣民,所虑者甚远,所定者甚精,皆非一朝一夕之所成也。
  至洪武三十五年八月,太宗皇帝临御之初,即令礼部申明旧制行此数事。太宗皇帝当时见《祖训录》内镇国将军等品级与岁禄不相应,遂加镇国将军从一品,辅国将军从二品,奉国将军从三品,镇国中尉从四品,辅国中尉从五品,奉国中尉从六品,今行之二十有八年矣。
  予自嗣位以来,恭体祖宗之心,恭循祖宗之法,非敢毫末有所增损,况于诸叔祖、诸叔及诸兄弟?上念祖宗之重亲亲之意,未尝敢薄,亦未尝敢有口弗逆之事。
  往者逆贼高煦在太宗文皇帝时屡造大罪,及予嗣位,加厚待之,而包藏祸心,终谋不轨,然求朝廷之过未得,辄妄称太祖高皇帝时未尝颁给群臣敕诰,以为擅改旧制,具本指斥,遂举兵反。及被执至京,出洪武中诸司职掌示之,逆煦俯首无言,愧悔不及。
  今叔祖辄有“不避斧钺,乞为赦免”之说,宗庙神灵在上,何冤何抑,而忿恨不平?予览毕以示公、侯、伯、五府六部文武大臣,成谓叔祖意非在此,盖托此为名耳。不然何以宣德元年之事,而今始发也?予已悉拒群臣之言不听,尚望谨之。或复不谨,非独群臣有言不已,天下之言皆将不已,是时予虽欲全亲亲之义,有未易能。今故毕陈本来,惟叔祖虚心听察,庶几君臣之分定,尊卑之序明,而所议品级又何系于轻重,何幸于礼法哉?若以为族属之长,必诬执为朝廷之过,天理人心不可罔也。惟叔祖亮之。
  
  关于朱权的记载,《明史稿》卷109,万斯同《明史》卷153,焦竑《国朝献征录》卷1,曹溶《明人小传》卷1,朱彝尊《明诗综》卷1,《静志居诗话》卷1,傅维鳞《明书》卷87等书均有记载。
  
   (待续)


原创[文.你评我论]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陈嘉珉 Re:八大山人的王室家学(第六) 回复时间: 2007.06.15 13:26

    这个序列文章也可发到价值中国网的“文史”栏目。

------------------------
陈嘉珉的网站:http://chenjiamin.chinavalue.net

回    复    

回复人: sunzy2100 Re:八大山人的王室家学(第六) 回复时间: 2012.06.26 10:58

    请问:八大山人的父亲是朱谋=(堇鸟),还是“朱谋鹳(1571——1620后),字太冲,又字泰冲,号鹿洞。多炡四子,”;又云“八大山人的父亲是朱谋觐(1559——?),号孔光”,但有说“朱谋觐(1559——?)号孔光,弋阳恭懿之后。恭懿乏嗣多荧之子”。望明示。謝谢!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