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的王室家学(第一) |
八大山人的王室家学(第一)
萧鸿鸣
(第一)
一、八大山人明王宗室身份的认定
八大山人为明王宗室,他的身份是如何认定的?现将较为重要的文献和史料列举如下:
1、《盱眙朱氏八支宗谱》的记载
《盱眙朱氏八支宗谱》(据务本堂《盱眙朱氏八支宗谱》大16开,1921年重修版):
“谋=(黄下土右鸟)之子,统=(林下金),号彭祖,别号八大山人。封辅国中尉……”
《盱眙朱氏八支宗谱》是记载朱明江西宁藩世系、派系及宁藩八支王孙后裔的家谱,八大山人的父亲、祖父,曾祖父等均在该谱中有详细地记载。八大山人的世系和派系,载于该谱的“卷五•弋阳统字派•一百三四”页。
2、友人及同时代人的记载
邵长蘅•子湘(邵长蘅(1638——1704)江苏武进人。一名衡,字子湘,自号青门山人。诸生,后因事除名,旋入太学。常与冯景同客江苏巡抚宋荦幕。工诗、尤致力古文辞,为王士祯、汪琬所称许。曾选王士祯、宋荦诗编为《二家诗钞》。着有《青门簏稿•旅稿•剩稿》等。详见清•钱仪吉《碑传集》卷一百三十八•邵山人长蘅传)《青门旅稿•八大山人传》:
“八大山人者,故前明宗室。为诸生,世居南昌”。
邵长蘅于清康熙二十七年戊辰(1688)至康熙三十一年壬申(1692)在江西巡抚宋荦任幕僚。康熙二十九年庚午,经八大山人的好友北兰寺住持澹雪介绍,邵长蘅与八大山人相晤于北兰寺,并将这次相晤的情景写成《八大山人传》,后载于其《青门旅稿》之中。邵长蘅《八大山人传》,被后世认为是研究八大山人的重要文献之一。
朱观(朱观(1646——1715后)字自观,号古愚,徽州府歙县田人。少在歙,长即客游四方,居扬州最久,足迹时至南昌和武昌。交游中以歙人居扬州、南昌者为最多,与扬州的知名人士亦多有交往,而与李驎、石涛为友。工诗,辑时人之诗,而编有《岁华纪胜》、《岁华纪胜二集》、《国朝诗正》等。)《题八大山人遗照》:
“溷迹尘埃中,世系出天潢”。
所谓“天潢”者,即天潢贵胄之皇室。
朱观与八大山人有交,其相交的可考年代大约在康熙壬午(1702)年秋,朱观自扬州来南昌,癸未(1703)年夏天离开南昌回扬州这期间,朱观在南昌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他与八大山人过从甚密,两人十分投合。故他在《题八大山人遗照》诗中说:“子昔游南昌,访君寤歌堂。相视成一笑,随命罗酒浆。文字为知己,结契逾寻常。朝夕欣过从,形迹多能忘。”
李驎(李驎,字西骏,号虬峰山人,兴化(今江苏淮南)人,与从叔沂(字子化、号艾山)从弟国宋(字汤孙、号大村)皆工诗,时人称其为“三李”(参见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李驎晚年移居扬州北郭,与石涛为友。李驎与八大山人虽然从未谋面,但他的好友朱观、程今萼,都是八大山人的知交。有《虬峰文集》二十卷存世)《虬峰文集》卷三《题八大山人像》四言诗:
噫嘻中尉,高皇之孙;明伦以序,神庙弟昆。
“中尉”是明宗室中的爵位封号,郡王六世孙以下皆授。按例,明诸藩子弟年十五岁即有封号。郡王之下为将军,有镇国、辅国、奉国之爵位封号;奉国将军以下为中尉,亦有镇国、辅国、奉国之爵位封号。八大山人的祖父朱多炡,封奉国将军,八大山人当为辅国中尉。
“神庙”是指明皇帝神宗朱翊钧(朱翊钧(1563——1620)即万历皇帝),“弟昆”是指八大山人与神宗为兄弟辈(=(曰弟)“弟=(曰弟)”即弟兄。《说文•弟部》:“周人谓兄曰=(曰弟)”。《诗经•王冯•格=(艹三田)》:“终远兄弟,为他人昆”。)朱翊钧为燕王世系,后为帝系。按朱元璋给燕王一系子孙拟定的二十个字: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由朱棣至朱翊钧,正与八大山人同为第九世,是为兄弟辈。故李驎在诗中说八大山人是“神庙弟昆”。
张潮(张潮(1650——?)字山来,号心斋。歙县(今属安徽)人。曾任翰林院孔目。能词,以刊刻丛书为当时所知,刻有 《昭代丛书 》、《檀几丛书 》。辑有短篇小说集 《虞初新志 》,作有《心斋聊复集 》、《花影词》、《幽梦影 》等。陈鼎 《留溪外传》中所写《八大山人传 》即收入《虞初新志 》。)辑《虞初新志》,收录陈鼎((1650——?)字定九,号留溪,江苏常州府江阴县人。工诗文,尤精于史。着有《留溪草堂诗稿》及《东林列传》二十四卷、《留溪外传》十八卷。书中尤重为忠烈、逸民、方外立传。)《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明宁藩宗室……”
张潮与八大山人曾有通信,并求过画。张潮撰《尺牍偶存》中有:“与八大山人 耳八大山人名已久,奈天各一方,不获一睹紫芝……”张潮辑 《友声新集 》卷一,有八大山人《与张潮书》:“久耳先生之名,兼得先生功德……”有此因缘,故后将陈鼎《八大山人》收入其编撰的《虞初新志》。
陈鼎与八大山人是否有直接的交往,目前尚未发现有关史料。但他在《八大山人传》中所写的内容,与其它史料记载均吻合无疑,并可相互印证,是研究八大山人的重要史料之一。
朱堪注(朱堪注,字达四,赣州(今属江西)人。为朱元璋第七子朱=(左木右博去竖心)齐王后裔。)《拟乐府有所思,题叔父八大先生小影》(见朱观辑《国朝诗正》卷四):
“有所思,所思西江江上庐岳边,乃我之叔父,故国之遗贤”。
朱堪注是朱元璋第七子朱=(左木右博去竖心)齐王后裔。按朱元璋给齐王一支后裔的二十个字:“贤能长可庆,睿智实堪宗,养性期渊雅,寅思复会通。” 朱堪注为齐王第十世,故而在诗中称八大山人“乃我之叔父”。
3、八大山人自己对明宗室身份的认定
《个山小像》是八大山人“老友黄安平”(见《个山小像》八大山人自跋)为其所作的。七八大山人的自跋、以及友人先后在上面所写的像赞、跋文,我们均可视为八大山人的自认。现将跋识中所涉八大山人身世的跋文一一列举如下:
饶宇朴跋:
个山綮公,豫章王孙,贞吉先生孙也……
彭文亮跋:
个翁大师像赞。瀑泉流远故侯家,九叶风高耐岁华……
“豫章王孙,贞吉先生”为弋阳王孙朱多炡,字贞吉,“瀑泉”是朱多炡的号;“故侯家”系宁献王朱权之王侯朱邸;“九叶”指宁献王朱权到朱多炡第七世,再至“贞吉先生孙”八大山人,正好是第九代。在饶宇朴的跋文上,钤有一方“西江弋阳王孙”朱文白印,当为八大山人自钤。
4、后世及官方记载
张庚(张庚(1685——1760)字浦山,号瓜田,浙江秀水人。着有《国朝画征录》三卷(成书于雍正十三年,自序于乾隆四年)续录二卷及《浦山论画精识》等。《国朝画征录》载有:《八大山人传(朱重容附)》)《国朝画征录•八大山人传(朱重容附)》:
八大山人,故石城府王孙也……又宁献王九世孙重容……
张庚的《国朝画征录》刊行于乾隆四年(1739)所载八大山人事迹,主要是综合龙科宝,邵长衡二家之传记,略加变化而成。因张庚将石城王孙朱容重附缀其后,故不辨八大山人在宁藩中的派系,将八大山人说成是“石城”王孙。但后世均将张庚的《八大山人传(朱重容附)》也视为八大山人研究的重要资料之一。
[乾隆]《新建县志》(据清邸兰标修《新建县志》卷四是•高士•十五):
“八大山人……本明宗室子”。
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卷四十八•遗逸•八大山人事略》:
“八大山人者,逸其名,故明宗室也……”
《清史稿•卷五百四》:
“朱耷,字雪个,江西人,亦明宗室。崇祯甲申后,号八大山人……”
后世地方志《南昌县志》、《江西通志稿》等众多的史书,均对八大山人为“明宗室”多有记载。
(待续)
|
|
|
 |
回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