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安徽转载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yejuan 收藏:0 回复:0 点击:3014 发表时间: 2007.06.05 14:35:41

理性的宽容[转载]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枪击案令人不由想起马加爵事件。两起案子行凶手段不同、起因也或许不同,但都可以用“丧心病狂”来形容肇事者。凶手事前都有准备,行凶过程所体现的人性丧失状况几乎无异。事后,人们都以极端的注意力关注着事态的调查,不同的是,人们对待行凶者的态度有所区别。
  
  马加爵不被人同情,也没得到丝毫的宽容。国内分析马加爵事件的起因当中,也不乏深层次的理性思考,主流观点却更侧重于马自身的人格缺陷与道德沦丧,些许的理智被强烈的指责与批评所掩盖。马加爵被判死刑后,各类以马加爵为题材的恶搞作品层出不穷,这种现象体现出来的民族思考丝毫与理性的社会反思扯不上边儿。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在案由尚未调查清楚的情况下,理性就早早体现出来:学校停课的一周里,校方对死者的悼念活动将韩国凶手赵承熙与其他32位被害者一道列为悼念对象,他们放置33块半圆石灰岩悼念碑、点燃33根蜡烛,还有鲜花。枪杀了32个人的凶手享受如此“殊荣”,实在是咄咄怪事,不可理喻。
  
  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宽容,是理性的民族性宽容。早在1991年,中国留学生卢刚在美国制造的校园枪击案就引发了一场“感动世界的‘宽容’”——这是一种多么极致的理性的宽容——,受害者之一的三位兄弟在给卢的家人的信中说:“安妮相信爱和宽容。我们也愿意在这一沉重的的时刻向你们伸出我们的手,请接受我们的爱和祈祷……此刻如果有一个家庭正承受比我们更沉重的悲痛,那就是你们一家。我们想让你们知道,我们与你们分担这一份悲痛……”。没有指责,没有痛骂,没有仇恨,双方都是受害者。人性之美与胸襟之宽广在极端事件之后显得极端伟大。
  
  他们并非没有是非观念。恰恰相反,这是一种令人叹服的非常理性的是非观念。事情已经发生,不能够再挽回,此时,与其去指责凶手的家人,不如冷静下来,彼此间相互同情、共度难关。指责与痛恨死去的凶手并不能减少受害人的悲痛,凶手杀人也绝非其家人的愿意——他们此刻比受害人亲属的悲痛更为沉重,他们除了与受害人亲属一样痛失亲人以外,内心深处还不可避免的带有负罪感,——他们不应当是被指责的对象,相反,他们一样令人同情。事件的起因,不单单因为凶手自己,正如赵承熙悼念碑旁放着的纸条所说的那样,他本身也是受害者 :“希望你知道我并没有太生你的气,不憎恨你。你没有得到任务帮助和安慰,对此我感到非常心痛。所有的爱都包含在这里。”
  
  人活在世上,没有人不需要帮助。帮助来自亲人、朋友、同学、老师、学校和社会,赵承熙事前曾有一些表明心理有问题的迹象,他感到无助、失望、苦闷和烦躁,他的情况人们有所发觉,可惜他的压抑与郁闷未得到相应的来自外界的疏导与引流,他没有得到及时的帮助。对于他的这一情况,人们与社会觉得愧疚,因此,不因他的极端残暴行为将过错极端地全部归咎于他,他身边的人、他所处的社会也有一份负任。基于此,事件之后,他也是被悼念的对象。
  
  马加爵案发前的异常表现也不是被视而不见,事后,他的日记也被用来佐证他的心理问题。然而我们没有宽容他。社会就马加爵事件所进行的反思与自责极为有限。即使是马加爵的家人也未能以正确的态度对事件进行反思,他们开除了马加爵的“家籍”,在马加爵死后,至今仍未去领回他的骨灰。马的父亲说,就当没有这个儿子。
  
  同样是反社会的行为,行为者得到的“待遇”存在极大区别。美国的强大自有其必然的历史原因和地域因素,更与民族的心态有直接联系。一个能够宽容凶手、把凶手也视作受害人且悼念他的民族,它的包容心绝非寻常。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之后,中国人乱了,生怕美国人从此仇视亚裔学生;韩国人乱了,弗吉尼亚理工大学里的韩国学生不敢公开自己是韩国人,暂时冒充中国人或日本人;美国人不乱,学校悼念受害人和凶手,警方继续调查案件,媒体自律地对案情与调查结果予以真实报道。
  
  理性的宽容源自能够接纳一切的民族包容心。大海接纳百川,来者不拒,所以无限宽广、壮阔。
  
  


转载    收   藏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