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湖南转载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三余堂 收藏:0 回复:0 点击:2865 发表时间: 2007.06.05 10:14:57

名人的嘴脸


  名人的嘴脸
  何宗焕
  
  “如一阵风,似一团火。何智丽走进咖啡厅,一脸凝重地坐下:‘我有话说!’从文新报业大厦43楼的窗户往外看,上海的这个下午,让人有一种倾吐的欲望。”
  
  这是一篇采访何智丽的稿子。作者在叙述上很有技巧,今天的一些写家驾驭语言的手段和功夫着实令人赞叹。
  何智丽要向记者谈她与作家叶永烈之间的一些过节。何叶二人都是名人。当年何小姐一怒为自尊,不肯让球,赛后被迫东渡扶桑,并下嫁一个叫小山的日本人。一个中国的乒乓球世界冠军成了日本人的新娘,并且在后来又代表日本队和中国乒乓球队较量起来,还满嘴“要细”“要细”,俨然一个汉奸形像,国人满心尴尬,满眼无奈。这些都是后话。只说当时,叶永烈(原来是个科普作家,写过《小灵通漫游未来》)写了一个长篇报告文学《何智丽让球风波》,把国家体委的一些内幕揭了出来,为何智丽撑腰。甚至在小山智丽叫着、嚷着,和中国队拼命时,叶大作家仍然支持她。
  没想到,近来世事变得太快,小山智丽和那个日本人离婚了,并且回到了中国,回到了上海,而且不叫小山了,又叫回了何智丽的原名。真的令人感慨万千,一个张狂的似乎不可一世的小山智丽,一下子被打回了原形。
  这且不说了。
  更没想到的是,小山(如今叫何智丽了,这名字换来换去,就像她的嘴脸一样,叫人无所适从)一回家,就跟当年力挺她的叶作家过不去了,要清算旧账,并且颇为伤感,很是委屈地说:“我不是叶永烈的广告语。”也许叶永烈借她当年世界冠军的名气,写了不少文章,以招徕读者,赚了不少。这其实也没什么,名人嘛,总会有点名人效应,是大众关注的焦点,作家借名人的幌子,赚点稿费、润笔费,很正常的事。
  只是小山今日翻老账,就有点令人费解了。今天的小山已成了过时的黄花菜,头上的光环早已黯淡了、不存在了,没几个人记得她了。小山今日这一叫嚷,其实颇为耐人寻味,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不过是想借叶作家的大名来宣传一下自己,扩大影响力,重新当一回名人,这种炒作早已司空见惯,明眼人一望而知,并不是什么高明的手段。
  那么,这种手段对已成明日黄花的何智丽来说,还能有什么用呢?难说。
  当然,面对记者,何智丽小姐肯定“有话要说”,而且有很多的话要说,她要倾吐,要倾诉,要把这么多年来的酸甜苦辣全部倾吐出来。
  虽然,对读者来说,小山的酸甜苦辣早已没了什么吸引力,没了什么新奇感,没了多少内幕新闻;对媒体来说,肯定也没了什么卖点。
  但,我们谁能阻止小山的倾诉呢?人家有说话的权利,就像当年才踏进日本,就会说几句日语,以“要细”“要细”来刺激中国人一样。何况,今天的小山,回到了中国,说的也不是日语了,是我们倍感亲切的国语。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应该宽容她。
  泱泱中华,自古称天朝大国,我们没跟小日本根究过过去,又怎么会为一个回头的浪子——这话也许说得不很贴切,最多只能说是一个曾经抛弃母亲的孩子,今天又回来了,虽然她还未对母亲认错,但胸怀宽大的母亲早已不计较她的过去了,只看她心里还有不有些许愧疚——过不去呢。
  说到这里,笔者忍不住还想说几句题外话。
  名人其实活得很累,就为了一个“名”。当初未出名时,拼命去追名求名,待成了名人,就总想保名护名。名人的风光很难长久,其成名也速,其湮名也快,尤其是这些文体明星,凭几场球,凭几首歌,一夜成名的,更是如此。
  照我们平常人理解,既然名来得快,那么即使丢了也没什么遗憾可惜的,没有“名”了,日子照样过。可有的名人就不能这样想。过惯了名人风光的日子,前呼后拥,众星捧月的氛围,感觉特爽。待到门前冷落车马稀,这怎么受得了呢?因而想方设法保名护名。
  所以,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过气名人,会来点怪异的举动,或是绯闻,或是纠纷,或是争论,或是官司,就为借此再火一把。其实这种把戏就好比淘气小儿的“人来疯”一般,让人好笑。
  保名护名何其累,这名又岂是那么容易保得住的。
  名人们想不清白这一点,总会做出一些让人讨厌、让人无法忍受的事来。
  这样来来回回、闹闹嚷嚷地折腾,名人们的嘴脸就不那么好看了,甚至让厌恶起来。
  本来,成名之初,名人都是倍受公众注目,也倍受公众欢迎的。但公众并不喜欢名人们无事生非地折腾。就如当年的何智丽,不管有不有不肯让球的事,拿了世界冠军,国人好不高兴,何小姐一下子成了名人,而且叶永烈把让球风波抖出来后,何小姐更让人尊敬起来,因为她有维护尊严的努力和抗争。
  可她一冲动,感情用事地下嫁给曾经极大伤害国人感情的日本人,这就让人难以接受了,而且还故意“要细”“要细”地刺激国人的神经,何小姐的声名就从天上掉到了地狱,万劫不复,没人原谅她了。可她今天又回来了,以一个弃妇的形象,或是一个回头浪子的形象回来了,虽然她没有为自己的过去,为自己的错误道过一声歉,但胸怀博大的国人能够接受她。可她不该一回来就开始折腾。从何智丽到小山智丽,再到何智丽,你已经折腾得够了,已经把国人感情玩弄了几回。你还有什么可折腾的,还有什么值得折腾的资本。你的嘴脸不过如此了,越折腾越让人生厌。你没什么好嘴脸,国人也没多少好脸色。
  名人的嘴脸就是这样。说穿了,他们保名护名,并不是为了保护什么好名声。如果为了好名声,就该用实际行动去珍惜爱护,像抗日时期,梅兰芳蓄须明志。梅大师弄坏了自己的“嘴脸”,却博得了流传千古的好名声。
  今天的名人们为了名人效应——有名就有利,不惜糟践自己的嘴脸,只会让人瞧不起,有良知的国人,心里会涌出一个轻蔑不屑的字眼:贱!
  


原创[文.百味人生]    收   藏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