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是一名优秀的演员”——《我要成名》 |
《喜剧之王》里死跑龙套的呲牙咧嘴,执着而又滑稽的一再向世人纠正:“其实我是一个演员”。并手捧着自己唯一的财产——斯坦尼斯拉夫斯的《演员的自我修养》招摇过市,向观众展示一个小人物的悲哀。如果说《喜剧之王》是在以喜剧的方式演绎悲剧的话,那么《我要成名》则是以一种近乎苍凉的姿态向人们讲述一位悲剧英雄。同样描写演绎圈里小人物的命运,《我要成名》与《喜剧之王》有许多不同之处。
他的名字叫潘家辉,行里人当他的面都喊他辉哥,背后却叫他乞丐辉,境况可想而知。他郁郁不得志,在演艺圈里磨砺了二十多年,却始终是一个不起眼的跑龙套角色。一起出道的朋友境遇个千,混得好的飞黄腾达,影帝的影帝,大腕的大腕,混得不好的几年前就不干转行了,例如一个朋友,以前一起演角色的,现在给人擦汽车了。真是可悲。而他更是可悲,没有飞黄腾达,但却不愿装行,一直在行业里跑龙套,客串,还要经常的忍受行里人的冷嘲热讽。潘家辉啊潘家辉,比梁家辉只差了一个字,境遇却是这么的大相径庭。不过梁家辉真是他的好朋友,潘家辉的好朋友很多人都已经大红大紫。
不过说到潘家辉,所有的朋友都公认他是时运不济、造物弄人,因为他的演技和实力是圈里公认的好。想当年他还年轻的时候走在大街上被星探发现,随便拍了部电影结果就拿了那一年的香港最佳新人奖,那叫荣耀啊。可是那只是过去,年青气傲、生性耿直,再加上不愿于演艺圈里的污浊之气同流合污,所以二十多年过去了,潘家辉还是潘家辉,没有成为梁家辉,更别提“攀家辉”了。
不过潘家辉的演技和敬业精神是圈里公认的好的,所以经常有一些抱着明星梦的年轻人来找他拜师学艺。不过当然都被他拒绝了。
最近潘家辉的演艺事业似乎特别的不爽,以前公司看在他演技好、资格老的份上还会一年给他安排几个角色,不过今年只给他一个,这让他很生气。他生气不是因为他没有演出就无法生活,而是这是公司对他作为演员的一种侮辱,这是潘家辉不能接受的。最后潘家辉撕掉了签约合同,走进老板的办公室,丢在了她的办公桌上。
于是潘家辉失去了自己的工作。他去找他转行擦汽车的老朋友聊天,结果听到老朋友一阵牢骚,看得出老朋友也是热爱电影的,可惜只是普用人啊,干不好就转行了,现在只会牢骚。他又开始喝酒,每天喝酒度日。郁郁不得志的人都会这样,举世皆浊我独轻,众人皆醉我独醒,为什么一些笨蛋傻瓜能有这么多影迷,而我潘家辉这么出色的人就没人欣赏呢,为什么,这到底是为什么。潘家辉很沮丧,也很不服,可是没办法。他又找到以前的女友诉苦,当她的面他喝了许多酒,最后又是不醒人事被女友拖回了家。日子就是这样颓废。或许就这样结束了。
然而不。潘家辉在女友的店里碰到一个想演戏的女孩,女孩很执着,却没人带。在这行,年青人想演戏是要有老演员带的。潘家辉看女孩面熟,一想乃是前段时间喊自己师傅要拜师学艺的女孩,正好自己无事可作,于是潘家辉就带女孩去演了一下戏。其实也不是什么戏,替身,跑龙套而已。女孩演戏很刻苦,不过演戏不是刻苦就行的,于是关键时候潘家辉就去告诉她该怎么做,没想到女孩的领悟还很快,戏很出色的演好了。两人都很高兴。他们一起去喝酒。潘家辉又是大醉而归。被女孩拖回家的。
后来潘家辉就经常带女孩去演戏,现场指导她。女孩很刻苦,什么戏都演,不怕苦,也不怕累,潘家辉从他身上看到了年青的自己,于是潘家辉想去培养她,于是潘家辉做起了女孩的经理人,女孩一直尊称他为师傅。两人似乎是很默契的搭档。
由于女孩的刻苦和潘家辉的指导有方,女孩慢慢开始在圈里有了些名气。而家辉也在不知不觉中对女孩产生了感情,然而七尺男儿,他是师傅,他不能耽误了女孩的前程。潘家辉只是全心全意的叫女孩如何演戏,并推掉了女孩多个有发展的前途的机会,之所以推掉,是因为家辉觉得女孩的时机还没到,她应该有更大的发展机会。
终于有一天,机会来了,一位名导演要拍一部电影,然而女主角却迟迟未定。之所以未定想必大家都知道,这是一部情爱戏,里面有大量的暴露的性爱镜头。潘家辉不喜欢女孩去演,然而女孩为了自己的演艺梦想,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决定去演。经管潘家辉有一万个不愿意,特别是想到一个陌生的男人在女孩的身上动手动脚,这让性格暴躁的潘家辉无法接受,不过他也不能否认这是女孩绝好的发展机会,于是最终,潘家辉妥协了。演戏要去日本,潘家辉坚决不去,临行的前一夜潘家辉为女孩买了许多东西,要她到日本后要好好照顾自己。女孩看着家辉的关心,感动地泣不成声,终于抱住了他,亲吻这个脸上已经横满皱纹的男人,家辉也终于感性战胜了理性,于女孩相拥在一起,吻了起来。两个相爱的人终于承认彼此的感情,相拥相泣。
女孩走了,潘家辉的生活又变的百无聊赖。无事可做的他跟朋友学起了擦车以打发时候。这时候潘家辉的人生转折点开始出现,他在洗车店碰到了来洗车的好友梁家辉。梁家辉是去年的金像奖影帝,他对潘家辉说,只要没有死,人生就有希望。好友的规劝起到了作用,更或者说是潘家辉内心对演艺事业的执着又死灰复燃,因为在他的内心里,他一直认为自己是行的。于是他开始重燃斗志,找朋友,联系戏场,不再清高,而是低声下气的,只要有戏,不管好坏他都演。潘在努力,他要证明自己还行,也要做出一个男人的样子给另一个人看,就是那个位梦想刻苦追求、远在日本的女孩。
潘家辉的努力得到了一位导演的赏识,潘家辉面试时的一番话打动了导演,并最终让他来主演一部影片。潘家辉开始刻苦的演出。因为演戏,他错过了与归来女孩的短暂的相处机会。女孩很快又要离开,拍一部新戏。离开前女孩带走潘家辉的一件上衣,因为上面有他的味道,可以鼓励她前进。
九个月后,潘家辉因为饰演的电影变得出名,获最佳男配角题名参加香港金像奖颁奖典礼。而女孩正是这个奖项的颁奖嘉宾。潘家辉在嘉宾席里正襟危坐,他戴上墨镜遮住了情感复杂的双眼。女孩将要宣读最佳奖项的获奖名单,这时坐在前列的梁家辉回头对潘家辉举起了大拇指,潘家辉表情木讷,这时他想到了他面试时对导演说的一番肺腑之言。影片至此结束。
这是一部至少要看两遍的电影,因为只看一遍很多地方还需要回味。
根据斯坦尼斯拉夫斯的《演员的自我修养》,演员分为本色派和演技派两种,潘家辉无疑属于后者。《我要成名》是一部励志电影,它告诉人们想成名不仅是年青人的梦想,中年人也想成名。但同为成名,却大不相同。《我要成名》告诉大家,要成名一定要有实力,刻苦锻炼,厚积薄发,这其间还可能要经历许多人生的挫折和打击,不是只靠着梦想和运气就可以的。《喜剧之王》后大家爱开玩笑地戏言,“其实我是一个演员。”《我要成名》告诉大家,你不仅是一个演员,你还要始终认为,你是一名优秀的演员。
|
|
|
 |
|
回帖 |
 |
|
回复人: |
一切皆有规则 |
Re:“其实我是一名优秀的演员”——《我要成名》 |
回复时间: |
2007.04.22 12:56 |
|
人生其实舞台,我们都是所有故事的演员,而且主角.
|
|
回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