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辽宁转载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一指禅 收藏:0 回复:0 点击:3765 发表时间: 2007.03.28 23:00:13

诺贝尔奖得主菲尔普斯:中国短期仍具低劳工成本优势[转载]


  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兼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菲尔普斯(Edmund Phelps)指出,中国长远经济发展模式将会类似美国等西方国家,而首先须改善的是教育体制。
  
  菲尔普斯昨日在香港出席由瑞信主办的论坛并发表演说。他认为,中国在短期内仍有低劳工成本的优势,但经济实力能否最终赶上美国,仍需视乎能否成为一个拥有创新能力的国家。
  
  面对人口老化问题
  
  “中国与先进国家的科技差距可以缩小,但仍会有距离,这是创新者与模仿者的差别。”他说,中国若能将技术应用转换为科技应用,中美之间的差距将会缩小。
  
  他强调,在这方面以教育制度及政制的关系最大,因此,中国若希望改善经济及创新科技,就要从教育体制方面着手,令更多人可接受教育,尤其是财经、企业管治及法制等范畴。
  
  他预测,中国将要面对的挑战,包括中国人口老化、社会福利开支增加等问题。另外,中国可能会出现近代欧洲所面对的问题,包括失业率上升及劳工对工作的满足感的减退。
  
  中美贸易逆差会缩小
  
  他还称,由于中国人需要时间学习及适应西方科技或产品,故此,令中国目前仍处于进口少而出口多的局面,贸易顺差仍会持续一段时间,但长远来说,中美庞大的贸易逆差会缩小。
  
  对于中国能否成为富创新能力的经济体,菲尔普斯表示乐观。他说,中国还需加强企业管治、完善法制,政府需要支持企业发展,及便利公司的成立。
  
  较早时,菲尔普斯接受《财经》杂志专访时指出,对中国的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并不吃惊或担忧,但同时强调,当投资回报率低于人口增长率或科技发展的速度时,就会让人们怀疑储蓄和投资率可能过高。
  
  他说,中国政府乐于在海外购买高流动性的资产,一定程度上是为了预防危机出现,这实际上对美国也有好处。而中国计划在未来几十年将其经济规模扩大三倍,因此仍旧需要大量投资。
  
  菲尔普斯说:“我手中没有水晶球,我不知道中国未来的经济到底怎样,因为这取决于中国什么时候真正能够把法制建设到位,什么时候能够把金融产业真正提高上去。”
  
  菲尔普斯是自1999年以来第一位单独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他主张总体模式应该建构在个体经济学模式上,因为在个体经济学中,个人自己会预估未来薪资与物价的前景。


转载    收   藏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