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西藏文化艺术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等等等等 收藏:0 回复:1 点击:3914 发表时间: 2007.02.23 01:11:19

寻根《庄子》随想


   于丹老师又开始在cctv-10的《百家讲坛》讲《庄子》了,中午听了一小段儿,总觉得听别人讲感悟就好像吃别人嚼过的甘蔗一样,品尝不出最正宗的味道,所以还是自己看比较好。不过还是要感谢于丹老师,让我又重新燃起了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从书柜里翻出这本书的时候,发现已经有些发霉了。
   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只看了五篇,《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和《德充符》,整理一下,大概发现了这么多有趣的典故:
   一、《逍遥游》:
   1、鲲鹏之说。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千里;怒而飞,其翅若垂天之云。”现在知道为什么很多人给孩子取名字的时候愿意用“鲲”“鹏”二字了,原来是源于《庄子》逍遥游的开篇。
   2、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在谈及对功名利禄的追求时,庄子举了宋荣子的例子,说他是:“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这样的境界似乎与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到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相似之处。忽然想到一句“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查了一下是出自苏东坡的《留侯论》。又想起一句“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再一查,出自陈眉公辑录《幽窗小记》,其中所记录的是明人洪应明的对联 洪应明是《菜根谭》的作者,因此,《菜根谭》中录入了这句话,所以最早的出处是:《菜根谭》。有网络就是好啊,很容易就在这么多的经典古籍之间找到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看来古代的先哲们,一直在追求庄子所提倡的优游自在,无记挂、无阻碍的自由境界。
   3、种葫芦的故事。
  《逍遥游》中还提到了一个关于惠子种葫芦的小故事。魏王赐给了惠子一枚大葫芦的种子,惠子用它种出了一个巨型葫芦,这本是一件高兴的事,但是惠子却发现这个大葫芦并不实用,用它来装水,不够坚硬,把它锯开做水瓢,却没有那么大的水缸容纳,沮丧之余,只好把它杂碎了。庄子听到惠子的讲述后,并没有急于回答,而是也讲了一个小故事。说宋国有一个人善于制造防止手上生冻疮的药,因此他们家世世代代以漂丝絮为业。有一个人听说了,便愿意重金买他的方子。这个宋人想:“我一年漂丝絮才挣那么一点钱,现在卖了这个方子就可以得到百金。”于是把这个方子卖了。得到方子的人去游说吴王,这时越国正在攻打吴国,吴王就派他为将在寒冷的冬季与越国作战,因为他有防冻疮的药,所以大败越国,吴王就划分了土地封赏他。同为防冻疮的方子,有人用它得到封赏,有人却只是用来漂洗丝絮,使用方法的不同致使价值完全不同,看来真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但是回过头来再想想,恐怕这个人的成功更多的应该取决于他本身所具备的能够带兵打仗的本领,此时的药方才能发挥“东风”的作用。
   二、《齐物论》
   这篇有些晦涩难懂,不过还是有几个很有名的典故在里头。
   1、心如死灰。
   开篇就是“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心如死灰”源于此处。
   2、天籁之音。
   关于“天籁”的解释:“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汝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所谓天籁,乃是由于风吹动自然界万种窍孔所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是物我合一的最高境界。“静若天籁”、“天籁之音”等的出处均源于此。
   3、白马非马。
   “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白马非马”好像是高中哲学课上的一个命题,具体是论证什么哲学原理的忘了,现在终于在《庄子》里找到了它。
   4、朝三暮四。
   那个关于几个猴子抢栗子的“朝三暮四”的故事也源于《庄子》齐物论篇,虽然与现在的意思已经大相径庭。
   5、庄周梦蝶。
   最有名的庄周梦蝶的故事源于这一章的最后。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自由飞舞,悠游自在,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庄周。忽然醒来,自己分明是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这个典故后来被无数人引用,用来抒发“所谓人生,一场大梦”的感慨。贾平凹《废都》里男主人公叫庄之蝶,大抵就是源于此。
   三、《养生主》
   1、养生之道。
   《养生主》是我最喜欢的一篇,开篇即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全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这句基本上应该算是最原始的养生哲学了。
   2、庖丁解牛。
   庖丁解牛是《庄子》的名篇,被收录在中学的语文课本里,所以印象尤为深刻。现在重新品读这个小故事,仍然对那种“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的境界唏嘘不已。
   3,薪火相传。
   养生主最后一句“指穷於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四、《人间世》
   这篇又长又难懂。
   1、“夫到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
   这句应该是比较适合我的。自省一下,似乎自己对什么都兴趣,但大多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因为知识杂乱,不成体系,没有重点,不够专一,所以才会导致现在的困扰和忧心。应该细细地反省一下了。
   2、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
   “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这是孔子在规劝颜回不要意气用事的一段话。今天看来也很受用。颜回年轻气盛和满怀抱负的精神倒是很有些“愤青”的味道,可惜被老师打击的斗志全无。看来“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应该在一时冲动时多念几遍。
   3、心斋。
   这个词好像后世没怎么流传,但是意境还是相当深远的。“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归根结底,“心斋”就是指一种空明的心境。忽然想到电影《燃情岁月》开头的一段经典独白,很符合这样的意境:“Some people hear their own inner voices great clearness, and they live by what they hear, some people become crazy, some they become legend.”庄子就是这样的一个Legend。
   4、螳臂当车。
   这个成语也源于这篇:“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一个明哲的人应当对自己的承担能力有清醒的认识,不能把自己的才能看的过高。
   5、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一棵参天的大树,之所以能够存活下来,是因为它的不才。树枝弯弯曲曲,不能做栋梁;主干木纹旋散,不能做棺木;用舌头舔树叶,嘴即溃烂受伤;用鼻子闻气味,会使人狂醉,三天三夜醒不来。正是这样这棵大树才躲过了被砍伐的恶运,最终得以享尽天年,这才是最大的吉祥。所以庄子在最后发出了:“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的感慨。
   五、德充符
   1、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
   这句是说:人不会在流动的水面照自己的影子,而要在静止的水面照自己的身影,只有静止的东西才能使别的事物静止下来。想起魏征的话:“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又想起《If I were a boy again》中的句子:“Life is very much like a mirror,if you smile upon it ,it smiles back upon you,but if you frown and look doubtful on it ,you will get a similar look in return.”人生如镜啊!
   2、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
   在记忆筛选的过程中,人应当有所选择的遗忘,真正的遗忘是忘记形体上的残缺,而记住应有的德行,这是庄子在这一篇通篇所强调的。
  
   以上是读庄子前五章的一些小小的跳跃性的联想。除此之外,在这五章里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庄子似乎对身体残缺不全,相貌丑陋的人总是情有独钟,所以暗自猜测庄子一定长得很丑,而且有自恋的倾向。
   1、右师:
   第一个出现的人物是《养生主》中的右师,他是一个天生下来只有一只脚的人。
   2、支离疏:
   第二个是《人间世》中提到的支离疏,主要是因形体支离不全而得名,他的下巴隐藏在肚脐以下,双肩高过头顶,颈后的发髻朝天,五脏的血管出口都向上,两条大腿和胸旁肋骨并生在一起,想想真不知道是怎么长的。他因为肢体残缺不全所以免除了劳役,还可以领到赈济的粮米,最终得以养身,并享尽天赋的寿命。
   3、王骀、申徒嘉、叔山无趾:
   这三位均出现在《德充符》里。王骀因为受过刖刑,而被砍断了一只脚,但是他非常有德行,跟他学习的人和孔子的弟子一样多。申徒嘉也是个被砍断了一只脚的人,但是德行却远在因铸刑鼎而大名顶顶的郑国子产之上。这一章里提到的还有叔山无趾,顾名思义,就是没有脚趾头,只用脚后跟走路,因为好学而成为孔子鞭策弟子的对象。
   4、哀骀它:
   哀骀它是个奇人,他相貌极其丑陋,但是男人跟他相处,想念他而舍不得离开,女人见到他,即请求父母说:与其做别人的妻子,不如给他当妾,这样的女人已经有十几个了,而且还在增加。鲁哀公不相信,就把哀骀它召来,相处了一段时日,就决定让他当宰相,把国事委托给他,甚至想把整个国家都拱手相让,但却被断然拒绝,后来哀骀它走了,鲁哀公还伤心了好一阵子。更为奇怪的是,这个哀骀它,既不懂生财之道,也不懂治国之法,没有渊博的知识,甚至没有自己的主见,仅仅是因为他懂得附和别人而已。这样看来,这个哀骀它不像个圣人,倒像个会妖术的人似的。
   有德的人,生命中会自然流露出一种精神力量吸引着人,这大概就是庄子精神的精华所在吧!
  
  


原创[文.你评我论]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蓝湖之鱼 Re:寻根《庄子》随想 回复时间: 2007.04.09 15:32

    心斋其实是一种养生的方法和气功有些相似,儒家常说的静坐是也.
   喜欢你的文章,可以看出你是一个治学严谨而有造诣的学者.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