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 城市的月光你在哪里? |
城市没有了月光,感觉中秋就没了灵气,城市的灯光遮掩了中秋的灵气,城市的月光你在哪里?
城市的中秋节没有农村的中秋节有滋有味,那里能露天赏月,品尝月饼,谈笑风生,情景交融。农村的中秋一家人可以坐在门前,对着月光,儿孙三代,亲戚朋友,合家团聚,饱尝着收获的甜蜜,憧憬着美好生活的未来。把天空的景色尽收眼底,天上的银河,眨眼的星星,那不断飞过的流星,环绕在月亮的周围。那月亮中的故事在这时也会被老人们娓娓道来,嫦娥呀!吴刚呀!蟾蜍,玉兔,桂花树,夜夜心呀!非常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传说,给幼小的心灵撒上一层晶莹剔透的花朵,这种甜蜜一直到老,终身受用。
农村的中秋是这样,文学作品中的中秋更是精品荟萃了,把一个中秋写的真是情深深雨濛濛的,汉字中最优美的诗句我估计可能快用光了。不然为什么会有唐诗宋词一说了。仿佛记得鲁迅说过,唐诗把诗的形式佳句写成顶峰了。所以,到了宋代就改为句子长的词,再后来就是元的戏曲了。月亮,中秋,收获,团圆,亲情,友情,恋情,写的真是淋漓尽致,现在的诗歌如何写也达不到那时的颠峰状态。“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有许多的名句让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现在赏月背唐诗成了一个高雅习俗了,以诗传情,诗与中秋结下了不解之缘,中秋就是诗歌对唱,诗人诗心了,一个“雅”字难解个中情愫。
想到贾母中秋赏月,虽然是官宦之家,中秋过的也是热闹非凡,花团锦簇,月饼果品,品尝美酒,珍肴美味,吟诗对词,仍然选择在花园内露天赏月,天人合人,和谐自然。曹雪芹把中秋写的内涵极其丰富,感觉到中秋节真的是已经融入到中国文化血脉之中了。
现在看城市,想中秋,望中秋,实感无奈,无趣,无语。缺失了什么呢?感觉城市的中秋在心灵中的感触没有往日的强烈厚重了。没有了往日的神秘宁静,只剩下城市的喧嚣了。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增加是无法回避的事实。现在的城市灯火辉煌,只要到了晚上就如天上的银河掉了一块在人间,也是很美丽啊!可是,城市灯火不是真银河,是人造的银河,是人造的繁星,总不能达到那浑然天成的意境。城市是水泥森林,城市车水马龙,高楼大厦,霓虹灯广告的闪烁,一个永不停歇的都市,一个竞争性特强的时代,人们都成了城网之虫了。由于生存的需要,中秋节,可能无暇顾及那天上明月的遐思,是否还会看看星星还在闪耀的情趣,那的夜空中是不是还有“云追月”的雅韵,月亮藏在树梢头的那种羞涩。回头看看夕日的卷帘人,激情已逝,恋情是否永存?人已老,爱情是否会老?可惜,中秋节成了电视上的中秋节,想象中的中秋节了!城市灯光,掩没了人们心中的雅趣。辉煌的背后是失去啊!
在城市,月光已经渐渐离我们远去,我们只与繁华的都市相依为命,享受着她的文明,也在难分难舍的抛弃这自然文明的深刻底蕴。唐诗宋词的绝美佳句的意境,只是存在于古代文学作品中,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之中。
怨谁呢?我想应该怨这城市的灯光!中秋之夜,城市灯光你把我们阻隔在天然月光之外;你迷离了我们的眼睛;你迷离了我们的那份真情;你撕碎了我们那梦中的那份绚丽色彩;你淡化了我们心中的那份甜蜜;让我们的心灵处于一种浮燥之中。也许是亢奋,也许是浑浑噩噩,总游走于声色犬马的边缘而不得安宁,总找不回那份淡淡的那闲情逸致。我们造了光,我们也被光所干扰,我们的生活完全被光所控制,随光逐流,城市灯光把星星之光遮蔽住了,月光早已远离我们的生活,白天我们在水泥森林中穿梭;晚上,我们在灯光中漫步;梦中,我们在幻想中期盼与惶恐。我们只有默默地忍受城市的灯光来改变自己,让心灵在一个虚幻中游荡。真的好想让月光停留片刻领进自己的家,重温旧梦。
中秋之夜,城市月光你能停留片刻吗?好想找回坐在门前赏月的感觉了。中秋之夜,城市灯光你能暂停片刻吗?晚上,让整座城市全部用蜡烛照明片刻,让那天上的月光如水银泄地一样的撒在万家的窗台前,透过那美丽的窗帘,撒播在万家的厅堂里,让月光衬托满屋的亲朋好友,让他们把笑意写在脸上,杯盏交错,尝尝月饼,品尝美酒,其乐融融。让远在天边的亲人们以月光相互祝福,让有情人以月光连结情丝,让爱像月光一样撒满人间,和谐社会就会在这咫尺之间啊!月光啊! 月光!你停留片刻,请月光撒进我们的门窗,请月光撒进我们的心窗 !
月光!月光!城市的月光,你在哪里?
|
|
被文坛.心路心语收录 原创[文.心路心语] 收 藏 |
|
 |
回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