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特区豆花村版主:  借借  纳兰亓儿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闫卅沧垒 收藏:0 回复:6 点击:3706 发表时间: 2006.08.30 14:55:02

茴香豆的故事


  鲁迅在其小说《孔乙己》中,不止一次的描述过茴香豆。那是一种极好的下酒佐食,价格也是低廉到了孔孔乙己可以承受的程度。
  
  在我幼时,茴香豆一直是一种美味,它似乎是我童年时吃过的最好吃的零食,而占居了我的记忆中所为珍贵的那一时段。
  
  一直都有人认为茴香豆的做法出自浙江绍兴,因为鲁迅是绍兴人。茴香豆因鲁迅而闻天下。而据我所知,这种小吃早在数百年前,就因人际传播而发扬光大,香飘于中国的广大乡野、城市。
  
  茴香是一种既可入药,又可入味的好东西。它原产于欧洲、地中海沿岸。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有强烈的香气。古希腊文中称茴香为“Marathron”,是指「变瘦的窈窕之身」之意。茴香含有矿物质、红萝卜素、挥发油(主要是茴香醚、茴香醛、茴香酸),能温肾散寒、和胃理气,一般人大多撷取它的叶和种子制成花草茶,饮时有辛香的味道,可能有些人不喜欢,但是这样的茶功效还是很好的。
  
  茴香的栽培是很容易的,它的生长期也极迅速,一直是北方人民喜食的一种蔬菜。据查(《植物纲要》)这种植物植于北方居多,由此可见,茴香豆也应该算是北方地区人们生活中爱好的食品,而非绍兴专属。至于它究竟是谁研究出来的吃法,我也做不了深究,只要是喜欢的,便是好的,管他是哪位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吃法呢,做着吃了便是。
  
  幼时在家乡东北,天气极寒。比现在的同期温度至少要冷上四五度。到了秋天,天气渐凉,母亲总会将那些没有上成的(没有饱满颗粒、或仍青绿着的)大豆,用水煮了。
  
  那时候总以为母亲是个奇人,无论是什么东西,到了她的手里,就会变成美味,化为艺术。母亲也会让我跟着做一些家务,秋天的采摘就成了一种乐趣。因为喜爱吃茴香豆的原故,所以会极为快乐的跟随母亲到自留地里,挎着篮子,摘回一串串的茴香籽。母亲将它们焙干后放到罐子里留用,而那些没结成籽,尚青绿着且嫩些的茴香茎和叶片也被摘了回来。又到地里找一些长成不甚好看的红萝卜、白萝卜,一起洗净了,切成小块。一些嫩绿的萝卜叶子和一些叫不上名子的菜蔬也备在篮子里。
  
  做茴香豆的时候,是我们这样的孩子最开心的时候。母亲先在大铁锅里添水,然后将茴香的茎叶连同青绿的豆子倒进锅里。炉堂里的火烧得极旺,待水沸了,再放入盐、糖和其它的调味品。火候是要掌握的好的,否则要么茴香的茎叶会煮烂变色,要么豆子会被煮黄。总之做这种简易的小食也需要技巧。
  
  水又沸了,屋子里便会起一层层的白雾,只闻得到声,见不到人。空气中弥漫着一阵阵的香气。我们会守在屋子里不肯出去,等着茴香豆起锅。其它茴香豆是晒得干了些才香,那时候不干、不湿还有些嚼头。
  
  上学的时候,偷跑到凉房里,(仓房,东北放置杂物的杂物室,一般都在正房的边上,不用取暖)抓上一把飞跑出去。在课堂上实上忍不住那种诱惑也会偷偷的往嘴里扔上两颗。有时候会被老师罚站在教室的墙角,但是没收这样的事是没有的。茴香豆也成了小孩子间互相联络感情的一种礼物,这个分两颗,那个分三颗,往往视感情深不深厚而定。所以,小孩子是最了解哪家的茴香豆做得最好的,待秋分时节,孩子们都争着将自己家做的豆子拿出来,给大家分享。或者有出点彩的,豆子里会混着花生米,这也算是一种优越,表示这个孩子的家境比我们的要好(因为在我的家乡是不产花生的)。于是平凡人家的孩子就会如达成某种协议一般,不说那个孩子的豆子好吃,又吃光人家的花生米后扬长而去。
  
  小孩子间的小打小闹难免,大人间的田间地头的争吵也会常有。虽然不是十分的记恨,但是后来想立刻就抹过脸来总是还有点难为情。于是到了秋分,互送茴香豆与送些自家腌制的咸菜倒也有求和的意思。你来我往,将这些小食送来送去,到了冬至的时候,就已经是一团和气了。虽然转过年可能还会因谁家的田垄超了界而争吵,可必竟这一整个的冬天都是和和气气的。
  
  东北的冬天很长,长到了让大人心感厌倦。但是什么样的天气也不会阻了孩子们的兴致。下雪时可以堆雪人、打雪仗。不下雪的时候,找一个大一点的水泡子(大的池溏),让大人把冰面上的雪清净了,可以溜冰。由此可见冬奥会上拿奖杯的都是东北出来的运动员是有原因的。他们自小就有溜冰的体验,对冰有着不同常人的感情。
  
  冬至后,父亲就用两块相同大小的木板给我制成小滑板,木板下面各钉两根平行的铁丝,然后把铁丝用砂纸打磨光滑,再在木板的一端钉一小块裹着粗布的小木块,当“刹车”用。
  
  我的冰就溜极好,当然跟我摔过的跟头是成正比的。虽然穿着厚厚的棉裤却依会摔得膝盖上青一块紫一块的。母亲虽然嘴上不允许我去溜冰,但是也实在拿我们这些在家闲得呆不住的孩子没办法。于是她总是会拿茴香豆诱惑我。假如一个上午不出去,在家里写作业或者帮她倒线团,午饭的时候,饭桌上就会多出一盘茴香豆。于是,在小伙伴来找出去玩的时候,我便会极为自豪的跟他们说:我不去了,我中午吃豆子。
  
  上了中学,对吃的东西不再感兴趣。那时候忙着“拉帮结伙”搞小团体。因为人缘好,所以一直在学生会里担任学生干部。
  
  那时候,我所就读的中学,从农村考上来的人居多。城市里的孩子虽占少数,但是他们有着农村孩子所没有的优越感。那时,我的父母虽然将家搬到了城里,但是我们的户口却仍是农村户口。其实,我是极为羡慕每次上交户口本时,看到的那种红本本。梦想着要是自己也有一本多好,可吃上白白的大馒头,买供应的鸡蛋。
  
  农村来的孩子多朴实,家境也不是很好,往往会有人交不起学费,吃不起中饭。母亲是一个善良的人。她总是让我把不带中饭的农村孩子叫到家里来,人多的时候,家里的中饭要做好几次,人数达到十几人。虽然家境也不好,但是母亲也总是将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招待我的同学。于是母亲煮的茴香豆,我的许多同学都吃过。人缘好,这其实与茴香豆也有关吧。所以在每次班干部、团干部、学生会干部选举的时候,同学们让我过足了“官瘾”。
  
  事隔多年,居于宁波的某处,偶尔还是会想起母亲的茴香豆来。老同学打来电话,调侃中,他们问及母亲的情况时还会提上一句:我记得妈妈的茴香豆(我的大多数同学都称我的母亲为妈妈)。于是每一次电话中与母亲交谈,母亲问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又问我想吃什么的时候,第一个冒出来的准是茴香豆。母亲便在那边笑,说那时候没什么好吃的。现在要你天天吃,估计你是不会吃了。
  
  怀念的其实是一种感觉,茴香豆有时候就是母亲的一种爱的表达。而记忆中茴香豆的味道,恐怕这一生都不再有了。但是母爱常存于心,铭刻于魂。


文坛.浮生杂记收录 原创[文.心路心语]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江南鬼火 Re:茴香豆的故事 回复时间: 2006.08.30 17:41

    回味着。

回    复    

回复人: 半碗村茶 Re:茴香豆的故事 回复时间: 2006.08.30 18:54

    先生笔下的茴香豆,似乎经常回味想起的,一直没弄明白,这茴香豆是什么豆,是茴香结的豆子,抑或是用茴香为调料做的豆子。今天终于在你的文字里找到了答案,原来是这样的,有点馋了。的找个地方,茴香豆佐酒去:))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