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新疆创作空间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寒泉子 收藏:0 回复:10 点击:4589 发表时间: 2006.06.28 22:14:40

血色高原


  这是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这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光荣而英雄的集体。
   ———题记
  
   多年以前,我曾在许多位作家的笔下感悟过阿里高原的神奇与险峻,高阔与旷美,而今天,当我站在偌大的中国地图前,无意间得知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竟然还埋葬着我63位可敬可爱的战友时,那一刻,我的心脏竟激烈地跳动了起来。
  后来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我开始寻找当年他们的足迹,并试图与这些早已远去的身影重新相识,乃至与他们对话。
  有幸的是,我在一本书里,竟找到了一位可以与我对话的“英雄”:李狄三。
  
  与“英雄”的一次对话
  
  那个夜晚,我就坐在书桌前,凝视着窗外,等待着一个身影的出现。
  他来了,飘无声息,径直坐到我的对面,微笑地看着我。
  我起身准备向他敬军礼,他阻拦了我。月光下,他的眼睛炯炯有神,完全不象一个有病的人。
  “首长,我想知道先遣连当年的情况怎么就那么苦?真的没有人退缩吗?”提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又不自觉地站直了身体,立正着。
  “你这个问题问得好。但请你先坐下好吗?”他对我下了命令。我本能地顺着椅子坐了下来,等待着他的答案。
  “是啊。解放西藏阿里是当时组织上给我们最重的任务。那时候除过西藏,全国都解放了。包括你现在当兵的那个地方。”他依然笑着说。
  “组织上给我们任务就是信任我们。而且,我们那个集体当时是从全团抽调出来的,都是骨干,拿现在的话说是各路精英都至齐了。那时候,我们万事具备,给养、骆驼、马匹都有了。唯一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就是翻越昆仑山、冈底斯山,到藏北去解放阿里。那时候大家都有个信念,一定要完成任务。但我们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路途中遇到的困难,竟是我们今天无法想像的。”
  他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似乎又将我的思绪拉回了当年那个零下三十几度的场景一样。
  
  与天斗,与地斗,他们吃尽了世上所有能吃的苦
  
  一支肩负着特殊使命的队伍,就这样艰难地行走在昆仑山窄小的山路上。随着他们翻越山峰高度的增加,空气中的含氧量也在不断地减少。冰雹、暴风雪、极度的严寒、高山缺氧、所有的人和马匹都出现了高山反应。战士中已经有十几人因为反应强烈,走不了几步就会吐出黄黄的胆汁。那时候,他们还不知道这些症状就是今天所谓的高原病。有病乱投医,卫生员徐金金看到大家这样,索性把自己认为最好的止痛药品安痛定发给大家,但仍然无济于事。行军在一天天继续,死亡也在一天天接近着他们。因为长途跋涉,部分马匹和骆驼已经义无反顾地倒在了行军的途中,一些人的腿部已经开始肿胀,溃烂,甚至不能行走。
  多年以后,我的一位中尉排长因上山后不断地吐胆汁,被送下山后,他对着我说,真他妈差点玩完了。他告诉我,那时候,他整天抱着氧气袋在吸着,他说没有氧气,就会有种窒息的感觉,很难受。我知道,他所说的窒息就是缺氧。幸好,后来的他还有氧气在帮他度难关。可五十年前,我们的先遣连什么也没有,就靠着那么一股劲,一种必胜的信心与勇气,硬是在特别的忍耐中克服了这些困难。
  十里一线,因为行军速度过慢,一百多人的队伍,有时竟然前后要拉开几公里的距离。这是一次艰苦的行军,这也是一次常人无法想像的意志与信念的考验。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刚过了死亡之谷,他们又遇到了另一种无法逾越的困难。高原上的雪地里到处闪烁着刺眼的雪白。刺得许多战士的眼睛睁也睁不开。第一天,许多人的眼睛被刺得泪水直流。第二天,许多人感到自己的眼睛疼痛奇痒。第三天,队伍里已经有人患上了雪盲。睁开眼睛,什么也看不清楚,一些战士开始大声叫喊起来,他们不是怕死亡,他们只是怕还没有完成任务,自己的眼睛就成这样,还怎么完成后面的任务。此刻,他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清楚,他们走过的距离离他们最终的目的地还很远。
  智慧有时产生于一种奇思妙想,但大多时候,却来自于严峻的现实中。有个炊事班的战士,一次无意中在脸上抹上了锅底上的灰,却突然发现这种方法对防止雪盲非常有帮助,能减轻眼睛的疼痛。后来,战士们一个个脸上都涂上了锅灰,再加上用雪水擦洗眼睛,没想到,这种情况竟减轻了眼睛的疼痛,使他们走过了这片白茫茫的雪山。
  有人说,翻过九十九座山,越过九十九道梁,趟过九十九条河的人,一定离成功不远了。我理解,这应该与佛教中“九九归一”之说有异曲同工之意,大意应该说的是一个人内心成熟的过程吧。
  而现在,界山达坂(新疆西藏交界处)正巍峨般耸立这支英雄的队伍面前,无声无息,以一种高原上惯有的冷酷考验着这支部队的心理承受能力。
  那晚,李狄三没有与我详述这个细节。我在翻阅了部分资料后,选下了其中几句战士的对话。
  “排长,我是爬不过去了。”
  “老是这口气出不去,就感到吸不回那口气”。
  “班长,解放阿里的任务怎么这么难,咱们完得成吗?”
  “听说界山达坂6200多米,硬过非得死人不可。”
  的确,血肉之躯,用以承受钢铁般压力,这是何等的不可思议。
  据当时行军的资料分析显示,界山达坂当日必须翻越,否则,会有许多人被冻死在冰山上。而当时先遣连中,已有三分之一还多的病号不能正常行走。
  那天夜里,一些战士已经写好了遗嘱,悄悄放在自己的口袋里。 
  次日过界山达坂,没有想到的是,连里第一个背重病号爬达坂的人就是王培林。一步一步,在零下40多度冰山上艰难地爬行着,负重一个人,忍受高原缺氧、寒风肆虐,道路崎岖之险情,就这么艰难地移动着。这中间,还有一位叫李风云的重病号,当时已经病得昏了过去,为了不影响部队行进的速度,腾出照顾他的人去帮助别的病号,他让人把自己绑在马鞍上,几次摔下来竟然都不知道。这就是我们当时的战士,今天,当我在知道这些细节后,竟然忍不住滴下了大颗大颗的泪水。
  后来,用李狄三的话说,界山达坂就是用人一步步背上去的。
  让人痛心的是,当我翻阅了部分资料,得知这两位成功翻阅界山达坂的英雄,最后,竟也牺牲在了藏北阿里高原时,一瞬间,我竟有些憎恨这片即可气又可敬的土地。生命诚可贵,战士们的生命,就这样被雪域高原无情地吞噬掉了。而今天,生活在繁华都市中的人们,是否会在每年的清明,想起那些个为争取今天和平生活而献身的英雄乃至先辈们!
  那个夜晚,李狄三就坐在昏暗的屋内,借着月光,为我讲述着他们连队的故事,一点一滴。
  
  最先倒下的蒙古汉子巴利祥子
  
  到达阿里后的几个月,由于大雪封山,后方给养供不上,部队开始陷入绝境。没有粮食,他们就吃马料,马料吃完了,就打野兽,野兽打不到,就吃雪。零下30多度的严寒中,因为极度缺氧,战士们一个接一个地被冻被饿而死。
  那时候,他们已经吃光了所有能吃的东西。为了能活下去,蒙古族战士巴利祥子,这位来自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的汉子,主动承担起外出打猎的任务。
  第一次在高原打猎,巴利祥子真不忍心。那次他们打猎小组在一处小溪边上,阻截了十几只野羊。他端起枪呼喊一声,一阵扫射,小溪边倒下一片,溪水被染红了。巴利祥子却说太惨忍了。身边的战友多巴木却骂他是女人,心眼太软,成不了大事。那以后,他一狠心,竟在自己牺牲前的近三四个月的时间里,打下了上百只猎物。只是我不曾料到的是,今天,我竟在自己所在部队的光荣史册上,读到了这样的记录:先遣连中巴利祥子所带的打猎组,猎取野生动物野羊210只、野驴123头、野牛122头,野马74匹,共计6500余公斤。
  这是一组非常骄人的成绩,同时,也是一组沉重的数字。那时候还没有制定关于保护野生动物明确的法规,他们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有这样,才能忍着病痛活下去,才能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今天,我以一名环保志愿者的身份,原谅了当年他们的错误行为。
  祥子,你就这样出没于阿里高原的每一处地方。哪里有猎物,哪里就有你的身影。一骑骆驼,一杆枪,便是你全部的武器。你给战友们打来了丰盈的食物,可你,却病倒了。第一次看见你红肿的腿,我们就不忍心了,可你还硬撑着。那时候,你竟瞒着不让告诉别人你的病情。你经常偷偷地吐血、吐胆汁。回连队后还总是笑呵呵地对大家说,你是成吉思汗的子孙,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
  可最终,你却倒下了。倒在了打猎的途中,倒在了34万平方公里的阿里高原的深处。
  有位作家说过,在一个亲如手足的集体里,最先倒下的往往是最强壮的汉子。巴利祥子,这位土尔扈特族的蒙古族勇士,就这样倒在了藏北的冰山雪地里。“青山有幸埋忠骨”,巴利祥子,你是幸福的,你可与雪山为伴,与天公比高。
  说到这里时,我看到李狄三眼睛里闪着晶莹的泪光,以及低低的啜泣声。
  
  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会笑着死去
  
  路途中相继有人倒下,恶劣的环境已将他们折磨得精疲力尽。
  他们有钢铁般的意志,却没有钢铁般的身体。这是一位军旅作家写下的话。
  一位叫张长富的老兵,是当时连里年龄最大的兵。到达藏北那年,他48岁。他去世的时候,全身都肿了起来,根本不能动弹,脸上、手上都裂开了口子,天天往外流黄水,脸上已经分不出哪里是鼻子是眼睛了,样子真惨。这是李狄三回忆中的原话。
  那时候,这位参加过多次战役的老兵,已经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他只想抽一支烟。他说抽一口,心里就会好受些。几个战士分头去找烟。那会儿,连全连烟瘾最大的维吾尔族战士吾买尔身上也找不出半点烟丝。大家都犯难,不知谁说了一句,卷草叶子给他抽。于是大家分头去找草叶,可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海拔6000以上的高原,几乎不长绿色的植物,不要说草叶。后来,他们在吾买尔的建议下用烘干的兔子粪去卷烟卷。可当他们回来的时候,这位全连最老的战士,却已在他想念烟草味的时候,悄然离去了。
  他们当中,还有一位叫刘均义的战士,去世的时候也要烟抽。战士们点着了给张长富老兵准备的那卷兔子粪,他就是拿着那半根烟,满足似地死去的。
  进入春季后,是死亡的高峰期。队伍里几乎每天都会有人死去。李狄三含着泪回忆说。那时候,连送葬的路上都会死人。有些战士就是爬在战友的坟头去世的。他说,有一天,他们一共举行了11次葬礼。
  ……
  那个时候,他们似乎已经对死亡麻木了。在许多战士身上,看不出人在死前的痛苦,只看见他们微笑着,面对着雪山,面对着死亡。今天,当我在得知这些英雄面对死亡时所表现出的那种平淡与坦然外,我震惊了。我想,也许在死亡的那刻,他们的生命已经超越了肉体的本身,而飘向远方另一个新的归宿。
  
  两名逃跑的战士没有被称作逃兵
  
  道尔吉和赛买尔是两名维吾尔族战士,都是新疆本地人,由于平时表现出色,他们被挑进了先遣连这个光荣的集体。然而,面对着巍峨般高高耸立的雪山,面对着寂寞、面对着饥饿与严寒的考验,甚至要面对着随时而来的死亡,他们有些坚持不住了。那时部队已经开始陆陆续续断粮,由于吃不饱,他们俩甚至偷偷地商量过只要让他们回山下的部队吃个饱,他们还会义无反顾地跟上来。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利用放马的机会悄悄离开了那个集体。一路上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断粮后的第三天,他们才跌跌撞撞地赶到山下一线的修路部队。没有任何人责备他们,只是从战友们既同情又可怜的眼光中,他们感受到了作为军人的一种耻辱。一顿饱餐之后,团长给他们抱来了两床厚厚的棉被。临出门时对他俩说:“山上很苦,这个我很清楚,要是受不了就留在这儿吧。”
  他们的心都要碎了,他们心里难受,感觉这比高原反应还要难受十倍。
  那天夜里,他们骑马连夜赶去了师长家,请求处分。师长在听完他们的诉说后,没有当即表态,只是详细询问了连队现在的位置和情况。后来,师长对他俩说:“你们回来也吃了不少苦,留下参加施工吧,等驮运队上山时,再给先遣连补充几个比你们更能吃苦的战士。”
  后来,在得知有支进藏的驮运队上山时,他们主动向团长写了份检讨,并重新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就是这样,他们在离开集体后的第31天里,又重新回到了先遣连这个光荣而神圣的集体里。
  正是靠着这种顽强的精神,在返回部队后的第二天,他们俩人先后参加了巴利祥子的打猎小组,为后来先遣连的生存自救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道尔吉,这位少数民族战士,最后也在进军阿里的途中,牺牲在了一个叫巴格(地名)的地方,为西藏的和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那天夜里,李狄三讲到这里就什么也不说了。
  
  阿里高原上最大的一块坟茔
  
  不知道为什么,那个夜晚,窗外的月圆出奇地圆。夜色已经深了。坐在黑暗中的李狄三,他的脸部已经渐渐地不清晰起来。我有些着急,“首长”,因为我还没有从他口中听到关于他自己的英雄壮举。可不知为什么,我的一声“首长”,竟将他的身影骤然间就喊没了。我对面的凳子上,已经空无一人。
  那一刻,不知为何,我突然间似乎就象刚从梦境中醒来一样。我手中捧着的那本书上,重重地写着三个字:李狄三。 
  看到这三个字:我清醒了。李狄三,这支英雄队伍的领头雁,已经在五十多年前的一个正午,在战友们的呼喊声哭泣声中,悄悄闭上了他的双眼。
  也许是我太过于看重英雄,看重历史。那个晚上,我竟然与书本上的这位英雄面对面地对视着,相互间进行了一次不短的对话。
  我有些惋惜,没有在那个夜晚,当面了解得到这位英雄壮怀激烈的故事。那以后的几日里,我翻遍了所有记载着有关李狄三的记录。最后,我竟在众多的英雄故事里找不出究竟是哪一件更具有代表性。
  说实话,我很想将他的故事写出来。可是,在李狄三丰功伟绩的面前,我手下的键盘竟然开始迟钝了。
  我那刻才突然明白,为什么英雄在那晚与我的对话中不辞而别,为什么我激荡已久的心灵中,竟写不下关于他的半点字迹?原来,他是不愿意,不愿我将他写出来,不愿意我将他的丰功伟迹郑重宣扬。
  我尊重他的意思,但我不会给读者留下一片空白。
  于是,我从一本书里,摘下了这样的句子:阿里解放后的一年,根据某位将军的指示,驻地部队重新迁移了李狄三的遗骨。今天,在阿里首府狮泉河的向阳坡上,一座高高隆起的坟茔就是李狄三的墓地。据当地人讲,那是阿里高原上最大的一块坟茔。
  我们应该记住英雄的名字,我们也应该记住曾有63个鲜活的生命,为了和平,倒在了阿里这片宽广的高原上。同样,我们更应该记住那支光荣而英雄的集体:进藏先遣英雄连!
  几年前,我曾看到过一部韩国的影片,名字已经忘记了。但我清楚地记得,影片中有一个场景,说得是韩国一家三口吃饭前在祈祷,我清晰地记着那位父亲口中的祷词是这样的:感谢我们的先辈为我们提供了如此丰盛的食物,感谢为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而献出生命的勇士们!
  说得多好,今天我们善良的人们,是否也该在用餐前,为那些个曾经抛头颅、洒热血先辈们祷告一番呢?
  
  注:本文部分资料取自《天殉》一书。
  
  2006年6月22日写于新疆莎车 


文坛.浮 世 收录 原创[文.在路上]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月亮上的猫 Re:血色高原 回复时间: 2006.06.28 23:08

    很悲壮的一段历史。......

回    复    

回复人: 江南鬼火 Re:血色高原 回复时间: 2006.06.29 09:33

    豪气的叙述!
  我记得是“青山有幸埋忠骨”,你查一下。

回    复    

回复人: 寒泉子 Re:血色高原 回复时间: 2006.06.29 23:58

    呵呵.谢谢

回    复    

回复人: 乡间小路 Re:血色高原 回复时间: 2006.06.30 00:52

    为了理想,一代又一代的人以不同的方式追求着,甚至不惜付出生命.
  在西藏那块神圣的土地上,在当年的援藏部队里,也有我的亲人----姑姑姑父洒下的艰辛和汗水......

回    复    

回复人: 阿辽申卡 Re:血色高原 回复时间: 2006.07.01 18:25

    好久不见你的文章。欣赏!

回    复    

回复人: 古玉音韵 Re:血色高原 回复时间: 2006.07.02 22:06

    寒泉子厚重的文字,向我们展示了一段血与泪染就的历史.读罢,叫我们不敢懈怠生命中的每一分钟.
  欣赏这种大手笔的文章!

回    复    

回复人: 寒泉子 Re:血色高原 回复时间: 2006.07.03 21:52

    谢谢各位前来读我的文字.

回    复    

回复人: 老松树 Re:血色高原 回复时间: 2006.07.05 21:31

    悲壮的一段历史啊,我们每个人都不应该忘记。

回    复    

回复人: 逝者如斯 Re:血色高原 回复时间: 2006.07.10 18:45

    悲壮, 豪迈 , 中国军人有着钢铁一样的意志。

回    复    

回复人: 涧边草 Re:血色高原 回复时间: 2006.12.21 05:57

    可歌可泣的先烈,用他们血肉之躯和钢铁般的意志,征服了血域高原。看完此篇,我已泪珠连连。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